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跨沪昆铁路立交桥工程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全面推行标准化施工作业。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推行制度化管理,实施施工全过程控制,保证达到工艺标准,进而实现工程质量目标。
坚持技术交底制度。每项工程开工前,由该项工程的主管工程师对各工艺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讲清设计要求、技术标准、施工参数、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使所有操作人员心中有数。
坚持工艺试验制度。本标段拟采用的新工艺和主要常规施工工艺在第一次实施前,均安排试验段或试验单元进行工艺试验,搞出样板段后,让大家参观学习,然后全面展开。坚持“一切经过试验、一切用数据说话”的原则,优选施工参数,优化资源配置。
坚持工艺过程“三检”制度。每道工序均严格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NB/T 33016-2014标准下载,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坚持“四不施工”、“三不交接”。“四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控制资料未经换手复测不施工;上道工序未进行“三检”不施工。“三不交接”即:“三检”无记录不交接;技术人员未验收签字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
认真执行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凡隐蔽工程项目,在内部“三检”合格后,按规定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检查结果填写标准表格,双方签字确认后,方可隐蔽。
砼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表9.2.4—1
1.砼表面缺浆、粗糙、凸凹不平。
1.模板表面在砼浇筑前未清理干净,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未全部使用钢模板,夹杂其他类型模板;
3.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造成砼拆模时发生粘模;
4.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砼浇筑时模板缝处砂浆流走;
5.砼振捣不够,砼中空气未排除干净。
1.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3.砼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砼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
2.砼局部酥松,石子间几乎没有砂浆,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砼配比不准,原材料计量错误;
2.砼未能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无法振捣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砼,下料不当,发生石子与砂浆分离造成离析;
5.模板上有大孔洞,砼浇筑时发生严重漏浆造成蜂窝。
1.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和站拌料,每盘出料均检查砼和易性;砼拌和时间应满足其拌和时间的最小规定;
2.砼下料高度超过两米以上应使用串筒或滑槽;
3.砼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30厘米之内;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围;振捣手进行搭接式分段,避免漏振;
4.仔细检查模板,并在砼浇筑时加强现场检查。
3.砼结构直边处、棱角处局部掉落,有缺陷。
1.砼浇筑后养护不好,边角处水分散失严重,造成局部强度低,在拆模时造成前述现象;
2.模板在折角处设计不合理,拆模时对砼角产生巨大应力;
3.拆模时野蛮施工,边角处受外力撞击;
4.成品保护不当,被车或机械刮伤。
1.加强养护工作,保证砼强度均匀增长;
2.设计模板时,将直角处设计成圆角或略大于90度;
3.拆模时精心操作,保护好结构物;
4.按成品防护措施防护,防止意外伤害。
1.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必须清除;
2.钢筋除锈后仍留有麻点者,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进场后加强保管,堆放处要下垫上盖。
2.钢筋接头的连接方法和接头数量及布置不符合要求
技术交底不细、工艺控制有误、标准不清、把关不严
1.严格技术交底及工艺控制;
2.合理配料,防止接头集中;
3.正确理解规范中规定的同一截面的含义。
3.钢筋网中主副筋放反
1.认真看清图纸,并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复杂部位应附施工草图;
2.加强质量检查,做好隐蔽工程检验记录。
4.钢筋位置不对及产生变形
1.认真按要求施工,加强检验;
2.控制砼的浇灌、振捣成型方法。
1.绑条长度符合施工规范,绑条沿接头中心线纵向位移不大于0.5d,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钢筋轴线位移不大于0.1d且不大于3mm;
2.焊缝长度沿绑条或搭接长度满焊,最大误差0.5d。
1.按照设计图的规定进行检查;
2.图上无标注和要求时,检查焊件尺寸,焊缝宽度不小于0.7d,且≮8mm;焊缝厚度不小于0.3d,且≮4mm。
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质检人员检验不及时
1.防止带电金属与钢筋接触产生电弧;
2.不准在非焊区引弧;
3.地线与钢筋接触要良好牢固。
1.焊条受潮、药皮开裂、剥落以及焊芯锈蚀的焊条均不准使用;
3.适当加大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
4.雨雪天不准在露天作业。
9.闪光对焊接头未焊透,接头处有横向裂纹
1.直径较小钢筋不宜采用闪光对焊;
2.重视预热作用,掌握预热操作技术要点,扩大加热区域,减小温度梯度;
3.选择合适的对焊参数和烧化留量,采用“慢→快→更快”的加速烧化速度。
10、安全目标和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10.1安全目标与安全承诺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安全特别重大、大事故,杜绝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
1)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及铁道部、沈丹铁路客运专线等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技术制度、施工作业人员安全保障措施及安全应急措施,配备相应的专职安检机构和安全检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有组织的开展安全生产活动。
3)对现场施工人员和主要施工机械办理保险。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并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所有施工机具、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并有安全员签字记录,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现场具有相关的安全标牌。
10.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0.3.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各项经济承包有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包括奖惩办法在内的保证措施。建立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项目经理部将预留一定额度的安全风险抵押金。对安全事故责任
