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砟轨道及有砟道岔铺设施工方案

有砟轨道及有砟道岔铺设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16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有砟轨道及有砟道岔铺设施工方案

道岔铺设采用专用机械换铺法施工。本方法的主要方法是:道岔位置底砟铺设并压实,机械铺轨到达后铺设临时轨排通过,待道床基本稳定后,拆除临时过渡轨排,在道岔位置使用机械配合人工进行道岔现场组装铺设。此铺设方法用时较长,应在确保一线正常运输的情况下进行另一线的道岔铺设。相邻两正线岔尾直接相连的道岔,铺设轨温宜相近,温差不得超过10℃。无缝道岔的铺设和焊联轨温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以内。

(2)岔区道床预铺同正线道床预铺同步,按道岔位置在铺轨到达岔位前进行预铺。为保证道岔区道床密实度,预铺后道砟用震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密度不低于1.7g/cm3,预留起道量不得大于50mm,砟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10mm/3m。岔前和岔后各30m内应与区间和站内正站线摊铺的底砟顺坡,然后再铺设临时轨排予以过渡。

(3)根据测设的岔位桩位置,在正线铺轨到达岔位时公园保护修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岔位处用临时轨排铺设过渡。

(4)补充道砟、整道作业,直至道床稳定。临时轨排区上砟整道应和两端区间线路轨道同时进行。

(5)人工配合吊车拆除临时过渡段的轨排,人工摊平道砟、平板振动器压实道砟,道床表面低于岔枕底设计标高不大于50mm,并比其低30mm。表面平整度达到±10mm/3m的要求。

(6)按道岔图纸设计位置和岔枕编号摆放岔枕,并使用钢尺精确定位每根岔枕的具体位置。摆放岔枕应先确定左、右开别,在现场标记出各岔枕的位置,然后按岔枕编号及规定间距摆放岔枕。为方便调整轨枕,使用60cm长的中空方形钢(50mm×50mm)配合液压起道机逐根调整岔枕间距,先使用起道机将轨枕抬起,将方钢置于岔枕端部下方,收起起道机,落岔枕与方钢上,然后人工调整轨枕平面位置。

取出方钢,使用水准仪逐根量测岔枕的高度,使全部岔枕均处在同一高度,保证相邻两根岔枕高低差≤5mm,整组道岔的岔枕高低差≤15mm。对不符合要求的岔枕人工配合液压起道机进行调整,以确保道岔铺轨时不发生变形。

(7)摆放塑料垫片、垫板及橡胶垫板。按图纸所示将塑料垫片、垫板及橡胶垫板依次摆放于岔枕上,并将岔枕螺栓手工入扣。

(8)上道岔钢轨。铺设钢轨应先直股后曲股,先转辙后辙叉。按图纸设计的安装顺序将道岔钢轨摆放到岔枕上。用专用的吊具进行吊装钢轨组件,将可动心轨辙叉理论中心调整到预先标定的位置,辙叉铺设按照预先设置的参照点铺到最终的纵向和横向位置,之后按设计安装顺序铺设其他钢轨。

①用大直角尺检查道岔的方正,偏差应≤5mm用卷尺测量直、曲基本轨露头的尺寸。

②根据图纸给定的框架尺寸(直基本轨工作边到曲基本轨工作边沿岔枕中心线处距离)进行调整。用油漆笔在直上股钢轨轨肢上做出岔枕位置的相应标记。按同样的方法及技术要求调整岔枕及垫板,并紧固岔枕螺栓。

道岔初步组装完成后,应对道岔进行粗调。铺设次序为可动心轨辙叉,导曲线钢轨,尖轨及基本轨。首先把可动心轨理论中心调整到事先标定的位置,调整基本轨及尖轨位置,主要是确保尖轨尖端和可动心轨理论中心之间的距离。主要内容包括:

道岔铺设后及时补充道砟,在剩余少量预留起道量的情况下(一般为20mm~30mm),先采软捣进行养护,然后再用内燃道岔捣固机进行养护,使道岔的方向、水平、高低达到要求。使线路几何形位指标符合下表的规定。捣固前要对尖轨及可动心轨保护,以免道砟进入。

