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漳州港尾铁路工程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环保水保组织机构见附图。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与管理,使人人心中都明确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自觉遵守环保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全员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意识,加强监督管理。主动接受地方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电渣压力焊施工工艺111.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制度
建立、健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运用技术的、管理的手段及其它制度措施,对污染源进行监督管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
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逻辑框图
11.4.1环保水保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逻辑框图
建立环保、水保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内容有:
组织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弄清和掌握污染状况,建立污染源档案,定期开展环境监测。
编制环境保护的规划和计划,纳入施工生产中。制定符合环保要求并便于考核的污染物排放指标、环境设施运转指标、绿化指标等,与施工生产一样考核。
加大对环保的投资,对污染源的治理从资金上给予保证。加强环保管理,采用防治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开展绿化工作,及时恢复已完工程的植被,控制新污染源。
加强环境检测,对污染物的排放要定期进行检测,确保污染物排放达标。经常检查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环保教育和技术培训,将环境保护纳入劳动竞赛活动中,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11.4.2环保水保责任制度
建立环保、水保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环保水保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形成环保水保工作的责任体系。
11.4.3环保水保检查制度
建立环境保护检查制度。环保工作的检查由项目经理部环保协调部牵头实施,由工程部、设备物资部、检测试验中心、主管劳动卫生监测的人员配合。检查要明确检查的内容,检查方法、检查周期频次及检查人员,检查要有记录、有总结,有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限定整改措施和跟踪整改报告。
粉尘的浓度及含量是否超标
是否达到Ⅱ级水质排放标准
水质是否达到饮用水标准
已完工的工程是否恢复植被
11.5环境保护、水保保持技术措施
11.5.1环保水保措施规划
施工计划中安排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方案、措施、设施、工艺、设计、培训、监测、检查等项目,计算环境保护工作量并做出经费预算。最后,做好施工现场开工前的环保准备工作,对开工前必须完成的环保工作列出明细表,明确要求。在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在生活营地设置污水处理系统,保证工地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11.5.2环境污染的治理
施工期间的主要污染源为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扬尘等。主要污染物是施工期的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和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水、固体废弃物等。
施工中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饮用水源不受施工活动的污染。
在施工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定期清扫处理。
优先安排电动机械施工,对柴油机械、车辆安装防漏油设施,对机壳进行覆盖围护,避免在车辆停放、维修时漏油污染。
⑷避免扬尘及有害气体的措施
主要施工场地进行硬化处理,施工便道定期压实地面。对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经常洒水,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采取洒水湿润或遮盖,防止沿途撒漏和扬尘。
工地的烧煤茶炉、锅炉、炉灶等设置除尘装置,使烟尘降至允许排放范围。
施工现场道路指定专人定期洒水清扫,形成制度,防止道路扬尘。
车辆开出工地做到不带泥砂,基本做到不洒土、不扬尘。
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枯草、各种包装物等废弃物品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机动车安装减少尾气排放的装置;搅拌站封闭严密,并在进料仓上方安装除尘装置。
11.6临时工程的使用与恢复
临时房屋尽量减少占地对植被的破坏。搞好临时便道的排水与绿化。结合地形,认真做好临时排水,同时做好便道的植草工作,做好绿化工作。
工程完工后经建设批准,及时拆除全部临时房屋和临时施工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废弃物。并按批准的环境保护计划完成环境恢复。
施工场地、生活营地、施工便道等临时设施在使用完后,及时恢复原貌,临时工程中砼铺面要彻底清除。恢复植被,还施工前的青山绿水。
12、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项目经理部综合办公室下设卫生所,配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全面负责职业健康安全保护工作。
