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车辆维修中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新建车辆维修中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91.11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新建车辆维修中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9.1.4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工程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质量,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基础,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是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确保投资及进度计划顺序进行的必要途径。

9.1.4.1材料采购质量:对所有外购材料,根据材料计划和施工需求,组织材料招标。确定供应单位,签订货合同,组织材料进场、

检验及使用。在材料采购前应事先编制采购质量大纲DZ∕T 0346-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油页岩、石煤、泥炭.pdf,做为材料招标的依据,其内容应有:

9.1.4.1.1明确应遵守的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和其它要求。

9.1.4.1.2明确必须遵守总公司有材料供应的规定,明确必须遵守总承包方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中有关质量、供货渠道、付款方式要求。

9.1.4.1.3明确选择供货单位的原则:“价格合理、保证质量、供应及时、实力雄厚”。

9.1.4.1.4明确质量检验的方法、处理质量争端的规定。

9.1.4.2材料检验制度

9.1.4.2.1检验原则:

工程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实行“四验”,并做到“三拒收”,必须经质量员检验认可后,方可在工程项目上使用。因此,质量员在进行质量检验时,必须遵循质量标准原则和及时检验原则。

9.1.4.2.1.1质量标准原则:质量标准的直接依据是工程合同,如果合同中未作出具体规定的,则应根据工程项目部的整体质量目标,援引相应的技术规范或规定进行处理。

9.1.4.2.1.2及时检验原则:及时检验是为了防止停工待料,避免由此引起的工期延误所的损坏。

9.1.4.2.2检验方法:

9.1.4.2.2.1资料检查:即有关的技术文件或质量保证资料。

9.1.4.2.2.2外观检查:对材料作品种、规格,外形几何尺寸等方面的直观检查。

9.1.4.2.2.3理化检查:借助科学仪器或委托有关单位,对比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等进行检查。

9.1.4.2.2.4无损检查:在不破坏的前提,依靠科学仪器进行检查。

检查方法的选用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及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来源灵活掌握,在施工中常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9.1.4.2.3检验制度

9.1.4.2.3.1对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如刚才、水泥、砖等结构材料,应出具出厂合格证或检验单,严禁使用非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材料进场后应根据规定进行复试。

9.1.4.2.3.2对砼、砂浆等,要由试验室做好配合比并按规定制作试块进行检验。

9.1.4.2.3.3对加工厂、预制厂生产的成品、并成品,应由生产厂家提出合格证明,必要时可作抽样检查

9.1.4.2.3.4对新材料,新构件,要经过技术签定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

9.1.5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项目实体质量有五大因素,即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简称4M1E。施工中必须对上述五大因素全面有效控制,确保生产符合设计和规范质量要求的工程。

9.1.5.1建立工序管理点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控制质量的关键,因而对影响施工的各种因素必须加以全面控制与管理,但在全面控制与管理中又必需要抓住重点及问题的关键环节,重点加以管理与控制。因而在施工现场应建立工序质量管理点。

9.1.5.1.1管理点的设置原则

9.1.5.1.1.1管理点应设在质量目标的重要基础上、薄弱环节、关键部位和施工部位需要控制的重要质量特性上。

9.1.5.1.1.2管理点应设在影响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材料消耗等重要因素环节上。

9.1.5.1.1.3管理点应设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施工环节上。

9.1.5.1.1.4在质量信息反馈中,缺陷频数较多的项目设管理点。

9.1.5.1.1.5管理点的设置随施工进度和影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9.1.5.1.2管理点的设计步骤和内容:

9.1.5.1.2.1根据质量目标及分解计划列出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9.1.5.1.2.2确质量管理点所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9.1.5.1.2.3进行工序分析、找出主导因素。

9.1.5.1.2.4编制工艺质量管理卡(也就是技术交底),在工艺质量管理卡中明确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操作工艺中的要求,质量标准,成品保护,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安全、节约等措施,及编制人员,接受工人、班组长的姓名,施工时间,验收日期,评定等级,验收人员等。

