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施工资料-设计技术交底范本

铁路工程施工资料-设计技术交底范本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3.66M
标准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铁路工程施工资料-设计技术交底范本

总体设计负责人:董云松

本项目院主管总工程师:王海潮

0065 某会所内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册文件院专业主管工程师:江凤林

线站处:总工程师:刘一平  主管总工程师:董云松

(注:当本册文件编制有两个及以上专业时,院专业主管工程师和专业设计负责人前面应分别加上专业名称。)

施工咨询图文件分发凭单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正式施工图文件分发凭单

注:1.铁道部信息中心、贵广铁路公司筹备组电子文件各1份。

2.南宁铁路局、广铁集团的图表份由建设单位转发。

2.由于本线线路较长,线路设计高程也有较大起伏,为满足精测网精度要求,将本标段划分成了多个坐标带和不同的投影面,具体如下:

贵广铁路贺州至广州段施工图中线施测分带表

DK567+174.16

DK610+300.00

DK610+300.00

DK628+000.00

DK628+000.00

DK661+100.00

DK661+100.00

DK706+250.00

DK706+250.00

DK773+700.00

DK773+700.00

DK827+300.00

平面曲线表是根据上表分段编制的,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此表的分段进行现场放线工作。本集团公司提供放线的曲线表均为左线(即下行线)曲线资料,曲线的前、后缓和曲线长度相等。右线曲线表作为辅助参考使用,绕行段可用于放线使用。右线平行等高于左线,线间距一般情况下为4.60m(具体见右线曲线表)。右线的缓和曲线长度在并行地段均等于对应左线的缓和曲线长度,在绕行地段具体见右线曲线表。

3.务请注意核实坐标换带处、与铁二院设计段(出贺州站)接头处、与南广铁路(肇庆北站)接头处、与广珠铁路(三水南站)接头处、与武广铁路(进新广州站前)并行段及与相邻标段交接处的平面距离、方向和高程,使其精度满足精测网和桥梁基础施工、架梁、轨道铺设和路基施工精度的要求后方可施工。而且测量放线必须要全线贯通无误方可施工。

由于与铁二院设计段(出贺州站直线边)接头处、与广珠铁路(三水南站)接头处和与武广并行段(进新广州站前直线边)接头处分属不同坐标带和投影高,需现场实测现交,接头处弯道可能会有微小变化,此几处务请注意。由于二院未最终稳定方案,与武广并行段目前正在进行四线引入新广州站勘测等原因,此几处接头弯道资料还需最终稳定后方可提供。

由于目前正在进行南广线与贵广线同时引入新广州站勘测工作,广铁集团代建段方案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故建议本段范围内请暂勿动工。

5.已交付的施工图的线路平面图和线路详细纵断面图,由于目前车站、桥梁、路基、隧道和站后相关设施尚未全部完成施工图设计,线路平、纵断面中相关的特大桥、大中桥、小桥涵、公路桥、隧道、立交和站后设施等标注可能会有所调整,请以各工点施工图设计图纸为准。

(二)本标段沿线地下油、气、给排水管道和光电缆的影响

由于地下管线的埋设比较复杂,在施工前务必对标段内的地下管线进行全面复查,探明其位置、种类和规格,并与产权单位签订迁改或防护协议,对新发现的地下管道请及时与建设、监理和设计单位联系,以采取相应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请注意满足与地下管线的防火、防爆安全距离的要求,在交叉处开挖、钻孔、打桩和占压时尤要谨慎行事,避免对地下管线的损坏。施工地段内如分布有地下管线或电缆线,施工工程中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免破坏管线或电缆设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必要时进行迁改。

(三)本项目沿线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文物遗址等环境敏感点对线路的影响

本项目的环境敏感点主要有寿峰墓群保护区、三岳自然保护区、广宁竹海森林公园、佛山市第二水源保护区、南海二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和佛山机场等,相关路段的线站走向方案已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复同意。线路施工时应避免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取弃土和设置临时工程,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减少铁路施工对这些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在进行桥梁、路基、特别是取弃土场的施工应特别加强文物保护,如发现有文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妥善处理。

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如下表所示。

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一览表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野生动植物和水源涵养林

