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明挖隧道上跨地铁3号线盾构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
注:建筑物整体倾斜度累计值达到2/1000或者倾斜速度连续3d大于0.0001H/d(H为建筑承重结构高度)时应报警。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JJF(沪) 59-2018 微纳米台阶高度(深度)标准样板校准规范.pdf,必须立即报警:
1)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出现异常情况或基坑出现渗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
3)基坑支护结构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的迹象;
4)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可能发展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
5)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
(2)异常情况下的监测及处理措施
为了确保基坑和周边环境安全,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随着基坑开挖深度逐渐加大、基坑暴露时间加长,影响基坑变形的因素增多,基坑安全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特制定了以下异常情况下的监测及处理措施:
1)构建监测异常情况应急组织机构
组长:作出指示决策,下达报警命令。
副组长:分析监测数据,对比各项监测曲线、指标,提出报警建议,发出加密监测指令;
现场监测负责:组织人员实施监测及非常时期巡视、加密监测等现场监测任务。
2)异常情况下的监测和处理措施:
②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时,应分析其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同时,应预测其变化趋势,并加大监测频率,必要时跟踪监测。
③会同业主、监测、施工、设计方每天进行监测数据分析,及时将分析结论用于指导施工,调整施工参数。
④加强现场的巡视工作,做到监测数据与现场工况有机的结合,保证监测信息的科学合理。
为确保基坑的安全,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①开挖坡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地面堆载及布置是否超过设计限定;
③坡面防护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④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
⑤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⑥坑顶、坑底是否有积水,支护面上是否有地下水渗漏现象;
①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②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
③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④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①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
②周边建(构)筑物有无新增裂缝出现;
③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④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的施工情况。
①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②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③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巡视检查的检查方法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应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8、监测数据的记录、处理
1)监测分析人员应具有岩土工程与结构工程的综合知识,具有设计、施工、测量等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做到正确判断、准确表达,及时提供高质量的综合分析报告。
2)现场测试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监测分析人员应对监测报告的可靠性负责,监测单位应对整个项目监测质量负责。监测记录、监测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和监测总结报告提供的数据、图表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
1)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和转抄,并有测试、记录人员签字。
2)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
②监测记录应有相应的工况描述;
③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
④对监测数据的变化及发展情况应及时分析和评述。
3)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重测。
4)进行监测项目数据分析时,应结合其他相关项目的监测数据和自然环境、施工工况等情况以及以往数据,考量其发展趋势,并做出预报。
(3)监测数据处理原则
1)在观测数据采集时,对观测数据变化较大的测点,应进行分析并进行复测,以确定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要记录测点周围施工环境情况和巡视情况。
2)每次监测后立即进行日常资料的整理,包括原始数据的记录、检验和监测物理量的换算以及填表、绘图、初步分析和异常值判别等日常工作。
3)在资料整理过程中,对变化速率较大的测点进行分析,同时加强观测,其变化速率未见减缓,立即以快报形式通知监理,以便引起各方单位注意。
(4)原始监测资料的检验和处理
每次监测数据采集后,随即检查、检验原始记录的可靠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如有漏测、误读(记)或异常,及时补(复)测、确认或更正。
(5)原始监测数据检查与检验
1)作业方法是否符合规定;
2)监测仪器性能是否稳定、正常;
3)监测记录是否正确、完整、清晰;
4)各项检验结果是否在限差以内;
6)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经检查、检验后,若判定监测数据不在限差以内或含有粗差,立即重测;若判定监测数据含有较大的系统误差时,分析原因,并设法减少或消除其影响。
(6)监测成果报告及内容
监测成果应包括日报表、阶段性报告、总结报告。报表应按时报送。报表中监测成果宜用表格和变化曲线或图形反映。
1)日报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
②仪器监测项目各监测点的本周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必要时绘制有关曲线图;
④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性结论;
⑤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及建议;
⑥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原因分析及建议;
2)阶段性监测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①该监测期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
②该监测期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
③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
④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⑤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3)基坑工程监测总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①工程概况;②监测依据;③监测项目;④测点布置;⑤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⑥监测频率;⑦监测报警值;⑧各监测项目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⑨监测工作结论与建议。
基坑监测的观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监测成果的提供要及时。成果提交时间要求如下:
1)监测数据经整理后次日以“日报表”的形式上报业主及地铁运营公司;当实测数据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即刻向业主及地铁运营公司口头报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项目部则以最快方式提交“日报表”,在日报表上对超限数据会以明显的示警标记提示。
2)阶段性监测报表反馈信息,于每周或隔周提交前一阶段监测成果;
3)工程监测总结报告在监测工作全面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交。
9、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馈
各监测内容所需的监测仪器、监测点的安装、埋设以及测读的时间应随基坑工程施工工序而展开:
①根据各道工序施工需要,先期布设监测点。
②基坑开挖之前,应建立测量控制网,将所有已埋设测点测读初始值,并应测读三次。
③在相应施工区段及其影响范围内的测点在施工期间按要求进行测读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及时完成、提交日报表。
④某施工段工程全部完成之后,按照有关要求相应测点停止测读,以此类推直至工程全部完成。
本工程施工监测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24小时现场安排人员驻守,在施工期间负责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
项目部成员服从项目负责人的统一调配,并在日常监测工作中严格按方案的要求带领作业人员实施作业,并经常保持与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场地施工进度,安排与落实监测工作的步骤,配合施工的顺利进行。
作业人员应严格按方案要求及相应规范进行作业,发现超出允许误差时应及时纠正或进行返工。技术问题由项目负责人与审核人审定人商量后作出决定,项目负责人与审核人实施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杜绝质量问题的产生。
a、监测仪器、仪表按设计图纸和文件以及生产厂家的产品说明书对所采购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校正,以防质量不合格元件的埋入。监测仪器要经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机构进行校准,并取得《检定证书》后方可使用。如需更换仪表时,应先检验是否有互换性,并进行对比检测,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延续性。
b、野外作业组成强有力的项目组,抽调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项目组主要负责人。项目组的其它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关键、特殊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c、监测、检测、测试工程专业技术强,我院将对职工进行宣贯、培训,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把“质量第一”从思想上落实到行动中去。对埋设全过程进行详细的施工记录。
d、进场前,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监测、检测测试施工的技术方案,每个施工人员了解项目的总体要求,熟悉各自岗位的职责、技术要求和作业程序,严格按国家规范和标准执行。
e、设置固定观测墩,采取强制对中措施,减少对中误差的影响。加强测点的保护工作,测点周围设置明显标志如插红旗并进行编号,严防施工时损坏。
a、现场检测的数据必须由当事人整理和计算,资料成果实行三级审查制度,即校对、审核和批准。监测、校对、审核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b、外业观测资料在内业计算前均要进行检查与复检,在保证采集数据正确的前提下方可进行计算;
c、对施工监测方案进行会审,制定工序质量控制文件,及时解决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d、监测工作中的相关函件、以及日常监测工作中的内外业资料等应分类装订统一管理,或者有计算机备份以防丢失。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应统一格式并进行签收登记。
各监测项目的数据分析应根据进行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结合工程施工环境、施工工况等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监测项目各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将变形大小和变形速率结合起来,考察其发展趋势。监测数据绝不对无关人员泄露,建立数据上报制度,当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有关单位和人员。
监测通过动态管理,对监测数据及时处理并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避免发生工程事故。监测信息反馈流程如下图:
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为做好该项目的监测工作,保障安全施工,专门成立监控量测部门,其组织架构图如下所示。
监测管理工作涉及诸多环节,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也有分工,要明确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使得每项目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并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至于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工作盲区而影响工作。
协助现场负责人搞好地表监测工作
负责现场监测及内业整理
负责现场监测及内业整理
用于管线、坡顶、地面、周边建筑物、道路及市政设施沉降观测;1km往返中误差0.3mm
SOUTHPA2005
用于水准测量、导线测量数据平差
(4)确保安全施工的组织措施
①对参加工程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对临时用工进行生产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不合格者不能上岗。精心操作,不得蛮干,避免人员和设备事故。严禁酒后上岗。注意防火、防雷电、防台风,对现场的高压线路和电力设施施工时应避开,以防触电。
②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杜绝人身伤亡事故;杜绝重大设备、仪器人为损坏事故;将人员受伤和仪器设备受损率减少到最低程度。
③严格抓好上岗前的培训与教育工作,上岗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④进入现场测量时,要遵守现场的有关安全规定,听从现场相关人员的指挥。
⑤测量现场环境事故处置:当测量现场发生环境事故时,安全员应协助现场负责人迅速做好补救和控制工作。
⑥当接到现场应急预警时,按现场应急要求进行,听从现场相关人员的指挥,所有人员及测量设备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附录A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
表A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
工程名称:报表编号:天气:
观测者:计算者:校核者:测试时间:年月日时
当日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
工程负责人:监测单位:
附录E地下水位、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坑底隆起监测日报表
表E地下水位、周边地表竖向位移、坑底隆起监测日报表
工程名称:报表编号:天气:
测试者:计算者:校核者:测试时间:年月日时
当日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
工程负责人:监测单位:
观测者:计算者:观测日期:年月日时
墙后土体沉陷、裂缝及滑移
排水管道安装施工工艺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
基坑降水、回灌设施运转情况
周边道路(地面)裂缝、沉陷
工程负责人:监测单位:
洞内监测附图1: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与地铁1号线交叉点示意图
洞内监测附图2:1号交叉点监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
洞内监测附图3:2号交叉点监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
2014浙J69:陶粒增强加气砌块墙体建筑构造.pdf洞内监测附图4:3号交叉点监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
洞内监测附图5:4号交叉点监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