9.1.5.1.2.5制定工序质量控制点表,对各影响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规定出明确控制范围的控制要求。

9.1.5.1.2.6明确各控制因素采用什么仪器、编号,以便进行精确计量。

9.1.5.1.3质量控制点实施

9.1.5.1.3.1质量控制点设计人员将经审批后的工艺流程、工艺质量管理卡、工艺质量控制点表向分项负责工长、施工班长、及全体施工组员认真进行交底,必须使工人真正了解操作要点和质量要。交底后,办理签字手续备案。

9.1.5.1.3.2现场质量员,根据上述交底要求在作业面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

9.1.5.1.3.3操作工人按工艺质量管理卡的要求认真进行操作,保证每个环节操作质量。

9.1.5.1.3.4按规定做好检查开认真做好记录,取得第一手数据。

9.1.5.1.3.5运用数理统计法,不断进行分析与改进,直至质量控制点验收合格。

9.1.5.1.3.6明确现任奖罚分明:在质量控制点表中明确操作工人、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及经济责任制,根据施工质量情况及时奖罚兑现。

9.1.5.2做好施工中的技术复核

对施工过程对产品质量特性影响较大的部位应加强技术复核。例如:模板的整体稳定性,外边模的位置、尺寸、上下垂直度等。技术复核、由项目质量员负责组织。

9.1.5.3坚持样板开路制度

每个分期施工前,必须根据施工方案及质量管理卡的要求进行施工样板,样板经检验合格,达到要求方可开大面积展开施工。

9.1.6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质量保证措施

9.1.6.1保证测量精度与准确的措施

9.1.6.1.1本工程测量人员是具有丰富施工检验,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专业人员,曾在多个大型工程施工中任专业测量。因此能胜任本工程的测量工作。

9.1.6.1.2我公司在本工程中使用目前先进的测量仪器,如自动安平水平仪,铅垂直仪均为进口仪器,设备先进,精度高。

9.1.6.1.3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经研究同意后实施。

9.1.6.1.4坚持技术复核制度,对于工程主轴线、标高基准点在放线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复核,对于一般轴线,标高由技术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复核。确保无误后,放可继续施工。

9.1.6.2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9.1.6.2.1质量管理点的设置:包括钢筋品种和质量;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弯钩朝向;焊接质量;预留洞孔及预埋件规格、数量、尺寸、位置;钢筋位移;钢筋保护层厚度及绑扎质量。

9.1.6.2.2预控措施:应检查出厂质量证书及试验报告,必须保证材料指标的稳定;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熟悉施工规范要求和基本常识;认真执行工艺标准,严格按技术交底要求施工;严格按照图纸和配料单下料和施工,弯钩朝向应正确;施工前应预先弹线,检查基层的上道工序质量,加强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查;对使用工具经常检测和调整,并检查焊接人员有无上岗证;正式施焊前须按规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同时检查焊条、焊剂的质量,焊剂的质量。焊剂必须烘干;对倾斜过大的钢筋端头要切除,焊后夹具不宜过早放松,根据钢筋直径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每批钢筋焊完后,按规定取样进行力学试验和检查焊接外观质量。

9.1.6.2.3相关人员的质量保证措施:技术人员出具复试报告和作业指导,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在施工中监督执行情况,把住翻样质量关;材料人员必须出具出厂质量证明,材料入场必须检查有无腐蚀和变形,并查对数量和尺寸;质检员要跟班检查质量,监督班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住质量关;工长监督施工,合理安排人力,协调各工作的配合;操作人员应按作业指导书精心施工,技术交底要求做好自检。

9.1.6.2.4成品保护措施:设专人看护,严禁踩踏和污染成品,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护和修整钢筋,焊接前配备看火人员和灭火设备。

