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311-2016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311-201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1.0.4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的通信基础设施,在建设期应考虑 一次性投资建设,并能适应各种通信与信息业务服务接人的需求。 综合布线系统与建筑智能化同步设计可以避免将来建筑物内管网 的重复建设而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与环保。因此在管道与设施安 装场地等方面,工程设计中应充分满足资源合理应用的要求。
3.1.2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下 的每个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只要改变节点连接就可使网络在 星型、总线、环形等各种类型的网络拓扑间进行转换。综合布线配 线设备的典型设置与功能组合如图1所示。当由多个建筑物构成 的配线系统时,为了使布线系统安全与正常工作,需要对布线路由 有穴余的设计。不同建筑物内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与建筑物 配线设备(BD)之间、本建筑物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与另一建 筑物楼层配线设备(FD)之间、同一建筑物内的楼层配线设备 (FD)与楼层配线设备(FD)之间可设置直通的路由。
图1综合布线配线设备典型设置
3.1.3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SN/T 5423.1-2022 进出口纺织品 多种农药残留的测定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设置情 况比较复杂。 6进线间主要作为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和建筑物布线系统 安装入口设施共同使用,并满足室外电、光缆引人楼内成端与分支 及光缆的盘长空间的需要。由于光缆至大楼(FTTB)、至用户 (FTTH)、至桌面(FTTO)的应用会使得光纤的容量日益增多,进 线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进线间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入口设施 的安装工艺要求。在建筑物不具备设置单独进线间或引人建筑内 的电、光缆数量容量较小时,也可以在缆线引人建筑物内的部位采 用挖地沟或使用较小的空间完成缆线的成端与盘长,人口设施(配 线设备)则可安装在设备间,但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人口设施 (配线设备)宜设置单独的场地,以便功能分区。 建筑物内如果包括数据中心,需要分别设置独立使用的进线间
3.2系统分级与组成
来满足传输的性能要求。
司的信息通信网络中的实际应用长度不同。例如,在工程设计中 考虑布线路由及缆线长度等因素,规定配线子系统中水平缆线的 长度不能大于90m。而在不同带宽的以太网应用中,对绞电缆的 传输距离一般为30m~90m,光纤的最远传输距离却能够达到十 几公里。因此,光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般不会受到90m长度的限 制。结合不同应用场景,综合布线系统相关标准规范关于缆线长度 的内容很多.在工程设计中可以参考本规范附录C中的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应按照近期和远期的通信业务、计算 机网络拓扑结构、建筑智能化系统等需要,选用合适的布线器件与 设施。所选用各类产品的各单项指标应高于系统指标,才能保证 系统指标得以满足,并具有发展的余地。同时也应考工程造价 及工程的实际要求。 3.4.1在表3.4.1中,其他应用一栏应根据该应用系统对网络的 构成、传输带宽、传输距离、接口方式、传输缆线的规格等要求选用 相应等级的综合布线产品。 3.4.2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电缆和连接器件之间的连接应考虑阻 抗匹配和平衡与非平衡的转换适配。在系统设计时,应保证布线 信道和链路在支持相应等级应用中的传输性能,如果选用6类布 线产品,则电缆、连接器件、跳线等都应达到6类,才能保证系统为 E级布线系统的传输特性。如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则所有主干 和水平电缆、跳线、设备缆线、连接器件都应选用带屏蔽的产品。 3.4.4光纤信道在各通信业务应用中的传输距离,本规范附录C 按照国际标准《用户建筑通用布线系统》ISO11801一2010.4和 《商业建筑电信布线》ANSI/TIA568C一2009相关内容列出。
3.4.5当跳线两端采用IDC(如
模块时,主要连接多端子配线模块;当采用RJ45即8位插头时, 可与8位模块通用插座相连;当跳线两端为SC、LC光纤连接器件 时,则与相应的光纤适配器配套相连。 3.4.6信息点电端口如为7类及以上布线系统时,应注意模块的 连接图要求。 3.4.7电信间和设备间安装的配线设备的选用应与所连接的缆 线相适应,具体可参照表1内容
表1配线模块产品选用
生:屏载大对数电缆使用8回级费卡换摄块
王:屏数大对数取便用8回级费卡极块