劳动卫生保障组织机构图
贯彻国家、当地劳动卫生部门劳动卫生管理条例精神,落实各项劳动卫生保障措施;杜绝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生及流行,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隧道施工氧气含量每立方米不小于20%,粉尘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2mg以下,其他有害气体浓度控制在有关法规的要求以内;改善作业环境,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把职业病控制在最低限度。
12.3.1重视劳动保护工作
施工中,加强行政管理,搞好劳动保护工作。建立工作时间的限制和休息时间,规定休假制度,从时间角度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采取各项劳动安全与卫生措施,从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
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和禁止使用未成年人的保护,从生理方面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施工前与施工技术人员密切联系,使施工组织措施符合劳动卫生保障要求。
合理组织劳动力,严格按照劳动定额设计组织施工。在实际施工中,由劳动卫生保障中心负责劳动卫生保障工作的监督与落实,必须强化管理,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施工顺利完成。
12.3.2劳动保护用品配备
视施工需要、施工场所中危害因素和劳动安全与卫生的要求,合理配备足够、齐全的劳保防护用品。
选择齐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雨衣、雨靴、手套、防护口罩、面罩等,既要使用方便,又要对危害和危险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选购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标准,并且保证质量,选购时应审核其产品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在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不合格的及时更换。
12.3.3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建立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管理规定,所有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接受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是否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是否正确,是否穿戴足够防护用品。
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熟悉、掌握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穿戴,正确发挥防护用品的作用,避免或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12.3.4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
施工现场由于机械震动多,噪声大,在水泥装卸、搅拌及电焊中,工人常接触、吸入大量粉尘,易引起矽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聋、震动病等。在施工中主要采取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等预防措施。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在有毒或粉尘多的地方,作业人员要戴防毒、防尘口罩。
改变施工工艺,减少生产性粉尘。采用无噪声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替代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
改善作业环境,对产生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场所,设置除尘设备及消毒设施,增加通风换气装置和采光照明设施。
电、气焊作业尽量实行隔离作业,电焊工必须戴专用的防护用品。
在施工、生活区域内设置标志、信号和防护装置,在坑、洞、沟等设置防护装置。在经常过往的地点,设置通道、便桥,安装防护设施和照明设施。
机电设备安装防护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在运转机械上设置安全启动和迅速停车装置,在高空作业时,为防止落物伤人、坠落摔伤设置工具箱和防护网等。
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开设职工健康教育课,以《卫生防病知识健康教育手册》为培训教材并做到人手一册,使每个人都了解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施工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熟悉常见病的特点及预防措施,积极宣传防寒保暖和各项活动时的卫生要求。
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进一步健康宣传教育,向广大施工人员宣传各类疾病的生理反应和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积极采取防治措施,防止贻误病情。加强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宣传,做好卫生防病工作。
12.3.6降低劳动强度
据国家规定,每人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施工作业尽量采取机械化,体力劳动强度保持在中等强度以下。如必须从事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则缩短一次持续劳动时间,增加劳动休息的交替次数。
12.3.7实行劳逸结合