9.1.6.2.5做好管理点的质量记录。

9.1.6.3模板质量控制措施

9.1.6.3.1模板质量是保证砼质量的重要基础,必须严格控制。

9.1.6.3.1.1所采用的模板质量必须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旧模板使用前一定要认真整理,去除砂浆、残余砼,并调直、整平。

9.1.6.3.1.2模板拆除严禁野蛮作业,不得抛、挖、扔。

9.1.6.3.1.3模板使用应注意配套使用,不同规格模板合理结合,尤其是在不合模板模数的地方,要采用木模板嵌补,以保证构件的几何尺寸的正确。

9.1.6.3.2预控措施:施工前检查上道工序质量,钢筋位置及放线位置是否正确;及时更换有缺陷的模板,并予以修复,加强工序自检;加强模板出场管理及现场保养;连结件扣紧不松动;支撑点牢固可靠,损坏变形的钢龙骨、钢支柱不予使用。

9.1.6.3.3相关人员质量保证措施与钢筋工程基本相同。

9.1.6.3.4做好管理点的质量记录。

9.1.6.4砼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浇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9.1.6.4.1质量管理点的设置:包括水泥的品种、标号和砂、石、外加剂的质量;搅拌时应重点控制配合比、原材料计量、坍落度;浇筑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注意固定垫块,垫块位置必须合理,分布均匀;下料一次不得过多,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应分层捣固,掌握每点的振捣时间;预留洞2应在两侧同时下料,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钢筋密集出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应选配适当的石子;为防止钢筋移位,振捣时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操作不得踩踏钢筋,以免模板变形或预埋件脱落;在模板上沿施工缝通条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和冲洗;混凝土浇筑后12h内覆盖浇水养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走动;大体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分段分层浇筑方法,控制浇筑厚度,超过2m时应加串筒、溜管等,结合层浇筑要细致振捣,特殊情况时预留后浇施工缝;大体积混凝土冬季保温应经热工计算并覆盖养护,高温季节呀浇水降温,经热工计算降低入模温度并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或掺加缓凝剂、减水剂,选择适当的砂石级配,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以降底水化热。

9.1.6.4.2相关人员的质量保证措施与钢筋工程基本相同。

9.1.6.4.3做好管理点的质量记录。

9.1.7工程质量的检查与验收

工程质量检验与验证,包括施工过程中操作者参与的“自检”、专职质量员组织的“专检”、上下工序之间的“交接检”,即新“三检”;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参加的隐检;施工期间阶段性的分部验评与功能测试;施工后的竣工验收。其中在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三检”与隐检,通过“三检”与隐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再发生,实现预定的项目质量目标要求。

9.1.7.1认真落实三检制度

9.1.7.1.1“三检”制度

9.1.7.1.1.1自检

9.1.7.1.1.1.1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相应的分项质量检验评定表进行自检,经自检达到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设计目标要求,并经班长验收后,方准继续进行施工。

9.1.7.1.1.1.3工长除监督班组认真自检、填写自检记录,并要为班组创造自检条件(如提供有关表格、协助解决检测工具等),还要对班级进行中间抽查,经检查达标后的分项工程,方可提请专职质量检查人员进行专检。

9.1.7.1.1.1.4未经自核分项工程,或虽经自核却未达到要求的分项工程,不得安排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直至罚款。

9.1.7.1.1.2专检

9.1.7.1.1.2.1专检由项目质量员、公司质量处代表或项目经理指定人员负责实施。专检人员在进行分项工程质量检验之前先查阅班组自检记录是否符合要求,无自检记录或自检记录不符合要求,不予进行专核,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项目专检人员会同有关工长,班组长共同进行。

9.1.7.1.1.2.2专检人员在核验评定分项工程质量等级时,必须按质量标准、质量控制设计目标中的要求,认真检查、严格把关。并要注意抓好薄弱环节、重点部位,易发生质量通病的部位的施工质量。

