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贵阳某四层框架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立杆基础要平整、密实,每根立杆底部均应垫上厚度大于50mm的木板,木板面积不小于0.15㎡,也可垫通长脚手板。为避免或减少架子不均匀沉降,在立杆底部应加扫地杆,并应有可靠的排水措施。扫地杆纵横两向均需设置,距立杆底部应为10cm~20㎝。
11.4.搭设参数及构造要求
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编制技术指南(湖南省住建厅2018年10月)11.4.1、根据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架子搭设参数如下:
立杆纵距1.5m,横距1.0m,步距1.8m。内排立杆距建筑物距离为20cm~50cm,相邻立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与相近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杆与大横杆必须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隔步设置或遗漏。立杆连接应采用对接扣件,不允许搭接连接。
立杆顶端高出结构檐口上皮1.5m,立杆接头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与大横杆采用直角扣件连接。接头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避免出现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60cm。上部单立杆与下部双立杆交接处,采用单立杆与双立杆之中的一根对接连接。主立杆与辅立杆采用旋转扣件连接,扣件数量不应少于2个,
大横杆置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柱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其长度大于3跨、不小于6m,同一步大横杆四周要交圈。大横杆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接头交错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小于50cm,各接头距立柱的距离不大于50cm。
每一立杆与大横杆相交处(即主节点),都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cm。小横杆间距应与立杆柱距相同,且根据作业层脚手板搭设的需要,可在两立柱之间再等间距设置1~2根小横杆,其最大间距不大于75cm。小横杆伸出外排大横杆边缘距离不小于10cm;伸出里排大横杆距结构外边缘15cm,且长度不大于44cm。如果超过这一限制,要在作业层采取钢管三角斜撑的方式予以加固。上、下层小横杆应在立杆处错开布置,同层的相临小横杆在立柱处相向布置。
11.4.5、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cm处的立柱上,横向扫地杆则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柱上。
本脚手架采用剪刀撑与横向斜撑相结合的方式,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双立杆部位采用双杆通长剪刀撑,单立杆部位则采用单杆通长剪刀撑。剪刀撑每6步4跨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之间。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柱上,另一根斜杆扣在小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增加2~4个扣结点。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15cm。最下部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cm内。剪刀撑的杆件连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100cm,并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10cm。横向斜撑搭设在主楼脚手架部位,在同节内、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在里、外排立柱之间上下连续布置,斜杆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柱或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除拐角处设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
