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项目基坑围护工程施工方案8.2.2参加施工方案的讨论和审定,负责施工方案和工艺标准的确定。
8.2.3主持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8.2.4负责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组织项目质量检查工作电气管道施工方案,监督不合格品整改工作。
8.2.5协助项目施工设备和设施的选用,保证项目质量能力的最大发挥。
8.2.6按项目施工要求,编制项目技术标准、验收规范目录,保证有效性,确保工程符合规范要求。
8.2.7负责项目质量记录按质量计划要求实施。
8.2.8负责统计技术在项目的应用,包括统计技术的确定和实施。
(1)在桩基施工、围护结构施工、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其目的是为基础施工提供相关周边环境、基坑本身的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等多项变形参数,及时掌握多项变形规律。
(2)在监测过程中,当变形总量达到报警值时,立即通知施工方和监理以便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变形量的发展,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3)通过对基坑本身、周边环境的监测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以判断有无特殊情况发生,并为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为及时反映桩基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工程安全和顺利进行,本次监测的重点监测范围为桩长1.5倍距离内的地下管线、建(构)筑物,主要内容为:
三、测点(孔)布置和数量
四、测点埋设及监测方法
主要是为了测定施工期间,随着地基土的不断压缩而产生膨胀挤压,变形体(各建筑物、周边环境等)的平面位置或高程随施工阶段的变化而产生的位移大小、位移方向;当位移量超过警戒线时及时报警;以便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技术处理,确保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通过进行整体变形分析,有效验证设计参数。
为保证所有监测对象在同系统中比较和监测成果的可靠性而布设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地下管线、围护墙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地下水位、建筑物、河道的监测。
监测控制网分两种:平面控制网用于位移监测;水准控制网用于垂直位移监测。
为提高精度和减少误差,故控制网采用平面基准线法或小角度法,控制点计划布设6个,编号为TP1~TP6,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测点设在较安全的地方,设在地面的基准点用划“十”字的钢钉埋设。
水准控制点计划布设3个,编号为BM1~BM3。建立水准测量闭合环。
控制点具体布设情况将在进场后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布设,并定期联测以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
平面控制点测量采用电子经纬仪
水准测量用苏光DSZ2精密水准仪及相应水准标尺
水准按二级水准的测量要求进行,在测量过程中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一般不随意变动。
水准点高程通过计算闭合差及实施闭合差配赋后得到。
2、地下管线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
目的:通过对地下管线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掌握地下管线在各施工期间的变形情况。
埋设:因本基地现场环境及政府有关部门规定限制,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埋设除能利用原有管线设备点外采用间接点法。利用原有设备即在管线设备的窨井、盖头、表计阀门上布点;间接点法即在地下管线相应上方将顶面上方刻划“+”的道钉打入道路接缝处。
测量方法:采用独立监测系统,按二级水准要求,宜形成闭合或附合观测路线,用精密水准仪测出各观测点的高程,经计算后可得到各测点的沉降或隆起变化情况。用电子经纬通过设置的基准点,采用基准线法或小角度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测出各测点的角度,经过计算可得各测点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
(2)水平位移(小角度法)
监测数据计算使用公式:
△Si=(Ai×Li)/ρ
3、邻近建筑物沉降监测
目的:通过对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实施连续监测,了解施工对其影响程度,便于分析产生原因,控制裂缝及变形量发展,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测量仪器:苏光DSZ2精密水准仪及相应水准标尺
测量方法:采用独立监测系统,按二级水准要求,宜形成闭和或附和观测路线,用精密水准仪测出各观测点的高程,经计算后可得到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
计算方法同地下管线垂直位移计算方法。
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同地下管线垂直位移测量方法及计算方法。
5.围护墙顶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监测
测量目的:了解随开挖深度不断深入及建筑材料等荷载作用对基坑围护墙顶所产生的影响。
埋设:将道钉在浇注围护墙顶圈梁混凝土过程中,于设计位置处直接将观测点埋入。
测量仪器:苏光DSZ2精密水准仪及相应水准标尺,电子经纬仪.