9.1.7.1.1.2.3专检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检查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9.1.7.1.1.3交接检

9.1.7.1.1.3.1工序间的交接检

上道工序完成后下道工序插人前,项目质检员必须组织交接双方工长、班组长进行交接检查,由交方工长填写“工序交接检查表”,经双方认真检查并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未经交接检或虽经交接检但未达到要求的分项工程,接方可拒绝插入施工。否则一切后果由接方承担。通过交接检实现“检查上道工序,保证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

9.1.7.1.1.3.2成品保护交接检

内粉刷、楼地面、门窗、电气器具等在施工自检合格并采取相应成品保护措施后,均应与下道工序办理成品保护交接检。前一道工序的施工单位必须对已完成的成品进行保护,如前一道工序的施工单位未对已完成的成品进保护或未办理交接手续而发生成品损坏、污染、丢失的问题,由做前一道工序的施工单位承担后果。对已办好手续的项目,如发生问题则由接方承担责任。

9.1.7.1.2有关“三检”的管理制度

9.1.7.1.2.1凡无自检记录、专检记录、或经检未达到质量目标的分项工程,项目经理将拒绝签发相应分项的工资单。

9.1.7.1.2.2需交接检的项目,而未办理的造成后果由后序施工方承担责任。

9.1.7.1.2.3以上检查验收记录,必须真实可靠,现场检查,现场记录,如发现弄虚作假的将追究责任直至罚款。

9.1.7.2做好隐蔽验收工作

9.1.7.2.1隐蔽验收程序

对于需隐蔽验收的分项,施工单位施工完毕,经班组自检,项目部专检符合要求后,填报隐蔽验收申请表,报请监理、业主、质检部门合同施工单位共同进行验收,并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9.1.7.2.2隐蔽验收要求

9.1.7.2.3隐蔽验收记录由有关人员签证后列入工程档案

9.1.7.2.4隐蔽验收汇总如发现的问题,项目部应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整改,整改达标后方可施工下道工序。

9.1.7.3做好使用功能测试

工程项目竣工交验之前,必须对建筑物进行整体使用功能测试,对给排水、电器、避雷、防水等进行使用功能测试,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报竣工交验

9.1.7.3.1工程使用功能测试程序

首先由企业技术、质量部门,项目技术员、专职质检员、施工班组参加进行内部测试,内部测试符合要求后报请业主、监理、有关检测单位进行复检。

9.1.7.3.2测试要求

9.1.7.3.2.1根据工程项目复杂程度,制定使用功能测试计划和程序,并进行责任分解,落实到人。

9.1.7.3.2.2分项测试过程中,要做好测试记录,并作为质量保证资料予以保存,确认达到符合质量标准,方可进行工程交验。

9.1.7.3.2.3编写工程建筑功能使用维修与保养说明,竣工效验时,移交给建设单位。

9.1.7.3.2.4在回访与保修工作中,注意建筑使用功能质量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与反馈,以不断提高建筑使用功能和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

9.1.8工程质量的持续改进

施工中项目经理部分析和评价项目管理现状,识别质量持续改进区域,确定改进目标,实施选定的解决办法。质量持续改进应按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

9.1.8.1项目经理部对不合格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9.1.8.1.1应按企业的不合格控制程序,控制不合格物资进入项目施工现场,严禁不合格工序未经处置而转人下道工序。

9.1.8.1.2对验证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和过程,应按规定进行鉴别、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

9.1.8.1.3应进行不合格评审。

9.1.8.1.4不合格处置应根据不合格严重程度,按返工、返修或让步接收、降级使用、拒收或报废四种情况进行处理。构成等级质量事故的不合格,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进行处置。

9.1.8.1.5对返修或返工后的产品,应按规定重新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应保存记录。