(1)脚手板采用木脚手板。在作业层下部架设一道水平兜网,随作业层上升,同时作业不超过两层。
(2)首层满铺一层脚手板,以上每隔六层也要满铺一层脚手板,并设置安全网及防护栏杆。脚手板设置在3根横向水平杆上,并在两端8cm处用直径1.2mm的镀锌钢丝箍绕2~3圈固定。
(3)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小横杆,并将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以防倾翻。脚手板应平铺、满铺、铺稳,接缝中设两根小横杆,各杆距接缝的距离均不大于15cm。
(4)靠墙一侧的脚手板离墙的距离不应大于15cm。拐角处两个方向的脚手板应重叠放置,避免出现探头及空挡现象。
(1)连墙件采用刚性连接,连墙杆用φ48×3.5的钢管,它与脚手架、建筑物的连接采用直角扣件。在结构每一外框架柱处设一组双杆箍柱式拉杆与框架柱拉结。在顶板上两框架柱间中点处,距结构外皮1.5m处预埋HRB335φ25钢筋(加工尺寸与悬挑架预埋件相同),用φ48×3.5的钢管与脚手架可靠拉结。
(2)在脚手架的转角处,于框架柱上双向设置上述箍柱式拉杆。在建筑物的首层设置两道连墙件。
(3)连墙件横竖向顺序排列、均匀布置、与架体和结构立面垂直,并尽量靠近主节点(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30cm)。
(4)连墙杆伸出扣件的距离应大于10cm。底部第一根大横杆就开始布置连墙杆,靠近框架柱的小横杆可直接作连墙杆用。
11.4.9、防护设施
(1)脚手架要满挂全封闭式的密目安全网。密目网采用1.8×6.0m的规格,用网绳绑扎在大横杆外立杆里侧。作业层网应高于平台1.2m,并在作业层下步架处设一道水平兜网。在架内高度3.6m处设首层平网,往上每隔五步距设隔层平网,施工层应设随层网。作业层脚手架立杆于0.6m及1.2m处设有两道防护栏杆,底部侧面设18cm高的挡脚板。
(2)电梯井洞口防护措施
1)电梯井口设置不低于1.2m高的开启式防护门,用φ12的螺纹钢筋、按水平间距30cm、竖向间距20cm焊制而成,并在防护门上要刷漆、上锁、挂牌。
(3)结构临边防护措施
1)在结构四周边线内50cm处设置全封闭式护身栏,使用材料均采用φ48×3.5钢管,其高度不低于1.2m、立杆间距不大于2.5m、竖向每隔0.6m设一道通长大横杆、每隔一根立杆设一道三脚架;
2)沿钢管长度方向刷红白间隔的油漆、挂醒目标志牌;
3)护身栏杆四周满挂密目安全网、白天设警示牌、夜间设红色标志灯;
4)临边四周1m范围内不准堆料、停放机具。
楼梯的侧边利用脚手架做安全防护,架子立管从梯井内搭设,侧边沿楼梯坡度方向做一道1.2m高的护身栏,侧边底部设18cm高的挡脚板。
(5)塔吊基坑防护措施
在塔吊基坑四周用钢管搭设高度不小于1.2m的防护棚、侧边设置塔吊入口、棚内满铺脚手板,并挂好警告标志。
1)采用避雷针与大横杆连通、接地线与整幢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连成一体的措施。
2)避雷针共设置4根避雷针,避雷针采用φ12镀锌钢筋制作,高度不小于1m,设置在脚手架四角立杆上,并将所有最上层的大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避雷网络。
3)接地线采用40×4的镀锌扁钢,将立杆与整幢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连成一体。接地线的连接应保证接触牢靠,与立杆连接时应用2道螺栓卡箍连接,螺钉加弹簧垫圈以防松动并保证接触面不小于10cm2,并将表面油漆及氧化层清除,露出金属光泽并涂以中性凡士林。
4)接地线与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的设置按脚手架的长度不超过50m设置1个,位置不得选在人们经常走到的地方以避免跨步电压的危害,防止接地线遭机械伤害。两者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接长度应大于2倍的扁钢宽度。焊完后再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定电阻,要求冲击电阻不大于10Ω。同时应注意检查与其他金属物或埋地电缆之间的安全距离(一般不小于3m)以免发生击穿事故。
11.4.10、人行马道
人行马道采用“之”字形、坡度1:3、宽度1.75m,以连接上下两结构面层。马道脚手板采用顺铺、接头搭接,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处应用三角木填顺,每隔30c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规格为2cm×4cm(厚度×宽度)。马道转角处设置休息平台,宽度大于1.80m。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必须设置栏杆及挡脚板。栏杆设置两道,高度分别为0.6m和1.2m,挡脚板高度不小于15cm,外侧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
