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DB-6-6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安全管理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3.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2.3.2施工安全防火措施;
【桥梁】箱梁预制冬季施工方案.doc2.3.3加强排水沟的排水设施管理;
2.3.4有专人指挥挖土,严禁超挖,确保安全施工;
2.3.5周边设置挡水墙和封闭式围护栏杆,围护栏杆上涂红白标记;
2.3.6用监测数据来指导施工,加强信息化施工管理,确保工程安全;
2.3.7在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护栏、安全标志和警告牌;
2.3.8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无证操作、违章指挥和违章施工;
3.1运输车进出场均要检查,做到不将污染物带出施工场地。
3.2喷射混凝土时拌料,要做好围护防尘工作,防止灰尘影响到场区外侧。
3.3空压机运转时,做好消除噪音措施,避免噪音扰民。
3.4施工道路及堆场进行硬化处理,并铺设明沟排水。
3.5严禁污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水道,并排入河道。
开工前参加施工的全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按总平面布置管理和文明施工责任制,在施工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4.1坚持文明施工,提高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4.2着装和劳动防护用品整齐、完备,进入施工区必须佩带安全帽。
4.3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清洁,按规定保养。停放整齐,不得任意侵占场内道路。
4.4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不违反劳动纪律,不酗酒闹事。
4.5绝不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4.7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及住处的防火、防盗以及安全保卫工作,安全标志、防火标志和安全牌要明显醒目
4.8加强现场职工教育,确保施工不扰民,努力营造和谐的施工环境。
5、1支护结构坡顶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
5、2基坑变形监控预警值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
表中:H—基坑开挖深度。
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一处,监测井深6米,其他参数同降水井。布置在每个楼座的交点处两降水井之间。详见《基坑支护、降水平面图》。
在基坑开挖前建立基坑及周边道路监测点及监测基准点,并测得原始数据不得少于2次。
在基坑开挖深度小于5m前基坑监测不少于1次/2天;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m时,基坑监测不少于1次/天;必要时增加监测密度。
在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巡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基坑边坡开挖放坡、开挖深度情况,支护体系施工情况,道路、地面及支护体系有无裂缝处情况,地表、地下水排放情况,坡顶地面荷载情况监测点保护完好情况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建设、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1、公司选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一支劲旅,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对施工全工程负责,统一组织,统一协调,节假日不放假,保证工程的连续性,确保工程进度。
2、认真做好施工准备,材料施工机具尽快进场,搞好各项临建设施,为顺利施工创造条件。
3、优化施工方案,加强设备管理,坚持检查,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和性能,减少设备事故。
4、提前搞好物质采购工作,原材料购买及时,且保质、保量,设备易损坏的零部件。进场后需复试检测的材料如:钢材、水泥等必须提前到场。为此项目部必须认真做好材料供应计划随工程进度提前进场,提前订货确保现场连续施工。
5、按程序组织文明施工,加强施工生产调度,优化施工方案。做到科学实施,明确关键线路,死保关键点。确保每道工序按时提前完成。
6、推行全面计划管理,控制工程进度,设立进度控制点,采用网络计划跟踪技术和动态管理办法,坚持日平衡,周调度,确保计划实施。
7、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组织专业化队伍,执行三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
8、使用机械性能好的机具,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加强施工机具管理,保证机具运转良好,充分发挥其效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9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对节假日坚持岗位的职工给予适当的物质鼓励,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开展劳动竞赛,对完成计划好的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完成差的给予批评和处罚。
10、为最大限度的挖掘关键线路的潜力,各工序施工时间尽量压缩。各工种之间建立联合签认制,确保空间、时间充分利用,同时确保各专业良好配合避免互相破坏或影响施工,造成工序时间延长。
11、劳动力及施工机械化对工期的保证
为确保工期完成,我公司将组织高水平施工队进场承担施工任务,该队伍施工人员相对固定,不会因节假日或其他因素影响工程进度。同时根据进度及时调整人员数量,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12、本工程执行专项专用制度以避免施工中以为资金问题而影响工程进度,充分保证劳动力,机械的充分配备,材料的及时进场。随着工程各阶段关键日期的完成及时兑现各专用队伍的劳务费用,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能使各作业队为本工程安排作业人员充分配备提供了保证。同时,专款专用制度也未该项目部应付万一环节完不成关键日期二采取果断措施提供了保证。
13、施工采用分段由专人负责确保进度及质量
现场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编制技术方案。及时与甲方、监理联系把影响施工的技术因素提前解决。
在基坑深度3m、4.5m位置处设置两排泄水管,水平间距每2—3m设置一个,上下排相互错开,梅花形布置,使用A75PVC管双层反滤层,长度≥400mm
第五部分:雨季施工措施和夜间施工措施
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间为雨季,因此需专门的雨季施工措施。
编制详细的防雨措施,设专人监督,检查其实施情况。
各机台、施工班组搭建临时的防雨棚,易受潮、怕雨淋的物品,放入仓库中。
现场布置排水系统,维护好现场运输道路,保证路旁排水沟畅通,雨后不陷,不滑、不存水。
机电设备采取防雨、安装接地措施。
