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污水厂深基坑支护及降水施工方案(6).清孔后,孔内泥浆比重应小于1.20,黏度18~20s,孔底沉渣厚度≤5cm。
灌注的桩标高应加一定的高度,一般应比设计高出不小于1.0米;预加高度在浇筑墩柱砼前凿除,在凿除时须防止损毁桩身。
(1).混凝土的选用:商品砼的选用有信誉的砼搅拌站为砼供应方,砼到达现场后首先核对报码单,无误即在现场作坍落度核对,允许±1~2cm误差HJ 1118-2020标准下载,超过者立即通知搅拌站调整,严禁在现场任意加水,并按规定留足抗压、抗渗试件。从搅拌车卸出的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否则需重新搅拌合格后方可卸料。
(3).水下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对不同直径、深度的桩孔分别计算出混凝土浇筑初灌量。施工中要保证浇筑初灌量。浇筑时导管埋深控制在2~6m,拆管前专人测量孔内混凝土面,并做记录,浇筑混凝土接近桩顶标高时,应控制最后一次浇筑量,确保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4).试块制作:在浇桩过程中,随机抽取1~2盘混凝土做试块,每支桩应做一组试块,制作好的试块在12h后拆模,放置静水中养护。试块评定采用数理统计法评定。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即起拔护筒,并将浇筑设备机具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三)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施工
深层搅拌桩施工方法要点:
(1)、工艺流程:(主要有以下六个步骤)
a、定位下沉,b、深入到设计深度,c、喷浆搅拌提升,d、原位重复搅拌下沉,e、重复搅拌提升,f、搅拌完成形成加固桩体。
(2)、深层搅拌桩施工程序:
深层搅拌桩机定位、预拌下沉、配制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喷浆搅拌提升(至孔口或设计桩顶标高)、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提升(至孔口或设计桩顶标高)、关闭并清洗搅拌机、移机至下一桩位重复上述工作。
(3)、场地应先进行平整并清除桩位处地面及地下一切障碍物,场地低洼处应粘性土或砂土回填夯实;
(4)、施工前应标定搅拌机械的灰浆泵输送量,灰浆输送管到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升速度等施工工艺参数,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搅拌桩配合比。
(5)、施工时先将深层搅拌机用钢丝绳吊挂在起重机架上,用输浆胶管将贮料罐、砂浆泵与深层搅拌机接通,开动电动机,搅拌机叶片相向而转,借设备自重,以0.3~0.5m/min的速度沉至搅拌桩设计深度,再以0.38~0.75m/min的速度提升搅拌机,以此同时开动砂浆泵将砂浆从搅拌中心管不断压入土内,通过搅拌叶片将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与深层处的软土搅拌,边搅拌边提升至地面孔口或设计桩顶标高,即完成一次搅拌过程,用相同方法再次重复搅拌下沉和重复搅拌喷浆提升,即完成1根桩的柱状加固。止水帷幕墙施工时,如此成“8”字状一根接一根的搭接施工,严格按设计要求确保桩的搭接尺寸要求,形成地下连续加固体,当水泥硬化后加固桩体亦强度上升,达到地下止水帷幕效果。
(6)、施工时应严格按配合比掺加固化剂,并采取防离析措施,下沉及提升时均应确保起重机架的平整和导向架的垂直度,成桩时要控制搅拌机的提升速度和次数,使其过程连续均匀,以控制注浆量,保证搅拌均匀,同时泵送必须连续;
(7)、搅拌机预下沉时一般不宜冲水,当遇到较硬土层下沉太慢时可适量冲水,应充分考虑冲水对成桩的质量影响;
(8)、每台配套设备每天工作完成后应用水清洗贮料罐、砂浆泵、深层搅拌机及相应管道,以备次日再用。
(1)、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加剂的质量,检查桩位及搅拌机工作性能,检查各种计量设备的完好度(主要是水泥及水计量装置);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机头提升速度、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注入量、搅拌桩的深度及标高;
(3)、施工完成后应检查桩体强度和桩体直径,用于地下止水帷幕墙体和边坡支护搅拌桩其工作时间应达到28天强度。
(4)、深层搅拌桩质量检验应按现行规范标准进行。