11.4.11、脚手架出入口的构造
1)该出入口设在建筑东侧的楼梯口处,挑空两根立杆、跨越三步三跨,大小为4.5m×5.4m(宽×高)。出入口处再搭设6.0m×4.5m×6.0m(长×宽×高)的防护棚,上铺5cm厚的双层脚手板。
2)在出入口两侧的内、外排单立杆处分别增设一根辅立杆,并高于门洞口1~2步,立柱用短管斜撑相互联系。上方悬空立柱处增加两根斜杆,斜杆与各主节点相交处用扣件固定。
3)洞口上方增设两道横向支撑,应伸出斜腹杆的端部,以保证立柱悬空处的整体性。门洞两侧分别增加两根斜腹杆,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在15cm内。
4)当斜腹杆在1跨内跨越2个步距时,应在相交的大横杆处增设一根小横杆,将斜腹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斜腹杆宜采用通长杆件,必须接长时用对接扣件连接。
11.5、脚手架的搭设
11.5.1、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施工工艺
落地脚手架搭设的工艺流程为:
场地平整、夯实→基础承载实验、材料配备→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钢底座→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搁栅)→剪刀撑→连墙杆→铺脚手板→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定距定位
(1)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作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点出立杆标记。
(2)垫板、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双管立柱应采用双管底座,底座下垫枕木,并垂直于墙面设置。
(3)在搭设首层脚手架的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处双向增设,待该部位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的连墙件可靠拉结后方可拆除。
(4)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两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连墙件搭设完毕后方可拆除。
(5)双排架宜先立里排立杆,后立外排立杆。每排立杆宜先立两头的,再立中间的一根,互相看齐后,立中间部分各立杆。
(6)双排架内、外排两立杆的连线要与墙面垂直。立杆接长时,宜先立外排,后立内排。
(7)扣件螺栓抗扭力矩40N.m以上,但不大于65N.m,扣件抗滑荷载7KN。
(8)立杆纵向间距1.5m,横向间距1.0m,步距1.8m。
(9)要注意架体部分的水平及垂直度,防止架体变形扭转及架体中部下垂和外倾。
(10)纵向水平杆设置于小横杆之上,在立杆的内侧,并采用十字扣件与立杆相扣。
(11)纵向水平杆采用对接扣件,接头不能在同跨内,相邻接头应错开500mm以上。如采用旋转扣件时,应使用3个扣件对接。纵向水平杆步高1.8m,设4道纵向水平杆。架子的外侧应设1.2m高的防护栏杆,操作层设置18cm高挡脚板。
(12)每一主节点处必须设一根横向水平杆,并采用十字扣件扣在立柱上;每一个小横杆处的纵向杆必须使用十字扣件。
(13)本方案所采用的木脚手板,应铺设均匀无探头板,铺设好后两端及板与板连接处应绑扎牢固。
(14)脚手架在两端头或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处设置剪刀撑,每道剪刀撑跨立杆3~5根。斜角与地面成45°~60°的夹角。所有扣件一律采用旋转扣件,并扣在立柱上。
(15)脚手架内立杆与建筑物的间距为250mm,故此处应用木板封闭。立面围护采用密目安全网,并用网绳与大横杆绑扎牢固。
11.5.2、悬挑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施工工艺
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顺序为:
水平挑杆→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其后的搭设顺序与落地架相同
11.6、脚手架的拆除