者除按有关规定处罚外,还将扣除安全风险抵押金。
工人在上岗前,进行安全教育,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养安全生产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计划的对重点岗位的生产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制度、施工纪律进行培训和考核。
3)特殊工种持证上岗作业制度
对专职安全员、班组长、从事特种作业的架子工、钢筋工、起重工、电气焊工、电工、场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等,必须严格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复验,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获取操作证者才能持证上岗。对已取得上岗证者,要进行登记存档,操作证必须按期复审,不得超期使用,名册应齐全。
图10.2—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
10.3.2专项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管理方案和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完善安全生产内业资料管理,强化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开展安全标准工地建设。
(2)深化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坚持安全员持证上岗,施工生产中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教育职工在施工现场养成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良好习惯,施工负责人和安全检查人员随时检查防护用品穿戴情况,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的禁止上岗。
(4)推行安全标准化工地建设,抓好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
(5)认真实施标准化作业,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严肃劳动纪律。
(6)施工各班组间,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交班人将本班组工作情况及有关安全问题,向接班人详细交待,并记载于交接班记录薄内,双方签字认可。工地负责人、领工员要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
(7)执行日常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认真填报各种安全统计报表,分析安全动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8)按照本工程特点,组织指定本工程实施中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各类事故,均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即: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定出今后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受到处理不放过。同时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按规定上报。
2)认真做好安全交底和检查落实
工程开工前,工程项目负责人应向参加施工的各类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使大家明白工程施工特点及各时期安全施工的要求,这是贯彻施工安全措施的关键。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应按施工安全措施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方法,这是贯彻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的补充和完善过程。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要结合《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施工的规范标准进行,避免口号式、无针对性的交底。并认真履行交底签字手续,以提高接受交底人员的责任心。
同时要经常检查安全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纠正违章,使措施方案始终得到贯彻执行,达到既定的施工安全目标。
3)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1)岗前培训、定期考核制度。提高机械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操作维修技能。
(2)定人、定机、定岗制度。保证机械作业人员的相对稳定,使各个环节责任明确,责任到人。
(3)岗位责任制度。使用机械必须坚持“两定三包”即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管、包保养;操作人员作到“三懂四会”即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4)持证上岗制度。机械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发给机械操作合格证后方能上机操作。
(5)逐级鉴定设备管理合同制度。项目部与操作司机分别鉴定管理合同,并实行抵押金制度,奖优罚劣。
(6)交接班制度。交接内容有机械运转记录、完成任务和生产情况、设备技术状况、维修保养情况、备件、附件、工具情况等。
(7)安全检查制度。坚持安全教育,坚持日常和定期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作业要及时制止,追查原因,及时整改,杜绝事故隐患,真正做到“安全第一”。
4)施工用电的安全管理措施
(1)临时用电必须符合部颁标准和当地供电局的有关安全运行规程,施工用电设施设专人管理,并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电动设备集中使用的场所,由技术人员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3)低压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铝线,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杆、脚手架上。
(4)电缆线沿地面敷设时,不得采用老化脱皮的电缆线,中间接头牢固可靠保持绝缘强度;过路处穿管保护,电源端设漏电保护装置。
(5)移动的电气设备的供电线,使用橡胶套电缆。
(6)电缆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
(7)使用自备电源或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根据当地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作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8)移动式发电机供电的用电设备,其金属外壳或底座,与发电机电源的接地装置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9)手持电动工具和单机回路的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照明灯具的金属壳必须做接零保护。