(5)、对不合格的桩应根椐其位置、数量等具体情况,分别采取补桩或加强临桩等相应措施。
本工程深井降水共布置降水井4口,观测井5口,管井深度25米;管井施工成孔直径不小于650mm,井管内径不小于300mm。
准备工作→钻机进场→定位、钻孔→清孔→下井管→填砾、止水、封孔→洗井→下泵试抽→安装真空泵→合理安排排水管路及电缆电路→正式抽水→记录。
开始进场施工前,要落实材料和人员,合理安排人、财、物,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
B、钻机、材料进场,钻机定位、埋设护筒
根据施工计划和现场情况,组织钻机、材料进场,通过测量仪器按方案定出孔位,钻机移到位,安放平稳,磨盘水平。孔位、磨盘中心、大钩成一垂线,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井管、砂、土料到位。
埋设护筒要求安放垂直,外围用粘土填实,筒外不得返浆,经总包、监理验收后开钻。钻进采用清水自然造浆,钻头直径不小于500mm,作正循环回转钻进成孔。保证孔径和垂直度,一径到底。终孔后应彻底清孔,孔斜误差不超过1%。
终孔后进行清孔,清孔换浆的目的是将孔内的粉砂及泥块冲出,以保证井管能顺利地下到设计的位置。
清孔后即可起钻,并随即下管。下管前按设计井深,将井管排列、组合,采用桥高1~2mm的桥式过滤,过滤器外包30目的泥龙网,下管时过滤的顶部和井的底部应按标高严格控制,井管应平稳入孔,焊接垂直,完整无隙,确保焊接强度,以免脱落;过滤器上设找中器,以保证填砾厚度;下管时井管能自然下落,转动灵活,不可强力压下,以免损坏过滤器。
设计孔径650mm,井管深20m,填砾采用绿豆砂,最大不超过5mm,不含岩粉和泥。填砾至距地面2m后即停止,粘性土填至地面,以保证基坑开挖到坑底附近时井内有效地施加真空辅助抽水,使降水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
洗井工作在下管填砾后及时进行,不能间隔时间长,否则泥浆与砂土。砾料凝固造成洗井困难。
洗井结束后,可按设计下泵,下入深度在滤水管下端往上1.00m,以保证足够的降水深度。
选好真空泵安放位置,平稳,要有回水管路保证冷却,连接好管路及电路,真空泵入管路应保证密封,派专人负责维修保养与运行管理。
I、合理安排排水、排气管路及电缆电路
原则上完成一个安装一个、运转一个。各井排水、排气及电缆及一齐铺设。在基坑边设立排水沟,并在井口搭设操作台便于检测和维修。排水要畅通无阻,排气要密封好,连接合理;电缆应绝缘,应避免受拉、受压。
各井施工要认真填好钻探班报表,专人负责签证验收,降水期间注意收集基抗监测资料,并定时定量观测坑内、坑外井内水位深度,现场整理绘制,水位,流量历时曲线等图,以指导开挖及后期工程的施工,当坑外水位下降邻近报警值时,但坑内水位没降到基坑开挖要求,采取边坑外回灌边在坑内降水的方法,保证在周围环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达到坑内水位的降水深度。
3、、降水井质量验收标准
(1)、深的弯曲度:井身应圆正,井的顶角及方位角不能突变,井身倾斜度应满足施工要求。
(2)、管的安装误差:井管应安装在井的中心,上口保持水平。井管与井深的尺寸偏差不得超过全长的正负千分之二,过滤管安装上下偏差不得超过30mm。
(3)、井的含砂量:抽水稳定后,井水含砂量不得超过十万分之一(体积比)。
4、深井降水的技术要求
在开始降水运行之前,准确测定各井口和地面标高,测定静止水位,安排好抽水设备、电缆及排水管道作试运行,以保证抽水系统完好。抽出来的水应排入场外市政管道中,以免抽出的水就地回渗,影响降水效果,坑内的降雨积水应立即排出坑外,尽量减少大气降水和坑内积水的入渗。
(2)、深井降水技术要求
②水位降到要求深度后,如水位上升缓慢可不加真空,井内水位上升后就应开泵抽水;
③抽水间隙由短至长,每只井抽干后即应停泵,以免电机烧坏。水位上升后应立即开泵,对于出水量较大的井每天开泵抽水次数也应增多;
④在开挖过程中,真空抽水的井要在井管周围及时用粘性土封闭,以防止真空漏气,确保真空泵工作时能发挥正常的功能,以保证降水效果;
⑤在开挖前尽可能提前抽水,开挖阶段的降雨积水应及时抽干;
⑥降水运行阶段对坏掉的泵应及时调泵并修整;
⑦降水运行过程中应切实做好水量记录,对停抽的井应测量水位,及时分析整理资料,绘制各种必要图表,以指导和调整降水运行。
(五)、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法
本工程按三级井点降水,一级降水布置十组降水设备,二级、三级各布置六组降水设备。
用直径38~55mm钢管,带管箍,下端为长2m的同直径钻有Φ10mm梅花形孔(6排)的滤管,外缠8号铁丝、间距20mm,外包尼龙窗纱二层,棕皮三层,缠20号铁丝、间距40mm。
用塑料透明管、胶皮管,直径38~55mm;顶部装铸铁头。
用直径75~100mm钢管带接头。
粒径0.5~3.0cm石子,含泥量小于1%。