11.6.1、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一般的拆除顺序为:安全网→栏杆→脚手板→剪刀撑→大横杆→小横杆→立杆)。
11.6.2、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
11.6.3、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11.6.4、所有连墙杆等必须随脚手架拆除同步下降,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11.6.5、拆除后架体的稳定性不被破坏,如附墙杆被拆除前,应加设临时支撑防止变形,拆除各标准节时,应防止失稳。
11.6.6、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钢管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临时抛撑加固,后拆连墙件。
11.7.1、脚手架搭设注意事项
(1)严禁φ48和φ51钢管及其相应扣件混用。
(2)底立杆应按立杆接长要求选择不同长度的钢管交错布置,至少应有两种适合的不同长度的钢管做立杆。一定要采取先搭设起始段而后向前延伸的方式。
(3)当两组作业时,可分别从相对角开始搭设。连墙件和剪刀撑应及时设置,不得滞后超过2步。
(4)杆件端部伸出扣件之外的长度不得小于100mm。
(5)在顶排连墙件之上的架高(以纵向平杆计)不得多于2步。剪刀撑的斜杆与基本构架结构杆件之间至少有3道连接,其中,斜杆的搭接接头部位至少有1道连接。
(6)周边脚手架的纵向平杆必须在角部交圈并与立杆连接固定。
(7)作业层的栏杆和挡脚板一般应设在立杆的内侧。在搭设中不得随意改变构架设计,减少杆配件设置和对立杆纵距做大于或等于100mm的构架尺寸放大。
11.7.2、脚手架使用注意事项
11.7.2.1作业层每1m2架子上实用的施工荷载(人员、材料和机具重量)不得超过以下规定值或施工设计值。
1)施工荷载的标准值:结构脚手架取3kN/m2;
2)装修脚手架取2kN/m2。
3)在架板上堆放标准砖不得多于单排立码三层;
4)砂浆和容器总重不得大于1.5kN;施工设备单重不得大于1kN;
5)使用人力在架上搬运和安装的构件自重不得大于2.5kN。
11.7.2.2在架子上设置的材料应码放整齐稳固,不影响施工操作和人员通行。
11.7.2.3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紧固件和连墙件。确因操作要求需临时拆除时,必须经主管人员同意,采取相应弥补措施,并在作业完毕后,及时予以恢复。
11.7.2.4人员上下脚手架必须走设安全防护的出入通(梯)道,严禁攀登脚手架上下。
11.8.脚手架拆除规定
11.8.1、脚手架拆除作业应按确定的拆除程序进行,即按搭设作业的相反程序进行。
11.8.2、连墙件应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折杆件都拆除之后才能拆除。
11.8.3、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
11.8.4、板下的杆配件应以安全的方式运出和吊下,严禁向下抛掷。
11.8.5、在拆除过程中,应做好配合,协调动作,禁止单人进行拆除较重杆件等危险性的作业。
第十三章、冬、雨季及汛期施工的主要方法及措施
一、冬季施工的主要方法及措施
1.1.进入冬季施工的项目,在入冬前组织专人编制和完善冬期施工方案。编制的原则是:确保工程质量;经济合理,使增加的费用为最少;所需的热源和材料有可靠的来源,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确实能缩短工期。冬期施工方案应包括经下内容: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现场布置;设备、材料、能源、工具的供应计划;安全防火措施;测温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等。方案确定后,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履行签字手续。
1.2.进入冬期施工前,对掺外剂人员、测温体温人员、锅炉司炉工和火炉管理人员,应专门组织技术业务培训,学习本工作范围内的有关知识,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
1.3.安排专人进行气温观测并作记录。与当地气象台站保持联系,及时接收天气预报,防止寒流突然袭击。
1.4.1.混凝土工程
1.4.1.1.基本要求
1.4.1.1.1.在保证质量、加快进度的前提下,从实际条件出发,选择适宜的冬期施工措施,尽可能降低成本。
1.4.1.1.2.尽早获得强度,防止混凝土在硬化初期遭受冻害,从而影响混凝土抗压、抗渗、与钢筋的粘结力等各项物理力学性能。
