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赵家岭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6.4.3.2.钢筋网
6.4.3.2.1.钢筋网随受喷面起伏铺设,保证与受喷面间隙为3cm。钢筋网的喷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cm。
6.4.3.2.2.钢筋网与锚杆或其它固定装置连接牢固,网片之间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在喷射混凝土时钢筋不得晃动。
6.4.3.2.3.钢筋网采用工厂化焊接的标准钢筋网,钢筋直径为12mm,网格尺寸20×20cm
2017海南省市政工程综合定额 第四册 隧道工程.pdf6.4.3.3.喷射混凝土
6.4.3.3.1.水泥、水、骨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确保满足规范中有关条款的要求。
6.4.3.3.2.所用外加剂不得引起钢筋锈蚀、腐蚀并对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和硬化过程产生有害影响。
6.4.3.3.3.喷射混凝土前,按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现场喷混凝土试验。喷射前,受喷面除了按照规范中的有关条款的要求进行准备之外,还用水或风对受喷面进行清理,保证喷混凝土充分凝固前不受水流的直接冲刷。
6.4.3.3.4.喷射作业和喷层厚度按照图纸或监理工程师指示要求进行,必须用混凝土覆盖的锚杆头,完全用喷混凝土覆盖,并保证保护层厚度。一次喷层厚度一般不大于5cm。各层间隔30~60min,如果间隔时间大于1小时,对已喷混凝土面用水或风清洗。
6.4.3.3.5.喷射混凝土时,喷头垂直于受喷面,喷头离受喷面的距离保持在0.8~1.2m之间。
6.4.3.3.6.喷射混凝土的表面确保密实、表面平整,不出现干斑、疏松、裂缝、脱空、漏喷、漏筋、空鼓、渗漏水等现象。
6.4.3.3.7.按照规范要求对喷混凝土进行养生。
6.4.3.4.钢支撑
确保钢支撑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保证钢支撑在衬砌断面以外。钢支撑的附件均采用钢板或型钢制成,钢支撑的附件安装后,与钢支撑焊牢。
6.4.4.隧道防水质量保证措施
隧道渗漏水是隧道质量隐患的主要病害之一,我们将贯彻“以排为主,防、排、堵相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设计要求铺设各种防水板、止水带、导水管等防水材料,并针对具体情况增加防水设施及材料,制定专项施工方法及工艺,成立攻关小组,解决隧道渗漏问题。
6.4.4.1.把好光面爆破关
采取光面爆破技术,确保开挖面圆顺。这是保证隧道不渗不漏的基础。如果光面爆破效果差,极易带来:拱部回填困难,一旦不密实,易形成水囊;岩面凹凸不平,喷射砼难以找平;铺设防水板困难等问题。因而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光面爆破工艺要求,确保光面爆破达到规定效果。
6.4.4.2.严把注浆止水、防水关
6.4.4.2.1.需要进行注浆加固的止水地段,特别是隧道富水地段、围岩破碎地段,严格按照注浆设计进行施工,确保注浆防水的质量达到止水效果,基本实现注浆段无线流,初步形成初期支护外的止水环,为安全开挖创造条件,为隧道防水打好基础。
6.4.4.2.2.采用短台阶法施工时,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认真做好初期支护,特别是初期支护背后的回填注浆,做到渗漏水无线流,否则在严重渗漏水处打孔、下管、补充注浆,直至符合要求。该项工作采取平行作业、分段进行,做好一段,初验一段,否则,坚决不允许做二次衬砌。
6.4.4.3.把住喷射混凝土防水关
6.4.4.3.1.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技术。
6.4.4.3.2.喷射混凝土采用复喷方式,第一次喷射封闭岩面,支立格栅,挂网后再复喷,并埋设检测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标识钢筋,以检查喷设混凝土的厚度。
6.4.4.3.3.完成喷射砼后,隧道基本实现干燥。局部有渗流处,插管补注浆,较大渗流处插管接排水盲管引至侧沟排走。
6.4.4.4.把住防水层施工质量关
6.4.4.4.1.安排专业化队伍施工防水层,按照设计要求设置透水管及铺设防水板。
6.4.4.4.2.处理好基面。喷混凝土表面处的钢筋头和锚杆头先切除,再用手持砂轮机磨平,对凹凸不平部位修凿喷补,使混凝土表面平顺,有局部渗水处,进行处理。防水板铺设前,防水板按环向铺设,焊接工序与固定工序紧密配合,先焊接,后固定。固定防水板采用胶热焊接,胶垫与胶垫之间防水层不得绷紧,保证板面与喷射混凝土密贴。
6.4.4.4.3.采用无钉铺设、双焊缝焊接的施工工艺。
6.4.4.4.4.把好防水层施工接缝质量关,防水板铺设的搭接宽度10cm,焊接宽不小于2cm,对漏焊、假焊处进行补焊,对于烤焦、焊穿处,采用同样的防水板焊贴覆盖或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办理。
6.4.4.4.5.加强防水层成品的保护措施:严格按照结构防水设计要求,先设置纵向、环向软透水管,再铺设防水板;保证接封焊接质量,避免创伤产生孔洞;铺设防水板地段距开挖工作面不小于爆破所需要的安全距离,整体衬砌灌注混凝土时,不损坏防水层。
6.4.4.5严把二次衬砌混凝土防水关
6.4.4.5.1.二次衬砌的混凝土在灌注和养生过程中,严禁改变其水灰比,以防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降低其防水性能。
6.4.4.5.2.防水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性能符合规范要求;不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将不同品种或标号的水泥混合使用。
