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HA 506-2022 区域供冷系统设计标准.pdf

TCDHA 506-2022 区域供冷系统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4.7 M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标准
资源ID:38253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DHA 506-2022 区域供冷系统设计标准.pdf

Designstandardfordistrict coolingsystem

关于发布中国城镇供热协会

中热协[2022]6号

《区域供冷系统设计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区域供冷系统设计标准》为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团体 标准,编号为T/CDHA506-2022,自2022年10月1日起 实施。

现批准《区域供冷系统设计标准》为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团体 标准,编号为T/CDHA506-2022外墙苯板施工方案,自2022年10月1日起 实施。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 2022年6月20日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远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 杭州源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元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益美高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菱空调(佛冈)有限公司 格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粤开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德安源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贝龙环保热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一凌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艾克森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益多管道有限公司 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津能管业有限公司 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鼎空调净化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吉源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伟力低碳股份有限公司 约克(中国)商贸有限公司 准主要起草人员:王钊李著萱叶大法宋孝春 伍小亭周敏王明超贺继超 陆兢滕林李娟王芃 田骆海川章明华谭小卫 桂树强 准主要审查人员:许文发冀兆良王淮刘彬 夏建军刘荣何菁王健 周力

9.1一般规定 27 9.2数据采集 27 9.3控制与调节· 28 9.4计量 31 本标准用词说明 32 引用标准名录 33 附:条文说明 35

9.1一般规定 27 9.2数据采集 27 9.3控制与调节· 28 9.4计量 31 本标准用词说明 32 引用标准名录 33 附:条文说明 35

Monitor andMeasurement 27 9.1General Requirements 27 9.2Parameter Acquisition 27 9.3ControlandRegulation 28 9.4Measurement·.... 31 Explanation ofWordingin ThisStandard 32 ListofQuotedStandards 33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35

9 MonitorandMeasurement 27 9.1General Requirements 27 9.2ParameterAcquisition 27 9.3Control and Regulation 28 9.4Measurement·... 3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32 ListofQuotedStandards 33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35

1.0.1为规范区域供冷系统规划和设计,做到节能低碳、绿色 环保、资源集约、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区域供冷系统,包括 冷热同源、冷热同网区域供冷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1.0.3区域供冷系统应结合区域能源规划或区域供冷系统专项 规划,根据当地能源条件、用户负荷特性、使用特点及环境保护 要求等确定合理的技术方案。

1.0.4区域供冷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

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能源(冷、热、电、燃气等),在一个特 指的区域内得到科学的、合理的、综合的、集成的应用,完成能 源生产、供应、输配、使用和排放全过程。

2.0.2区域供冷系统

由供冷站、供冷一级管网、用户换热站组成,为区域内的多 个用户供冷的系统

0.3供冷站districtcoolingst

安装有制冷、变配电及相关监测和控制系统的集中生产冷冻 水的综合体

设置在用冷建筑物内部,由换热系统、供配电系统、补水系 统、自动控制系统构成,将一级管网输送的冷量交换至二级管网 的综合体。

设定并控制制冷机、蓄冷装置、热泵、水泵等设备或阀门的 运行状态,以实现某种运行模式或控制目标的方法。

双工况制冷机标准制冰工况下的制冷量与标准制冷工况下的

全年总供冷量与供冷站和一级管网总能耗之比。

3.1.1新建区域建设区域供冷系统时,应进行专项规划;建成 区域建设区域供冷系统时,应根据既有区域的建筑和市政条件进 行规划。

3.1.2区域供冷的能源形式应结合系统方案、资源票赋和环保

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区域供冷用能应优先选择下列能源: 1电厂或工业的余热、废热; 2水源、地源或污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 3采用蓄能装置,利用低谷电; 4燃气冷热电联供等

.1.5其备建议供冷站发供冷官网的达域,当满定下列条件时 应优先采用区域供冷: 1建筑容积率较高,且整个区域建筑的设计综合冷负荷密 度较大; 2用户负荷及其特性明确; 3全年供冷时间长,且各用户需求一致。 3.1.4供冷站设置数量及选址应根据区域内建筑的建设时序及 实现供冷站与用冷建筑同步建设确定,并应预留扩容条件。 3.1.5供冷站的装机容量应根据规划、建筑规模及功能、建设 时序等确定,并应在设计、建设阶段进行优化调整。单个供冷站 最大供冷能力不宜大于70MW。

3.2.1供冷站站址选择应综合考虑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土地 利用、城市空间、城市交通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冷站宜位于冷负荷中心,同一区域多个供冷站应合理 分布; 2供冷半径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且不宜超过2km; 3应避开对噪声和排烟、排风敏感区域; 4同一个区域内各供冷站宜联网运行。 3.2.2燃气冷热电联供站房选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燃气冷 热电联供工程技术规范》GB51131的有关规定。 3.2.3供冷站建筑面积可按表3.2.3确定,主机房站房高度不 宜低于8m。

表3.2.3供冷站建筑面积

注:1指标含变配电等配套设施用房;