粗调后配合上砟整道作业,需对道岔系统进行精调,使线路几何形位指标符合有关规定。整组道岔组装、调整完毕,安装尖轨和可动心轨电务转辙机构,进行各项密贴和行程指标检查、调试。

①道岔高低、水平不超过设计限值。滑床台板坐实坐平,垫板与台板的间隙不超标。

②对道岔方向超限点作局部精调。直股工作边直线度符合规定指标、曲股工作边曲线段应圆顺无硬弯。

③调整轨距、支距。使尖轨检测点支距和导曲线支距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④调整尖轨、可动心轨密贴和间隔铁间隙。保证密贴段密贴良好、间隙值不超限。

⑤整组道岔调试完毕应对弹条螺栓,岔枕螺栓、翼轨间隔铁螺栓、长短心轨间隔螺栓进行复拧,复拧扭矩达到设计值。

(13)道岔使用与养护

道岔在铺架期间的使用应严格按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使用,并派专人负责道岔的使用与养护。每组道岔铺设后,在每个车站设立道岔维修小组,专对车站施工完毕后的道岔进行维修,确保每组道岔上砟整道后几何尺寸在可控状态;交验前,使用道岔捣固机进行养护二遍。养护作业温度必须符合无缝线路作业要求。安装拆卸III型弹条时必须使用专用工具,不允许敲击装卸。按规定要求标记轨距、支距、查照间隔、道岔规格、岔位编号。

3.8.3施工设备配备与施工人员组织

(1)道岔铺设设备配备

(2)作业工班人员配备

道岔铺设质量监督检查、安全监督

道岔桩复测、道岔标高控制

平整道砟、摆放岔枕、钢轨、安装道岔配件

3.9分层上砟整道与机械大养施工工艺及方法

铺轨过后,及时上砟整道,确保线路稳定平顺。分层上砟整道施工主要使用轨道车上砟,使用大型机械化整道作业车组整道。正线区间地段线路换铺长轨条后,根据设计要求的大养次数对线路进行机械大养,以确保无缝线路的初始平顺性。大养过后再次进行补砟,人工整容,并加强保养维护,确保道床稳定和线路平顺,为钢轨工地焊接条创造有利条件。大机养道前,首先对线路要素进行标示,为大机养道提供线路资料,以便按线路设计位置正确进行大机养道作业。

3.9.1一般要求及施工工艺

(1)长钢轨铺设后应及时上砟整道或进行单元轨焊接。长钢轨铺设时的轨温如果在锁定轨温范围内,可先进行单元轨焊接,再分层上砟整道,道床达到初期稳定状态后及时焊联锁定无缝线路。在高于或低于设计锁定轨温范围铺设长钢轨,则应先上砟整道后再焊接单元钢轨,最后施工无缝线路。

(3)起道:第一、二次起道量不宜大于80mm,第三、四次起道量不宜大于50mm。每次起道作业后轨枕头外侧应有足够道砟,以保证长轨轨道的稳定性。

(4)拨道:一次拨道量不宜大于50mm。

(5)捣固:起道量50mm以上时,宜选择双捣作业;起道量50mm以下时,宜选择单捣作业。插镐深度(从枕下算起至镐尖)应不小于起道量。桥枕地段枕下道床厚度不足150mm时,不能进行捣固作业。捣固作业结束前,应在作业终点划上标记,并以此开始按不大于2‰的坡度递减顺坡,一般不在圆曲线上顺坡。严禁在缓和曲线上顺坡结束作业。

(7)捣固作业时应同时夯拍道床边坡或砟肩。

上砟整道施工与长钢轨铺设和无缝线路施工相互影响和制约,其相互关系见下图:

分层上砟整道与无缝线路施工工艺流程图

3.9.2施工设备配备与施工人员组织

1)每个作业口分层上砟整道设备配备

(2)每个作业口人员配备(不含线路作业队)

3.10道岔焊接施工工艺与方法

工地道岔内及两端钢轨锁定焊接采取铝热焊。

3.10.1工地焊接的一般规定

(1)气温低于0℃时不宜进行工地焊接.刮风、下雨天气焊接时,应采取防风、防雨措施。中雨、大雨和风力大于4级时不应进行焊接作业。气温低于10℃时,焊前应用火焰预热轨端0.5m长度范围,预热温度应均匀,钢轨表面预热升温为35℃~50℃,焊后应采取保温措施。