做好雨季施工的各种措施,保证设备完好,并进场对雨季施工中的原材料进行防雨淋、防潮等措施的检查。
夜间施工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设专人夜间现场值班。
夜间严禁猛烈敲打而长生噪声扰民。
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1.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1.2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
1.3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1.4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
1.5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无人员伤亡事故,无基坑失稳、塌坍事故。
三、基坑险情应急处理措施
1、基坑工程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火灾、电击、中毒、基坑塌方、其他与工程有关的安全事故。
2.1应急处理指挥部接报事故后5分钟内完成以下工作:
2)指挥部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或令事故发生地负责人员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机械设备。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
(1)指挥部根据现场实际发生的事故情况,最大可能迅速调集汽车、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及人员、车辆迅速投入开展抢救行动,调查现场情况,根据工程特点、事故类别,制定抢救方案,必要时请求消防、武警部门协助抢险,请公安部门配合,疏散人群,维持现场秩序。
(2)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医院联系,请示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3)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工作,防止证据遗失。
(4)常见事故的人员救援措施
b、当有触电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对受伤人员人工呼吸救援,并联系车辆送医院抢救。
当有火灾发生时应先发出火灾求救信号,并在允许的情况下将受伤、围困人员救出危险地带,并组织现场所有劳动力利用现场现有的消防器具进行扑救工作;火势严重的应拨打119请求消防队进行扑救。
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中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3.1.1贯彻执行国家及省、市建筑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要求,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及时掌握本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情况。
3.1.2负责配置和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及时对基坑及周边发生的各项风险及事故进行处理。
3.1.3负责对本工程的应急救援提供必要的机械设备、物资和组织保障。
3.1.4组织对本工程的安全质量检查,定期分析本工程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质量隐患,对存在的安全质量隐患制定整改措施和方案,并限期整改,做到意识超前,把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控制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
3.2应急物资和机械准备:
3.2.1应急物资:水泥、水玻璃、砂袋、钢材、架管、土钉等。
3.2.2应急机械:空压机、喷射机、注浆泵、潜水泵、挖掘机、发电机(一台)、洛阳铲等。
3.2.3严格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位升高给基坑边坡造成危害。
3.3.2基坑开挖时现场设专人负责按比例放坡,分层开挖,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边坡支护,确保边坡整体稳固。
3.3.3降雨量过大引起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⑴基坑的周边砌筑挡水墙,作为通常情况下的挡水设施;配备足够数量的草包,紧急时对基坑周围施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坑内。
⑵配备足够数量的潜水泵、泥浆泵,用于排除坑内、井下积水。
⑶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⑷在现场平面加强明排系统的能力,并加强管理保持其畅通。
⑸加强基坑开挖过下程中的监测及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4基坑危险源分析及处理措施
基坑在开挖、支护施工和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分析及应急处理措施:
3.4.1基坑边坡可能出现变形过大、裂缝、滑落等破坏;
⑴停止基坑土方继续开挖,必要时进行回填反压,
⑵分析出现危险的可能原因,采取增加土钉的措施进行加固。
⑶必要时可采取局部落土卸荷措施。
⑷加强边坡监测密度,在边坡加固稳定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基坑开挖施工。
3.4.2地下水位出现回复,对边坡安全生产危害隐患
分析产生水位回复的原因,加强降水施工管理,保证降水连续不间断,控制井内水位位于基地标高2m范围内。
同时加强地下水位监测密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0.1为了在建筑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基坑边坡稳定、基坑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设施安全,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一般地质条件下的建筑物和一般构筑物的基坑工程勘察、支护设计、施工、检测及基坑开挖与监控。对于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地质条件地区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应用。
1.0.3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的要求、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
1.0.4基坑支护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2.1.1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2.1.2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可分为下列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土体失稳、过大变形导致结构或基坑周边环境破坏;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的变形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基坑周边环境的正确使用功能。