附属用房偏多或机房形状不规整时可取较大值。

3.2.4附建式供冷站冷却塔占地面积可按表3.2.4确定。冷去 塔可使用的净高不宜低于8m,半地下设置的冷却塔地上部分通 风率不宜小于70%

表3.2.4冷却塔占地面积

2.5供冷站总图布置应考虑能源输人条件、供冷管网路由、 备和材料运输、冷却塔位置及分期建设条件等。

3.3.1管道敷设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应采用直理敷设; 2具备条件时,可利用地下建筑、城市综合管廊敷设; 3在不影响城市景观的情况下,可采用架空敷设。 3.3.2同一个区域供冷系统内各供冷站的管网宜互联互通。 3.3.3区域供冷系统管网可根据区域内的用冷特点、建设和运 行阶段的综合经济性,采用两管制或多管制方式

4.0.1区域供冷系统负何应按下列条件确定: 1区域供冷系统的负荷范围和供冷用户; 2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用户的空调冷负荷和工艺冷负荷, 包括用户负荷需求、冷媒种类、温度范围、供冷时间; 3冷热同源、冷热同网项目,还应确定用户热负荷和冷热 负荷的使用特点。 4.0.2冷负荷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用户设计冷负荷和典型设计日逐时冷负荷; 2供冷站设计冷负荷和典型设计日逐时冷负荷; 3供冷站全年逐时冷负荷。 4.0.3冷负荷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民用建筑用户典型设计日逐时冷负荷计算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 关规定执行; 2工业建筑用户典型设计日逐时冷负荷(含工艺冷负荷) 计算应按工艺需求或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 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执行; 3供冷站典型设计日逐时冷负荷,宜取全年逐时冷负荷中 最大日负荷对应的逐时值,并应以其中最大值为设计小时负荷。 4.0.4当负荷计算参数不确定时,可采用负荷指标法确定供冷 站供冷能力,单位建筑面积冷负荷指标可取60W/m²~ 80w/m²。 4.0.5供冷站负荷计算的同时使用系数,应根据区域内用户负 荷特性综合分析确定。缺少资料时可根据用户负荷特性、区域类 型和建筑米型按表40.5选取

4.0.2冷负荷计算应包括下列内

4.0.3冷负荷计算应符合下列规

荷特性综合分析确定。缺少资料时可根据用户负荷特性、区域 型和建筑类型按表4.0.5选取

表4.0.5 同时使用系数

4.0.6采用蓄冷系统时,逐时冷负荷系数应根据典型设计日和 至少2个其他典型工况的逐时冷负荷分析确定。 4.0.7利用电厂或工业余热供冷时,应根据供冷负荷核实电厂 或工业余热能力,并应确定补充冷源及其冷负荷。采用工业余热 供冷时应按高效利用原则确定,单位制冷量耗热量不宜低于 表4.0.7的规定值

7 工业余热、废热制冷单位制冷量耗

DB63/T 2010.3-2022标准下载注:1本表为制冷机组名义工况下的耗热量;

热量不包括热力管网输

5.1.1冷源系统应结合区域能源规划经技术经济分析,选择合 理的冷源及供回水温度。 5.1.2冷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优先利用工业余热或热电联产余热,并宜就近消纳; 2具备资源条件时,应合理采用浅层地能、地表水、太阳 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3技术经济合理时,宜采用分布式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 冷、热、电负荷应合理匹配,并应提高全系统的能源综合效率。 5.1.3采用浅层地能、地表水作为区域供冷冷源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应进行相关的环境评估; 2应合理布置取水点和排水点,并应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水 质处理; 3应结合用户负荷特性确定利用方式。 5.1.4以电力作为能源,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设置蓄冷 系统: 1 执行峰谷电价,采用低谷电能对电网“削峰填谷”和提 高空调系统运行经济性: 2空调峰谷负荷相差大,且峰值负荷出现的时段较少; 3使用常规空调系统会导致装机容量过大,且大部分时间 处于低负荷下运行; 4有应急冷源需求; 5需加大供回水温差,减少输送能耗或降低管网建设成本。 5.1.5制冷机组、释冷装置等主要设备选型应满足系统最小负

荷时高效运行,配套设备选型应结合负荷变化选取。 5.1.6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发电机组应根据冷热电综合平衡 和经济性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燃气冷热电联供工程技 术规范》GB51131的有关规定。 5.1.7制冷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能效不应低于节能产品 二级。 5.1.8供冷系统不宜设置备用制冷机组。 5.1.9供冷站应设置蓄冷装置,蓄冷装置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 行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蓄能空调工程技术标准》JGJ158、《供冷供热用蓄能设备技术 条件》JG/T299及《制冷系统绩效评价与计算测试方法第1 部分:蓄能空调系统》GB/T37227.1的有关规定。

1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名义工况下的性能系数应符合国家 现行标准《蓄能空调工程技术标准》JGJ158、《冷水机组能效限 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7的有关规定; 2双工况制冷机组在标准空调与标准制冰工况下的性能系 数和标准制冰工况下制冷量变化率不应小于表5.2.1的规定值;

表5.2.1双工况制冷机组性能系数和制冷量变化率

20万吨年聚丙烯工程电气仪表施工方案冰晶式冰蓄冷系统双工况制冷机组性能系数应符合现行

3冰晶式冰蓄冷系统双工况制冷机组性能系数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蓄能空调工程技术标准》JGJ158的有关规定; 4基载冷水机组性能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有关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