(2)承受拉力的焊缝,在其轨温高于400℃时应持力保压。

(3)工地钢轨焊接应符合长钢轨布置图,其加焊轨长度不得小于12m。

3.10.2工地道岔铝热焊接施工工艺与方法

道岔与线路间钢轨的焊接方法与区间无缝线路相同。但由于道岔内部某些部位的焊接接头空间较小,需用铝热焊方法进行焊接。工地铝热焊应有以下设备:砂模、坩埚、支架、焊前加热装置、焊后保温装置(低温条件下)、锯轨机、钢轨拉伸器、推瘤机、打磨机、对正设备和钢轨探伤仪器等。施工前根据设备材料清单检查并落实必备的工具,材料和设备,到达焊轨现场应对现场条件进行综合调查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工地道岔铝热焊接施工工艺流程图

3.10.3工地道岔内部铝热焊接施工方法

(1)道岔焊接前,要进行一次全面整修、捣固、补砟,方正岔枕,并方正尖轨与基本轨的相对位置。如有部件损坏要及时更换。捣固整修后,保证道岔具有足够的道床阻力。焊接前先调整好道岔全长及各焊缝,使道岔全长偏差不大于±20mm,各焊缝宽度的偏差不大于±2mm。岔内钢轨接头焊完后,尚未与无缝线路长钢条焊连时,还要对道岔再进行一次全面整修、捣固,使道岔各部分都处于良好状态。

(2)道岔内钢轨锁定焊接前应进行应力放散,应力分布均匀。按设计顺序进行道岔内部焊接,为便于道岔焊接时的施工操作,通常按先直股后曲股的原则顺序焊接。

(3)道岔内部锁定焊接及道岔与两端无缝线路锁定焊接应同日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锁定和焊接。当进行完钢轨接头的焊接与胶结后,即对道岔进行全面整修,整修之后再进行辙跟接头的焊接工作。最后把道岔两端钢轨与无缝线路长轨条焊连起来。

(4)对钢轨端部做外部处理:拆除焊头每侧3~4根轨枕的扣件和垫板,除去接头下方有碍作业的道砟,检查钢轨端头,并用钢丝刷清洁钢轨端头100~150mm,使其满足铝热焊要求。

(5)调整轨缝使其满足焊接工艺要求。用对正设备从垂直和水平两方向对正轨端。装配砂模不得使用受潮的部件,应使钢轨端头间隙位于装有砂模底板的托盘的正中央,严格按操作工艺涂抹防漏泥。

(6)确认坩锅干燥、清洁、无裂纹,确认焊药包包装袋密封、干燥和无破损后,将全包焊药慢慢地旋转着倒入坩锅。倒前应将焊剂混合一下,以免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成分不均匀。焊剂顶部呈丘形,插入高温火柴,盖上坩埚帽。将坩埚支架安好,把坩埚放在支架上,转到砂模上方,调整坩锅位置,使浇注口对正砂模型腔,坩锅底部距砂模顶面为30mm。转开坩锅,准备预热。

(7)使用预热器对钢轨和砂型进行预热。使用一次性坩锅时,预热进行到最后10s时开始倒计时。当数至3时,移开预热器,放入轨顶砂芯,将装好焊剂的一次性坩锅放置在砂型正上方,点燃高温火柴,点燃焊剂。反应开始后,钢水自动浇注。从点燃焊剂到开始浇注的时间一般在15—30s之间为好。

(8)浇铸完毕后按规定时间拆模,并尽快推瘤。打磨焊缝时,应在钢轨踏面上保留适量高出钢轨的焊头金属。在焊缝温度未降至350℃以下时,不得解除钢轨拉伸器和对正设备,温度高于300℃时不得通行列车。

(9)钢轨冷打磨应在焊头温度降至50℃以下进行,使仿型打磨机进行打磨,不得在某一处过渡打磨,避免损伤钢轨。

(10)收尾工作。检查焊好的接头,做好原始记录并编写焊接序号;清理道床,按标准方枕;加强捣固焊头两侧的两根轨枕;将轨道恢复正常,并进一步清理焊接现场。

(11)对焊缝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检查,探明是否有焊接缺陷,并作好检查记录。

