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住宅楼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梁、板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用4米刮杠找平,墙体根部刮杠找平,拉通线控制根部标高,使其误差小于2mm。
洞口下挡墙部位,应在下挡墙模板留置观察、振捣孔,确保洞口下混凝土浇筑到位,振捣密实。
振捣过程中应遵守以下要点:“快插与慢拔,落点要均匀,不可漏点振,时间掌握好DB51/T 1935-2014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服务接口规范.pdf,密实质量佳”。基础、墙、梁柱、地下室楼板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棒),垫层、其他楼层楼板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初振、表面振动器补振,阳台拦板、装饰线等壁小型构件要采用轻型插入式振动器。
——浇筑时,先浇底板再浇梁,再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避免产生实际的施工缝并将表面的溢水及时排出。减少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避免混凝土的离析现象。混凝土的下料厚度不得大于400mm,并保证有一定的间隙时间,以便混凝土能自然下沉,减少混凝土的浮力。
——泵车开始压送混凝土时速度易慢,待混凝土送出管子端部时,速度可以逐渐加快,并转入用正常的速度进行泵送。压送要连续进行,不应停顿,遇到运转不正常时,可放慢泵送速度,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时,需降低泵送速度。泵送中途停歇时间,不得大于60分钟。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注意观察模板、插筋、支撑、管道和预留孔洞有无移位现象,当发现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毕。
——混凝土浇筑将结束时,应计算好混凝土的需要量,避免剩余混凝土过多。
——为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现场每车做一次塌落度试验,塌落度应控制在18±2cm范围之内,如有问题应及时退货并及时与搅拌站联系。
——在搅拌站与施工现场,分别按100m³混凝土做一批试块,每批三组,7天、28天及同条件养护各压一组。抗渗试块做四组,同条件在现场养护,标准养护的在试验室进行标准养护。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要做好防雨措施,备好覆盖用的塑料布,防止雨水直接冲刷新浇混凝土。
——振点间距控制:50振动棒其有效作用半径不得大于400mm(及其移动间距)30振动棒不得大于300mm。
——边角和钢筋较密集处、梁与地板交接处、集水坑处就从多方面进行了振捣。集水坑底模应开气孔,观察底板向上翻浆时再封闭。
——外梁、墙内吊模处要专人负责振捣,不得撬挖钢筋、模板,表面收面人员应紧随其后,随浇随清,确保该处密实平整。
——在振捣过程中泌水和浮浆是不可避免的,故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流向基坑周边的泌水通过集水井用潜水泵抽走,流向电梯井底部和后浇带处的积水,用真空泵抽走,所有积水抽到地面的污水井里,经过沉淀池后流入市政污水网管。
——标高处理:采用在钢筋上抄出500mm控制线,缠红塑料胶带做出标记,纵横多方面进行拉线控制。
——表面拉毛:在终凝前收好的面上,顺开间方向压好直尺,用塑料扫把拉毛拉毛时起落点要轻,以免影响美观。拉毛方向应统一顺直、深浅一致。收面拉毛时间应视混凝土表面的塑料薄膜和棉毡的覆盖。
1)、混凝土浇捣结束后,应切实加强混凝土的后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内要及时养护。
2)、常温下采用塑料薄膜和混凝土养护毡覆盖浇水或喷水养护,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地下室外墙模板拆除后,立即组织外墙防水施工,以便及时对基坑回填、对混凝土进行隐蔽保护。
——本工程底板混凝土的养护采用保温法进行,即在混凝土成型后,采用一层塑料膜与二层毛毡的覆盖、进行养护。
——为了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与养护。养护时间为14天。
7、混凝土的测温(重点修改)
——测温材料:采用酒精温度计,测温孔为48钢管,底部用钢板封住。
——测温点的布置:在五周梁的中间设一组,8—9轴梁的中间设一组测温孔,A 段底板设一个测温孔,A段共设七个测温孔。13轴梁中间各设一组测温孔,B段底板设1个测温孔B段共设四个测温孔。
——测温孔深度:梁测温孔3个为一组,深度为1.7m、1.2m、0.6m;底板测温孔的深度0.4m,A、B段共设11个测温孔。
——测温制度:测温工作由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在混凝土上升温度阶段,2天以内每1小时测温一次,三至四天内每2小时测温一次,五至七天以内每4小时测温一次,七天以后温度下降阶段每8小时测温一次,同时应测量大气温度。所有测温孔均应编号,具体详见测温孔平面布置图。所有的测温记录,都必须交技术质保部部长进行阅签,并作为对混凝土施工和质量的控制依据。
