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管桩施工工艺预应力管桩直径(mm)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值(MPa)
DB22/T 2679-2017 高压计量装置防误闭锁通用设计要求标准贯入击数N63.5
锤的常用控制贯入度(cm/10击)
设计单桩极限承载力(KN)
选用25T汽车吊用于管桩施工中管桩的吊运。
D、全站仪、光学水准仪
桩基定位采用全站仪确定管桩平面位置,管桩成型后平面高程通过光学水准仪测量,进而确定截桩部位。
锤击沉桩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测量定位→桩机就位→底桩就位、对中和调直→锤击沉桩→接桩、对中、垂直度校核→再锤击→送桩→收锤
通过光学水准仪采用闭合测量方法将已接手水平控制点高程引至施工场地附近,并在场地附近设2~3个水准点,以便随时检查之用。该水准点应设置在施工场地以外,避免因打桩或其他因素影响而造成水准点松动变形,且需视野开阔保证测量不会因视线而影响测量。
按图纸布置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桩基轴线。通过轴线控制点先定出中心,再引出两侧,并将桩的准确位置测设到地面,每一个桩位打一个小木桩,并用白灰在标桩附近地面上画上一个圆心与标桩重合、直径与管桩外径相等的圆圈,以便插桩对中,保持桩位正确。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群桩20mm,单排桩10mm。
桩机进场应对准桩位将桩机调至水平,保证桩机的稳定性。
C、底桩就位、对中和调直
入桩前应选择合适的桩帽,其内径宜大于桩径10~20mm,深度为300~400mm,并应设置有排气孔。锤和桩帽之间的锤垫可用竖纹硬木,厚度为150~200mm;桩帽与桩顶之间的桩垫可采用硬纸板、麻袋、胶合板及橡胶制品等,桩垫锤击后的厚度宜为120~150mm。当衬垫被打硬或烧焦时,应及时更换。
底桩就位前应在桩身上划出单位长度标记,以便观察桩的入土深度及记录每米沉桩击数。底桩桩尖应已焊接完成(钢板厚度不小于8mm),焊缝应饱满。吊桩就位一般用单点吊将管桩吊直,使桩尖插白灰圈内,桩头部插入锤下面的桩帽套内就位,并对中和调直,使桩身、桩帽和桩锤三者的中心线重合,保持桩身垂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桩垂直度观测包括打桩架导杆的垂直度,可采用2台经纬仪在离打桩架15m以外呈正交方向进行观测,也可在正交方向上设置两根吊陀垂线进行观测校正。
锤击沉桩宜采取“重锤低击”或“重锤低打”,以有效降低锤击应力,同时特别注意保持底桩垂直,在锤击沉桩的全过程中都应使桩锤、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重合,防止桩受到偏心锤打,以免桩受弯受扭。桩在开始施打时落距应较小,待入土一定深度且桩身稳定后再按要求落距进行。在较厚的黏土、粉质土层中施打多节管桩,每节桩宜连续施打,一次完成,以避免间歇时间过长,造成再次打入困难,而需增加许多锤击数,甚至打不下而将桩头损坏。如遇下列情况应暂停打桩,并及时通知甲、乙、监及设计等部门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b、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和有严重回弹;
c、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损。
打入桩的桩位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带有基础梁的桩:(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100+0.01H150+0.01H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4~16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1)最外边的桩(2)中间桩
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E、接桩、对中、垂直度校核
预应力管桩单桩的接头数不宜超过4个,应避免桩尖接近硬持力层或桩尖处于硬持力层时接桩。接桩采用焊接接桩,接桩钢板宜采用低碳钢,焊条宜采用E43。焊接接桩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下节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m;
b、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进行上、下节桩对中和垂直度校核,中线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接桩就位纠偏时,不得采用打锤横向敲打;
c、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采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d、焊接宜在桩四周坡口对称进行6点焊接,待上下桩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第一层焊完后必须把焊渣清理干净,方可进行第二层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
e、施焊时应由2名焊工对称、分层、均匀、连续施焊;