施工现场由于工序施工、工作条件及特殊性需要,工作日不受固定工作时间限制,采用无定时工作日工作。因此要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做到有劳有逸,劳逸结合。
加强施工生产的计划性,根据本施工组织方案,制定更加合理的劳动组织,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如工序需要延长工作时间,采取部分职工轮岗休息方式。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避免长时间延长工作时间。让职工经过必要、充分的休息,再进行更好地工作。
12.3.8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对施工中可能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噪音等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予以监测,建立完整的监测技术档案,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程度进行分级。对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含量超过规定允许标准时,提出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含量的技术方法、措施、方案,在治理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使施工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始终处于允许范围和受控状态。
施工前对所有上场人员进行严格体检,并对施工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施工中每三个月统一组织进行一次工中体检,以便尽早发现各类疾病患者,并严密监测各种传染病,及时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每次体检按健康监护要求认真记录,以完成全程动态监护。
12.4医疗卫生保护措施
12.4.1医疗保障措施
成立专职的保障机构,配备具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专业工作人员。同时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配置必须保证医疗用药。加强药品管理,所用药品必须为正规厂家生产,注意使用期限。积极与地方及上级医疗机构协调,做好伤病员后送工作。
12.4.2卫生防病措施
工中体检时,严密监测,防止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的发生。及时发现,及早处置。
始终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雇佣于现场的所有职工与劳工免受病虫害侵袭,并减少对健康的威胁以及由此造成的普遍危害。遵守当地卫生当局的所有规章并安排使用经批准使用的杀虫剂对建于现场的所有房屋进行彻底的喷洒,此类处理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或按卫生局的要求进行。
12.4.4食品卫生管理措施
保证所用食品及饮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防止食物中毒。
重视食品的运输、贮存、保管,防止食品污染、冻害、腐烂变质。
采用合理的烹饪方法。配备食品加热设备。
配备消毒设施。做到饭菜热熟,尽量采用减少营养素损失的烹饪方法。
12.4.5生活区卫生措施
职工宿舍:项目经理部及各施工班组营地,配备防暑降温及取暖措施。宿舍内定期撒药灭跳蚤、蚊虫。定期投放毒铒灭鼠。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定期进行宿舍卫生检查。
饮水:饮用水源须进行水质检验,感官理化、微生物各项指标符合饮用水要求方可饮用。采用热水器加热,保证人员饮用水烧开热饮。严禁饮用生水。
食堂: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设计符合要求的职工食堂,食品制作保证饭菜做熟,营养合理。食品制作人员必须进行培训,了解食品制作的特点和要求。严格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
洗澡间:设置有取暖设施的洗澡间,配备淋浴设备、盥洗设备和洗涤设备,保持个人卫生。洗澡间设更衣室及存衣箱,配备工作服的洗涤、干燥、消毒设备
12.5职业病防治措施
12.5.1预防及监测
项目开工前,如实向联合体各成员单位社会职能部和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危害项目,申报时提交《职业危害项目申报表》及有关材料。
存在、使用放射性、高毒的仪器设备或化学品根据有关规定通过企业社会职能管理部门向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申报,实行特殊管理。
项目经理部负责将工作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病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劳动者调动工作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改变时,重新或补充订立劳动合同。
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护措施降低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使之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职业病防护设施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明确管理责任人,确保正常运转。
不得将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工程(包括工程的部分作业环节)转移给不具备有效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或个人。
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材料。
矽肺病是一种职业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性较大,它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在有害气体和粉尘较大的工作环境中从事长期或经常性工作造成的。目前隧道中产生粉尘及有害气体的主要施工过程为凿岩、放炮、喷射砼施工等。针对上述原因,为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措施如下:
