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TM 00325-2021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 新风系统.pdf

T/CSTM 00325-2021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 新风系统.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标准
资源ID:24032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STM 00325-2021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 新风系统.pdf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passivelowenergyconsumptionresidentialbuilding 指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采用高效的围护结构保温系统、高性能的外门窗系统、良好的建筑气 密性系统、无热桥的建筑节点构造、高效热回收的通风系统,以及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辐射利用 与遮蔽等被动式节能技术,大幅度降低建筑本体的能源需求,进而通过优化能源供应方案、提升能源利 用效率,同时满足室内环境热舒适性和建筑能效性要求的居住建筑,其总一次能源需求(包括采暖、制 冷、通风、照明、生活热水、设备)应不大于120kWh/(m²·a)。

集中式新风系统centralizedventilationsystem 集中设置风机及净化、换热等处理设备,新风经集中处理后由送风管道送入多个住户室内的新风系

湖南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管理示例图集(湖南省住建厅2017年11月)户式新风系统householdventilationsyste 每个住户独立设置的新风系统

整体式新风机组integratedventilationunit 把通风机、换热、净化或控制等功能集成在一个整体设备中的新风机组

户式新风热泵一体式机组householdventilationandheatpump 每户单独设置利用热泵技术对新风进行温湿度调控的整体式新风机 组。

单独设置利用热泵技术对新风进行温湿度调控的整体式新风机组,即带冷热源的整体式新风机

4.1新风系统应满足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室内

2新风系统宜采取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新风系统设计应遵循多专业协同的工作模式,在设计 阶段,协调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与室内装修专业共同参与,以便优化设计,合理安排进度 配置。

4.3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应设置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4.4采用机械送风、机械排风时,排风量应为新风量的90%~100%,不得出现新风量小于排风量的运 行状态。

风系统产生的噪声应符合

a)在卧室、起居室等需要安静坏境的房间,允许噪声级不天于30dB(A); b)在放置有新风机组设备的生活或工作用房,允许噪声级不大于40dB(A)。 4.6新风系统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 用或淘汰的材料和设备

5.1新风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50736的有关规定。 5.2新风系统设计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 5.3新风系统设计时,应协调结构工程设计、设备工程设计和装修设计,做好新风系统的孔洞预留工作。 5.4新风系统宜单独分户设计。当住户对室内空气质量要求差异不大,且有统一管理需求时,可采用集 中式新风系统。 5.5新风系统的设计新风量应按照人均30m/h和按照最小换气次数法计算的新风量最大值取值,并应 满足卫生间排风需求。 5.6居住建筑新风系统按照最小换气次数法计算的最小设计新风量应按式(1)计算:

式中:Lmin一一最小设计新风量,m3/h; F一一地板面积,m2; h一一房间净高,m;

均居住面积为地板面积除以设计人数或实际使用人数。

注:人均居住面积为地板面积除以设计人数或实际使用人数。

5.9冬季室内送风口出风温度不宜低于1

6.1.5新风机组交换效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冬季热回收的显热交换效率应不小于75%,全热交换效率应不小于7 b)夏季冷回收的显热交换效率应不小于65%,全热交换效率应不小于5 c)新风机组交换效率的测试方法见表4。

b)夏季冷回收的显热交换效率应不小于65%,全热交换效率应不小于55%; c)新风机组交换效率的测试方法见表4。 6.1.6新风机组有效换气率应不小于97%,测试方法见表4。 6.1.7新风机组在新风量范围下送风出口静压宜符合以下要求: a)标记最小新风量下送风出口静压应不小于50Pa b)标记最大新风量下送风出口静压应不小于100Pa c)新风机组新风量范围的测试方法见表4。 6.1.8新风机组通风电力需求应不大于0.45Wh/m,测试方法见表4。 6.1.9新风机组应具备新风净化功能,对PM2.5净化效率达到95%以上。 6.1.10户式新风热泵一体式机组的制冷能效比、制热性能系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a)在额定制冷量下,制冷能效比应不小于2.8; b)在额定制热量下,制热性能系数应不小于3.0 6.1.11新风机组应具备变风量调节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新风量和排风量。 6.1.12新风机组宜采用智能控制,宜具备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PM2.5浓度等运行参数和设备 状态自动显示功能、自动调节控制功能。 6.1.13新风机组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应对新风产生二次污染。 6.1.14新风机组应具有防霜、防冻功能,具备冷凝水收集排放功能 6.1.15新风机组用电安全应符合GB4706.1的相关规定

6.2.1按照设备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试验!

