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武改良土施工方案

合武改良土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268.78 KB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合武改良*施工方案

级配碎石、场拌改良*实施方案

我部施工管段DK78+360~DK93+300,DK98+207~DK106+200及GDK854+160~GDK856+170路基工程,级配碎石*286297m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为135724 m3;桥涵过渡段级配碎石为148554 m3。 场拌改良**784903 m3。

根据我部级配碎石的数量分部及工程工期需要,我部拟建碎石拌和站3座,分别位于DK83+100右400m,DK89+500左150m和DK104+800右500m处。根据各站供应碎石工程量的大小,1#、2#级配碎石站每座占地约25亩,3#级配碎石站占地约12亩。先期主要满足桥路过渡段和涵路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故首先建DK89+500处碎石站以供应全线的涵路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根据施工进度和工程工期需要,其它两站将及时建设。 场拌改良*站*设3座,分别位于DK83+900左黄泥坎取*场、DK90+485十二担取*场和DK101+400关王庙取*场处。

表1 改良*、级配碎石拌和站设置一览表

避险车道专项施工方案图2 级配碎石拌和站布置图

图3 场拌改良*拌和站布置图

根据铺轨架梁工期要求及工程进度的需要,我部对改良*及级配碎石施工的工期作如下安排:级配碎石施工从2006年2月1日至2006年8月31日完工,场拌改良*施工由2006年2月20日到2006年7月30日完工。具体工期安排见“表2、改良*、级配碎石施工工期安排一览表”

表2、改良*、级配碎石施工工期安排一览表

由于本地区在建工程项目较多、我部所需材料用量较大及两节期间各料厂有可能停产等原因,各拌和站必须及时备足材料。分部两座级配碎石站每站备碎石3~4万方,本部级配碎石站备料2.5万方;改良*拌和站每站备生石灰4000t;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备料量。以确保工程所需。石灰备料场地要做好覆盖及防排水工作,并有防污染措施。施工过程中每月进料计划见“表3.各站每月进料计划表”。

表3.各站每月进料计划表

厂拌改良*施工工艺见“图4厂拌法改良施工工艺框图”。

图4 厂拌法改良施工工艺框图

原状*破碎的最佳含水量在16.8~22%左右,偏离就要采取措施调整含水量。

原状*的粒径须小于40cm,超过此限的*团应剔除或改小。植物根茎应在取*源处予以清除。

后台上料选用装载机上料。

破碎出料运输皮带的落料口对准下级改良*拌和站的配料仓漏斗,破碎*可快速通过漏斗进入搅拌筒。

采用WBS500拌和站对已破碎的填料进行拌和。在设定拌和产量时,宜将拌和产量设定在略大于破碎机产量的工况,使拌和站配料仓保持较少的存料,防止拌和站配料仓因进料过快而出现“粘”、“堵”、“拱”、“卡”的现象。

改良*的含水量低于设计要求时,应在拌和站这一级设备加水拌和,切忌在破碎设备这一级加水。

采用雾化加水技术,加水量通过精密计量装置加以控制,严禁人工随意乱加。

原状*和改良*混合料的实际含水量都要进行跟班检测,以便实时调整。

拌和成品混合料经皮带机运送进入储料仓。

采用15t大型自卸车运输,成品仓前至少要有3台车在等待装料,防止成品仓储料过多时间过长造成“粘”、“堵”、“拱”、“卡”现象。

气候干燥水份蒸发过快的天气条件下运输时,车斗加苫布覆盖,以保证混合料的含水量维持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运料车不能从新铺且未碾压成型的层面上行驶。

在进行正式铺筑前7天应先进行试验路段的施工,试验段长度为100m。试验路段是检验施工方案,测定虚铺厚度及机械组合、机械性能的重要手段。设计几种不同的松铺厚度以测定填料的松铺系数、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混合料达到最佳含水量时,测出不同压实机械的压实系数、压实遍数、压实的施工工艺。通过试验路段检查施工设备能否满足备料、摊铺、压实等指标要求。试验段的施工在监理工程师旁站的情况下进行,试验路段的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示。