设备组成、规格及技术性能见表1。
50型射流泵轻型井点设备规格及技术性能 表1
喷嘴50mm,空载真空度100kPa,工作水压0.15~0.3MPa,工作水流量45m3/h,生产率10~35m3/h
1100mm×600mm×1000mm
注:每套设备带6m长井点25~30根,间距1.5m,总长180m,降水深2.6~10.5m。
a.井点布置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设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设在基坑(槽)的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挖土设备进出通道外,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m,间距由1.2~2.0m,埋深根据降水深度及含水层位置决定,但必须埋入含水层内。
b.井点管施工工艺程序是:放线定位→铺设总管→冲孔→安装井点管、填砂砾滤料、上部填粘土密封→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安装集水箱和排水管→开动真空泵排气,再开动离心水泵抽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
c.井点管埋设,成孔用冲击式或回转式钻机成孔,孔径为300mm,井深比井点设计深50cm;洗井用0.6m3空压机或水泵将井内泥浆抽出;井点用机架吊起徐徐插入井孔中央,使露出地面200mm,然后倒入粒径5~30mm石子,使管底有500mm高,再沿井点管四周均匀投放2~4mm粒径粗砂,上部1.0m深度内,用粘土填实以防漏气。
d.井点管埋设完毕应接通总管。总管设在井点管外侧50cm处,铺前先挖沟槽,并将槽底整平,将配好的管子逐根放入沟内,在端头法兰穿上螺栓,垫上橡胶密封圈,然后拧紧法兰螺栓,总管端部,用法兰封牢。一但井点干管铺好后,用吸水胶管将井点管与干管连接,并用8号铁丝绑牢。一组井点管部件连接完毕后,与抽水设备连通,接通电源,即可进行试抽水,检查有无漏气、淤塞情况,出水是否正常,如有异常情况,应检修后方可使用,如压力表读数在0.15~0.20MPa,真空度在93.3kPa以上,表明各连接系统无问题,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e.井点使用时,应保持连续不断抽水,并配用双电源以防断电。一般抽水3~5d后水位降落漏斗基本趋于稳定。
f.基础和地下构筑物完成并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点系统。拔出可借助于倒链或杠杆式起重机,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堵塞。
g.井点降水时,应对水位降低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发现沉陷或水平位移过大时,应及时采取防护技术措施。
4.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
a.施工前应有降水设计。当在基坑外降水时,应有降水范围的估算,对重要建筑物公共设施在降水过程中应监测。
b.井点管间距、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组井点系统的真空度应保持在60kPa以上,压力应保持在0.16MPa。
c.降水系统施工完后,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d.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a.井点成孔后,应立即下井点管并填入豆石滤料,以防塌孔。不能及时下井点管时,孔口应盖盖板,防止物件掉入井孔内堵孔。
b.井点管埋设后,管口要用木塞堵住,以防异物掉入管内堵塞。
c.井点使用应保持连续抽水,并设备用电源,以避免泥渣沉淀淤管。
d.冬期施工,井点联结总管上要覆盖保温材料,或回填30cm厚以上干松土,以防冻坏管道。
a.冲、钻孔机操作时安放平稳,防止机具突然倾倒或钻具下落,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b.已成孔尚未下井点前,井孔应用盖板封严,以免掉土或发生人员安全事故。
c.各机电设备应由专人看管,电气必须一机一闸,严格接地、接零和安漏电保护器,水泵和部件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
a.成孔时,如遇地下障碍物,可以空一井点,钻下一井点。井点管滤水管部分必须埋入含水层内。
b.井点使用后,中途不得停泵,防止因停止抽水使地下水位上升,造成淹泡基坑事故,一般应设双路供电,或备用一台发电机。