6.4.4.5.3.防水混凝土使用的砂、石技术指标除符合规范外,保证砂的含泥量不大于3%,泥块含量不大于1%;石子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泥块含量不大于0.5%。防水混凝土使用的水,采用不含有害物资的洁净水;为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而采用双掺工艺,提前做好各类试验,取得参数,再正式施工。
6.4.4.5.4.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300~400m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不超过2h,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超过2m。捣固选用的振捣器,其频率、振幅、振动速度等参数视混凝土的塌落度及骨料颗径而定。
6.4.4.5.5.灌注施工采用整环灌注施工,当混凝土灌至墙拱交界处时,间歇约1小时,以便于边墙混凝土沉实。拱圈封顶时,随拱圈灌注及时捣实。振捣时,振捣器不接触防水层及模板,且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一半。严格控制拆模时间,严禁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前拆模。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6.4.4.6把住混凝土施工缝防水关
6.4.4.6.1.做好施工缝的清理,凿处表面浮粒和杂物,将混凝土表面凿毛,并用水冲刷干净。
6.4.4.6.2.严格控制施工缝间距,确保环向施工缝在8~12m之间。
6.4.4.6.3.严格控制止水条的质量,确保最终膨胀率≥200%。
6.4.4.6.4.在施工缝设遇水膨胀止水条、分段灌注的变形缝(沉降缝)设止水带,并在内外缘进行嵌缝处理。
6.4.5.衬砌质量保证措施
6.4.5.1.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混凝土是由各种材料合成的人工复合材料,不仅各生产工序的工艺操作情况对其质量产生影响,各组成材料的质量情况,也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建立一套主要原材料综合检验网络,以确保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6.4.5.2.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4.5.3.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为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制、运输、灌注、养护、拆模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建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7.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7.1.1.严格落实招标文件要求
7.1.1.1.按招标文件要求:施工中必须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作业人员安全保障措施及安全技术制度,配备相应的专职安检机构和人员。
7.1.1.2.对非主体非关键工程进行分包的,对分包队伍及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负总责。
7.1.2.具体安全目标
7.1.2.1.隧道不坍塌,高处无坠落,爆破无事故,用电按规程,安全渡汛期;
7.1.2.2.搞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超前探水,消除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事故;
7.1.2.3.杜绝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减少一般事故,消除常见惯性事故;
7.1.2.4.杜绝公路上及施工便道上由我方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
7.1.2.5.杜绝易燃、爆炸物品的丢失、被盗、爆炸事故;
7.1.2.6.杜绝火灾、淹溺事故;
7.1.2.7.严防有害气体及食物中毒等多人中毒事故;
7.1.2.8.减少并控制法定传染病及突发性传染疾病的发生;
7.1.2.9.杜绝刑事案件发生,减少综合治理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的行为;
7.1.2.10.杜绝亡人事故。员工年负伤率控制在3‰以下。
7.2.1.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7.2.1.1.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认真落实“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参与”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重点体现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企业负责、群众参与”。
7.2.1.2.我单位对施工现场各项安全工作负责,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按照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技术规程组织施工生产。
7.2.1.3.工会组织积极参与施工安全、劳动保护、职工健康管理,保障劳动者安全和身体健康。