f、焊好后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10min,严禁采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施打;
g、雨天焊接时,应采用可靠的防雨措施;
h、焊接接头的质量检查宜采用探伤检测,同一工程探伤抽样检查不得少于3个接头。
i、接桩质量检查:焊缝质量、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1min)、下节平面偏差(<10mm)、节点弯曲矢高(<1mm且<L/1000)。
管桩焊接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按底桩锤击工艺再次进行管桩锤击施工。
当桩顶标高低于自然地面标高时,则须用钢制送桩管(长4~6m)放于桩头上,锤击送桩将桩送入土中。送桩作业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a、送桩器宜做成圆筒状,并应由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打性。送桩器长度应满足桩深度的要求,弯曲度不得大于1/1000;
b、送桩器上下两端面应平整,且与送桩器中心轴线相垂直;
c、送桩器下端面应开孔,使空心桩内腔与外界连通;
d、送桩器应与桩匹配:套筒式送桩器下端的套筒深度宜取250~350mm,套筒内径应比外径大20~30mm;插销式送桩器下端的插销长度宜取200~300mm,杆销外径应比管桩内径小20~30mm,对于腔内存有余浆的管桩,不宜采用插销式送桩器;
e、送桩作业时,送桩器与桩头之间应设置1~2层麻袋或硬纸板等衬垫。内填弹性衬垫压实后的厚度不宜小于60mm;
f、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0m(1.0m);
g、当桩顶打至接近地面需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应及时送桩;
h、送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参考相同条件下不送桩时的最后贯入度进行修正;
i、送桩后遗留的桩孔应立即回填或覆盖;
收桩标准通常以达到的桩端持力层、最后贯入度或最后1m沉桩锤击数为主要控制指标。各项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
a、桩端持力层作为定性控制,PH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500击;
b、最后贯入度度(最后10击桩的入土深度)最好为20~40mm/10击。
C、PHC桩最后1m的锤击数不宜超过300击
摩擦桩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端承桩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可作参考。当贯入度已达到,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加以确定。
沉桩完成后截桩前应现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沉桩验收,验收应包含以下内容:桩顶状况记录、总锤击和最后1m锤击数、最后三振贯入度、垂直度、桩顶标高、桩端持力层情况、静载实验报告。
待沉桩验收合格后露出地面或未能送至设计桩顶标高的桩必须进行截桩施工。截桩前应通过高程控制点测出每根桩的截桩高度,并在桩身上采用红色油漆做红色细线标示。截桩高度为设计承台底标高以上100mm处。截桩要求采用截桩器进行裁剪,严禁使用大锤横向敲击或冲撞。
截桩完成后应及时对桩体进行封桩施工,封桩按下图方案进行:
封桩时应注意①号钢筋与②号钢筋应沿桩圆周均匀布置,且应与管内钢板焊牢,钢板尺寸略小于管桩内径。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同承台混凝土等级某电厂苍沟改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且宜与承台一起浇筑。浇灌填芯混凝土前应先将管内壁浮浆清理干净,并刷水泥素浆,以提高填芯混凝土与管桩桩身混凝土的整体性。
8)、承台、承台梁施工
通过控制点放出各控制轴线,进而放出承台边线,并用白灰进行标记。然后通过人工捡底去除表层松散土层至基础承台底标高以下100mm。承台基坑达到设计高程后再次通过控制点放出承台边线并采用白灰标记,然后按承台边线各边宽出100mm支立垫层混凝土模板。模板采用100×50方木进行支立,并采用间距400mm钢筋头打入基底土内150mm进行加固(模板两自由端必须设置钢筋加固点)。垫层厚100mm,混凝土等级为C15。垫层施工完成达到初凝状态后便对各垫层标高进行一一检查校对,保证垫层标高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垫层施工完洒水保湿养护24h后便可通过控制点进行承台放样工作。首先通过控制点在各垫层混凝土面上放出各控制轴线,并用墨线弹出轴线位置,然后以轴线为依据放出各承台边线及框架柱边线,并用墨线在垫层混凝土面进行标记。
静力压桩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沉桩顺序确定→管桩进场、验收、堆放→沉桩设备确定、进场→静力压桩施工→沉桩完成验收→截桩、封桩→承台施工
三、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不锈钢栏杆施工方案5、桩基及承台验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