摊铺过程中要随时用核子密度仪检验填料含水量。

石灰改良膨胀*经运输、等待、摊铺后容易失去一定的水份,特别是在秋季和高温季节更是如此。碾压时不易压实,甚至出现细裂缝,说明含水量偏低,此时要用喷雾器适量洒水,以便于压实。

摊铺后,立即用轻型压路机初压,重型振动压路机复压,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终压。

按试验确定的碾压参数进行压实。按照初压→复压→终压的次序进行。压实原则一般应先轻压静压(初压)→再重压、振压(复压)→后静压(终压)整形。碾压时先碾两侧,再碾压中间,轮迹搭接一般不小于20cm。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开始两遍采用1.5~1.7km/h,以后采用2.0~2.5km/h。压路机不可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地段调头和急刹车。

边角处不适宜大型压路机作业的地方,先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手扶式振动夯振压,不留死角。

终压后用平地机轻轻光一刀,使表面平顺、路拱和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作业过程中跟班检测标高、层厚、坡度、含水量、压实度等。

标高、层厚、坡度用自动安平水准仪、3m铝合金直尺等仪器和工具检测。

碾压过程中的含水量、压实度用核子密度仪快速检测。

终压后的压实度用环刀法或灌砂法检定。

压实完成后,用K30荷载车检测路基强度,检验不合格应及时进行补压。用钻芯取样机在现场按规定频率钻芯取样,以备检测灰*7d、28d无侧限抗压强度。压实标准见“200km/h路段基床底层填料压实标准”。

在下层完成经检验质量合格后,可以立即铺筑上层。对于不能立即铺筑上层的或暴露于表层的改良*必须进行保湿养生,不得使改良*表面干燥,也不能忽干忽湿。

施工第二层灰*前,应对前面完工层表面进行拉毛,并适当洒水,加强上下两层之间的有机结合。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工艺见“图5 厂拌级配碎石填筑工艺框图”。

图5 厂拌级配碎石填筑工艺框图

路基在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及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当横向结构物顶面距地面高度小于1m,且不足路堤高度的1/2时,可不设过渡段。

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填筑(桥台台背2m范围内级配碎石中掺入5%水泥),填筑压实标准满足K30≥150和孔隙率n<28%。

填筑与路基本体同步,其拌和、运输、压实与基床表层施工基本相同,其区别主要在于:涵洞两侧须对称摊铺碾压,过渡段施工放样应注意留出外包*层的位置;过渡段因施工区域狭小采用平地机配合人工摊铺、挂线精平,其与桥涵接壤处部位采用小型冲击夯压实;涵路过渡段碾压应采用两台压路机同时在涵洞两侧进行等。

过渡段的包边*和锥坡体与级配碎石同步填筑。过渡段填筑工艺见“图6 过渡段填筑工艺框图”。

图6过渡段填筑工艺框图

桥路过渡段设置型式见“图7桥路过渡段设置大样图”。

图7桥路过渡段设置大样图

施工时先在桥台背面用墨线划出每层填筑水平线,每层高度根据试验参数确定,但不超过30cm,且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压实层路拱坡面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与路基连接处应刷去松*,开挖出宽度不小于1.2m的台阶并压实。路堤基底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台后基坑以混凝*回填填筑压实。

过渡段路堤同与其连接的路堤和锥体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紧靠台背处大型机械碾压不到位时,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控制在20cm以内,碾压遍数由试验参数确定。

其施工顺序详见“图8桥台过渡段填筑工序示意图”。

图8 桥台过渡段填筑工序示意图

台后边角和锥坡体要用轻型压路机和冲击夯联合碾压,台后过渡段压实工艺如“图9台后过渡段压实工艺图”所示。

人工挖孔桩基施工方案      图9台后过渡段压实工艺图

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

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型式见“图10路基与横向结构物渡段设置大样图”。

图10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大样图

基坑采用碎石分层回填压实至原地面,涵背与桥台背后填*基本相同SL/T 808-2021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附条文说明).pdf,两侧必须分层对称进行,涵洞顶部填*厚度大于1m后,才可通行大型施工机械。

图3  DK78+360-DK106+200段路基级配碎石、场拌改良*站布置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