7.2.1.4.在安全管理中接受国家、铁道部、湖北省劳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7.2.2.建立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7.2.2.4.建立高效灵敏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规定各种安全信息的传递方法和程序,在施工中形成畅通无阻的信息网,准确及时地搜集各
7.2.3.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7.2.3.1.安全生产是工程项目重要的控制目标之一,也是衡量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为确保施工作业安全,我们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做到依法办事;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及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建立高效精干的安全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并从技术上入手,针对本标段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以确保实现安全目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7.3.安全保证措施及安全技术
7.3.1.安全生产责任制
7.3.1.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7.3.1.1.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施工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生产与各类人员统一起来,使安全工作层层有专责,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有分工有协作,出现事故以后,能快速调查清楚从管理到操作各方面的责任,避免类似情况的重复发生。
7.3.1.2.建立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
7.3.1.2.1.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施工队长至施工人员,逐级签订安全生产包保责任书,自最基层的施工人员起,逐级向上级管理层的安全生产负责,直至项目经理,以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确保整体工作的安全。
7.3.1.2.2.形成下一级的安全工作保上一级的安全工作,上一级的安全管理抓下一级的安全管理,形成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的局面。
7.3.1.2.3.安全生产包保责任书每年进行签订,并逐年考核,达到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的给予奖励,达不到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的给予处罚,在各项评比工作中给予安全否决。
7.3.1.3.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7.3.1.3.2.根据本标段特点,分析、评估、评价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风险的危险程度,预测隧道、路基、桥涵、机械运输等各专业工程队在施工过程中承担的安全风险,确立各工程队具体的安全管理目标,对各工程队长收取风险抵押金,实现安全目标后退回风险抵押金并给予奖励,没有实现安全目标的,没收风险抵押金并给予处罚。
7.3.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由于隧道所经区域地质十分复杂,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主要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广泛。在搞好施工安全生产的同时,还应做好抢险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把突发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7.4.1.建立抢险应急组织机构
7.4.2.突发应急事故的协调
7.4.2.1.建立突发事故的汇报机制,一旦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特殊事故,现场施工队长应立即向项目指挥长汇报事故情况。
7.4.2.4.发生突发事故后,要密切注意现场周围的动态,非救援和无关人员禁止进入或随意出入现场,尽力保持通往现场与外界道路的畅通。
7.4.2.6.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的原则是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应急医疗队利用现场医疗卫生条件对伤员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其痛苦,尽快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7.4.2.7.立即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7.4.3.建立抢险应急队伍及日常管理
7.4.3.2.组建应急救援队,根据不同突发事故,组建20~30人的应急救援队。队员从各工程施工队中选取,正常情况下随工程队施工。应急救援队的工作包括实施抢险预案、抢救人员、抢救财物、维护秩序等,应急救援队的人员有明确分工。