9.1.8.1.6进行不合格让步接收时,项目经理部应向发包人提出书面让步申请,记录不合格程度和返修的情况,双方签字确认让步接收协议和接受标准。

9.1.8.1.7对影响建筑主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不合格,应邀请发包人代表或监理工程师,设计人,共同确定处理方案,报建设主管部门批准。

9.1.8.1.8检验人员必须按规定保存不合格控制的记录。

9.1.8.2纠正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9.1.8.2.1对发包人或检理工程师、设计人、质量监督部门提出的质量问题,应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9.1.8.2.2对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格信息,应分析并记录结果。

9.1.8.2.3对检查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或不合格报告提及的问题,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判定不合格程度,制定纠正措施。

9.1.8.2.4对严重不合格或重大质量事故,必须实施纠正措施。

9.1.8.2.5实施纠正措施的结果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验证并记录;对严重不合格或等级质量事故的纠正措施和实施效果应验证,并应报企业管理层。

9.1.8.2.6项目经理部或责任单位应定期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9.1.8.3预防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9.1.8.3.1项目经理部应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影响工程质量潜在原因,采取预防措施。

9.1.8.3.2对可能出现的不合格,应制定防止再发生的措施并组织实施。

9.1.8.3.3对质量通病应采取预防措施。

9.1.8.3.4对潜在的严重不合格,应实施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9.2.1安全生产措施

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目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杜绝死亡、重伤事故,月轻伤事故率控制在1.5‰以内,严格达到“三无标准”,即无伤亡、无重伤、无火灾。

9.2.1.2安全员及安全管理人员须佩带标志和持证上岗,并做好巡查监控和隐患整改记录。

9.2.1.3发生伤亡事故应按规定的报告方式和时限向上一级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事故现场。

9.2.2安全管理制度

安委会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特制定如下安全制度:

9.2.3安全施工检查

9.2.3.1建立二级安全检查制度

9.2.3.2每周一次安全检查活动日,项目部每两周检查一次,参加人员为各分公司的施工安全负责人和安全员。

9.2.3.3各班组每周检查一次(项目部组织的除外),参加人员为各分公司(厂)安全负责人和安全员。

9.2.3.4项目部组织的安全检查使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表》进行计分和评价,低于80分或接到整改通知单位后未能及时采取措施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处于必要的罚款。

9.2.3.5检查出的隐患要下达整改通知单,接到整改通知单的施工负责人应按“三定”(定人员、定措施、定期限)原则进行整改,并及时报送“整改完成反馈报告单”请求复查销案。

9.2.3.6各级安全员每天必须作巡回安全检查或有针对的重点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9.2.4安全技术措施

9.2.4.1安全技术法规

9.2.4.2施工现场安全防护

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均应佩戴好安全帽,特种工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并佩带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高空作业必须戴安全带,布设安全绳和安全爬梯,特殊情况则必须布设安全网,阴雨天气施工必须采取防滑措施。

9.2.4.3机械使用安全措施

各种电器设备,按有关规定做好一机一闸一保护,各类施工电机必须有接地接零保护措施。

对所有机械设备接规定进行点检,加强维护措施。

搅拌机搭防砸、防雨、防尘操作棚,使用前固定牢固,移动时先切断电源,启动装置、离合器、制动器、保险链(钩)、防护罩齐全完好,使用安全可靠,搅拌机停止使用时,料斗升起时,挂好料斗保险链(钩),维修、保养清理切断电源,均设专人监护。

钢丝绳根据用途保证足够的安全系数,凡表面磨损、腐蚀、断丝超过标准的、断股、油芯外露不得使用,要有防止脱钩的保险装置,卡环在使用时应使销轴和环底受力,吊运时用卡环。

9.2.4.4防火安全措施

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防火、灭火设施和器材,木工棚及堆放易燃、易爆物处,应张贴醒目的防火标志和配置相应种类、数量的消防器材。