DK667~DK702

南海二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

(四)其它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高速铁路跨公(道)路、公路和既有道路跨高速铁路处立交桥涵的设置应将设计与现场具体情况核对无误后方可施工,满足其功能设置需要。对全线的道路立交设计,施工前需对既有道路(包括铁路)的标高、道路净宽、立交净空仔细复核,以满足道路运营要求。

2.取弃土(碴)场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施工,满足环保、水保要求,做好排水、防护和绿化工程,避免塌方或形成新的不良地质体,并按规定进行复垦。

3.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办理,如发现设计与现场不符时,应及时告知工地配合施工设计组或有关单位,经批准后方可施工。

1.无缝线路铺设必须基础稳定、道砟清洁、道床密实、断面正确、轨向和水平符合要求。

2.应按设计要求预埋好位移观测桩。观测桩可利用旧钢轨或钢筋混凝土制作,用混凝土埋设牢固,桩顶宜略高出轨面。

3.无缝线路锁定后,应即按相关要求整正轨道,恢复线路,并开始观测长钢轨位移情况。

4.每段无缝线路铺设完成后应经检查合格后,方准开通线路。

5.无缝线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放散或调整应力后重新锁定,并调整缓冲区配轨和轨缝,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1)实际锁定轨温或长轨时、终端落槽时的轨温超出设计规定范围。

(2)两股长轨的锁定轨温差大于50C或曲线外股锁定轨温大于内股锁定轨温。

(3)长轨产生不正常的过量伸缩。

(4)固定区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

(5)原因不明,施工时未按设计规定正常合拢锁定的线路。

6.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宜采用滚筒法或与拉伸器相结合的放散方法完成。

7.放散应力按长钢轨伸缩量控制,每隔50~100m设置一个观测点,观测钢轨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故障,全段应放散均匀。

8.运营期间应根据钢轨磨耗情况进行超高的调整。

9.线路开通运营之前,必须是无缝线路整理作业完成,全线钢轨打磨到位,消除了钢轨轧制过程中形成的不平顺、消除了轨面的斑点、波形磨耗,钢轨的轨面粗糙度满足列车开通速度。

10.线路一旦开通运营,应确保轨道设施满足设计标准范围,同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轨道的养护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检修与保养并重、预防与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检修项目和检修周期,组织定期检查,加强日常养护维修,确保运营安全。

11.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是轨道结构中的薄弱环节,运营时必需时时加强养护,有砟轨道一旦发生道砟沉落,应及时调整。

2.为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建筑材料的选用、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养护等工艺均应遵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文)及“铁建设〔2007〕140号文、铁建设函〔2007〕1212号文”的有关要求办理。

3.施工前应对地下水及地表水进行水质化验分析,若与设计不符,请与设计单位地质专业联系,经确认后,桥梁专业进行变更设计后方可施工。

4.施工单位进场后,应根据设计图纸,认真核对地形地貌、墩台里程、断面高程等,若发现与设计不符或基坑开挖后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作出变更设计后,以变更设计为依据进行施工。

5.施工前应探明地下各类管线位置,严禁盲目施工而危及管线安全。

6.混凝土圬工拌合用水应采用无侵蚀性水。

7.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桥梁基础施工时泥浆对环境的污染。

8.下部结构施工放样时,应对线路里程、桩位坐标、预偏心大小及方向等进行相互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施工。

9.本桥墩台、支承垫石的标高、位置应准确控制(支承垫石顶标高包括3cm的砂浆找平层),垫石顶表面必须平整,应按设计或支座生产厂家的要求预埋支座地脚螺栓。建议在支承垫石施工前实测墩顶标高,并根据实测标高,调整垫石高度。

10.应严格保证墩身混凝土质量,混凝土颜色应全桥保持一致,外露部分宜尽可能采用同一家同一品种同一批次产品,特别是桥墩模板应采取措施确保表面光滑平整无错缝,并保证墩身外轮廓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以确保墩柱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11.墩身混凝土宜连续灌注,但当分段浇筑时,其间隔时间不宜超过3天,其接触面应严格按施工接缝处理,并加强对接缝处震捣。墩身混凝土宜采用泵送混凝土运输。

12.桩身、承台及墩身部分施工时注意相邻结构的预埋钢筋及预埋件的设置。为保证钢筋的可靠连接,钢筋直径为16mm及以上的钢筋接头宜采用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