1.4.1.1.3.材料要求:一般选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用蒸汽养护时选用矿碴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300Kg/m3,水灰比≤0.6。
1.4.1.1.4.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降低至最低限度。加入引气型减水剂时,含气量按3~5%控制。
1.4.1.1.5.在钢筋混凝土中,为了防止钢筋锈蚀,无水氯盐掺量不得超过1%。掺氯盐的混凝土不宜采用蒸汽养护。
1.4.1.1.6.在无筋混凝土中,用热材料拌制时,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3%,用冷材料拌制时,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拌合水重量的15%。
1.4.1.1.7.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当混凝土与外界温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临时覆盖。
1.4.1.1.8.冬期施工期间,应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和寒流、大风警报,以便采取防护措施。
1.4.1.2.混凝土的拌制
1.4.1.2.1.拌制混凝土用的砂、石、水泥,均应保持正温。
1.4.1.2.2.拌制混凝土时,骨料中不得带有冰雪、冻团。
1.4.1.2.3.根据室外平均气温情况,宜在混凝土中加入“三钠”防冻剂。其配比如下:
1.4.1.2.4.若需对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加热时,优先考虑对水加热。使用32.5水泥时,水温不得大于80℃;使用42.5水泥时,水温不得大于60℃。
1.4.1.2.5.严格控制配合比。允许误差为:砂、石±2%;水泥、水、外加剂±1%。
1.4.1.2.6.混凝土的拌制时间应比常温延长50%。
1.4.1.2.7.在征得有关单位同意的前提下,混凝土强度等级可提高一级。
1.4.1.3.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1.4.1.3.1.浇筑前清除模板、钢筋和接头部位的冰雪。
1.4.1.3.2.土方接近设计标高时预留5cm,浇筑前挖去。
1.4.1.3.3.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装卸、翻倒次数。
1.4.1.3.4.合理组织,缩短运输和浇筑时间。
1.4.1.4.试块的留置:除按常规留置外,尚应增加不少于两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混凝土的强度和拆模时的强度。
1.4.1.5.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6小时以内覆盖塑料簿膜、草席等保温材料,蓄热养护。
1.4.2.1.砖石在砌筑前应将表面积灰、积雪清扫干净。
1.4.2.2.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砂浆。
1.4.2.3.石灰膏应防止受冻,如遇冻结,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不得使用受冻而风化的石灰膏。
1.4.2.4.拌制砂浆用砂不得含有冰块和直径大于10mm的冻结块。
1.4.2.5.砂浆使用时的温度应≥5℃。采用热水拌制砂浆时,水温≤80℃。
1.4.2.6.在气温高于0℃时砌筑时,砖应适当浇水湿润;在气温接近0℃时砌筑时,不得浇水,并按照右表,通过增加石灰膏的办法,适当增加砌筑砂浆稠度。
1.4.2.7.砂浆使用搅拌机拌合,搅拌时间≥5min。
1.4.2.8.严禁使用已遭冻结的砂浆。
1.4.2.10.当气温接近0℃,保温、绝缘、装饰等方面无特殊要求时,采用掺盐砂浆法施工。否则施工暂停。
1.4.3.钢筋焊接:冬期钢筋的焊接,宜在室内进行。当必须在室外焊接时,应有防雪挡风措施。焊后的接头,严禁立即碰到冰雪。
1.4.4.1.在进行室内抹灰前,应将门窗口封好,门窗口的边缝及脚手眼、孔洞等宜应堵好。施工洞口、运料口及楼梯间等处搞好封闭保温。在进行室外施工前,应尽量利用外架子搭设暖棚。
1.4.4.2.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以地面以上50cm处为准。
1.4.4.3.需要抹灰的砌体,应提前加热,使墙面保持在5℃以上,以便湿润墙面时不致结冰,使砂浆与墙面粘结牢固;
1.4.4.4.用冻结法砌筑的砌体,应提前加热进行人工开冻,待砌体已经开冻并下沉完毕时,再行抹灰;
1.4.4.5.用临时热源(如火炉等)加热时,应当随时检查抹灰层的湿度,如干燥过快发生裂纹时,应当进行洒水湿润,使其与各层(底层、面层)能很好的粘结,防止脱落;
1.4.4.6.用热作法施工的室内抹灰工程,应在每个房间设置通风口或适当开放窗户,进行定期通风,排除湿空气。