3.10.4工地道岔与无缝线路焊接

(1)道岔与两端无缝线路焊接应在道床基本达到稳定状态、轨面高程、轨向和水平已基本达到设计标准时,方可施焊。

(2)道岔两端与无缝线路长轨条的焊接,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并应准确记录实际锁定轨温。无缝道岔侧线应按设计要求焊接或锁定。

(3)焊接温度:最终道岔两端与长轨条的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5℃。

3.10.5施工设备配备与施工人员组织

(2)焊接作业组人员配备

第四章施工组织机构及资源配置

铜陵东站架子队现场负责人:

施工现场安全和质量负责人:

物资、设备供应负责人:

道岔及有砟线路铺设总负责人:(铜陵东站道岔、铺轨基地及有砟线路铺设架子队队长)

铜陵东道岔岔及有砟线路铺设架子队:共81人,其中管理人员7人,施工人员74人,负责铜陵东站和维修工区有砟道岔的铺设,负责铜陵东东站到发线、安全线和维修工区线路的铺设。池州站铺轨架子队:共81人,其中管理人员7人,施工人员74人,负责池州站有砟道岔及池州站有砟到发线以及池州疏解线的铺设。

4.3主要机械设备及进场计划

(1)、内燃机车,计划投入1台,已进场1台。

(2)、群吊(2t龙门吊),共32台,已全部安装调试完毕。

(3)、大养机(两捣一稳),计划2013年7月进场

(3)、重型轨道车,计划投入1台,计划2013年4月份进场。

(6)、其他设备根据施工需要陆续进场。

根据建设单位施组要求,2013年8月31日前全线轨道焊接锁定完毕,因此,科学合理的制定铺轨及焊接施工进度计划十分重要。

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质量方针“追求卓越管理,筑造精品工程”,针对本工程技术较为复杂、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使全过程的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轨道工程具有一流的施工质量。

6.1.1工程质量目标

按照验收标准要求,全部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开通速度满足设计要求,全面满足运营需要;杜绝工程质量隐患及施工重大质量事故。

6.1.2质量保证体系

针对轨道工程的施工特点,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结构安全、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在工地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查机构,配备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6.1.3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1.3.1施工组织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架子队设专职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实施检测任务。在严格内部“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度的基础上,接受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质量监督、监察,并自始至终密切配合,严格服从。质量检查工程师直接对项目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行使监督权、检查权和质量检查否决权。

6.1.3.2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前,项目总工程师和主管工程师亲自抓技术交底工作,将施工方法、施工顺序、进度安排、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等以书面形式向高速道岔队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施工阶段由高速道岔队技术人员将技术标准向现场技术人员及领工员进行交底,现场技术交底由现场技术人员和领工员向作业人员进行分项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有配套措施。

6.1.3.3测量复核制度

(1)所有测量工作的计算均须由两人独立完成,一人计算,一人复核。

(2)由测量结果形成的技术交底资料,必须由测量资料填写者之外的技术人员复核无误后才能发放。

(3)定位放样测量必须用不少于两组人员、两种方法进行检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或交接。

(4)所有测量的外业记录格式应符合行业测量规定要求,原始记录应清晰、整洁,不应涂改,原始记录、计算及成果书都应妥善保存。

6.1.3.4试验检验制度

规范计量检测试验工作,组建项目合格的工地试验室,应按试验检测程序进行现场检测试验工作,不得漏检。定期对测量、监测、试验仪器进行检验、校正或送有资格的检测部门进行检验、标定。

6.1.3.5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及方案

混凝土施工前要进行配合比设计,报监理审批后严格遵照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指派专业人员跟踪作业,随时抽检,所有进场的混凝土均按要求进行坍落度试验,制作混凝土压强和抗折试件,不合格者不予使用。发现其测试值波动过大应查找原因,保证混凝土均质性,并做好混凝土搅拌、使用部位等记录。

混凝土浇筑时选派技术人员现场值班,监控混凝土灌注工艺、捣固质量、混凝土温度等。

6.1.4质量控制程序实施细则

(1)开工前,详细阅读设计文件、规范、设计标准,并结合现场实地测量校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把问题解决在施工前。