2.1.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表3.1.3选用相应的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表3.1.3
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2.1.4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对周边环境变形有限定要求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应根据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土的性质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
2.1.5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型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当场地周边有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2.1.6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基坑支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
1.基坑支护结构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内容应包括:
1)根据基坑支护形式及其受力特点进行土体稳定性计算;
2)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压、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
3)当有锚杆或支撑时,应对其进行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2.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及对支护结构变形有限定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尚应对基坑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变形进行验算。
3.1.1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
3.1.2基坑开挖和土钉墙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在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宜为±20mm,在坡面喷射混凝土支护前,应清除坡面虚土。
6.1.3土钉墙施工可按下列顺序进行:
1.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志;
2.喷射第一层混凝土;
3.钻孔安设土钉、注浆,安设连接件;
4.绑扎钢筋网,喷射第二层混凝土;
5.设置坡顶、坡面和坡脚的排水系统。
3.1.4土钉成孔施工宜符合下列规定:
1.孔深允许偏差±50mm;
2.孔径允许偏差±5mm;
3.孔距允许偏差±100mm;
4.成孔倾角偏差±5%。
3.1.5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小于40mm;
2.喷射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距离宜为0.6~1.0m;
3.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h。
3.1.6喷射混凝土面层中的钢筋网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网应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
2.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后铺设;
3.钢筋网与土钉应连接牢固。
3.1.7土钉注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注浆材料宜选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水泥浆的水灰比宜为0.5,水泥砂浆配合比宜为1∶1~1∶2(重量比),水灰比宜为0.38~0.45;
2.水泥浆、水泥砂浆应拌合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合的水泥浆、水泥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
3.1.8注浆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
1.注浆前应将孔内残留或松动的杂土清除干净;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
2.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250~500mm处,孔口部位宜设置止浆塞及排气管;
3.土钉钢筋应设定位支架。
3.1.9土钉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质量检测:
1.土钉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同一条件下,试验数量不宜少于土钉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2.墙面喷射混凝土厚度应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数宜每100m2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
6.1.1土钉墙设计及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钉墙墙面坡度不宜大于1∶0.1;
2.土钉必须和面层有效连接,应设置承压板或加强钢筋等构造措施,承压板或加强钢筋应与土钉螺栓连接或钢筋焊接连接;
3.土钉的长度宜为开挖深度的0.5~1.2倍,间距宜为1~2m,与水平面夹角宜为5°~20°;
4.土钉钢筋宜采用Ⅱ、Ⅲ级钢筋,钢筋直径宜为16~32mm,钻孔直径宜为70~120mm;
5.注浆材料宜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
6.喷射混凝土面层宜配置钢筋网,钢筋直径宜为6~10mm,间距宜为150~30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面层厚度不宜小于80mm;
7.坡面上下段钢筋网搭接长度应大于300mm。
4.1.2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土钉墙墙顶应采用砂浆或混凝土护面,坡顶和坡脚应设排水措施,坡面上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泄水孔。
4.2.1上层土钉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
4.2.2基坑开挖和土钉墙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在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宜为±20mm,在坡面喷射混凝土支护前,应清除坡面虚土。
4.2.3土钉墙施工可按下列顺序进行:
1.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标志;
2.喷射第一层混凝土;
3.钻孔安设土钉、注浆,安设连接件;
4.绑扎钢筋网,喷射第二层混凝土;
5.设置坡顶、坡面和坡脚的排水系统。
4.2.4土钉成孔施工宜符合下列规定:
1.孔深允许偏差±50mm;
2.孔径允许偏差±5mm;
3.孔距允许偏差±100mm;
4.成孔倾角偏差±5%。
4.2.5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小于40mm;
2.喷射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距离宜为0.6~1.0m;
3.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h。
4.2.6喷射混凝土面层中的钢筋网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网应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
2.采用双层钢筋网时,第二层钢筋网应在第一层钢筋网被混凝土覆盖后铺设;
3.钢筋网与土钉应连接牢固。
5.1.1可靠性分析设计或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已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中明确规定为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本规程结构截面受力计算与结构规范接轨,便于设计人员使用。
5.1.2根据支护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前者表现为由任何原因引起的基坑侧壁破坏,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支护结构的变形而影响地下室侧墙施工及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
5.1.3基坑侧壁安全等数的划分与重要性系数是对支护设计、施工的重要性认识及计算参数的定量选择,侧壁安全等数划分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很难定量说明,因此,采用了结构安全等级划分的基本方法,按支护结构破坏后果分为很严重、严重及不严重三种情况分别对应于三种安全等级,其重要性系数的选用与《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相一致。
强调了基坑侧壁安全等级,这就要求设计者在支护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基坑侧壁不同条件因地制宜进行设计。
5.1.4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条件下,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基坑变形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正常功能,目前支护结构的水平限值还不能给出全国都适用的具体数值,各地区可根据具体工程的周边环境等因素确定。对于周边建筑物及管线的竖向变形限值可根据有关规范确定。
5.1.5地下水处理得当与否是基坑支护结构能否按设计完成预定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基坑及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方法。
5.1.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进行支护结构承载能力及基坑土体出现的可能破坏进行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主要是对结构及土体的变形计算。
5.1.7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是支护结构合理设计的根本要求,因此,支护结构的施工监测是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5.1.8放坡开挖是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坡度一般根据经验确定,对于较为重要的工程还宜进行必要的验算。
3.2.1根据主体结构的初勘阶段成果可对基坑支护提出支护方案建议,因此,本条对初勘不作专门规定而只要求根据初勘成果提出基坑支护的初步方案。
5.2.2在详勘阶段所测取的地质资料是支护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勘察点的范围应在周边的1~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布置勘探点,主要是考虑整体稳定性计算所需范围,当周边有建筑物时,也可从旧建筑物的勘察资料上查取。由于支护结构主要承受水平力,因此,勘探点的深度以满足支护结构设计要求深度为宜,对于软土地区,支护结构一般需穿过软土层进入相对硬层。
5.2.3地下水的妥当处理是支护结构设计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侧向荷载计算的重要指标,因此,应认真查明地下水的性质,并对地下水可能影响周边环境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供设计人员参考。
5.2.5基坑周边环境勘查有别于一般的岩土勘察,调查对象是基坑支护施工或基坑开挖可能引起基坑之外产生破坏或失去平衡的物体,是支护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5.2.6在获得岩土及周边环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基坑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支护结构的设计、施工、监测及信息施工的有关建议,供设计、施工人员参考。
5.3支护结构选型
5.3.1根据本规程所介绍的几种支护结构类型,表3.3.1给出了适用条件,适用条件主要包含了适用的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开挖深度及地下水的情况。
5.3.2支护结构设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基坑的平面形状,使基坑支护设计既安全又节省费用。
5.3.3当基坑内土质较差,支护结构位移要求严格时,可采用加固基坑内侧土体或降水措施。
5.4基坑外侧水平荷载标准值
5.4.2由于在第5.4.1条中的水平荷载计算表达式中采用了总竖向应力乘以土层侧压力系数的表达方式,因此,本条中分别对各种竖向应力的计算方法作了说明现浇箱梁 施工方案.,给出了定性较为合理的经验公式。
5.4.3侧压力系数采用简单的朗肯土压力系数。
5.5基坑内侧水平抗力标准值
5.5.1当基坑外侧水平荷载确定之后,欲计算结构内力,首先必须确定基坑内侧土体抗力,内侧土体抗力可用不同方法求得,如按朗肯土压力假定,内侧各点的水平抗力标准值应以被动土压力系数确定的被动土压力值较为合理。
5.8.1基坑支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荷载、施工条件变化的可能性较大5号外脚手架(盘扣式)施工方案.docx,因此在基坑开挖中必须有系统的监控以防不测。施工监控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业主所认识,系统的监控措施是安全设计的重要保证。
5.8.2本文规定了在基坑边缘开挖深度1~2倍范围内的需要保护的体(含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均应作为监测对象,具体范围应根据土质条件、周边保护物的重要性等确定。
5.8.6目前规程还不能给出统一的基坑监测项目报警值,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给定一个监控限值,如监测地点建筑物的报警值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允许变形及差异沉降等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