峨眉山路(沱江路-邛海路)市政道路工程_施工组织设计

峨眉山路(沱江路-邛海路)市政道路工程_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97.31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峨眉山路(沱江路-邛海路)市政道路工程_施工组织设计

沥青粗集料压碎值试验仪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建筑工程水电设备安装做法之建筑电气篇,134页图文并茂.pdf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图

附表五:现场平面布置图

附:审查批准的安全预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方针,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其事故和灾害总是难以根本杜绝。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和第六十九条的规定,特制定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与急救的组织和准备工作之预备方案。

第一节应急救援预案的任务和目的

更好地适应法律、法规和生产活动的要求,为企业职工的工作和施工现场及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救援物质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反映行动按计划有序的进行,防止因应急救援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的降低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第二节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以公司义务消防队员和分公司/施工现场义务消防队员为主,根据需要增加相应的配套工种人员。

(1)、按本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制订和实施公司及施工现场的应急救援演练,评价演练结果,提出建议或改进措施。

(2)、检查公司、分公司、施工现场各应急实施的配备情况,确保应急器材配备到位。

(3)、值班室接到分公司、施工现场的紧急情况报告后,应及时向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汇报,组长应迅速组织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赶到现场指挥抢救,经确定的重大(伤亡)以上事故应及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4)、应急预案启动后,所有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各就各位,在组长的指挥下,尽心、尽力、尽责的完成任务,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1)、按本单位/项目部的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制订和实施应急救援演练,评价演练结果,提出建议或改进措施。

(2)、检查本单位/本项目部的生产场所、施工现场各应急设施的配备情况,确保应急器材配备到位,定期维护、保养,保存相关记录。

(5)、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第四节应急救援的程序和措施

针对我公司承担生产任务、施工任务的情况,生产场所、施工现场可能发生危害性较大和后果严重的事故有:塔机倒塌、脚手架倒塌、深基坑垮塌、支模架大面积垮塌、火灾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急性中毒、触电事故等。

事故发生后,其危害性较小且几乎能被现场的操作者遏止和控制在该范围内,影响预期基本不会扩大到社区,在事故现场的主要负责人应立即启动二级应急救援反应行动按以下程序迅速开展紧急救援组织工作:

(一)、迅速组织二级应急救援组织的救援人员赶到出事地点进行分工。

(二)、紧急疏散事故发生地危险区域的人员,设置警戒线。

(三)、切断事故点电源、气源等危险源。

(四)、安排救援所需要照明及救援器材到位。

(五)、尽快研究出救援方案并实施救援。

(一)迅速组织公司应急救援组织的救援人员赶到出事地点进行分工,立即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三)、对事故可能进一步扩大的危险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自身无能力救援和无能力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时,经救援组长确定应立即向当地“119”求救;有人员伤亡时通知“120”急救中心。

(五)、对第一现场用拍照、摄像、书面记录等方法取证,并妥善保管有关物证。

(六)、制定善后处理方案。

第五节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的原则是:动作迅速、方法正确、安全可靠。

(一)、塔机倒塌事故的应急救援

发生塔机倒塌、折臂等重大事故后,按照应急救援的程序开展救援工作。并根据事故情况、现场条件迅速制定有针对性的救援措施。通常应有以下措施:

(2)、组织救援设备和器材到位,包括:起重设备、吊索、铁丝、架料、切割设备、通讯工具、消防设备、工具、防护用品等。

(3)、救援工作首先应抢救受伤人员,但必须保证救援人员自身的安全。未被埋压的伤员应先救出事故点并立即送医院救治。救援被埋压的人员,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制订救援措施。一般应先对救援点的不稳定物体进行支撑、固定或清除,防止伤害救援人员。然后救援人员(佩带防护用品)进入救援部位,在起重设备的配合下,清除被埋人员上面的物体,救出被埋人员。

(4)、在起重设备配合下拆除事故塔机的物、构件,拆除过程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制订拆除方案。拆除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

(5)、抢救过程需要破坏事故现场的,应当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物证。

(二)脚手架、支模架倒(垮)塌事故的应急救援

若施工现场发生脚手架或支模架的倒(垮)塌事故后,应按照事故救援的程序开展救援工作,同时根据此类事故的特点和情况,采取以下救援措施及方法:

(2)、组织有关人员在事故地点尽快研究出救援及排险方案,在现场救援指挥小组的指挥下开展救援排险工作。对自身无力进行的救援的必须立即向“119”求救。

(3)、对可能继续发生倒(垮)塌的部位采取拉、支、顶、垫等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若有人员受伤,首先应抢救容易救出的伤员,同时利用车辆送就近医院及时救治。在抢救被埋伤员时,应在保证救援人员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救援,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采取安全、可行的抢救方法。