c.井点使用时,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如不上水,或水一直较混,或出现清后又混等情况,应立即检查纠正。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是否良好的尺度,一般应不低于60kPa,如真空度不够,表明管道漏气,应及时修好。井点管淤塞,可通过听管内水流声,手扶管壁感到振动,夏冬季手摸管子冷热、潮干等简便方法检查。如井点管淤塞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复冲洗井点管或拔出重新埋设。
d.在土方开挖后,应保持降低地下水位在基底500mm以下,以防止地下水扰动地基土体。
工程经验表明,由于受地下工程不可知的因素影响较多,因此深基坑开挖工程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工程,即使从已知条件设计出安全、可靠的基坑施工方案,在施工中也要采取信息法施工。由于该工程土质较差,且基坑开挖施工要与基坑排水、基坑支护密切配合,所以基坑开挖要采用安全可靠的措施,严密组织,科学施工。尤其是要坚持“慎开挖、快支护、勤监测、早处理”的原则,方能确保基坑边坡稳定和基坑工程的安全。
基坑开挖必须与基坑支护和降水方案的实施保持一致,充分考虑土方开挖的前提条件是挖方区域处于无水状态,考虑到基坑支护做到万无一失是开挖顺利进行的保障,考虑到基坑降水是整个开挖乃至基础施工全过程的核心。
基坑开挖应遵循分层、分段、按先后顺序开挖的原则。土方开挖设计应充分考虑时空效应,合理确定土方开挖层数、每层分段数量、分段开挖时间限制及护壁留置的宽度、高度等等;
基坑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清挖相配合,开挖顺序按先四周排水沟、后中间挖方区域、先南后北逐层开挖的原则。
基坑开挖机械不得碰撞支护结构、降水系统和监测系统,严禁碰撞、挤压、拖动工程桩。
土方开挖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沙袋、木桩、竹片板等排险材料,以备基坑开挖时出现紧急情况之需。
严格按造支护设计深度开挖,并应注意逐层开挖,基坑开挖时将地面附加荷载减到最小,严禁在坑边堆载或通行重载车。
开挖下层土时,保护上层支护的边坡,不得碰撞排水结构和支护结构。
土方开挖以后及时施工支护结构,尽量减少土体变形,保证基坑安全。
基坑内各区间台阶先放坡机械开挖,再人工修坡到位。
同一层土方开挖施工应分层分段跳挖施工,出现紧急情况时便于回填反压。每次每段开挖长度不大于8米。
及时检查现场的排水系统,做好基坑周围地表水及基坑内积水的排汇和疏导,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或被雨水浸泡。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和方法
基坑的土方施工包括定位放线、土方挖运、验槽与地基的局部处理等。
放线是根据定位确定的轴线位置划出基坑开挖边线。基坑上口尺寸的确定应满足支护方案设计的要求。在第一层土方开挖以后,挖第二层土方以前,仍要进行第二次放线,以此类推,需要放线4—5次。
本工程的土方采用320型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土,人工配合清槽的方法。这种作业方式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工程进度。
基坑开挖机械不得碰撞支护结构、降水系统和监测系统,严禁碰撞、挤压、拖动工程桩。
项目经理部建立进度实施、控制的科学组织系统和严密的工作制度,依据施工进度控制目标体系,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控制。进度实施系统发挥监测、分析职能并循环运行。即随着施工活动的进行,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地将施工实际进度信息,按信息流动程序反馈给进度控制者,经过统计整理,比较分析后,确认进度执行无偏差,则系统继续运行。一旦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有偏差,系统将发挥调控职能,分析偏差产生原因,及时对后续施工和对总工期的影响,必要时,可利用进度控制目标留有余地的弹性特点,对原计划进度做出相应地调整,提出纠正偏差方案和实施的技术、经济、合同的保证措施,以及取得相关单位支持与配合的协调措施,确认切实可行后,将调整后的新进度输入到进度实施系统,施工活动继续在控制下运行。当新的偏差出现后,再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施工项目全部完成。
二、施工进度计划调查、整理、对比分析