9.2.4.5安全施工教育

9.2.4.5.1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上岗证。

建立特种作业管理登记册,并附有证件复印件。

9.2.4.5.2各分公司制定本公司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按国家要求进行三级教育,并填写三级教育卡存档。

9.2.4.5.3对外协作队伍由施工负责人组织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作业,并填写安全教育登记表存档。

9.2.4.5.4班前安全活动

各分公司建立班组的班前安全活动制度,每天班前会,班长组织进行“三上岗”活动:

上岗交底:讲明作业任务、部位必须注意的安全事宜,传达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

上岗检查:检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是否齐全有效;检查作业部位的防护设施状况,发现隐患应及时整改,无法整改的应立即向工地负责人反映,在隐患未消除之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险情,应立即停止作业。

上岗记录:将上述两项活动作好记录。

安委会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针对性强,内容细致的检查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中小型机具、现场用电、防火设施、劳保用品穿戴等方面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举一反三,切实保证安全措施。

9.3.1文明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好坏,是企业施工管理的重要标志。本工程项目部特成立文明施工管委会,由项目副经理负责制定文明施工制度,并制定奖罚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奖优罚劣,共同将文明施工管理好。

9.3.2文明施工管理

9.3.2.1材料堆放管理

进场所有材料必须按规划位置指定堆放。

所有材料必须堆放整齐。周转材料按规格、长度、材质等整齐堆放。木材必须有防雨水、防日晒措施。其它材料也必须按规划统一堆放。

所有材料必须按名称、规格、材质、状态等标识清楚。材料必须标识待检状态、送检状态、合格状态、不合格状态及隔离状态。

9.3.2.2场内卫生管理:

建立定期检查、评比制度,把文明施工作为考核班组的考核指标之一,与班组收入挂钩。

9.3.2.3机械管理

作业区内所有机械设备必须指定堆放,并设安全防护装置,配置专人进行维修;所有机械设备必须标识名称、规格、编号及运作状态清晰示人。

10、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

本工程的技术难点在于钢结构质量通病,为防止质量通病的出现制定以下措施。

10.1质量通病防治机构及组织措施

成立由公司负责生产的经理为首的质量通病防治小组,由公司施工科、质检科、试验室主要技术人员及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担任组员,对工程中可能出现质量通病的工序进行管理和控制。

提高由施工管理人员及各施工班组工人的质量通病防治意识,加强工人的技术培训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质量责任制。

10.2常见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0.2.1常见工程质量通病特征、原因及防治措施、工艺见下表

附表钢结构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消除质量通病措施及施工工艺

装配质量较差,装配得不直,对接焊缝高、缝大;装配点焊少。

板料下料尺寸要正确、平直,装配时严禁强制装配;

装配焊缝大要及时修理,保证焊缝符合标准;

装配点焊时,要按规定点焊,保证焊接时点焊缝不会开裂。

焊接次序不当或焊接电流过大

焊接时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进行,先小件组焊,再总装配焊接;

工字梁采用对称焊,并一次性焊完。

调整焊接电流,确保焊接电流在规范之内。

焊缝形状翹曲或尺寸超差

焊前准备不当,坡口、间隙过大或过小;

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电流过大,电弧过长;

操作技术不当,电弧编吹。

加强对焊工的操作培训;

1)焊件或焊条有油污、锈及其它氧化物;2)电流过小,电弧过长,焊接速度太快。

确保焊件和焊条无油污、锈及其它氧化物;

选择正确的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电流过小,弧长过长,焊接速度过快;

多层焊时发酵间和糖化间厂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渣未清干净。

检验焊接材料,不使用质量不好的焊接材料;

选择正确的焊接工艺参数;

焊接电流太小,速度太快,坡口间隙过小,操作技术欠佳

选择正确焊接工艺参数,保证坡口尺寸,对焊工进行培训。

操作时熄弧较快大桥现浇箱梁施工方案,未反复向熄弧处补充金属。

熄弧时反复向熄弧处反复填充金属。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