按照设备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试验。

6.2.2新风机组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按表4

新风机组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按表4规定。

4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

6.2.3进行通风电力需求试验时,按GB/T21087规定完成新风量试验和输入功率实验,通风电力需求 按公式(2)计算:

2.3进行通风电力需求试验时,按GB/T21087规定完成新风量试验和输入功率实验,通风电力 公式(2)计算:

式中:ev—一通风电力需求,Wh/m3; N一一试验工况下输入功率,W Lx一新风量,m3/h。

式中:ev一 一通风电力需求,Wh/m3; N一一试验工况下输入功率,W: Lx一一新风量,m3/h。

6.3.1设备检验分为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型式检验三类

6.3.1设备检验分为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型式检验三类

6.3.2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见表5。

表5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

6.3.3出厂检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a)每台设备需要经制造厂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b)出厂检验项目应按表5规定进行。

6.3.4抽样检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购方和生产 自行决定

6.3.5型式检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a)新产品定型鉴定时应作型式检验; b)定型产品的结构、制造工艺、材料等更改对产品性能有影响时应作型式检验: c)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d)转厂生产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抽查提出要求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f)型式检验项目应按表5规定项进行; g)型式检验数量为从每种标记的设备中随机抽取一台装置进行型式检验

6.3.6检验判定原则应符合以下规定:

a)以铭牌和随机技术文件中技术参数作为合格判定值; b)按表5规定的检验项目,主项1项或次项1项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

1.1新风系统的施工应符合GB50738和GB50243的有关规定。 1.2新风系统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设备的进场,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验收 监理认可,并应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

7.1.3新风系统施工前应符合以下规定:

a)施工现场应已具备施工基本条件,具备 用电条件、设备材料储放条件、消 防安全条件等: b)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应齐全; c)应制定相应的施工组织方案和施工应急预案; d)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 e)设备材料进场验收合格并满足安装要求。 7.1.4新风系统的施工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与土建及其他专业工种相互配合,新风系统的施工不应

1.4新风系统的施工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与土建及其他专业工种相互配合,新风系统的施工 坏建筑的承重梁、柱。

7.1.5新风系统施工要规范,应符合以下规定

a)设备材料应存放有序、码放整齐,应有雨布或篷布等外部遮盖防护措施:

b)新风机组在开箱验收后至风管连接前,应及时做好防护,及时封堵各个风口,避免施工现场粉 尘进入机组 c)风管及部件在开箱验收后至安装连接前,应及时做好防护,及时封堵风管管口,避免雨水、粉 尘、异物等进入风管,风管在安装前应进行内外部清扫或清洗,保证管道洁净。 7.1.6新风系统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现场焊接施工,应保证施焊现场符合消防要求,应设置防止焊花飞溅 的技术保护措施,从事焊接的焊工必须具备操作资格证书和相应管道焊接的考核合格证书。 7.1.7新风系统中的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必须经监理单位验收及认可签证。 7.1.8暖通工程师应与结构工程师协调,做好风管穿墙、穿梁时孔洞预留工作,并应符合结构强度要求。 7.1.9与新风系统有关的土建工程施工完毕后,应由建设或总承包、监理、设计及施工单位共同会检 会检的组织宜由建设、监理或总承包单位负责。

7.2.1新风机组应有装箱清单、设备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和产品检验报告等随机文件,进口设备还 应有商检合格的证明文件和中文说明书。 7.2.2新风机组搬运和吊装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的有关规定,并应做好设备的保护工作,防止因搬运和 吊装造成设备损伤

7.2.3新风机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a)型号、规格、方向和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b)新风机组的送风、回风方向应正确; c)新风机组安装时应校核运行重量对吊顶、地面或屋面、墙面荷载的影响; d)新风机组安装应平稳牢固,并应有防松动、减振隔噪措施; e)风管与机组进出风口的连接应装设柔性接头,长度宜为150mm~300mm,柔性接头与新风机组 的连接应严密可靠; f)新风机组安装在室外时,应具备室外安装防护条件或采取防雨雪和保温措施; g)新风机组安装时,应考虑维护检修的方便,为维护检修预留空间。