13.基础基坑开挖时应作好防水措施,备足抽水设备,以排除遇到的地下水;勿使基坑暴露过久,及时浇筑基础。桩基础钻孔完成后,应及时清孔和灌注桩身混凝土。

14.桥台台后及两侧基坑以级配碎石回填,台前基坑用原状土回填。

15.桥墩靠近公路(煤气管道等),施工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保证交通及施工安全,基础施工时加强基坑防护,确保既有公路安全。桥墩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恢复公路路面。

16.桥台前及桥墩梁底下净空不足1.5的土体应开挖,两侧应设置纵向排水沟。

17.桥墩处的水沟需适当改移,改移后的水沟进行浆砌片石铺砌防护。

18.桥墩位于河堤两侧时,基础施工时加强基坑防护。

19.完工后对桥墩处开挖过的河床堤坡及防洪堤脚等要进行恢复。

20.梁部施工时请注意桥上接触网和拉锚基础预埋件设置。

21.山坡上桥墩台基础应严格按照先下后上的顺序施工,下坡方向的桥墩基础施工完成后,才能开始上坡方向桥墩基础的施工,上坡方向墩台施工不能随意弃碴,以免对下坡方向桥墩造成偏压。

22.陡坡基坑严禁拉槽开挖,边壁采用M5浆砌片石回填反压嵌补。

23.位于陡坡上桩基础,应根据地形情况,选择适宜标高作平整场地进行基桩施工,待基桩灌注完成后再开挖至承台底,及时完成承台施工并回填,避免基坑临时边坡暴露太久,引起滑坍。

24.桥梁墩台按柱桩设计时,需满足图中注明的桩基嵌入新鲜岩层的最小嵌岩深度要求。

25.桩基础施工注意事项

(1)桩基础钻孔完成后,应及时清孔与灌注桩身混凝土,并确保清底及成桩质量。桩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5cm。

(2)桩的钢筋骨架,应紧接在混凝土灌注前整体放入孔内,在放入钢筋骨架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其变形,如果在钢筋骨架放入之后不能立刻灌注混凝土,则应将钢筋骨架从孔内移出。在钢筋骨架重放前,应对钻孔的完整性,包括孔底松散物的出现,重新进行检查。灌注混凝土之时,钢筋骨架在顶面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固定,防止钢筋骨架上浮。支承系统应对准中线,防止钢筋骨架的倾斜和移动。

(3)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骨架外径±l0mm;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4)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5)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

(6)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

(7)钻孔桩浇筑混凝土后,应进行质量检查。采用声波透射法或瞬态激振时域频域法(低应变法)按混凝土基桩总数的100%进行检测:桥梁基桩长度小于40m时,采用瞬态激振时域频域法(低应变法);桥梁基桩桩径大于等于1.5m或桩长大于等于40m时,采用声波透射法。对质量有疑问的桩,钻取桩身混凝土进行检测,柱桩取芯检测至桩底0.5m以下。

(8)群桩中心在承台底面处的偏差不得大于5cm。

26.有道路(沟)需改移的桥梁,具体改移设计见线路专业相关图纸。

27.基础施工弃碴、泥浆不得直接排放河(湖)中JC/T964-2005 墙材工业用自动码坯机.pdf,应运送至指定地点,施工完毕后应清理恢复沟槽,恢复由于开挖受影响的小路、数量已计列。

28.有设置了声屏障的桥梁,梁部施工时注意悬臂预埋件的设置。

29.桥下道路立交净空不足5m时,桥梁两侧需设限高架。

路基施工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铁路施工的现有规范、规程、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必须满足本线路基工点设计、参考图集中对路基各部分提出的技术要求。贯彻“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施工中特别注意核对地质情况,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报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以便对设计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1)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在安全和技术(如强度、刚度、沉降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等)方面有严格的控制和要求,路基施工时建立完善的检测(如路堑基床条件、地基加固和处理后质量检测等)、动态监测(路堤沉降变形等)系统,以指导施工及后期运营的养护维修。

(2)施工前查清路基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路、地上管线及道路、水渠、文物、测量桩等供水抗旱应急提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按有关要求做好拆移或保护等工作,杜绝盲目和野蛮施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