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EPC(设计、施工、采购)-总承包项目污水处理施工组织设计(92P).docx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组将每周星期五对施工现场、办公区及生活区作一次全面的文明施工检查。
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组将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除此之外,还应不定期地进行抽查。每次抽查,应针对上一次检查出的不足之处作重点检查,检查其是否认真地作了相应的整改。对于屡次整改不合格的,应当进行相应的惩戒。检查采用评分的方法,实行百分制记分。每次检查应认真作好记录,指出其不足之处,并限期责任人整改合格,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组应落实整改的情况。
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将对每次检查中做得好的进行奖励,做得差的应当进行惩罚,并督促其改进;项目文明施工管理将采用分区、分段包干制度,将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明确其责、权、利.实行责、权、利三者挂钩。
长沙大成国际大酒店施工方案标书2.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详见下图
7.2职业健康管理细则
1、施工场区职业健康管理
民工生活区按照业主的规划位置建设,宿舍高度不低于2.5m,面积不低于2㎡/人,每间宿舍不超过15人,并备齐被褥、衣架、脸盆等生活用品。宿舍内定期开窗通风,每周由专人进行室内消毒。宿舍夏天应安装窗纱扇防蚊蝇。
食堂取得当地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开火。炊事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检,体检合格方可上岗。食堂内各种器具、主副食品不准直接接触地面,各种食品生熟分开,各种器具、机械、盖布应干净卫生,无不洁、生锈、霉变、油垢及残渣。菜墩、案板、刀具、容器等应生熟分开,并有明显的生熟标记。现场食堂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加强管理,专人负责定期掏油,防止污染。
施工现场和场外生活区的厕所建成水冲式,厕所屋顶、墙壁严密,门窗齐全有效,并有专人负责打扫,保持厕所卫生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2.5场地布置及临时设施建设
采用装配式活动房搭建临时建筑物应有产品合格证,并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办公区与宿舍布置在施工坠落半径和高压线安全距离之外。
生活区与办公区分开布置,并保持安全距离。生活区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满足安全、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防汛、防洪等要求。
2.6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
工程施工现场用地用硬质材料进行围挡。
施工现场周边高压线防护棚应采用杉杆防护架,变压器处搭设防护棚,变压器上的高压线应采用悬臂结构加钢丝绳拉索。防护架下必须设置灭火器。
施工现场出入口、起重机械、用电设备、脚手架、出入通道口及有害气体、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2.7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管理措施
在容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场所设置警示标志。
为所有施工人员提供相关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着装,并佩戴相应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对施工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具有刺激性气味可被人体吸入的粉尘、纤维,以及进行强噪声、强光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器具。
定期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和体检,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为在高温场所进行作业的人员配备防暑降温用品,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执行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定,创建“绿色现场”,建设“绿色工程”,达到安徽省环保示范工程标准。
3.1.2现场具体标准
符合国家及安徽省有关现场环境保护标准。
噪音排放:昼间<75dB,夜间<50dB
现场扬尘排放:杜绝各施工阶段出现扬尘现象,粉尘排放达到安徽省标准要求。
污水排放:污水排放COD达标(COD=300mg/L),达到安徽省标准要求。
光污染:调整光照角度,施工现场夜间照明不影响周围社区。
运输遗洒:确保各阶段运输无遗洒。
节约能源:在安徽省要求节水、节电标准基础上再节约5%以上。
材料使用:全部符合国家及安徽省环境保护标准要求。
3.2环保管理组织体系
(2)工程开工前编制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方案及环保管理规定,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并依照管理规定定期进行检查、整改。发现有不符合环保管理规定的现象,应立即进行制止,进行纠正。
(3)在项目开工前,组织专家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情况提出评估报告,就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施工环境、施工人员生活等各个方面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降低影响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设性方案,指导今后整个工程建设,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提高环保水平。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对施工方案的会签、施工材料的选择、施工合同的签订、施工工艺的制定等所有项目建设的环节中,增加环保审查程序,凡对环保有不利影响或有潜在的隐患的,坚决予以拒绝,不得使用或采纳。