(5)、救援作业人员应佩带防护用品进行排险作业。排险工作应从上到下,从面到里进行。在拆除垮塌物件过程中,设专人观察和指挥,防止拆除过程中继续发生垮塌。对危险部位应采取拉、支、顶、垫等措施后,作业人员方可进入部位进行排险作业。

(6)、对抢救过程中破坏了的事故现场,应先进行拍照、摄像,并做好书面记录。

(三)基坑(土方)垮塌事故的应急救援

施工现场若发生基坑垮塌(含挖孔桩)事故后,按照事故救援的程序开展救援工作,并根据此类事故的特点,按以下救援方法和措施开展救援。

(2)、迅速了解事故并判断事故性质:A、有无人员被埋;B、有无跨塌继续扩大的趋势;C、跨塌对周边建筑物有无危害。根据情况分析立即制定救援措施和排险方案。

(4)、若因垮塌造成人员伤亡,应同时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立即扒土,抢救伤员并密切注意伤员情况,防止二次受伤;另一方面对伤员上部土体,应及时临时采取支撑。必须对有继续垮塌危险的部位采取清除、支撑或开挖等措施排除危险,防止因二次垮塌伤及抢救者或加重事故后果,然后采用人工加机械作业相结合的方法清除埋压物,救出被埋人员。通常,若发生此类事故,施工现场难以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和救援设备,在此种情况下,应迅速向“119”求救。

(5)、如果垮塌事故对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有危害,首先应疏散周边建筑物内的人员,在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危险未解除前禁止任何闲杂人员进入警戒线内。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制订并实施防止房屋垮塌的技术措施。如果对疏散建筑物内的居民有困难,应请辖区政府和当地派出所出面协调。在建筑物的危险未排除前,对疏散出的居民应作出临时安顿,安抚他们的情绪。

(四)触电事故的应急救援

触电事故在建筑业生产安全事故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而触电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不善,电器线路、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电器老化,检修中措施不落实,非电工任意处理电器事务,接线错误,金属物体触碰高压线,在高处作业误碰带电体或误送电而触电并坠落,操作漏电的机器设备或使用漏电的电动工具,即:设备、工具无接地、接零保护措施,设备、工具已有的保护线中断,电钻等手持电动工具电源线松动,砂浆搅拌机等机械的电机受潮,打夯机等机械的电源线磨损,电焊作业者穿背心、短裤、不穿绝缘鞋、不戴绝缘手套或汗水浸透手套、焊钳误碰自身、湿手操作机器按扭,因暴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以及由于人为的蛮干行为等等因数而导致。若施工现场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其急救方法和采取的措施应为:

(1)、脱离电源:当人体触电以后,可能由于痉挛或失去知觉等原因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己摆脱电源。此时,急救触电者的首要步骤就是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A、对于低压触电事故,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为:

①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断开关或拔出插销来断开电源。

②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来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源。

③当电源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

B、对于高压触电事故,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为:

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②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鞋,用相适应的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断开开关;

③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切断电源。

在各人工呼吸法中,以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效果最佳;实行人工呼吸前,应迅速将触电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上衣、裤带解开,并将触电者口腔妨碍呼吸的食物、脱落的牙等物取出,以防堵塞呼吸道。作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时,应使触电者仰卧并使其头部充分后仰,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畅通。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使触电者鼻(或口)紧闭,救护人员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触电者的口(或鼻),向内吹气,为时约2秒;

②、吹气完毕后,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或鼻),并松开触电者的鼻孔(或嘴唇),让他自行呼气,为时约3秒;

重复上述①、②过程,直到触电者恢复正常的呼吸为止。

此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每次换气量约1000—1500ml。

①救护人跪在触电者一侧或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上方,胸骨下1/3—2/3处;

②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对成人应压陷3—4cm,且每秒钟挤压一次为宜;

③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触电者胸部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部。

施行胸外挤压法抢救时,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终止,即便在运送途中也不能停止抢救。

(五)火灾事故应急救援

建筑物的施工周期一般都要经过施工准备、主体施工、装饰装修和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构成了较大的火灾危险性,而生产场所、办公区域由于天气、人员的违章操作等原因,也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发现火情,要求做到:

(2)集中力量、控制火势:进入火场进行扑火时,应正确判断火源所在位置,并根据燃烧物质的性质、数量、火势蔓延方向、燃烧速度、可能燃烧的范围作出正确的判断,集中灭火力量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进行扑救以控制火势蔓延。

(3)消灭飞火:要组织人力监视周围的建筑物上、露天堆垛上的未烬飞火,并予及时扑灭,防止造成新的起火点。

(4)积极抢救被困人员:救火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抢救生命,因此应在救火的同时,要组织强壮人员,并由熟悉情况的人员做向导,积极寻找和抢救被火势围困的人员,要做到:

1)寻找人的地点:注意寻找门窗附近、道路上、厕所、室内床上、床下、柜等物体下面及门口等地点;

2)可利用的道路:尽可能利用门窗出入口、阳台、固定消防梯等;

3)寻找人的方法:①喊:进入火场先喊“有人没有”,并用安慰的口气,叫他们出来;②听:在喊完之后,要听哪里有回答声、呼救声、踹气声;③在喊、听的同时要看,在浓烟的房间内,要蹲在地上详细看;④摸:在浓烟,黑夜寻找人时要摸,特别是对失去知觉的人。

4)施救人的方法:①浓烟封锁道路,被救者迷失方向,但他们还能独自行动,应尽力排除道路上的浓烟,设法把他们领出火场;②火势切断了道路,被救者受到火势的严重威胁,自己不能脱离危险,救援人员要利用消防梯、安全绳或其他工具把人救出来;③火势对被救者未形成严重威胁,但他们惊慌失措,救援人员要设法说服他们,待稳定情绪后,把他们领出来;④救援人员在找到伤员后,可利用消防员背负法迅速带他到安全地带,脱离危险后才可施行急救。消防员背负法是这样的:a扶伤者站立,如伤者已昏迷,先将其头部放在自己脚下,脸朝下;然后自己双臂穿过其腋下,慢慢扶起伤者。B伤者站立后,用左手抓住其右手腕,屈膝弯腰,把头靠在伤者右臂旁;将伤者横放在自己右肩上。C小心站起,背部尽量挺直;改用右手抓住伤者的右手腕,腾出左手来开门或扶着栏杆行走。

5)对抢救人的要求:①要做到“四要”,即:要稳、要准、要果断、要勇敢;②救人时要做好保护工作,消灭火势的威胁,不要叫他们乱跑;③不能听任被救者自己行动,必须要有组织的进行疏散;④抢救出来后,要清点人数,对伤者要及时送就近医院急救。

(5)疏散和保护物资:安排人力和设备,将受到火势威胁的物资疏散到安全地带,以减少火灾损失,阻止火势的蔓延。

1)当发现起火时,应立即将火场上正在燃烧或有可能扩大火势和有爆炸危险的物资:如起火点附近的汽油、柴油油桶、充装有气体的钢瓶和其他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性质重要、价值昂贵的物资(如档案、资料、重要文件、高级仪器以及经济价值较大的原料、产品、设备等);影响灭火战斗的物资(如妨碍灭火行动的物资、怕水的物资糖、电石等)进行疏散转移。

2)进行物资疏散时:①应将参加疏散工作的职工群众编成组,指定负责人,使疏散工作有秩序地进行,防止混乱,注意安全,避免砸伤、挤压等事故的发生;②应先疏散受水、火、烟的威胁较大的物资;③疏散出来的物资应堆放在上方风向的安全地带,不得堵塞通道,并派人看护,防止被火场流出来的水损坏;④尽量利用道路和各类搬运机进行疏散,在必要时可破坏结构,开辟通道进行疏散;⑤怕水的物资应用苫布加以保护,不要直接往上射水,以免引起不良后果;⑥对于不好搬动的物品,应根据火场情况,可以用水或用水浸湿的麻袋、帆布、沙土等物喷射或覆盖起来加以保护。

在火场上进行破拆工作,主要是为了有利于配合扑灭火灾,抢救人命和疏散物资,有效的使用灭火剂,排除有毒气体和烟雾,严防火势蔓延,建立防火间距。

2)为了侦察、灭火、排烟雾将需要拆开如下的结构时:①火在空心墙内部燃烧时,要选择火点,拆开空心墙,进行破拆,查明火源,消灭火灾;②火在地板下燃烧时,应拆开地板查明火源,根据烟雾流向和温度,沿火势蔓延方向开拆,要先起下踢脚板,再逐块把地板起开,即可发现火源,进行灭火;③若火在天棚内燃烧,要拆开天棚,控制火势消灭火灾。要根据房间的温度和房盖上烟雾流动的方向,沿火势蔓延的方向破拆,即可射水灭火;④火在闷顶内燃烧,应在火势蔓延的方向之适当地点开拆,即可有效的控制火势蔓延消灭火灾,为了排烟,要在顺风方向适当地点拆开。

3)为了造成空间地带,防止火势蔓延,将需进行下列破拆:①较长的建筑物,某一头着火,可在火势蔓延的方向,选择适当地点,将可燃结构拆除,其范围依火势蔓延的速度和灭火力量确定;②着火建筑物与毗邻建筑物由栈桥(空中走廊)相连时,可将栈桥拆除;③建筑物密集或易燃建筑区着火,处于下方向的建筑物受到火势严重威胁,并有造成大片燃烧的可能时,可根据火势蔓延的速度和灭火力量,在下方向选择适当地点,将部分可燃建筑物拆除,但这种大面积破拆,需要经过慎重考虑后才能进行。