采用每日进度报表、作业状况报表、现场实地检查方法等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检测、收集信息。将调查资料整理加工成与施工进度计划具有可比性的反映实际施工进度的资料。将施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对比,计算出计划的完成程度与存在的差距,并经常结合计划图进行对比分析。
三、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通过检查发现施工进度发生偏差后,判断偏差对总工期和后续工作的影响,并依据施工工期要求提出处理意见,在必要时做出调整。每次检查之后都要及时调整,力争将偏差在最短期间内,在所发生的施工阶段内自行消化、平衡,以免造成影响太大。在原网络计划的基础上,不改变工作间的逻辑关系,而是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压缩后续工作的持续时间,以弥补前面工作产生的负时差。
开工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底工作。施工技术人员(工长)、测量人员要熟悉图纸,掌握现场测量桩及水准点的位置尺寸,同土建代表办理验桩、验线手续。施工要配备专职测量人员进行质量控制。要及时复撒灰线,将基坑开挖下口线测放到基坑底。及时控制开挖土标高、做到挖土工作面内,标高白灰点不少于2个。认真执行开挖样板制,即凡重新开挖边坡坑底时,有操作技术较好的工人开挖一段后,经测量人员或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作为样板,继续开挖。施工人员换班时,要交接挖深、边坡、操作方法,以确保开挖质量。开挖边坡时,尽量采用沟端开行,挖土机的开行中心线要对准边下口线。要坚持先修坡后挖土的操作方法。土方开挖后,及时跟进浇筑砼垫层,并要注意成品的保护工作。认真执行项目部制定的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施工中要积累技术资料,如施工日记、设计变更洽商、验桩、验线记录等。土方工程竣工后要绘制竣工图,业主方土建代表和质量检查人员共同检查评定工程质量等级。
基坑开挖前应按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做好施工区域的供水、供电、排水系统、施工道路、基坑内挖土临时坡道、施工设施、材料堆场及生活设施等的布置安排。
坑开挖前应复核测量基准线、水准点,基准线、水准点应设在不受基坑开挖影响区域内,并应注意在施工过程中的保护工作。
基坑开挖前2~3周应对开挖区域内土体进行预降水,以加快土体干燥,便于开挖期间坑内施工人员作业和加快土方挖运。基坑开挖前降水曲线宜在坑底以下0.5~1m,设计对降水深度有特殊需要的应满足设计要求。
基坑开挖前应对基坑周园地下管线、构筑物进行调查,请专业管线单位对基坑影响范围内管线情况进行交底,并办理好绿卡等相关手续。
根据需保护对象离基坑的远近、重要程度,相对应地制定监测、保护措施,做好监测控制点,并记录下原始数据备案。
根据工程所处环境特点、土质情况、支撑形式,应合理选择挖土杌械及运输数量,合理配备挖土机械。
基坑开挖前应对基坑开挖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围护结构强度、降水深、地基加固强度等需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应变计、轴力计、孔隙水压力计、土压力计等各类传感器在埋设安装之前都应进行标定。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测斜仪除精度须满足设计要求外,应通过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检验、校正,并在出具的合格证有效期内使用。
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分层开挖、先排水后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其挖土方法和排水顺序应与设计工况相一致。
对面积较大的基坑,土方宜采用分区、对称开挖和分区分块排水的施工方法,应充分重视控制基坑变形,尽量加快支撑施工进程,减少基坑在无支撑情况下的暴露时间。
严格控制土方开挖相邻区的土体高差(高差一般不大于2米)放坡在粘性土层中可采用1:1(垂直:水平),基坑开挖较深时,应防止挖土过快、边坡过陡,造成卸载过速而引起土体失稳、基底涌土、桩身倾斜等严重后果。
除支护设计允许外,挖土机械和车辆不得直接在坡上行走操作,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排水沟、工程桩、围护墙和护壁。