(10)各种型号的电动设备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接地或接零。传动部位按设计要求安装防护装置。
(11)维修、组装和拆卸电动设备时,断电挂牌,防止其他人私接电动开关发生伤亡事故。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严禁“一闸多用”。
(12)现场的配电箱坚固、完整、严密,有门、有锁、有防雨装置,同一配电箱超过3个开关时,设总开关,熔丝及热元件,按技术规定严格选用,禁止用铁丝、铝丝、铜丝等非专用熔丝代替。
(13)室内配电盘、配电柜要有绝缘垫,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14)变压器设接地保护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变压器设护栏,设门加锁,专人负责,近旁悬挂“高压危险、请勿靠近”的警示牌。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要定期进行检查,防雷保护、接地保护、变压器及绝缘强度,每季测定一次,固定用电场所每月检查一次,移动式电动设备、潮湿环境和水下电气设备每天检查一次。对检查不合格的线路、设备及时予以维修或更换,严禁带故障运行。
(1)消除一切可能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严格火源、易燃易爆物及助燃物的管理。
(2)组织工地义务消防队,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训练,生活区及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3)密切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做好施工现场周围山区林木的防火工作,在林区设置防火标志,加强平时警戒巡逻。
(4)重点抓好材料库、油库、变电所、木工房等部位的防火防爆工作。
(5)对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杜绝职工使用电炉、乱扔烟头等行为。
(1)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人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2)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观察及工作后检查保养制度。
(3)驾驶室或操作室要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4)起重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夜间设有专人看管。
(5)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调整等作业。
(6)起重机械作业指挥人员,必须站在可以了望的安全地点,并明确指挥联络信号。
(7)定期组织机械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严格调查处理,并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8)六级以上大风,禁止进行起重作业。
(9)使用的钢丝绳,在运转中严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触钢丝绳,用钢丝绳拖、拉机械或重物时,人员远离钢丝绳。
7)各种安全标志的设置及维护措施
(1)工地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项。
(2)夜间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设备。爬梯、空洞等处设明显的照明标志。
(3)双层作业或靠近交通要道施工时,设置防护网及防护栏。
11、环保、水保、文物保护措施
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严格贯彻执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环保原则。
目标:坚持做到“少破环、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教育培训率100%,贯彻执行率和覆盖率达100%。
图11.3.1—1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组织机构框图
11.3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建设单位、工程监理环保规定中的强制性条款;严格执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2)健全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制定环保目标和有关规章制度,对本标段施工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
(3)负责施工期间环保、水保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4)讨论、研究和解决重要环保事宜
(2)保持与发包方、环境监理及地方环保部门的联系,接受监督检查和指导。
(3)负责环保体系标准和有关规章的贯彻落实,确保环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小组成员和环保工程师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发包方及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2)遵照执行项目部下发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和指令,同上级和相关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对下做好环保指导和服务工作。
(3)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
(4)负责环保管理体系在本职权范围内的有效运行。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甲方及施工技术细则规定的强制性条款。
(2)遵照执行项目部下发的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和指令,同上级业务部门保持联系,加强施工环保管理,保证环保管理体系在本队有效运行。
(3)加强对本工区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员环保意识,使人人知道保护环境就是珍爱生命。
(4)对本施工区内的环保及水土保持工作负全责。
11.4施工环境保护内容及措施
11.4.1施工环境保护内容
环境的影响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内部环境,即施工作业环境;另外一层是外部环境,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地表下沉;水文条件变化、枯水、水位降低、水质污染等;对周边结构物的影响;对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是按照法律法规、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要求,保护和改善作业现场的环境,控制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环境保护是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保证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文明,消除外部干扰、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节约能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工程施工中,我方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不留尾巴、不留后患,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护现场内外的环境,确保环保目标圆满实现。