测量方法:采用独立监测系统,按二级水准要求,宜形成闭合或附合观测路线,用精密水准仪测出各观测点的高程,经计算后可得到各测点的垂直位移变化情况。平面位移采用基准线法或小角度法。
计算步骤同上述地下管线变形测量方法。
6.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测试目的:通过测量基坑外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了解基坑围护结构止水效果。
埋设:水位管采用65mmPVC塑料管。水位管下部留出1m沉淀段,中部管壁钻出6~8列6mm滤水孔,管壁用网纱包扎作为过滤层。在设计位置处用30型钻机钻孔至6m深度,冲孔后放入PVC水位管。钻孔空隙处用净砂回填过滤头,再用粘土填封,顶盖封口,以免地表水流入。
测试仪器:SWZ90钢尺水位仪、苏光DSZ2精密水准仪及相应水准标尺
测试方法:拧松水位计绕线盘后面螺丝,让绕线盘转动自由后,按下电源按钮,把测头放入水位管,手把钢尺电缆,让测头缓慢向下移动,当测头触点接触到水面时,接受系统便会发出仙侣不短的蜂鸣声,此时读出钢尺电缆在管口处的读数,即水位管内水面至管口的距离。然后用精密水准仪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出水位管管口的绝对高程,通过计算得到水位管内水面的绝对高程。测试精度为:1mm。
五、观测频率和控制标准
底板浇筑后至±0.00标高
注:监测频率可根据监测数据作适当调整。
日变量≥3mm、累计≥10mm
日变量≥2mm、累计≥20mm
日变量≥5mm、累计≥50mm
日变量≥50mm、累计≥500mm
日变量≥2mm、累计≥10mm
六、施工组织安排、成果提交
A.监测成果当天或次日上午整理完及时提交给业主、监理、总包及其他有关方面,变形较大时观测结束后及时提供速报。
B.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供监测总报告。
每天监测结束,应提交的报表主要有(需结合监测频率):
A.地下管线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观测报表
B.邻近建筑物垂直位移观测报表
C.河道垂直位移观测报表
D.围护墙顶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观测报表
E.坑外地下水位观测报表
第十五章基坑工程应急预案
一、基坑工程施工应急措施
本基坑工程施工严格按照基坑围护设计工况进行施工,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现场应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危险情况,如围护结构变形、塌方、渗水及周边管线变形等,应作为重大危险源来控制,并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的工作流程及应急措施。
1.1围护结构应急处理措施的工作流程
1.2地下管线应急处理措施的工作流程
1.3监测工程应急救援预案
1、监测单位24小时驻守现场,并经常巡视、保护监测点(孔),以保证监测点(孔)的正常使用并能及时发现监测点(孔)的异常损坏并及时恢复被损坏之监测点(孔)。
2、对日常使用的监测仪器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校核,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同时应足够的备用监测仪器,当现场仪器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能及时调换,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3、雨季是基坑施工的不利情况,也给监测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雨季在保证正常的监测频率的情况下,应加强一些受雨季影响较大项目的监测频率,如测斜、应力等,同时,应根据监测结果,加强一些不利区域的监测,以保证整个基坑工程始终处于监控状态。
4、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或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的险情,应主动调整监测频率,并及时提交监测报告。
1.4基坑周边环境保护应急措施
如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管道等发生位移,引至报警,需对管道进行压密注浆加固,其加固方法如下:
②采用振动法将注浆管压入土层;
③封闭泥浆凝固,捅去金属管的活络堵头,注浆。
2、测量定位设标(用竹橛)
①注浆设备就位,按设计孔深丈量单孔所需浆管,堆放在施工孔位旁;
②用平板振动机将注浆管压到设计标高,垂直度控制在1%以内;
