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墩台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桥梁墩台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73.73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桥梁墩台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摘要:钻孔灌注桩TRANBBS施工方案第一节 施工要点(一)、测量定位测量是桥梁工程非常关键的工作,必须密切配合业主和监理方作好本工程测量工作,确保每个钢护筒和每个结构物定位准确。(二)、施工测量1、桥梁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测量工作有:(1)对测量仪器进行精度标定和检校。(2)对TRANBBS设计单位交付的桩位和水准基点及其测量资料进行核查。(3)建立满足精度要求的施工控制网,并进行平差计算。(4)补充施工需要的桥梁中线桩和水准点。(5)测定墩(台)纵横向中线及基础桩的位置。(6)进行高程测量和施工放样。(7)桥梁进行施工变形观测和......

钻孔灌注桩TRANBBS施工方案

(一)、测量定位 测量是桥梁工程非常关键的工作,必须密切配合业主和监理方作好本工程测量工作,确保每个钢护筒和每个结构物定位准确。 (二)、施工测量 1、桥梁施工准备阶段和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测量工作有: (1)对测量仪器进行精度标定和检校。 (2)对TRANBBS设计单位交付的桩位和水准基点及其测量资料进行核查。 (3)建立满足精度要求的施工控制网,并进行平差计算。 (4)补充施工需要的桥梁中线桩和水准点。 (5)测定墩(台)纵横向中线及基础桩的位置。 (6)进行高程测量和施工放样。

(4)灌注水下砼 水下砼采用灌浆导管法灌注,导管直径30cm,管间连接为法兰盘;隔水采用拔球法。导管在使用前要对其规格、质量和拼接构造进行压水试验。要求压水试验时的压力应不小于灌注砼时导管可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灌注砼时,在大灌浆斗颈部设置一个隔水木球栓,下面垫一层塑料布,球栓由细钢丝绳栓住挂在横梁上,大灌浆斗装满足够的混凝土,起拔球栓,利用初灌砼的压力排水,以保证导管埋深,从而保证水下砼的质量。 进行水下砼的灌注时,导管接头不得漏水或漏气;提升导管时,不得有摇动,要维持孔内静水状态,起拔导管要保证导管底部埋深不少于2m,并不得大于6m,灌注完成后的钻孔桩桩顶应比设计高度至少高出50cm,以便清除桩头浮浆砼后,保证截面处砼有良好的质量。 (5)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隐蔽在河床底下,属于特殊过程。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特殊过程的要求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对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实行严格监控,确保大桥钻孔灌注桩这一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优良等级标准。

一、桥梁轴线便道填筑、墩位围堰和钢护筒施工 从东岸桥头开始,沿桥轴线位上游侧修筑4.5m宽施工便道一条锚杆专项施工方案-secret,以便于水中墩下部结构施工。便道顶面标高应高出勘测水位0.5m以上,迎水面应有木桩加袋装粘性土料密实以确保施工安全。 于各墩钻孔桩位采用土袋围堰填芯筑岛变水中施工为陆上施工。岛面应高出河

口漏斗的水下导管灌注成桩工艺。 B、现场采用直径275mm壁厚5mm的法兰连接导管灌浆。下管时,做到导管内涂油光滑,导管之间连接处放置橡胶密封圈,确保密封。导管使用前必须做水密试验和抗拉试验。 C、砼的搅拌应均匀、和易性好,其塌落度满足设计规范及现场施工要求。砼的灌注应快速连续进行,避免中断。灌注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保证用电供应及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转等均处于正常状态。砼的初灌量约6m3。 D、灌注过程埋管深度必须严格控制在2~6米之间,经常用测绳量取桩砼面高度,以便控制埋管深度。起拨导管时,速度不宜过快,防止导管提出砼面而造成断桩。砼灌注完毕及时清除桩顶浮浆。

本工程承台位元于填土层之下,主要开挖土方填筑土和黄土质粘土,施工采用单承台放坡开挖,基坑内挖排水沟、集水井集中排水方案。 施工中要密切注意气象的变化,加强对气象信息的收集,及时调整施工顺序,合理安排后续工序,采取必要的排、降水措施。 1、测量放样: 陆上承台基坑开挖深度约为4m,整个开挖暴露地层均为中粗砾砂,该土层的力学性能较好,透水性强,基坑开挖的放坡坡度为1:1.2,并作好排水工作。测量放出承台的中心位置,再按承台各边向外放出1.0m(作业空间)及放坡要求放出开挖边线。承台基础的轴线位置,经校核无误后再开挖,为便于校核,使基础与设

泵输送,吊斗直接入模的浇筑方式。 在每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混凝土的灌入及明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振动棒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不得直接或间接地能过钢筋施加振动。为防止混凝土在水化、凝结过程中,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致使表面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后,及时收浆,立即进行养护。采用二层草帘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 承台混凝土浇注完成24小时后,即要进行浇水养护,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少于7天。