施工通风符合现行隧道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洞口安设通风机,通风机功率经严格计算,确保洞内空气换气量。
隧道内空气成份进行取样检验、分析。洞内空气有害气体含量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具体为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控制在2mg以下;一氧化碳不大于3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进行作业时浓度最高可为100mg/m3以内,但工作时间不超过30min。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大于0.5%。氮氧化合物(换算成NO2)为5mg/m3以下。
隧道放炮后,进行喷雾洒水,并进行机械通风。为加强排烟效果、减少排烟时间。
为减少出砟时粉尘,出砟前对砟体进行淋水。
喷射砼时采用湿喷工艺,以减少粉尘的产生。钻孔均采用湿式钻孔法,禁止采用干式钻孔作业方式施工。
所有进洞人员均配备防尘口罩。
为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我们将严格执行省、市、建设指挥部及监理等单位下发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项目部的基本情况和工程特点,制定《施工现场文明规范化管理细则》,做好做细以下各方面的管理,狠抓落实,争创“文明工地”。
13.1项目部文明规范化管理
⑵施工班组成立以队长为组长的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小组,负责本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并结合实际制定文明施工管理细则。
⑶项目部组织机构的设置符合业主有关项目机构设置的要求,并与本项目工程任务的特点相适,做到组织落实,机构精干,确保本项目质量、安全、进度、计划和投资等各项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⑷建立真正有效运行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
⑸项目部设置岗位台,办公室设置岗位牌,项目管理人员上工地一律佩戴胸牌,特殊工种人员须持证上岗。
13.2施工便道规范化管理
⑴施工便道的技术质量标准:一般地段施工便道路基宽度≥5m,路面宽度≥4m,曲线或地形复杂地段适当加宽。每隔200~300m设置错车道一处。错车道路基宽度≥7m,路面宽度≥6m,长度≥20m。土质路基地段路面基层为不小于20cm厚的片(碎)石垫层,其面层为5cm的泥结碎石面层,挖方石质地段路面用中粗砂或碎石找平。便道的两侧设置边沟或排水沟。
⑵施工便桥、便涵等经有经验的专业结构工程师设计,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满足承重和排水泄洪要求,桥面宽度不小于4m,桥面和桥两端一定范围内安装护栏,桥头设限载和限速标志牌。
⑶便道急弯、纵横向陡坡等危险地段有安全护栏和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便道分岔路口设置方向指示牌,引导车辆和行人正确通行。
⑷施工便道的维修和保养
指定专人负责对施工便道(便桥)进行日常检查、保养和维修,做到雨天有人清沟排水,晴天有车洒水除尘,保证路面平整,行车舒适,确保畅通。
⑸工程完工后,施工便道(便桥)符合有关政策法规要求的可以保留,否则予以复垦、复耕或对河道进行清障。
⑹利用既有乡村道路时,与所在乡村签订协议,并加强对道路的日常养护和维修,确保安全畅通。工程完工后即按照协议要求进行补偿和进行修复。
13.3砼拌合站建设规范化管理
⑴自建拌合站,实现分工区集中统一配送砼。拌合站的选址符合“方便施工,少占耕地,减免环境污染”的原则,现场有平面布置示意图。
⑵站内场地(含料场)必须进行硬化,用15~20cm厚的碎石作垫层,12~15cm的C15砼作面层,并设置流水坡,利于雨水向场外排出,且排水不至于形成集中冲刷而损毁附近的农林经济作物和房舍构筑物等。
⑶砼拌合站采用全电脑自动控制的拌合楼,并配有相应数量的专用砼运输车和输送泵等配套设备。拌合楼计量设备必须经市级以上的标准计量部门定期标定。
⑷砼配合比标示牌悬挂于拌合楼下方醒目位置,并有防雨措施。标示牌采用镀锌铁皮制作,尺寸:60×80cm,白底红框黑字,油漆喷涂确保不褪色,数字用彩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晰可辨。标示牌包括以下内容:砼设计与施工配合比(含外加剂)、集料的计算与实测含水量、各种材料的每盘用量等。
⑸水泥主要采用散装水泥,部分使用袋装水泥,水泥库用砖墙石棉瓦顶结构,周围封闭,并确保不漏雨。水泥库的容量满足最大单批次砼连续施工的需要,并留有30%~40%的存量,一般面积不小于40~50m2。袋装水泥按不同的厂家、不同的品种、标号、批次和生产日期等分区堆放,并根据检验状态和结果对其进行标识,标识牌悬挂于库房顶部。水泥分层堆放整齐,底部用支架架空离地面20~30cm。四周离墙体30cm以上,最大堆放高度不超过10包。
⑹水泥库必须建立详细的水泥调拨使用台帐,具有可追溯性。
⑺砼外加剂的存放与标识参照水泥办理。
⑻砂石料按不同种类砌筑隔墙分仓堆放,并根据检验状态和结果进行标识,隔墙高度不低于1.5m,并用水泥砂浆抹面。
砼开盘前,必须持有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开盘证,且现场值班人员认真核对砼的使用部位、设计标号及其施工配合比等,谨防出错。
砼拌和生产过程中,指派专业质检和实验人员进行现场值班,加强现场监督和管理。
不同厂家不同品种的水泥砼不得在同一构筑物上使用。
砼拌合站必须建立详细的砼调拨使用台帐,具有可追溯性。
砼拌合站有可靠的备用电源可供利用。
13.4钢筋棚规范化管理
⑴开工前搭设规范化的钢筋棚,用于钢筋的存放与加工。
⑵钢筋棚的面积总体上满足各功能分区的要求,如:原材料堆放区、加工制作区、半成品、成品堆放区、车辆运输装卸作业所必须的空间等。
⑶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按其品名、厂家、型号、批号、检验状态与结果、使用部位等进行标识,标识牌用铁架吊挂安置于醒目处。
⑷有钢筋调拨使用台帐,使之具有可追溯性。
13.5施工用电规范化管理
⑴引入工地的电力线路的架设和变压器的安装符合电力施工的有关规范和要求。
⑵项目部有专职电工负责与地方电力供应部门的协调联系,对施工用电进行统一管理和日常维护管理。
⑶凡有砼施工或需连续作业的工点,必须配备备用电源。
⑷所有动力设备有可靠的接地保护和防雷击措施。