机械挖土至坑底标高以上20cm左右的土方应采用人工修土,以保证原状土的完好,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清除浮土,经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认真做好基坑降水及明排水工作,确保基坑干燥,加快施工进度,坑内可采用明沟、盲沟和集水井排水,基坑周围的地面排水沟必须保持畅通,并防止坑内排出的水和地面雨水倒流、回渗坑内。
基坑边不宜堆置土方或其他设备和材料,以尽量减少地面荷载。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对围护结构的检查工作,发现有渗漏现象应及时封堵。
加强基坑及周边地下管线的监测工作,土方、支护、降水等施工应服从统一指挥,做好信息化施工,并根据监测信息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基坑支护体系必须与主体结构设计相匹配,确保主体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围护变形、不均匀沉降满足设计要求。
基坑开挖后要采取措施预防基坑被浸泡,以免引起坍塌和滑坡事故的发生。在制定土方施工方案时就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土方开挖及地下工程要尽可能避开雨季施工,当地下水位较高、基坑较深时,应在枯水期施工,避免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土方施工;为防止基坑浸泡,除做好排水沟外,要在坑四周做挡水堤,防止地面水流人坑内,坑内要做排水沟、集水井以便抽水;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和其他土方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和挖方的深度和尺寸选用集水坑或集水井。 4.测量放线及测量桩点的保护在基坑开挖之前,场内所有的红线桩及建筑物的定位桩,全部经市规划部门测量核准。明确在桩基施工阶段红线及定位桩是否产生位移,若有移位应会合规划部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研究处理方案。对场边道路及场内的临时设施做好定位标记,以备观测。在基坑开挖前,要根据施工图纸、基坑开挖放坡坡度及核准的轴线桩测放基坑开挖上下口的白灰线。因此,在基坑开挖前,基坑开挖范围内的所有轴线桩和水准点都要引出施工活动区域以外,用大方木桩深打后钉上铁钉并加以保护。所有的测量木桩、红线点一经核实后,项目部就应落实专人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复核,以确保红线的准确性。
5.确保质量的组织措施
施工前应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工程图纸和工程地质资料,参加设计交底。了解施工现场情况以及对周围道路、地下管线、邻近建筑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基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基础实际挖深、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保护要求、工期、气候和地面荷载等有关资料编制,内容应包括降水设计与计算、挖土支撑、环境保护措施、监测、风险防范等方案,施工方案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基坑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检测项目、监测方法与精度要求、测点布置、监测仪器、报警指标、观测频率、观测资料分析及监测结果反馈制度等。
施工单位安全技术部门及总工必须对施工方案进行会审,并对组织设计给予明确批复意见。
针对安全技术部门及总工提出的问题应进行方案优化,确定最终基坑开挖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不得随意变更,任何变更应办妥相关的变更和审批手续。