本标段主要污染源为粉尘、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11.4.2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对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护
施工过程中对水的污染主要是桥梁施工产生的污水,污水中含悬浮物、油类物质、石屑及石粉、碱性物质。在施工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及沿线各段水产品养殖池不受污染。
(1)施工现场修建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处理后排水沟渠河道。
(2)现场存放油料的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如采用防渗砼地面、铺防油毡等措施。在使用过程中,要采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防止土壤受到污染。
(3)施工现场临时食堂污水排放设置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止污染。
(4)工地临时厕所的化粪池采取防渗措施,设水冲式厕所,同时做好防蝇、灭蛆工作。
(5)化学用品、外加剂等应库内存放,妥善保管,防止污染环境。
(6)加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监测,配合当地环境监测部门搞好舆论宣传和监督工作,加强对沿线施工废水的控制,发现新的污染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水质恶化。
(7)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钻孔泥浆、基坑弃土和污水妥善处理。
(8)施工便道穿越农田时,注意并加强对农灌系统的保护,需要侵占时,进行补偿性修复。
2)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对合同规定施工区域内保护的植被、树木等尽量维持原状。砍除树木和其它经济作物时,事先征得环保部门、所有者和业主的批示或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
(2)对施工区域外的树木、植被制定防护保护措施,严禁损害。
(3)弃土场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避免水土流失,污染农田。
(4)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3)大气环境的保护及粉尘防治
(1)选择低污染的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
(2在弃土运输道路上采用专人洒水,保持道路不起灰尘。
(3)车辆进出工地不得超限运输,防止沿途撒漏。
(4)严禁在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及有毒废料(废机油、废塑料等)。生活营地使用清洁能源,保证炉灶烟尘符合标准;对施工机械车辆加强维护,以减少废气排量;对汽油等易挥发物品要密闭存放,并尽量缩短开启时间。
(5)对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经常进行清扫和洒水湿润,减少扬尘。
(2)工地厕所派专人清理打扫,并定期对周围喷药消毒,以防蚊蝇滋生,病毒传播。
(3)对于施工中废弃的零碎配件、边角料、水泥袋、包装箱等,及时收集清理并搞好现场卫生,保护自然环境与景观不受破坏。
(1)加强噪音控制管理,对噪音超标的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避免因施工方法不当而引起的噪音和其他原因造成居民生活环境的防碍。
(2)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区域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3)在固定机械设备附近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
(4)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避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
(5)适当控制机械布置密度,条件允许时拉开一定距离,避免机械过于集中形成噪音叠加。
(6)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在高噪音区和低噪音区的作业时间。
(7)制定噪音管理规章制度,对随意造成噪音损害和影响的单位、个人进行经济处罚。
11.5水土保持内容及措施
根据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联合发布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特编制如下措施。
11.5.1水土保持内容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本桥施工时,不对原地层造成较大的破坏,确保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废水排放前要经过处理并排放到远离居民生活用水区,并由环保协调部定期联系当地环保监督部门对水质进行检验,确保当地水质不被污染。
(1)合理规划施工用地
在施工准备阶段,结合设计图纸,对现场弃土场的选择、施工便道的设置等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减少植被破坏,少占耕地”为原则,合理规划临时用地,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用地。
(2)弃土场的设置与防护
施工弃土主要是框构桥工作基坑开挖土。弃土场的选择应征求当地政府及村镇的意见,本着少占耕地的原则,优先选择在地形低洼、不易受河流、沟渠等地表径流冲刷的水坑、砖场等作为弃土场。施工时严格按批准的弃土规划有序堆放和利用,并按照设计规划作好土场防护。
11.5.2水土保持措施
1)保护生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实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水土保持的教育管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
2)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规划”原则吊挂全玻璃幕墙施工工艺,抓住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水源、植被不被污染和破坏。
3)施工前邀请地方水保部门共同对沿线水文、地质、植被情况进行调查,共同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和措施。
4)桥梁基础利用枯水期施工。
1)上场后,组织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管理,树立文物保护的观念,提高对文物保护的认识。让所有施工人员真正懂得文物和地下遗迹属国家所有,是珍贵的国家财产,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2)遵守国家和当地有关文物考古、勘探、发掘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开工前针对性地制定文物保护措施和文物保护预案。
3)施工前了解当地文物古迹、地下遗迹分布范围,在其邻近区域施工时,现场做出标志说明,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管理,谨慎作业。
4)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立即停止施工DB11/T 1142-2014标准下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现场,并及时向当地政府、文物及有关部门报告。不得移动和收藏,防止文物流失,必要时请当地公安部门担任警戒,加大现场保护力量,待文物管理部门做出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