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楼及地下车库工程脚手架施工方案

住宅楼及地下车库工程脚手架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59.61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住宅楼及地下车库工程脚手架施工方案

3脚手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

4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气孔、砂眼、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扣件使用前应进行防锈处理:先除锈然后采用油浸防锈。

1.1.4工字钢悬挑梁

1工字钢悬挑梁采用Q235钢、16Mnq钢、15MnVq钢或15Mvq钢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本),其材质应分别符合现行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T700)、《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GB1591)、《桥梁碳素钢及普通低合金钢板技术条件》(YB168)的规定。

2焊接构件的焊缝应符合相关焊接规范要求。

1脚手架作业层上铺放的脚手板主要有冲压式钢脚手板、焊接钢筋网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及竹笆片脚手板等几种。

1.1.6挡脚板(挡脚笆)

1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挡脚笆的高度不小于400mm。

2挡脚板与挡脚笆上如有孔眼,不应大于25mm。

1.1.7密目式安全网

1选用有国家认可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检验合格报告、有生产单位质量检验合格证和安鉴证的密目网。密目式安全网宽(高)度不得小于1.2m,网目密度不应低于2000目/100cm2,各边缘部位的开眼环扣必须牢固可靠,环扣孔径不低于8mm。不得有断纱、破洞、变形及有碍使用的编织缺陷。

2旧密目式安全网再次使用时必须经过耐冲击性能检验和耐贯穿性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密目式安全网的安装平面垂直于水平面,严禁作为安全平网使用。

5密目式安全网使用时应采用有足够强度、耐候性好的绳索绑扎,不得使用铁丝捆绑。

1安全平网使用直径9mm以上的麻绳、棕绳、尼龙绳或其他耐候性不低于上述品种的材料编制网。外观应平整,宽度不得小于3m,网眼尺寸不大于5cm,每张安全平网重量一般不宜超过15kg。

2水平设置时能承受不小于1.6kN的冲击荷载。

3阻燃安全网必须具有阻燃性,其续燃、阻燃时间均不得大于4s。

1.1.9拉接件及其预埋件

1拉接件及其预埋件均使用与架体同种规格钢管制作,采用直角扣件连接。

2预埋件长450mm。

1避雷装置:包括接闪器、接地极、接地线。

1)接闪器可用直径25~32mm,壁厚不小于3mm厚的镀锌钢管或直径不小于12mm的镀锌钢筋制作,设在拟建建筑物四角的脚手架立杆上,高度不小于1m,并将最上层的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避雷网络。

2)接地极:垂直接地极可用长度为1.5~2.5m、厚度不小于2.5mm、直径为25~50mm的钢管,直径不小于20mm的圆钢或∟50×5等边角钢,水平接地极可选用长度不小于3m、直径8~14mm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mm、宽25~40mm的扁钢。

3)接地线:钢管脚手架架体可以替代接地线,相邻悬挑架之间用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钢连接,接触面积不小于10cm2,以保证接触可靠。

2避雷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30Ω。

2.2.1经检查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4.2.2定期对各种材料进行检查,防止发生锈蚀及破坏。

3.1脚手架的受力特点

工字钢悬挑架搭设在沿建筑物外边缘布设的悬挑工字钢上,将脚手架荷载全部或部分传递给建筑结构,架体通过拉结件与建筑物牢固拉结,保持局部及整体稳定,确保施工效率和作业安全。

3.2脚手架的设计计算

3.2.1横向、纵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计算:

式中—弯矩设计值,按计算。为脚手板自重标准值产生的弯矩,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截面模量,φ48×3.5mm钢管的截面模量。

—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205N/mm2。

1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

计算横向水平杆的内力时按简支梁计算,如图3.2.1:计算跨度取立杆的横距=1050mm,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构造计算外伸长度=300mm,=100mm。