1.4.4.7.用火炉加热时,必需装设烟囱,严防煤气中毒;
1.4.4.8.抹灰工程所用的砂浆,应在正温度的室内或临时暖棚中制作。砂浆使用时的温度,应在5℃以上。为了获得砂浆应有温度,可采用热水搅拌;
1.4.4.9.装饰工程完成后,在7d内室内温度仍不应低于5℃。
二、雨季施工的主要方法及措施
2.1.搞好施工前的准备
2.1.1.收集本地区近几年的气象水文资料,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在可能的条件下,基础工程、屋面保温防水工程、室外装饰工程、室外地下管网工程,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2.1.2.修筑现场临时施工道路,尽量利用施工现场正式道路,降低工程造价。没有正式道路的,修筑临时道路。找平、夯实路基,铺填粗砂或炉渣。路边设排水沟,过路水沟铺设钢制、混凝土制涵管。做到流水通畅。雨后场区道路不积水。
2.1.3.依据工程施工安排,编制雨季施工设备计划。购置与调入足够防雨布,塑料薄膜油毡、草帘、雨衣、水靴、塑料管,编织塑料布、水泵等物质,以满足雨天施工的需要。
2.1.4.施工现场安装的机电设备,上部加防雨罩,做好接地接零,防止漏雨损坏设备漏电伤人。
2.1.5.起重机、钢脚手架要做好接地、避雷,防止雨天发生雷击伤人。
2.1.6.雨季到来之前,对现场的道路,排水沟道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已建的临时设施进行一次防雨检查,做一次检修,防止雨淋造成物资、材料损失,影响正常施工。对起重等机电设备做一次检查,看有无线路安装不齐,有无漏电情况发生,避免漏电伤人。
2.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2.2.1.进场的烧结普通砖、空心砖要集中堆放,摆放整齐,下部铺垫混砂,防止混入泥土。雨天连绵,上部盖编织塑料布,防止砖、砌块含水率过高影响砌筑质量。
2.2.2.进场的水泥存放:散装水泥储存在水泥罐中,罐下用编织塑料布围好,做混凝土地面,防雨防潮。袋装水泥存入水泥库中,保证不受雨水侵蚀。
2.2.3.砂石堆场,铺设混凝土地面。确保砂石清洁。雨天进场的砂石要严格控制质量,含土量在允许范围,堆料时,禁止使用推土机。
2.2.4.进场的木材、木门窗、塑料窗、铝合金门等要按要求堆放整齐,下边用木方垫起,上部盖防雨布,防止雨淋受潮变形及混入泥土给安装增加困难。
2.2.5.钢筋进场,下部要用木方垫起,按规格分别堆放,防止雨天带进泥土。连雨天气钢筋上部要盖防雨布,防止长时间雨淋生锈。加工完成的钢筋和绑扎好的钢筋骨架,要分类挂牌堆放在木方上,不得放在地面上或上人踩踏。
2.2.6.钢模板与木模板,进场按要求检查质量,检查合格后,堆放整齐,做好防雨防潮工作。
2.2.7.拆下的模板与脚手架要清净上边的杂物,起掉钉子,除去铁件,钢丝堆放整齐,便于雨天查找。
2.2.8.混凝土、砂浆制备用的砂石。雨天经常测定其含水率,及时调整配合比,确保工程质量,节约水泥。
2.2.9.地槽、地坑雨季施工,不论机挖还是人工挖土,都要依据土质适当放坡,基底留25~30cm厚的土做保护,基础施工前清底,防止塌方和地基受水浸泡,影响地基的承载力。
2.2.10.地槽、地坑上口周边堆土要放在槽口外0.5m,地坑、外1m,并修筑土堤,阻止地面雨水流入。
2.2.11.大雨天气,严禁混凝土浇筑。
2.2.12.雨天不得进行屋面保温、隔汽、防水层的施工。施工中遇雨停工后,基层必须晾干后再做。
2.2.13.雨后,对塔式起重机、脚手架基础进行检查,发现基础不均匀沉降,结构倾斜要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加固处理。
2.2.14.雨季施工设专人昼夜值班,并做好抢险物资的准备,随时排除险情。
2.3.本工程采取的具体措施
2.3.1.基坑、基槽开挖采取分段开挖,分段浇筑混凝土,分段砌筑,分段回填,减少地槽开挖后受雨水浸泡,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
2.3.2.雨天施工时,严格控制砂、石含水率,设专人负责,每班测试二次,并做好记录。并及时调整砂浆,混凝土掺水量。受雨水冲刷的砂浆,应重新加水泥拌好后再用。砂浆在运输时要遮盖,以免淋雨。
2.3.3.雨天砌筑墙体,收工时,在墙顶盖一层干砖,防止雨水冲刷灰浆,同时加草袋等覆盖。如大雨时发现灰浆被冲刷,应拆除一至二层砖铺浆重砌。雨后过湿的砖不得上墙。
2.3.4.搅拌机前、后台做好排水设施,保证上料的坑内无积水。
2.3.5.雨天运输混凝土时,用塑料布等进行遮盖。
2.3.6.模板涂刷隔离剂后用防雨布加以遮盖,防止被雨水冲刷。若发现被雨水冲刷掉,应重新涂刷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3.7.雨天浇筑混凝土时,要搭设防雨篷随浇随盖。
2.3.8.屋面施工时,要避开雨天,同时备足防雨材料,对要施工的部位遇雨应及时覆盖,保持基层的干燥。如果保温层被雨水淋湿,要晾干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3.9.屋面施工时,遇雨要及时停止作业,并将工作面覆盖。