⑸工地临时配电箱采用标准配电箱,闸刀开关等安装在箱内,严禁使用自制木箱,防止雨淋漏电。严禁使用铜芯线、铝线替代保险丝。
⑹变压器和配电箱等设置明显的安全警告标志。
13.6施工现场规范化管理
⑴隧道施工具备良好的施工便道和场地条件,便于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车辆进场和工程材料的运输、存放,以及各种生产生活设施的布设。
⑵施工机械设备及时足额到位,并且满足现场需要。
⑶在隧道洞口醒目位置设立工程简介牌、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安全生产警示牌、施工进度标识牌和宣传标语等。
⑷隧道工地需设置砼拌合站、钢筋棚、材料库等生产生活设施,必须满足施工要求,其质量标准按照本管理细则有关条款办理。
⑸隧道工地必须具有可靠的备用电源可供利用。
⑹进洞前先做好洞顶截水沟,完善洞口排水系统;刷好洞口仰坡并及时完成坡面防护,保证洞口边坡稳定和地面排水畅通。
⑺洞内“三管二线”布设有序,且做到不漏水、不漏电、不漏风,安全用电,始终保持良好的施工通风与照明条件。
⑻严禁在洞内存放和加工工程材料。
⑼隧道内每10m有红油漆标注的里程桩号,便于查对。
⑽采取有效抽、排水措施,保持洞内排水畅通,洞内路面平整干爽无积水。
14.1质量方针、质量管理(创优)目标
对本项目质量管理目标是: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国家、铁道部、交通部和相关单位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施工,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的有关规定,保证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项目质量评分值达到90分以上,确保创省部优质工程,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争创国优。
14.2创优规划落实措施
创优规划落实措施见附表。
14.2.1建立健全创优组织
14.2.2创优规划落实措施
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创优管理制度,和工程的质量监察与管理协调进行,并采取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有序地实现本标段工程项目的创优目标。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规模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创优目标和措施,并将各分部、各分项工程、各施工工序、各环节等创优标准确定并落实到各具体负责的施工班组,明确责任到施工班组、作业工班和个人。
教育广大职工处理好“创优与工期、创优与效益、创优与个人收入、创优与企业信誉及发展”的关系,增强全体参建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创优观念,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开展群众性创优活动。
依靠科技公铁立交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配置资源
配置具有丰富的铁路长大隧道管理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及精良的施工机械设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制订出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工艺标准、质量标准”,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建设单位审查确定的方法、工艺、标准、规程进行,确保操作标准化,保证每一道工序达到高标准、高质量。
为了确保创优规划目标的实现,根据创优档案,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推行层级包保责任制,层级签订责任状,并根据创优规划目标的落实情况,实行严格的奖优罚劣制度。对没有达到创优标准的工序或分项工程,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组织工程、安全、质检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业负责人等研究分析原因,并确定整改和预防措施,以整改本道工序和指导其他项目的相应工序的操作,从细处、从源头保证创优目标的实现。
制定详细的创优目标和措施。建立工程创优档案,将各项目、各分部、各分项工程、各施工工序、各环节等创优标准确定并落实到各具体负责的施工班组,明确施工班组长、技术负责人、作业工班的责任。
根据制定的详细创优目标和工程实际进度,对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及时检查;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认真详细检验,关键部位按照比现行规范高一个等级的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建立细致的创优档案,及时记录各项目创优的进度、安全、质量等实际情况,为落实创优规划所确定的创优目标提供必要详细数据,以便及时指导和管理。
根据制定的详细创优目标和工程实际进度,对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及时进行检查;并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详细检验,对于关键部位按照比现行规范标准高一级的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建立细致的创优档案,及时记录各项目创优的进度、安全、质量等实际情况,为落实创优规划所确定的创优目标提供必要的、详细的数据,以便及时指导和管理。
建立相应配套的创优奖惩制度,明确到具体施工的作业工班和个人。根据实际的创优目标完成情况,严格实行奖优罚劣的制度。对于没有达到创优标准的工序或分项工程,组织工程部、安全质量部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业负责人等研究分析原因,并确定整改和预防措施,以整改本道工序和指导其他项目的相应工序的操作,从细处、从源头保证创优目标的实现。
全体人员实行工资、奖金与工程质量挂钩,奖罚分明TBT 3395.4-2015 高速铁路扣件 第4部分WJ-7型扣件.pdf,促进质量监督制度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