施工方案确定后应分阶段逐级进行分部、分项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1.土方开挖及安全措施 土方开挖的准备工作包括:勘查现场,清除地面及地上障碍物;做好施工场地防洪排水工作,场地周围设置必要的截水沟、排水沟;保护测量基准桩,以保证土方开挖标高位置与尺寸准确无误;备好施工用电、用水、道路及其他设施;对于深基坑,要先做好挡土桩。 土方开挖前,要根据土方开挖的深度和工程量的大小,选择机械和人工挖土或机械挖土的方案。如开挖的基坑(槽)比邻近建筑物基础深时,开挖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坡度,以免在施工时影响邻近建筑物的稳定,如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边坡支撑加固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坡脚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在边坡支护设计时应考虑堆土附加的侧压力。为防止基坑底的土被扰动,基坑挖好后要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道工序,要预留15~30cm厚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去。 土方开挖时要做好的安全准备工作。人工挖基坑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深基坑四周设防护栏杆,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 2.挖土注意事项:a基坑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严禁超挖。b基坑四周不得任意堆放材料。c挖土过程中如出现土体较大位移,应立即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d坑周围的地表水应及时排除。e开挖土方时应有足够的照明,电工应日夜值班。
3.夜间施工照明的准备基坑开挖期间,夜间照明用电:
a所有用电均可以从现场配备的配电箱内接引通过手提小电箱架空至土方开挖区域。
b整个施工现场的夜间照明通过用钢管架子架高安置的2个5000W大太阳灯照明。
C施工范围内的夜间照明采用活动灯架,每个灯架安装1000W小碘钨灯,每两个基坑配置一个灯架。
d现场上,放坡位置均视情况放置一定数量的照明灯及散光灯和警戒灯。
4.特殊情况处理 在特殊情况中,最主要的影响是地表水。该工程中的地表水具有连续不断、流量大小不一、随时变化起伏等特点。该工程中的地表水对明挖排水施工及护坡设计方案提出了挑战,本工程应及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弥补: (1)明泵排水。对于渗水量较小的孔采用污水泵集水井内明抽,边抽边挖,采用此法很见成效; (2)沟内堵水。对于有小股集中流水、断管流水,采用明排无法排干的,改为在沟内采用水泥掺加水玻璃速凝剂、黄泥口袋、破布堵缝等方式堵截水源,待渗漏水量相对较小后再用水泵进行井内排水; (3)沟外堵截。对于大股集中流水、水压高、沟内无法堵截的,采用染色剂、探槽查找水源,另外开槽灌混凝土堵水; (4)集水疏导。对于水源情况复杂、无法确定水源方向的桩孔,采用机械开挖集水坑,集中抽排的办法处理; (5)表面降水井。对于水源情况复杂,而场地又无挖集水坑条件时,采用打浅层降水井,专门抽排地表水的方法处理。 需要综合利用上述各种办法方可取得成功。
5.土方开挖安全要求和安全保证措施
开工前要做好各级安全交底工作。根据本工程施工机械多,配合工作多,土质条件差以及运土路线复杂等特点,制定安全措施,组织职工贯彻落实,并定期开展安全活动。
b每天检查挡土设施是否完好,并及时行修复。
c下雨期间进行挖土时,做好防滑措施。
d工地全封闭施工,大门口设水龙头、排水沟、集水池,出场时必须冲洗干净,方准离开工地,不准将污泥带出门外,影响市容。
e夜间挖土施工时,应配置足够的灯光照明。
f为预防边坡塌方,一般禁止在边坡上侧堆土,当在边坡一侧放置材料时,应距离边坡上边缘1.0m以外,材料堆置高度不得超过去时1.5m。
g提前准备好编织袋、草袋、木桩等物,若边坡局部塌方,则可将坡脚塌方清除。
h若边坡经上述措施之后,仍有失稳现象,则应征得设计单位与临理单位同意,采用加大边坡坡度或用压密注浆加固土体等方法,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
i阴雨天气,在边坡上应加盖塑料薄膜,以防止边坡上的土体流失。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深基坑,由于含水层被切断,在压差作用下,地下水必然会不断地渗流入基坑,如不进行基坑降排水工作,将会造成基坑浸水,使现场施工条件变差,地基承载力下降,在动水压力作用下还可能引起流砂、管涌和边坡失稳等现象,因此,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和排水措施。