(2)按质量控制程序,做好产品标识及可追溯控制工作。

(3)每道工序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检查、检验程序进行,上道工序未经检验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4)及时收集、整理各种试验和检查签证资料,工程完工后按规定时间及时汇编竣工文件。竣工文件所收编的一切资料必须保证其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6.2.1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见下图: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安全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绝死亡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

6.2.3安全保证措施

6.2.3.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各类机械的安全作业制度;用电安全制度;起重作业安全制度;各种安全标志的设置及维护措施等。

6.2.3.2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开工前,对所有参建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对从事起重作业、焊接、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

6.2.3.3安全生产检查

开工前的安全检查: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设计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

重点检查;施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

经常性的安全检查:质检工程师、质检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检查重点:施工用电、机械设备、模板工程、起吊作业等。

专业性的安全检查: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对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安全、现场的施工技术安全、现场设备的使用、运转、维修进行检查。

6.2.3.4机械操作

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

保持机械操作室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酒后操作机械,机械不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

各种机电设备检修、维护时应断电、停运转;如要试运转,须有针对性保护措施。

机械司机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每班前检查机械状况,做好保养填写机械运转记录,严防机械事故的发生,严禁疲劳操作。

6.3.1加强环保、水保宣传,提高环保、水保意识

深入开展广泛宣传教育工作,编写环保宣传教育资料,充分利用工地宣传形式,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关于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施工环保和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6.3.2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加强对环境监测

为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按设计环保措施实施,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全过程进行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随时掌握环境资源变化,提供可靠的环境变化信息,适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3.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及创建文明工地规划

(1)加强施工现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我单位文明工地建设的有关要求,建立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树立铁路施工企业的良好形象,协调好地方关系。

(2)各项临时设施、驻地,必须执行批准的平面图布置图,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安全卫生,禁止擅自随意搭设。

(3)各种材料、周转料、机具等要分类、分品种、分规格堆码,放置整齐。

(4)施工便道,场区道路要合理规划布置,专人整修,保持平顺,司机文明、礼貌行车。

(5)各工点施工,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做到有序展开,工完料尽,场地平整恢复及时。

6.4.1保证工期的组织管理措施

(1)建立专业架子队,统筹安排机械设备、材料供应、劳力调配、组织施工生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期兑现。

(2)投入足够的各种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保证各工序实行机械化作业。对所有机械设备实行统一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转,提高机械使用率。

(3)保证足够的施工队伍,配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坚决杜绝返工现象。

(4)根据总体目标和实施进度、施工难度、外部因素等,编制施工计划并严格执行。

(5)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工序交叉配合不到位等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抓住重点,攻克难关,优化资源组合,合理调配劳动力及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

(6)主动加强与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联系和沟通,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监理工程师发出的通知和指令。

6.4.2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1)认真作好施工准备,做到材料、设备及时到位。组织人员、材料、机具尽快进场,尽快形成施工能力。

(2)合理安排劳动力,节假日不休息。

(3)积极采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加强机械化程度,提高工效。

(4)各类机械设备保养运转良好,保证施工在最优状态下进行。

(5)组织精锐队伍,增加资源投入,尽可能地组织先期施工,保证工程衔接有序,接口顺畅。

(6)加强施工阶段的工期控制,确定施工阶段进度目标分解图及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深度。

(7)加强施工工序验收和工序间的紧密衔接,及时组织验收工作,交下道工序施工。

GB/T 2969-2020标准下载6.4.3保证工期的劳动力保证措施

(1)认真做好劳动力的统筹,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加强组织协调,确保施工劳动力能满足工程生产的需要。

(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施工劳动力人员定岗定责,严格技术标准、工艺措施,严明施工纪律,按设计要求施工。

(3)全面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熟练程度。

6.4.4优化机械设备配置

(1)根据轨道工程及道岔的施工条件、施工方法的特点,优化机械设备。同时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力量某生态家园苗木种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保证机械完好率,努力提高机械装备效率,确保工程进度。

(2)设备选型力求实用、先进、高效、耐用、易修,型号宜少不宜杂,以便于统一管理,设一定数量的备用设备,防止待机误工,在施工中备足易损件,做到随坏随修。

(3)组建一支由高级机械工程师和工人技师为主的维修队伍,配齐各种维修设备和工具,保障机械设备的出勤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