4)为了防止建筑物倒塌,破拆工作须:a当发现有倒塌危险的结构,为了保障灭火行动的安全,可将有倒塌的危险部分的结构拆除;b若发现次要部分的结构倒塌能够引起主要部分结构的倒塌时,可先将次要部分的结构拆除;c已经倒塌的结构,为便于向火源进攻,可将倒塌后有危险的结构拆除。

(六)急性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

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人体接触、吸入、食入毒物,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后,突然发生的病变,是威胁生命的急诊。而一旦发生中毒现象,应争取尽快确诊,积极而因地制宜、分秒必争给予妥善的现场处理和及时转送医院救治。

①急性中毒现场救治原则

A、不论是轻度还是严重中毒人员,不论是自救还是互救、外来救护工作,均应设法尽快使中毒人员脱离中毒现场、中毒物质,排除吸收和未吸收的毒物。

B、根据中毒的不同途径,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a、皮肤污染、体表接触毒物:如在生产场所、施工现场接触油漆、涂料、沥青、外参剂、添加剂、化学制品等有毒物品时,应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的微温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头发以及指甲等,对不溶于水的毒物用适宜的溶剂进行清洗。

b、吸入毒物(有毒的气体):如进入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的或密封的仓库、化粪池等密闭不通风的地方施工;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以及氧焊割作业、乙炔气中的磷化氢、硫化氢、煤气(一氧化碳)泄漏;二氧化碳过量;油漆、涂料、保温、粘合等施工时。应立即使中毒人员脱离现场,在抢救和救治时应加强通风及吸氧。

c、食入毒物:如误食腐蚀性毒物发芽土豆、未熟扁豆、变质食物、酒中毒等,对一般神智清醒者应设法催吐:喝微温水300~500ml,用压舌板等刺激咽后壁或舌根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物体为止。对催吐无效或神智不清者则应进行洗胃,洗胃一般应在医院内进行。

②急性中毒急救注意事项

a、救护人员在将中毒人员脱离中毒现场的急救时,应注意自身的保护,在有毒有害气体发生场所,应视情况,采用加强通风或用湿毛巾等捂着口、鼻,腰系安全绳要有场外人员控制、应急,如有条件要使用防毒面具。

b、常见食入性中毒的解救,一般在医院进行,吸入毒物的中毒人员尽可能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救治。

c、在施工现场如出现心跳、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心跳的时间不长,则应把中毒人员移到空气新鲜处立即施行口对口(口对鼻)呼吸法和体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具体做法祥见(四)触电事故的应急救援中的关于触电事故的“现场急救”一项。

第六节对事故现场伤员的初步处理

当伤害事故发生后,抢救人的生命非常重要。在救灾现场对所救出的伤者必须及时检查伤员的心跳、呼吸和瞳孔等三大体征,并观察其神志而作出伤情判断,及时抢救。因此在救灾现场处理伤口,应注意消毒,以防感染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等。其伤口处理的步骤为:

(一)清洗: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去覆盖在伤口周围皮肤上的污物;

(二)止血:对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一般用纱布、绷带包扎好伤口即可止血;大的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法止血。

但对动脉止血,常见的暂时性方法有:

(1)、指压止血法:在伤口的上方,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断血流,但此法不宜过久。

(2)、加压包扎法止血:用消毒布或干净毛巾、布料盖住伤口,在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加压缠紧,并将肢体抬高,这是最常用的、有效的止血方法。

(3)、止血带止血法:用橡皮止血带止血,也可用大三角巾、绷带、手帕、布腰带等止血带代替(禁用电线或绳子)。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应在半小时或一小时左右放松一次。在止血带的部位要先衬绷带、布块或绑在衣服外面,以免损伤皮下神经。

(三)包扎:为了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压迫止血,减轻疼痛和固定敷料及夹板。在无法作清创手术的条件下,必须对伤员先进性包扎。

包扎的材料有胶布(用于固定纱布和绷带),绷带(用于四肢和颈部的包扎),三角巾(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以及手巾、毛巾、衣服等。

第七节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应急救援预案确定后,定期和不定期对救援人员和职工进行有效的培训:

2、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培训;

5、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

GBT503752016标准下载6、各种抢救的基本技能;

在经过有效的培训后,一、二级应急救援组织可定期和不定期举行演练或在人员有较大的变动时举行演练,以达到以下目的:

1、测试应急救援预案的充分程度;

中建总部土方开挖基坑支护施工方案(52P)-.doc2、测试应急培训的有效性和救援人员的熟练程度;

3、测试现有应急救援装置、设备、资源的充分性;

4、提高与外部事故应急反映协作部门的协调能力;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