图3.2.1横向水平杆计算简图

1)脚手板自重标准值产生的弯矩计算

永久荷载标准值包括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0.1248kN/m(纵距1.5m,步距1.8m),脚手板自重标准值0.35kN/m2(木脚手板),栏杆和挡脚板自重标准值0.14kN/m2。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2)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计算

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3)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计算

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

所以,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满足安全要求。

4)纵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

按三跨连续梁进行弯曲强度计算,计算跨度取纵距。作业层横向水平杆间距应按不大于设置,所以取F为纵向水平杆跨中及支座处的最大荷载,分别按照恒荷载P和活荷载Q进行计算。

按照最不利荷载布置(第一、二、三跨跨中均受力时)计算跨中和支座最大弯矩

4、1)工字钢强度计算

式中—最大剪力设计值,取;

所以,工字钢梁抗剪强度符合要求

式中—集中荷载增大系数,取;

—集中荷载假定按扩散在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分布长度,计算公式:;

—集中荷载沿跨度方向上的分布长度;

—工字钢梁顶面至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距离。

所以,工字钢梁局部承压强度符合要求。

5.1.1先制作工字钢悬挑梁,将工字钢上表面的脚手架底座(可采用φ25以上钢筋)及下表面的斜撑连接钢管焊接牢固。

5.1.2在工字钢悬挑层的下一层,工字钢的正下方梁中央预埋不小于φ16的钢筋,穿过尺寸200×200mm2的垫块,作为工字钢斜撑底座。

5.1.3在悬挑层将悬挑梁锚固筋预埋到梁板内,然后浇注梁板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后,再进行工字钢悬挑梁安装,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后才能逐步施加脚手架荷载。

5.1.4工字钢悬挑梁制作见图4.1.4(图中未注明尺寸单位均为mm,下同)。

图5.1.4悬挑梁构造示意图

钢筋2.钢管3.工字钢4.底座垫板

5.1.5工字钢锚固示意图

图5.1.5工字钢锚固示意图

1.钢筋混凝土2.锚固筋3.板底筋4.工字钢悬挑梁注:锚固筋锚固深度不宜小于10mm。

5.1.6工字钢悬挑架搭设流程详见图5.1.6:

图5.1.6工字钢悬挑架搭设流程

注:为脚手架搭设循环工序。

5.1.7工字钢悬挑梁安装完毕后,即搭设钢管斜撑,并在斜撑上部靠近工字钢处设置水平连接钢管,以增强架体基础的整体性,详见

5.1.8拉接件设置详图。

5.2.1工字钢悬挑架每一悬挑段不宜超过25m。

5.2.2开始搭设时应按拉结要求设置临时拉结杆,直至拉结件安放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5.2.3当脚手架搭设到拉结件的构造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拉结件。

5.2.4纵向水平杆的搭设应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立杆固定。

5.2.5在双排脚手架中,横向水平杆靠墙的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杆件总长的0.4倍,且不应大于500mm,距外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大于100mm。

5.2.6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拉结件以上二步。

5.2.7当脚手架施工操作层高出拉结件两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至上一层拉结件搭设完成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5.2.8剪刀撑、横向剪刀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5.2.9扣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2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3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

4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5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5.2.10作业层、斜道的栏杆和挡脚板的搭设应符合:

1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

2上栏杆上皮高度应为1.2m;

3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5.2.11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板应满铺、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

2采用对接或搭接时,脚手板的探头应用直径3.0mm的镀锌钢丝固定在支撑杆件上;

3转角、斜道平台口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防止滑动;

4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往下,宜每隔12m满铺一层脚手板。

5.2.12拉接件设置

1拉接件与架体、拉接预埋件采用直角扣件连接,直角扣件外皮距钢管端部距离不小于150mm;

2拉接预埋件预埋到梁内,预埋深度200~250mm。

5.2.13脚手架拆除

1拆除顺序: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

1)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拉结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2)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完善的拆除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

3)拆除前对作业工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

3拆除作业应由上至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4拉结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拉结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除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杆加固。