第八章 墩身、墩台帽及盖梁施工方案

1、墩柱采用搭架立模 在承台上将立柱或肋柱部位凿去上面浮浆,以使承台与立柱接合面良好,处理好立柱或肋柱预埋钢筋。在承台上测量放样出立柱或肋柱中心点、纵、横轴线。弹出立柱模板位置线。 2、盖梁及台帽 立柱浇时要事先预埋ф120的通孔,预埋位置要准确,便于盖梁立底模,待墩柱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才可以进行盖梁施工准备工作,测量放样出立柱、台身中心点、盖梁台帽中心轴线。墩柱顶面要凿毛。 3、模板制作 墩柱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模板拼装必须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保证板央的平整度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对模板的固定要牢固可靠;盖梁底模采用在工字钢上先铺设一排方木(10×10cm),间距为80cm,上方利用木模加钢板,其中木模厚度

不小于2.5cm,钢板厚度不小于3mm,边模采用大块组合钢模,背面加槽钢支撑,以提高边模的强度和刚度,拼装好后整体吊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4、钢筋制作与安装 ①钢筋加工 钢筋在加工场地集中加工,钢筋原材进场要通过试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钢筋焊接试验室要按频率进行抽检。严格按图纸下料,加工成型好的钢筋按规格、长度堆放整齐,并注意防雨、防锈。最后集体运至现场绑扎、成型。钢筋加工时,还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钢筋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应避免在结构的最大应力处设置接头,并应尽可能使接头交错排列,接头间距互错开的距离大于50cm; ◆焊接点与弯曲处的间距应大于10d(d为钢筋直径); ◆焊接时存留的焊渣应除去。 ②布筋 墩柱钢筋施工时,墩柱钢筋笼吊装时对位要准确,采用垂线法定位,中心点误差控制在2cm内,墩柱边侧的保护层利用垫块来保证; 盖梁、台帽钢筋施工时,钢筋弯曲要符合规范要求,尽量避免在接头处弯起钢筋。盖梁、台帽底面、边侧的保护层利用垫块来保证。主筋、箍筋间距要依据图纸要求进行。焊接时焊接处焊渣要敲掉方能进行绑扎、安装。同时要注意预埋件的设置。 4、立模 墩柱模板由于采用定型钢模板,用吊机吊装后,要检查其中定位垂直度,为控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浇筑完毕时,要进行收浆,并及时向表面洒水养护(水质与拌和用水相同),洒水养护时间一般为7d。当承台与流动性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防水措施,混凝土在浇筑后7d不受水的冲刷侵袭;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各种外加荷载。 6、拆模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待其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拆除模板,拆除的模板必须立即进行清理和修整,涂上脱模剂,转到下个结构物施工。非承重侧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拆模时不损坏表面及棱角,一般以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为准。承台拆除模板后基坑还必须及时进行回填,回填时保证基底无渗漏无积水,回填土必须符合要求。盖梁、台帽可先拆边模,底模须混凝土达到70%强度后方可拆除。

第九章 预应力空心板梁预制施工方案

2.20网架施工工艺流程图.doc上部结构主要包括预应力空心板梁预制、架设、桥面铺装、伸缩缝安装及人行道系施工等施工内容。施工工序为:

第十章 空心板梁安装及后连续施工方案 第一节 空心板梁安装

第十一章 伸缩缝、人行道板及栏杆等施工方案

1、桥面铺装:浇筑空心板铰缝和桥面铺装砼前必须用钢刷清除结合面上的浮皮,用水冲洗后方可浇筑砼及水泥砂浆,铰缝砼及砂浆必须震捣密实。 ①施工工序: ②板梁清理:架设安装好的板梁及时对板梁进行清理,清除结合面上的浮皮,并用水冲洗干净。 ③绞缝施工:板梁结合面清理干净后及时进行绞缝施工,绞缝施工时注意要将板梁间的缝阻塞好,预防水泥浆漏失,绞缝内砼必须振捣密实。 ④桥面铺装:桥面钢筋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下料铺设,砼浇注前板梁顶面应进行过拉毛处理并需再次对桥面进行清理,清理的结果必须桥面上不留灰屑等杂物。桥面浇注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出的混凝土和易性及坍落度均应设计要求。砼浇注时应注意振捣密实,表面应摸平收浆,同时还要进行压纹处理。 2、伸缩缝施工 伸缩缝的预埋件的放置及安装严格按照厂家的要求进行,安装好的桥面伸缩缝,缝面必须平整,并无堵塞、渗漏、变形、开裂现象。锚固钢筋应沿桥宽方向均匀焊接在异型钢板上(在工厂完成),混凝土预留槽内以大于c30环氧树脂混凝土填充捣实。 3、人行道系施工 人行道板及栏杆均严格按照设计图尺寸进行预制,预制块预制时注意预埋件必

须安放准确。人行道系预制件安放时位置必须准确,线形顺直,注意外观上的修饰。 4、附属工程施工 附属工程主要包括护坡浆砌片石工程、砂浆勾缝及砂浆抹面工程等。施工时振冲挤密碎石桩施工工艺,应注意预埋好广告灯座等安装钢筋。

第十二章 引道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砂浆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 2平面位置(mm)50 3顶面高程(mm)±20 4断面尺寸(mm)不小于设计值 5底面高程(mm)±50 6表面平整度(mm)3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