7.4.3.3.组建应急抢险机械队,设备从工程施工队及备用应急工具和器材中选取。应急机械队的工作包括实施抢险预案、抢救人员、抢救财物、维护秩序,负责对应急工具和器材进行保养与更新,保证完好与使用等,应急抢险机械队队的人员有明确分工。
7.4.3.4.组建应急医疗队,主要任务是医疗救护,由工地医疗卫生室的医生和有关人员组成,配备医疗器械和药品。并与附近的医院建立联系,创建绿色通道,保证受伤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7.4.3.5.对有可能发生突发事故,每月进行针对性的演练,确保在突发事故时快速组建,及时投入抢险工作。
7.4.4.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和物资的管理
7.4.4.1.应急事故的救援物资提前足量储备,单独储存保管,不能移作它用。应急救援物资在进场前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材料品质证明,其性能与材质须经试验室检验合格,满足工程需要。材料不合格、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或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不能进场。
7.4.4.2.应急救援的设备和机械提前落实,实行“定人定岗定设备”责任制度,经常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始终处于完好无故障状态。救援指挥车辆、救援工程车辆、医疗卫生车与司机,保持良好状态。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需要。
8.文明施工及水土保持措施
8.1.1.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8.1.2.1.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搞好文明施工,展示本工程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工程上场伊始,就把文明施工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施工场内的所有设施严格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做到图物相吻。同时根据工程进展,始终实行全面标准化管理。
8.1.2.2.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区,划分区域,明确管理人,实行挂牌制,做到现场清洁整齐。
8.1.2.3.在现场设置隧道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现场平面布置充分利用洞内外现场的自然条件,合理布局,既有利于施工作业,又能确保安全。
8.1.2.4.严格按确定的平面布置图设置临时设施,各种材料堆场及机具库设置合理。
8.1.2.5.保持通向隧道施工场地的道路状况良好,做到晴雨畅通。洞内运输道路平顺、整洁、排水设施良好,并有人定期维护。
8.1.2.6.建立工地现场挂牌制度,设置鲜明周正的标示牌:责任划分牌(工程名称、施工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试验员、质检员、安全员),形象进度图(隧道工程数量、工程简介及进度计划、工期安排和实际完成数量及进度指标),配合比牌(灌注部位、混凝土标号及施工配合比)。
8.1.2.7.机械设备库布局合理、方便施工机械进出,并做到上不漏水、下排水畅通,视线和通风良好,并有保暖措施。发电机、空压机、拌合机等设备安放合理、整齐、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并有可靠的安全操作规程牌,专人负责。
8.1.2.8.洞内“管、线、路”安全可靠、布局合理、顺直成线。严格按设计规划要求弃土、弃碴,不乱堆乱倒。
8.2.1.1.成立环保小组,制定环保措施,项目经理部、施工队分级管理,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检查、监督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8.2.1.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与管理,使人人心中明确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自觉遵守环保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全员水土保持意识,加强监督管理。主动接受地方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8.2.1.3.严格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弃碴方案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碴。弃碴场设在规定位置,不干扰任何施工作业或其它设施。
8.2.1.4.在完工后及时拆除全部临时房屋和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废弃物,并按批准的环境保护计划完成环境恢复。
为在施工期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贯彻环保、水保的优先原则,在施工前制定了有效的环保方案,施工结束后给予必要的恢复,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根据我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具体方案如下:
8.2.2.1.针对现场施工实际情况,成立了环保小组,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措施,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总工具体安排,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各项环保、水保工作的落实。环保组织机构成员如下:
组员:王江刘崇海王云鹏李亚云
8.2.2.2.施工便道:
由于施工便道的高差大,地势狭窄,边坡开挖量较大,现场空间狭窄,弃碴困难等,采取如下措施:
8.2.2.2.1.边坡仰坡采用控制爆破,以保持边坡围岩的稳定性;
8.2.2.2.2.在便道的两侧修建排水沟,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和降水直接冲刷边坡,而造成水土流失。
8.2.2.2.3.在便道施工后,对不稳定地段的边坡坡脚砌筑挡墙进行防护。并采取取土覆盖坡面表层,植树种草,边坡上覆盖土层撒播草籽的方法。
8.2.2.2.4.为减少路面扬尘污染环境,派专人专车对便道路面进行喷水减尘。
8.2.2.3.洞内开挖土石方的弃置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施工弃碴集中在指定的弃碴场地,沿弃碴场周边砌筑挡墙防护,同时边弃碴边进行挡墙的施工。在弃碴场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雨季地表水对弃碴的冲刷,造成环境污染。施工结束后,对弃碴场范围采取土层覆盖后进行植树种草,进行地表绿化。
8.2.2.4.污水处理:
隧道施工中,为保证污水排放达标,我项目部将在洞口施工场地修建污水处理系统。洞内污水首先通过洞内排水管输送到洞外水沟,进入污水处理池。经沉淀过滤净化后,集中排放。施工营区的生活污水利用化粪池处理。
8.2.3.2.工作中将各项责、权、利落实到每个人,对未完成本身工作的,将进行相应的处罚,工作责任心强,取得良好成绩的管理人员,也进行相应的奖励。
8.2.3.3.为引起每个管理人员的重视,将环保、水保的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业绩考评中,并按期考评,年终与每个人的奖金挂钩,实施奖罚制度。
1.编制依据和编制范围 1
2.2.主要技术标准 2
2.3.1.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2
2.3.2.工程地质 2
2.3.3.水文地质 3
3.3.1.总进度安排 4
3.3.2.赵家岭隧道工期目标。 4
3.3.3.分阶段工期安排 4
4.1.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 5
4.2.劳力组织及任务划分 7
4.3.主要机械设备 8
4.4.年度材料计划 8
4.5.临时工程及施工总平面布置 11
4.5.1.临时营房 11
4.5.2.临时便道 11
4.5.3.施工用电 12
4.5.4.施工用水 12
4.5.5.高压供风 13
4.5.6.拌和站 13
4.5.7.施工总平面布置 13
5.施工方案及方法 13
5.1.总体施工方案 13
5.2.主要工序施工 15
5.2.1.洞口工程 15
5.2.2.凿岩掘进 16
5.2.3.出碴运输 25
5.2.4.支护施工 25
5.2.5.施工通风除尘与排水 37
5.2.6.洞内管线布置 43
5.2.7.衬砌施工工艺和方法 44
5.2.8.仰拱、铺底及填充施工方法 56
5.3.控制测量及检测试验方案 57
5.3.1.洞外地面控制测量 57
5.3.2.洞内控制测量 57
5.3.3.测量仪器及标定周期 58
5.3.4.围岩监控量测方案 58
5.3.5.试验检测技术措施 58
5.3.6.测量控制技术措施 59
5.3.7.围岩监控量测技术措施 60
6.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61
6.1.质量目标 61
6.2.质量保证组织机构 61
6.3.质量保证管理措施 61
6.3.1.加强质量教育 61
6.3.2.加强技术培训 62
6.3.3.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 62
6.3.4.建立质量情报信息网络 62
6.4.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63
6.4.1.地质超前预报措施 64
6.4.2.隧道开挖质量控制措施 64
6.4.4.隧道防水质量保证措施 67
6.4.5.衬砌质量保证措施 71
7.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72
7.1.安全目标 72
7.1.1.严格落实招标文件要求 73
7.1.2.具体安全目标 73
7.2.安全保证体系 74
7.2.1.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74
7.2.2.建立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75
7.2.3.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76
7.3.安全保证措施及安全技术 77
7.3.1.安全生产责任制 77
7.3.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78
7.4.抢险应急预案 79
7.4.1.建立抢险应急组织机构 79
7.4.2.突发应急事故的协调 79
7.4.3.建立抢险应急队伍及日常管理 81
7.4.4.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和物资的管理 82
8.文明施工及水土保持措施 82
8.1.文明施工措施 82
截污工程顶管专项施工方案8.1.1.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82
8.1.2.现场管理 82
8.2.水土保持措施 84
8.2.1.总体思路 84
济阳县澄波湖水库绿化工程B标段 施工组织设计8.2.2.水保措施 84
8.2.3.保证措施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