——测温时,既要测量混凝土内部的中心温度,又要测量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要及时控制混凝土的内外两个温差,发现温度差超过25摄氏度时,应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混凝土的测温时间为七天。由于昼夜温差大,不管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是否在25摄氏度以内,夜间必须进行保温覆盖。
——本工程设置了2条宽1000mm、800mm的后浇带,此后浇带从±0.000以下全部断开。
——对于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剪力墙后浇带处的垂直面,采用双层钢丝网进行隔断,同时设置3mm厚、30mm宽的止水条(带)。
——对于个层楼梁板处的垂直后浇带,用单层钢丝网进行隔断,设置平缝。
——后浇带在主楼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封闭。后浇带的混凝土采用带补偿性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并且混凝土的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并保持至少15天的湿润养护。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用水冲洗并清理干净施工缝,保持湿润24小时,并排出混凝土表面积水,然后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接缝处混凝土应该认真振捣,以求密实,并且进行二次混凝土抹光收面。浇筑后应避免震动冲击,并加强养护。
现浇筏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措施
浇筑前先检查钢筋保护层是否正确,上层钢筋网是否平整。检查框架柱筋上,是否标注有水平标高线,大开间平板要设置不超过2.5米间距的标高标志,控制板面标高和厚度,浇筑时按标志点控制下料厚度。
在第一遍震动密实后要及时用刮杠按标志刮平,有坑凹及时填补捣实,复振后铁滚纵横碾压,再按刮平→拍实→搓毛的顺序收出毛面,确保现浇板面平整度,2米直尺检验平整度误差在2㎜以内。
控制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面裂缝的措施
1)、发生板面裂缝的主要原因是:
a施工管理人员对裂缝缺乏统一的认识,对裂缝的重视程度不高,防治措施不力。
b混凝土浇筑工艺不够先进,不够合理,没有使用平板振动器,混凝土内部质地不均匀。
c收面太早,混凝土未能充分沉实,表面抹压不充实。
d混凝土表面塑料薄膜覆盖不严密,造成局部过早失水。
e混凝土表面覆盖的塑料薄膜撤除过早,整个现浇板面直接暴露在烈日下照晒,早失水,是造成板面裂缝的直接因素。
f由于施工用水供量不足,且不直接到达操作面,造成掀去塑料薄膜后一时无水养护或浇水养护不及时,不充分,致使混凝土早期严重缺水。
g新浇筑的混凝土受荷过早。由于塔吊成捆吊运钢筋、钢管、落地冲击、集中堆放、抽绳不当造成局部受冲击荷载,不可避免的造成对终凝初期混凝土的扰动而产生裂缝。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混凝土在振捣后模板产生变形。水泥存放期不够,初期强度增长过快,导致混凝土急剧收缩裂缝。
改变混凝土浇筑工艺,严格按照梁部位先用振动棒振实至板底,现浇板平面用平板振动器振动的施工工艺。
(2)缓收面时间,将平板振动器二次振动的时间适当后延,保证混凝土在初凝前振动密实、及时覆盖。
(3)塑料薄膜覆盖严密,保证混凝土内水分不蒸发损失。
(4)适当推迟放线时间,要保证混凝土固化后放线。
﹙1﹚弹线不碍事处塑料薄膜不揭,保持原始覆盖状态。
﹙2﹚基础混凝土采用蓄水养护。
﹙3﹚控制钢筋、钢管、模板在板面堆放位置,杜绝集中堆放。钢筋钢管吊运落地前应有垫木支垫,垫木必须垫在梁的表面,严禁将垫木垫在板的部位,落地要轻,杜绝用吊塔抽取吊索的做法。同时应分散堆放,避免在某处集中堆置。
﹙4﹚剪力墙在保证混凝土拆模时不发生损坏棱角、不发生混凝土剥皮的前提下可以拆模,但要经过批准。
﹙5﹚施工用水管必须在支模前装到操作面上0.8米高处,每层设置出水口,要保证出水压力,满足板面和板下剪力墙养护用水。
﹙6﹚严格检查水泥安定性,严禁使用热水泥,严格控制混凝土外加剂掺量、粗细骨料含泥量,严格掌握混凝土输送泵管出口处的坍落度
﹙7﹚在混凝土施工阶段,混凝土工长应做好“混凝土施工日志”。
﹙8﹚浇筑过程中,各专业派专人负责各自项目的质量,经常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洞的稳定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立即采取措施,在已浇的混凝土终凝前修整完好。
施工缝的留置位置选择在结构受剪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应满足以下规定:
(1)底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不留施工缝,地下室挡土墙水平施工缝,内墙留置于基础梁顶,外墙留置于梁顶上300mm,防止模板下口漏浆而产生的混凝土缺陷。
(2)单向板:留置于平行于短边的任何位置。
(3)有主次梁的楼板顺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4)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楼层处,楼梯混凝土与该层顶板同时浇筑。
2)、施工缝的处理措施
(1)墙体顶部施工缝处理:墙体混凝土浇筑时,高出顶板底40mm。墙体模板拆除后,弹出顶板底线,在墨线上5mm处用云石机切割一道5mm深的水平直缝,将水平直缝以上的混凝土软弱层剔除露出石子,清理干净。
(2)墙、柱底部施工缝处理:剔除浮浆,并使剔除向下凹20mm,沿墙、柱外尺寸向内5mm用砂轮切割机切齐,保证混凝土接缝处的质量,接茬处充分湿润、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