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施工时应具备如下条件: 1)基坑在开挖期间保持干燥状态; 2)保持基坑边坡的稳定和基坑底板的稳定; 3)不影响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施工监测是深基坑施工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场施工中,要求通过适当的监测手段,随时掌握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基坑内部情况与设计模型之间的差异,以及支护土体的稳定状态和安全程度、基坑渗透水量的大小等等,及时反馈信息,现场工程师根据信息反馈情况及时修改施工方案,改善施工工艺。此时现场工程师的施工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对预防事故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监测资料还可以作为检验和评价支护结构稳定性的依据。
房屋的沉降、倾斜,道路、地下管线的沉降、位移;支护结构的变形,土体的位移;渗透流量的大小,渗透量的大小,水位的高低等等都是监测的内容。
对周边房屋的沉降观测,初步确定为每一天进行一次,待土方开挖全部完成以后每2天观测一次。待基坑回填完成以后不再观测。观测范围是周围50米以内的建筑物。
对道路、地下管线的观测初步确定为每5天进行一次,待土方开挖全部完成以后每10天观测一次。待基坑回填完成以后不再观测。
对支护结构的观测每天进行两次,并一直坚持到土方回填以前。
对土体渗透的观测每天进行四次,一直坚持到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
目测巡视监测目测巡视监测具有监测实施快捷方便、信息反馈及时简明、宏观判断准确等特点,并可以和其他监测数据相互应证。目测监测有着其他监测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基坑施工期间应设专人负责对基坑支护体系的位移、变形、渗漏;基坑底部地下水、涌砂;基坑周边环境异常情况(如地面、房屋出现裂缝等)进行不间断巡视检查,并做好专门纪录,拍照,提供书面报告等。
变形监测护坡水平位移和沉降是基坑监测的主要项目,支护体系水平位移一般采用视准线法,采用高精度经纬仪配合刻度尺观测,选取远处一个基本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或埋设观测参照点,再在基坑四周设置观测点测出各点与视准线之间的距离。测量时用刻度尺一段对准测点,另一端用经纬仪读数,计算出测点与视准线之间的距离,不同次测量的距离差既为位移量。也可采用测角度的方法。共计设置各点
沉降观测沉降水准观测,采用Ni004型水准仪施测,基准水准点布设不少于3个,按一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观测点按二等水准要求施测,各观测点应组成环形或符合水准线路。观测工作贯穿整个开挖施工过程。每栋房屋设置4个点。道路设置一个点,基坑设置4个点。
渗透水量检测对排水沟以及积水井每小时出水量进行观测,采用钢卷尺、秒表等进行观测,并提供出每分钟水位升高(降低)值,日平均水位的高度。
使用工整划一的监测记录表格。
每次观测的成果将对基坑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当发现异常情况或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业主、监理、施工方。
浙江某花园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及应急处理预案
基坑规模大、开挖深。拟建工程基坑轴线东西约44米,南北宽约44米,基坑最大开挖深度9.8米。
开挖层大部分正好处于流砂层内,渗透性好,水量丰富,较易引起土方边坡滑坡、基底管涌、流沙现象的发生。
如果基础地下水过于丰富,会引起基底土隆起,地面沉降速率过大,在开挖过程中如果发现此类现象,应及时回填反压,并采用静压其他施工方案,如止水帷幕、钢板桩等。严防因深层土体流动而使工程桩发生损坏,若有深层土体流动迹象,应立即停止挖土及时回填反压,待查明原因再挖,采用进一步增加被动土压力等方法加固坑底。
如发现支护墙渗水,应及时进行引流、修补,或采取土钉墙注浆加固。
发现临近建筑物变形过大时DBCJ017-2017 长沙市住宅区电动汽车充电设置设计技术导则(试行)(长住建发[2017]181号),必须立即停止排水并对建筑物进行回灌,并报告业主单位采取加固措施。
如发现基坑边坡有下滑趋势,或地面出现裂缝等异常现象,必须立即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待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对策,确定危险解除以后,方可恢复作业。
如排水过程中发现地下水位上升迅速,即使增加水泵也无法控制时,应将排水沟回填反压,以便查明原因,及早调整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