5分段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规定设置连墙杆和横向斜撑加固。

1型号:制动式(5m),摇卷盒式(50m)。

2功能:5m制动式钢卷尺用于搭设时测量步距和跨距,50m摇卷盒式钢卷尺用于搭设前确定跨距。

1型号:Ⅰ型(测量范围0~150mm,游标0.02mm)。

2功能:测量钢管直径及厚度。

6.1.3水准仪(配5m塔尺)

2功能:保证悬挑梁处在同一标高。

2功能:检验脚手架架体垂直度。

1型号:钢制或铜制(0.25Kg)。

2功能:控制脚手架架体的垂直度。

1型号:预制式(20~100N·m)

2功能:紧固扣件螺栓(40~65N·m)。

2功能:悬挑梁与预埋锚固筋的焊接。

2功能:钢管拉接件下料。

6.2.3接地电阻测试仪

2功能:量测脚手架避雷接地电阻值。

根据每层脚手架拉接点个数确定,160个以下拉接点需要1人,160~320个拉接点需要2人,320个以上拉接点不少于3人。

必须经过岗位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省级以上认证机构核发的焊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并在有效使用期内,方可上岗作业。

根据每层脚手架周长确定,1人/30m,且不得少于4人。

必须经过岗位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省级以上认证机构核发的架子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并在有效使用期内,方可上岗作业。

7.1.3切割机操作工

必须经过机械操作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人员数量:与架子工人数相同。

8.2.1工人作业前必须进行体检,身体健康者方可上岗。

8.2.2必须保证架子工的正常休息时间及作业环境良好。

8.2.3进行脚手架搭设或拆除时必须派专人进行监督。

9.1.1按照要求对钢管、扣件、脚手板等构配件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9.1.2楼板强度已达到要求。

9.1.3工字钢悬挑梁已锚固完毕.

1悬挑梁锚固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内侧锚固点距内侧端部距离宜为200~250mm;

4两道锚固间距不得小于1000mm;

5悬挑梁外伸长度相等,外立杆底座距端部距离宜为200mm;

9.2脚手架搭设、使用及拆除

9.2.1必须遵照执行以下现行规范及规程: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3《密目式安全立网》(GB16909);

4《安全网》(GB5725);

5《安全帽》(GB2811);

6《安全带》(GB6095);

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

9.2.2架体步距、跨距、横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9.2.3首层平网从挑架层开始设置,施工操作层下方必须设一道层间平网,非施工操作层每三层至少设一道,且不超过10m。

9.2.4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要求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9.2.5脚手架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和验收:

1悬挑梁安装完成后,上部架体搭设前;

2作业层上施加荷载施工前;

3每搭设完10~13米高度后;

5遇有六级大风和大雨后,寒冷地区开冻后;

9.2.6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项目: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是否符合构造要求;

2悬挑梁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4拉结件是否牢固可靠;

6立杆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9.2.7密目网在使用中至少每周进行一次检查,当发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1严重的变形或磨损;

10.1脚手架的构架、结构、拉结件等必须进行设计,复核其承载力,制定完整的脚手架搭设、使用和拆除施工方案。

10.2脚手架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10.3当有六级或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冰雹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并应将积水、冰、霜、雪、雹清扫干净后再施工,作业时应有防滑措施。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10.4脚手架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按照相关规定沿着脚手架外围搭设一道水平安全网。

10.5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

10.6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10.7脚手架不得作为材料堆放场,其上只能堆放少量的物料,且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

10.7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10.8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GB/T 38436-2019标准下载,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管。

10.9搭设和拆除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拦和警示标志,并派人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10.10脚手架若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或塔吊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内(60°),就不必设防雷装置,否则应按照表10.10的规定确定是否安装防雷装置。

表10.10施工现场内机械设备需安装防雷装置的规定

地区年平均雷暴日(天)

DB52/T 1479-2019 GP-C860Z型食用菌单体层架式大棚通用技术规范>90及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

10.11钢管下料和工字钢悬挑梁锚固焊接时,应配备灭火器,以防发生火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