③浆管端头压到设计标高后,起管50cm,检查系统正常后方可压浆;
④注浆流量一般为7~10L/s,不得大于20L,浆液充填率为15%~20%,注浆压力0.2~0.3MPa。
①先外后内,隔孔注浆,每次50cm一皮;
②注浆必须连续,注浆结束后必须用清水清洗所有机具,以便重复使用;
③配制浆液投入材料必须经过计量,经筛网过滤,搅拌均匀,水灰比一般为0.5;
④在注浆过程中,经常检查电气系统、浆管系统、注浆设备、压力表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5施工措施和成品保护
为避免压浆时地面冒浆,每次压浆前应进行表面土层封浆(孔口位置须保留好)封浆深度在2m左右,周围封闭封浆;注浆采用均匀提升间隔跳孔喷浆,控制注浆量并加强监测,每提升一次50cm,根据设计值核准每次注浆量;软硬注浆管接头丝牙重点检查保证完好,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干净,便于连接时啮合良好,防止起管时断裂、脱落。
二、基坑施工中常见问题应急措施:
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冷缝则采取在冷缝处围护桩外侧补素桩方案,在围护桩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补桩,以防偏钻,保证补桩效果,素桩与围护桩搭接厚度约20cm。
2.2局部深坑塌方及滑移应急措施
首先,严格按照围护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围护及加固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其次,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分层开挖,严格控制挖土速率,加强监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超挖、放坡坡度不够和停机面堆载极易造成基坑局部塌方和滑移,尤其是雨季没有系统的排水系统,也会造成地面积水、局部塌方,遇到该情况需马上停止开挖,在停机面卸载(或排水)及时修坡到正常坡度。如有渗水现象,则采用双液注浆进行封漏处理,必要时进行回填土或回填砂以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在坚持以上的施工原则的情况下必须先挖至浅处待大面积垫层浇注完成后再开挖落深区域。
2.3围护墙体大面积渗漏水甚至涌土、喷砂
开挖后如发现围护出现坑外水向内渗漏现象应立即在渗漏附近采用双液注浆方法进行堵漏,施工时必须控制注浆压力。
深度:依据现场渗漏情况定
注浆材料: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350Be水玻璃
水泥浆水灰比:约0.6
水泥浆:水玻璃=1:0.8
水泥浆液配比见表9.1。
表9.1水泥浆液配比表
孔位放样→振管就位→振管入土→制备浆液→喷浆堵漏→清洗移位
a、成孔采用振动冲击直接成孔,以保证注浆管四周的土体密实,减少冒浆。
b、注浆采取自下而上分层注浆方法,分层提升的高度应根据渗漏情况实际调整
c、注入的浆液需保证有足够短的初凝时间,并密切注意压力表的变化,不致让围护体变形。
①对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周边环境的情况,可采用坑底设沟排水的方法。
②对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砂带出,造成施工困难,而对周围影响不大的情况,可采用“引渗~修补”方法,即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支护墙上水平(略向上)打入一根钢管,使其穿透支护墙体进入墙背土体内,由此将水从该管引出,而后将管边支护墙的薄弱处用防水砼或砂浆修补封堵,待修补封堵的砼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出水口封住。
③对渗、漏水量很大的情况,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漏水位置离地面不深处,可将支护墙背开挖至漏水位置下500~1000mm,在支护墙后用密实砼进行封堵。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可在墙后采用压密注浆方法,浆液中应掺入水玻璃,使其能尽早凝结,也可采用高压旋喷射注浆方法。
④如现场条件许可,可在坑外增设井点降水,以降低水位、减小水头压力。
⑤对轻微的流砂现象,采用加快垫层浇筑或加厚垫层;对较严重的流砂应增加坑内降水措施;坑内局部加深部位产生流砂,一般采用井点降水方法。
2.4突涌时的应急措施
基坑工程施工中一般易产生管涌等现象,如出现管涌的原因如下:
B:围护结构局部渗水,内外水头差过大。
C:降水管井供电系统中断,水位反弹。