(5)所有参加施工的单位,在开始工作前开展学习、宣传环保意识,通过目前的环保重大事项,提高作业人员的环保意识,真正理解环保关乎全人类的生存环境;宣传项目采取的环保方案、措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提高环保意识,为绿色安全贡献力量。
3.4.1大气污染防治
(2)施工现场路面硬化处理,保证施工现场黄土不露天,出口处要与社会道路衔接;路面设专人维护,保持清洁,防止浮土和泥泞。在施工现场出口处设车辆清洗冲刷台,车辆清理和冲洗干净后方可出现场,运输车驶出要保持车身清洁,每次出场前应清洗下料斗。清扫施工现场时,要先将路面、地面进行喷洒湿润后再进行清扫,以免清扫时扬尘。
(3)施工现场的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入库存放,库房应封闭严密。在使用、运输水泥、白灰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时,要做到轻拿轻放文明施工,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扬尘污染。
3.4.2施工噪音污染防治
(1)现场混凝土振捣采用低噪音混凝土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钢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
(2)除特殊情况外,在每天晚22时至次日早6时,严格控制强噪声作业,对混凝土输送泵、电锯等强噪音设备,以隔音棚或隔音罩封闭、遮挡,实现降噪。
(3)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
1、凡是购进的各种材料及其物品必须持购物发票(能够取得正式发票的要索取正式发票)、当天报账,最迟不得超过三天。
2、建筑材料采购实施备用金制度(备用金暂定为人民币一万元)。采购计划超出备用金金额时,材料员支款必须出纳员出据借据,要求每天与出纳员结清当前款项及账目。
3、大宗材料(指木材、砌块、钢材、水泥等分批量进场的建筑材料)进场保管员必须填制材料采购入库单,项目经理及相关人员签字后,及时报财务部门进行财务处理。
4、大宗材料出库使用时,施工员(工长)根据工程进度或者定期测算各种材料的用量(即已进场量扣除现场存量),填制施工材料出库单,经项目经理及相关人员签字后报财务部门进行财务处理。
5、不需要入库的一次性使用的零星修理费、管理物品、间接材料及其他非入库用品须填报《非入库材料用品报销审批单》,经注明用途、内容、采购人、使用单位(人)经项目经理审批后报销。
6、建筑施工物料用品、施工机具和低值易耗品须一次性摊销并建立备品帐,逐级分类,按月查验。
7、建筑机械设备、检测仪器和项目所必需的固定资产要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其正常维护、维修的费用经专业修理人员、工长和项目经理确认以后直接列入维修费用。
8、施工员(工长)对现场零星用工和外来机械台班要做好现场工作记录,每项工作完成后施工员在当天的现场记录上签字,经项目经理审批后定期开出票据,连同现场工作记录按月(每月25日前)报财务部门进行结算。
10、按形象进度拨款或预付工程款的各施工队(班组)在完成已完成工程量后填报拨款申请单,经相关人员审批后办理财务往来手续(施工队负责人出具收据),支付工程款。
11、项目经理部与各相关经济核算体(专业承包、项目分包、劳动承包队伍、其他项目部)、总公司、开发公司之间发生的财务往来票据要经总经理签字后方可办理转账业务。
12、财务账与保管帐每月至少核对一次。要求仓库保管员建立保管帐,做好材料出(入)库凭证及材料月总结(包括大宗材料月统计报表、库存材料清单和应收物品统计表)
14、财务部门在30日前向工程计划部门索取下个月工程计划单,结合本月实际支付情况做好下个月财务预算,报总公司和集团作为指导经营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城际轨道交通施工组织设计15、会计核算每月终了后5日内向总公司和集团上报资金平衡表、费用支出与计划对比表、建筑材料使用与计划对比表、财务分析表及其附属资料。
1、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进行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应收集项目规划、工程项目环境资料、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历史资料、风险种类和制约因素与假设条件等内容,为识别建筑项目潜在的风险做好铺垫。
掌握了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依据之后,再采用相应地方法去找出项目潜在的风险,通常识别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方法有检查表、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等等,项目管理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
2、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某电解车间屋顶吸风。送风系统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是在项目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系统评价模型,来估算出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大小,从而对项目风险进行分级排序,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依据主要有工程项目类型、风险管理计划、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成果、工程进展状况、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可用到层次分析法、模糊风险综合评价、蒙托卡罗模拟法、故障树分析法和主观概率评分法等方法。
3、建筑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可采取一定的缓和手段降低工程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减小由此带来的损失,这也即是缓解风险的方法,它是一种主动的风险防范策略。即可采用有形的工程技术手段,来消除物质性风险威胁,如在项目开始之前就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来防止风险因素的发生,或是采取措施来减少已存在的风险因素;也可采用无形的手段,如加强项目各级实施人员的安全和其他方面的法规等,从主观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