7.2.4组合式新风机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7.2.5户式新风热泵一体式机组安装施工应符合以下

a)型号、规格和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b)室内机的安装应符合7.2.3的相关规定; c)室外机安装平台或安装支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d)钢制固定部件应具有防锈功能,以防正水汽腐蚀: e)室外机安装应能确保室外机与空气换热效果,室外机周围应无障碍物。当室外机距离障碍物较 近时,室外机前部距离障碍物不应小于0.5m,背面与侧面距离障碍物不应小于0.4m; f)室外机安装应平稳牢固,并应有防松动、减振隔噪措施; g)室外机与室内机连接管路的安装应满足GB50738的要求; h)室外机与室内机连接管路穿外墙需做管道预埋,严格按照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施工要求进行保温 绝热和防水隔气处理; i)冷凝水管要插入临近冷凝水落水管接口内,冷凝水落水管应做好保温防冻措施 i)在建筑同一外立面安装多台室外机时,应避免室外机相互于扰,同时应充分考虑外立面的美观。

7.3.1金属风管和非金属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厚度耐火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 标准的规定。

7.3.4风管强度和严密性应符合以下规定

a)风管强度应能满足在1.5倍工作压力下接缝处无开裂: b)矩形风管的允许漏风量应不大于0.1056P0.65; c)低压中压圆形金属风管、复合材料风管以及采用非法兰形式的非金属风管的充许漏风量,应为 矩形风管规定值的50%; d)风管系统工作压力绝对值不大于125Pa的微压风管,在外观和制造工艺检验合格的基础上,不 立进行漏风量的验证测试。 7.3.5管道穿越墙体和楼板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填充材料的防火等级应符合GB

a)与室外相连的进风管路和排风管路应进行管外绝热处理; b)风管穿越外墙时,孔径应大于风管直径,施工时用绝热材料在风管四周均匀填充密实,并应在 内外壁面处做好气密性和水密性处理; c)与室外相连的进风管路和排风管路应安装密闭阀门,当通风系统处于关闭状态时,应确保进风 管路和排风管路密闭不漏风,阀门应安装在外墙内侧,距外墙内壁不宜大于250mm; d)风管坡度应为0.01~0.02.并应坡向室外

7.3.7新风机组室内侧风管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a)把风管与新风机组连接在一起的柔性接头安装应平稳严密,不应产生开裂、扭曲或塌凹,不应 是变径管,柔性接头长度宜为150mm~300mm; b)距离机组小于500mm处不宜变径或加弯头处理; c)风管应平直,管径应一致,当不同管径风管连接时应采用同心变径管连接,风管走向改变时宜 采用135°弯头,不宜采用90°弯头; d)风管穿梁应按照设计预留孔洞,如无预留,应采用过梁装置,并考虑过梁装置防冷凝措施

胶板、密封胶带或其他闭孔弹性材料。密封垫料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不应凸入管内或脱落,法兰垫 料宜为3mm~5mm。密封胶应涂抹平整、饱满、位置正确。使用胶粘剂或密封胶带密封时,使用材料 立符合环保要求,宜在正压侧密封。 7.3.10弯头、三通等管道部件宜设置导流板

a)风阀技术参数应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b)风阀应启闭灵活,结构牢固,壳体严密,防腐良好,表面平整,无明显伤痕和变形,并不应有 裂纹、锈蚀等质量缺陷: c)风阀内的转动部件应为耐磨、耐腐蚀,转动机构灵活,制动及定位装置可靠; d)风阀应有开度的指示机构及保证风阀全开和全闭位置的限位机构; e)风阀法兰与风管法兰应匹配。

7.4.3风阀与管道的连接应严密牢固,应有密封垫片或密封垫圈,厚度宜为3mm~5mm。

7.4.4电动风阀应进行驱动装置的动作试验,动作应可靠,试验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 在最大设计压力下工作正常, 7.4.5风阀安装位置及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保证控制与转动机构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并应考虑风阀 维修改造方便

a)风口技术参数应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应符合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 b)风口应结构牢固,外表面平整,叶片分布均匀,颜色一致,无划痕和变形; c)表面应经过防腐处理; d)风口的转动调节部分应灵活、可靠,定位后无松动现象。 7.5.3应根据设计和气流组织分布需要合理选择百叶风口、散流器、孔板风口、旋转式风口、球形风口 等风口型式。 7.5.4风口与管道的连接应严密牢固。