3.10.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停止一切作业活动。
三、汛期施工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3.1.1.汛期施工前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分析汛期施工生产计划,根据汛期施工项目编制汛期施工措施,所需材料要在汛期施工前准备好。
3.1.3.夜间均设专职的值班人员,保证昼夜有人值班并做好值班记录,同时要设置天气预报员,负责收听和发布天气情况。
3.1.4.应做好施工人员的汛期施工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包括临时设施、临电、机械设备防护等项工作。
3.1.5.检查施工现场及生产生活基地的排水设施,疏通各种排水渠道,清理雨水排水口,保证雨天排水通畅。
3.1.6.现场道路两旁设排水沟,保证不滑、不陷、不积水。清理现场障碍物,保持现场道路畅通。道路两旁一定范围内不要堆放物品,且高度不宜超过1.5m,保证视野开阔,道路畅通。
3.1.7.检查塔吊是否牢固,脚手架立杆底脚必须设置垫木或混凝土垫块,并加设扫地杆,同时保证排水良好,避免积水浸泡。所有马道、斜梯均应钉防滑条。
3.1.8.施工现场、生产基地的工棚、仓库、食堂、临时住房等暂设工程各分管单位应在汛期前进行全面检查和整修,保证基础、道路不塌陷,房间不漏雨,场区不积水。
3.1.9.在汛期到来前,做好各高耸塔吊和高脚手架防雷防雷装置,在汛期前要对避雷装置作一次全面检查,确保防雷安全。
3.2.1.混凝土施工
3.2.1.1.混凝土施工应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大雩和暴雨天不得浇筑混凝土-新浇混凝土应覆盗,以防雩水冲刷,防水混凝土严禁雨天施工。
3.2.1.2.汛期施工,在浇筑板、墙混凝土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坍落度。
3.2.1.3.汛期期间应随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雨天浇筑混凝土应减小坍落度,必要时可将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半级或一级。
3.2.1.4.浇筑板、墙、柱混凝土时,可适当减小坍落度。梁板同时浇筑时应沿次梁方向浇筑,此时如遇雨而停止施工,可将施工缝留在次梁和板上,从而保证主梁的整体性。
3.2.2.1.现场钢筋堆放应垫高,以防钢筋泡水锈蚀。有条件的应将钢筋堆放在钢筋骨架上。
3.2.2.2.雨后钢筋视情况进行防锈处理,不得把锈蚀的钢筋用于结构上。
3.2.2.3.为保护后浇带处的钢筋,在后浇带两边各砌一道120mm宽、200mm高的普通烧结砖墙,上用预制板封口,预制板上做防水层及砂浆保护层。
3.2.3.1.雨天使用的木模板拆下后应放平,以免变形。钢模板拆下后及时清理,刷脱模剂,大雨过后应重新刷一遍。
3.2.3.2.模板拼装后尽快浇筑混凝土,防止模板遇雨变形。若模板拼装后不能及时浇筑混凝土,又被雨水淋过,则浇筑混凝土前应重新检查、加固模板和支撑。
3.2.3.3.脚手架工程:汛期前对所有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脚手架立杆底座必须牢固,并加扫地杆,外用脚手架要与墙体拉接牢固。
3.2.4.1.设备预留孔洞做好防雨措施。如施工现场地下部分设备已安装完毕GY/T 331-2020 高清晰度电视声音识别与校准信号技术要求.pdf,要采取措施防止设备受潮、被水浸泡。
3.2.4.2.现场中外露的管道或设备,应用塑料布或其他防雨材料盖好。
3.2.4.3.室外架空线路施工立杆时,基坑挖出的土应甩离坑边0.5m以外,并不要把标桩埋上,同时坑四周用土围堆,防止雨水流入。
3.2.4.4.直埋电缆敷设完后,应立即铺砂,盖砖及回填夯实,防止下雨时,雨水流入沟槽内。
3.2.4.5.室外电缆中间头、终端头制作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油浸纸绝缘电缆制作前须摇测电缆绝缘及校验潮气,如发现电缆有潮气浸入时,应逐段切除,直至没有潮气为止。
3.2.4.6.敷设于潮湿场所的电线管路、管口、管子连接处应做密封处理。
3.3.1.做好天气预报收听工作,了解掌握近期天气变化,做到早知道、早预防。
3.3.2.大雨前要成立战时抢救小组泵站水利枢纽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高清),项目主要负责任小组组长应急发生的任何意外情况。
3.3.3.大雨前要全面检查施工现场各临建、脚手架、机械设备等的状态,做好抗大风、防大雨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