(1)一旦出现管涌,在该区域,立即安装轻型井点降水设备,在最快的时间里降低水头,阻止管涌区域的继续增加;为防止土体反拱、涌砂,第一层用碎石反压,及时配合水泵抽水,第二层用草袋装粘土,紧压事故区域,堵住涌水;迅速增加管井抽水能力,降低动水位。
(2)基坑出现突涌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通知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共同讨论采用有效处理措施,确保基坑的安全。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向坑内浇筑砼,以平衡承压水水压,控制险情的继续扩大。混凝土由混凝土搅拌站供应,在基坑周边尽可能多的布置汽车泵,以保证能在最短时间内回填完毕。
2.5基底隆起的应急措施
基坑开挖是基坑面上竖向卸载、坑壁水平卸载的过程。坑内土体挖出后,基坑周围土体应力场与位移场发生明显变化:由于土体的挖出、自重应力的释放,致使基底土向上回弹,同时坑壁墙体的侧移、挤压墙前的土体,也会造成基底的隆起。
(1) 当发生基底隆起现象时,立即停止挖土施工,对基坑边进行卸荷,并增加井点降水工作时间,降低地下水位。
(2) 以上措施措施仍旧不能停止基底隆起时,则采取向坑底抛掷砂石草包等增加坑底上覆荷载,平稳土压力,限止隆起。
2.6钢支撑失稳、崩塌的应急措施
钢支撑失稳、坍塌前有地面开裂或下沉的先兆,支撑轴力监测也会发生异常,一旦发现此类先兆立即停止开挖,在失稳的钢支撑旁加设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同时对周围支撑进行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立即复加预应力。如果没有支撑松弛或支撑而发生支撑失稳,则应立即查找周边超载、支撑材料等原因,防止失稳现象扩散。
2.7围护结构位移过大超标
如发生支护墙下段位移较大,往往会造成墙背土体的沉陷,主要应设法控制支护桩(墙)嵌入部分的位移,着重加固坑底部位,具体措施有:
1、发现围护结构位移过大,立即暂停开挖,并及时进行回填,对围护结构进行加固,加固方式: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抗力;同时应对周围建构筑物设置跟踪注浆孔,采用跟踪注浆的方法减少其沉降。
2、增设坑内降水设备,降低地下水,条件许可,可在坑外降水。
3、垫层随挖随浇,对基坑挖土合理分段,每段土方开挖到底后及时浇筑垫层。
4、采用盆式开挖,加厚垫层、采用配筋垫层或设置坑底支撑。
5、如支护结构位移较大可采用增设大直径水泥土桩锚进行加固。
如上部支护结构位移较大可采用增设钢支撑进行加固。
2.8降水引起周围地面沉降
本工程未采取基坑外降水措施,理论上降水曲线包在基坑内,不会大幅影响周围环境,如果发生降水引起周围地面沉降只有二种可能:围护结构存在大的孔洞或降水深度过大,发现这一情况立即停止基坑内降水,并组织修坡,加大基坑纵坡比防止纵坡失稳;随后查找原因,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应暂停施工,采取技术措施修补地下墙缺陷,避免更加严重的后果;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则应限制抽水深度。对周围建构筑物可采取跟踪注浆方法保证其安全。
2.9雨期基坑积水的应急措施
目前上海地区正处于雨季,时常雨水量较大,故在基坑开挖后坑内合理布置明排水沟、集水井等,在配备大功率水泵,以便基坑内雨水及时的排出到坑外,基底垫层应随挖随浇,以保证基坑安全。
在围护结构顶部四周设排水沟,少量雨水和基坑内排水由排水沟排至基坑防汛用的蓄水池内集中抽排至市政管道。
基坑内的水利用现有的大功率潜水泵同时向基坑两侧的蓄水池内排水。
项目部准备编织袋装粘土,在基坑四周低凹处和进水口处围筑拦水坝,利用大功率水泵抽水至基坑内的蓄水池内,减少基坑施工面被雨水浸泡。
基坑四周排水沟及时清理,保证排水通畅。
现浇砼连续箱梁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2.10应急抢修材料设备
作为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施工现场应随时保证下列设备材料的储备(如表所示):
现场应急抢修材料储备表
400×400H型钢支撑
2.加强对现场排水系统的管理卢家巷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派专人进行清理和疏通,保持排水系统通畅。
3.组织准备好抢险救灾物质及设备,以便遇到突发情况可及时进行抢险。
4.暴风雨、台风前后要检查工地临时设施,桩机、机电设施,临时线路,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组织抢修,排除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