7.5.5风口尺寸应符合GB50243的有关

8.2.1新风系统调试前应编制调试和试运转方案,并应经建设单位审核批准后进行;调试和试运转结束 后,应提供完整的调试和试运转资料及报告

a)通风器、冷(热)源单机设备中的风机叶轮应旋转方向正确、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与声响, 紧固连接部位无松动,电机运行功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b)风量调节阀手动、电动操作应灵活、可靠; c)控制系统的检测元件和执行机构应能正常动作,并与机组运行状态一一对应。

8.2.3系统联合试运转及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3.1新风系统工程峻工验收时,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合 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般包括下列文件及记录:

a)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和竣工图; b)主要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和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及进场检(试)验报告; c)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d)工程设备、风管系统安装及检验记录; e)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f)系统试运转与调试记录; g)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h)通风效果检验记录。

8.3.3观感质量检查应包括以下项目:

a)风管表面平整、无损坏;接管应合理,风管的连接以及风管与设备或调节装置的连接无明显缺 百; b)风口应表面平整,颜色一致,安装位置正确,风口可调节部件应能正常动作; c)各类调节装置的制作和安装应正确牢固,调节灵活,操作方便; d)风管及部件及管道的支吊架形式、位置及间距应符合本文件要求和GB50738的有关规定; e)风管、管道的软性接管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管应正确牢固,自然无强扭; f)机组、冷(热)源设备、净化设备、消声设备的安装应正确牢固、接口严密: g)风管、部件、管道及支架的油漆应附着牢固,漆膜厚度均匀,油漆颜色与标志符合设计要求; h)保温层的材质、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无断裂和脱落;室外防潮层或保护层应顺水 搭接、无渗漏 i)组合式新风机组外表面应平整光滑、接缝严密、组装顺序正确、组装牢固。

DLT1409-2015 发电厂用1000kV升压变压器技术规范风系统调试完成后应进行通风效果检验。通风效果检验项目及限值要求应符合表9的规定。通 验应采用连续监测或检测方法

表9通风效果检验项目及限值要求

8.3.5通风效果的检验应按每个建筑单体进行验收,每个建筑单体应按户检验,抽检户数不应低于每个 建筑单体总住户的5%,每个建筑单体不应少于3户。 3.3.6新风量检测应在新风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且所有风口应处于正常开启状态;采用风量罩对房间 内每个新风送风口风量进行检测,房间内所有新风送风口风量之和为房间总风量。

9.1对集中式新风系统应根据系统形式、设备材料供应模式、物业管理模式等选择运行维护方式, 9.2新风系统投入使用前,负责运行维护的单位应制定相关的运行维护制度或手册,并对使用人员进行 运行培训。

9.5日常维护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设备、管道外观应清洁,电气线路应完好; b)风量调节阀应开启到位,执行器电动、手动应灵敏: c)送风口、回风口应牢固、清洁,调节风口应调节到位,风口滤网不应堵塞; d)设备运转应正常,控制系统应正常工作。 9.6定期维护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每3~6个月对风口、风管进行清洁,风口、风管上应无积灰,过滤网中应无粉尘污渍; b)对设置阻力检测和报警装置的过滤器,应根据报警提示对净化设备进行清洗或更换;对未设置 阻力检测和报警装置的过滤器,宜每3~6个月对粗效过滤器进行清洗或更换。在室外污染严重时应缩 短清洗或更换时间; c)应每6个月检查风管的气密性,风管连接处应无开裂、漏风现象; d)应每6个月检查监测控制系统,并进行保养。 9.7宜每年对新风系统运行效果进行检验。检验内容和检验方法可按第8.3.4条执行。 9.8当室外温度处于15℃~26℃,且室外空气质量良好时,宜开窗通风,不宜启动通风系统。 9.9当通风系统或空调系统运行时,不应开启门窗通风。 9.10应根据室内人员的起居时间、活动状态等设置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

2019《档案数据硬磁盘离线存储管理规范》9.6定期维护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

附录A (资料性) 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康居认证中心、北京建筑大学、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 本文件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瑞多广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山 市万得福电子热控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龙碧科技有限公司、致果环境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上海吉泰 电阻器有限公司、博乐环境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浙江普瑞泰环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士诺净化 科技有限公司、厦门狄耐克环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中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弗迪沃斯电气有 限公司、河北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高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金栋、张小玲、马伊硕、牛犇、陈旭、李培方、唐冠恒、张维、王宇峰、史 思阳、李明月、薛顺、李晟、王伟、王名泉、朱伟、赵洋、陈平、张操、刘新路、邢金来、曹恒瑞、郝 生鑫、陈秉学、高庆、王汝佳、王明博、周铭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