(3)顶板施工缝的处理:施工缝处底板底筋下垫15mm厚木条,保证底部钢筋保护层;上下钢筋之间用木板保证净距,与下部钢筋接触的木板按钢筋间距锯成豁口,卡在钢筋上。
3)、施工缝处混凝土的浇筑
(1)地下室墙施工缝施工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封闭布置,具体做法见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2)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一般不少于36小时)。
(3)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减石子水泥砂浆,厚度50~100mm。
(4)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本工程设置了2条宽1000mm、800mm的后浇带,此后浇带从±0.000以下全部断开。
——对于基础底板与地下室剪力墙后浇带处的垂直面,采用双层钢筋网进行隔断,同时设置3mm厚、30mm宽的止水条(带)。
——对于各楼层梁板处的垂直后浇带,用单层钢筋网进行隔断,设置平缝。
——后浇带在主楼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封闭。后浇带的混凝土采用带补偿性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并且混凝土的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并保持至少15天的湿润养护。
——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用水冲洗并清理干净施工缝,保持湿润24小时,并排出混凝土表面积水,然后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接缝处混凝土应认真振捣,以求密实,并且进行二次混凝土抹面收光。浇筑后应避免震动冲击,并加强养护。
板裂缝有两种:一种是在板上表面出现,分布不规则,成龟裂形式;还有在板钢筋上方,沿钢筋方向裂缝;形成原因:①.塑性及干缩引起裂缝;配合比不当,到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达20Cm,混凝土坍落度大加快失水;由于混凝土坍落度大,混凝土在振捣时表面积聚大量浮浆,施工人员未清除,致使混凝土成型后表面强度不够;楼板较厚,振捣不实造成沉降裂缝;一次浇筑面积较大;浇筑速度较快,收面过早;局部保护层过薄;养护不到位。②.一种裂缝为贯通裂缝,形成原因是:混凝土在未达到预定强度前过早受载,且施工荷载较大;保温不好,造成混凝土收缩和温度裂缝。
2、因混凝土的冲击而导致污染的钢筋、模板,混凝土工要及时清理。
3、混凝土表面拉毛后,在覆盖保温材料和测温时,要用脚手板铺设好通道,严谨在混凝土的表面踩踏。
4、布料点除按浇筑方向向前延伸外,在钢筋较密的节点浇筑混凝土时,应从四面或多角度向中间推进,以免污染和碰撞钢筋。
5、不的任意拆改模板的连接件及螺栓,以保证模板的外形、尺寸准确(设专人看护)。
6、混凝土浇筑振捣至最后完工时,要保持甩出钢筋的位置正确(设专人看护)。
7、保护好预留洞口,预埋件及水电预埋管、盒等。
8、浇筑前必须搭设2m宽施工通道,不得直接踩在钢筋模板上操作。
本施工方案应具备一下质量记录。
(1)商品混凝土质量保证资料(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水泥安定性试验报告、水泥复试报告、砂石检验报告、外加剂检验报告、防水剂检验报告等)
(2)隐蔽、预检记录。
(4)混凝土塌落度检测记录
(5)浇筑混凝土报审表
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送至现场的混凝土随时进行坍落度抽查,做好记录。泵送抗渗混凝土入泵坍落度控制在100~140㎜,泵送普通混凝土入泵坍落度控制在140~160㎜,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商混供应商进行调整。
现场设立混凝土标准养护室,配置标养箱,严格控制混凝土养护环境,为混凝土分项提供准确保证项目原始资料。混凝土连续施工,每浇筑100M3,混凝土标养试块制作1组,不足100M3同样留置一组,同条件共留置5组;抗渗混凝土,每浇筑500m3,增加1组抗渗试块(6个试块),连续浇筑不足500m3,也应增加1组抗渗试块(6个试块)。
GB50194-201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pdf3、混凝土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现场应设置排水沟和沉淀池,污水需经沉淀后排入指定区域。
2)施工现场剩余的混凝土要及时清理,放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3)施工现场道路要硬化,配备洒水设备,指定专人负责洒水降尘工作。
4)机械设备的使用应符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混凝土浇筑时要有专人指挥泵管的端部下料,以免伤人。泵管输送混凝土时,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要严密舟山惠生船坞土建工程高压摆喷桩专项施工方案,固定牢固。
6)泵送时,不得开启任何输送管道和压力管道;不得调整、修理正在运转部件。
7)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对磨损超过规定的部件更应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