3目前在国际标准《用户建筑通用布线系统》ISO/IEC 11801中,已推荐采用LC光纤连接器件。但根据目前国内布线 工程的实际使用情况,本规范仍然保留了SC光纤连接器,推荐 在设备间、电信间、集合点等区域使用LC小型光纤连接器件及 适配器,以提高机柜的空间利用率。目前小型光纤连接器件 (SFF)被布线市场认可的主要有LC、MT一RJ、VF一45、MU 和FJ。 4MPO是基于MT插芯的多芯光纤连接器件,通过阵列完 成多芯光纤的连接,MPO型连接器件是由国际标准IEC一61754一 7及北美的标准EIA/TIA一604一5,即FOCIS5标准定义的。目 前行业内提及的MTP多芯光纤连接器件是基于MPO连接器件 发展而来的,也是MPO连接器件的一种。因此MTP也符合 MPO连接器件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包括EIA/TIA一604一5FO CIS5和IEC一61754一7规定,并且相互之间可以互连。采用预 端接光缆系统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现场勘查,确定预端接光缆的 长度,以便工厂预定生产。MPO多芯接头有多种规格产品可供 选择。
3.4.8当集合点(CP)配线设备为8位模块通用插座时,CP电缆
3.4.9布线产品种类紫多,为了提高传输性能指标,各产品的结 构、尺寸及对安装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电缆的外观有圆形和椭 圆形的,其对电缆的敷设与绑扎有不同的要求;又如,在物理带宽 比较低时,非屏蔽电缆的外径比屏蔽电缆的外径小;在物理带宽比 较高时,非屏蔽电缆的外径会逐渐变大,甚至可能超过屏蔽电缆; 不同结构的电缆,其外径也会有不同
随着布线系统的发展,屏蔽布线系统的物理带宽已经超过了
表2电磁环境等级与间距要求
各种电磁干扰设备的环境中添加隔离装置可以减少电磁耦合 的能量的影响。表3列出了常见电磁噪声源的耦合途径。
表3常见电磁隧声源的帮合途径
4参考《信息技术通用缆线系统》EN50173标准,当工作环 境温度超过20℃时,为达到传输性能指标要求,对绞电缆的最大 有效长度会有所减少。其中规定屏蔽布线系统的长度温度系数为 0.2%/℃,非屏蔽布线系统的长度温度系数为0.4%/℃(20℃~ 40℃)和0.6%/℃(40℃~60℃)。根据温度系数进行计算,如工 作温度为30℃时,屏蔽对绞电缆的最大有效长度为87.3m,而非 屏蔽对绞电缆的最大有效长度则为84.6m。 另外,布线系统电缆作为POE供电应用时,根据IEEE802 3AT提出的要求,每一对线的功耗将会达到30W,使线对的温度 达到45℃,在此情况下建议采用屏蔽布线系统。 3.5.2屏蔽电缆可在F/UTP、U/FTP、SF/UTP、S/FTP中选 择,不同结构的屏蔽电缆会对高频、低频的电磁辐射产生不同的屏 蔽效果。对于具有线对屏蔽结构的(如U/FTP)屏蔽电缆主要可 以抵御线对之间的电磁辐射干扰,但是线对屏蔽十电缆总屏蔽结 构的(如S/FTP)屏蔽电缆则可以同时抵御线对之间和来自外部 的电磁辐射干扰,也可以减少线对对外部的电磁辐射干扰。因 此,屏蔽布线工程有多种形式的电缆可以选择。同时为保证良 好屏蔽性能,电缆的屏蔽层与屏蔽连接器件之间必须做好360° 的连接。
3.6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3.6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
3.6.1由于这些区域的使用对象数量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使得 信息点的数量与位置会经常发生变化,常规的布点设计不能够满 足用户多次变更的需求,故采用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3.6.3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对配线设备的选用及电缆长度的 要求不同于一般的综合布线系统。在ANSI/UL1581中规定,24 号线规(AWG),导体直径的标称值为0.511mm,实心导体和柔性 软导体的最小值为0.5mm和0.506mm,最大值为0.516mm;26 号线规(AWG),导体直径的标称值为0.404mm,实心导体和柔性 软导体的最小值为0.396mm和0.399mm,最大值为0.409mm。 3.6.4CP点由无跳线的连接器件组成,在电缆与光缆的永久链 路中都可以存在。集合点配线箱目前没有定型的产品,但箱体的 大小应考虑满足不小于12个工作区所配置的信息点所连接的4 对对绞电缆与光缆的进、出箱体的布线空间和CP点光、电配线模 块的安装空间。
3.7工业环境布线系统
工业环境布线系统设计可参照国际标准《工业环境通用布线 系统》ISO/IEC2012内容。 3.7.2工业级布线系统产品选用应符合IP标准提出的保护要 求,国际防护(IP)定级如表4所示
表4国际防护(IP)定级
注:①2位数用来区别防护等级,第1位针对随体物质,第2位针对液体。如IP67 级别就等同于防护灰尘吸人和可沉爱在水下15cm1m深度
在ISO/IEC11801一1WD.04一2013标准中还对工业厂房的 布线环境提出了分类。特定环境(如对人员产生危害性的核电、化 工、火灾、爆炸、盐雾)下的要求在ISO/IECTR29106标准中体 现。分级的具体内容见表5。布线信道在不同的工业环境中的 应用等级应注重器件的组合,采用的环境等级应能向下兼容应 用,如选用M2级别的器件同样应能够支持M1级别的应用。目 前在我国尚未制定布线环境分级指标参数的相关内容,本规范 列出表5与表6的内容仅供参考。布线系统环境分级如表5内 容所示
表5布线信道环境分织
对于同一个环境等级,布线器件的选择应符合环境M、I、C、E 的级别所规定的参数要求,见表6。
表6布线环境分级指标参题
项目 级别 典型环境 轻工业环境 恶劣工业环境 磁场(50/60Hz) 1A · m=1 3A · m1 30A · m1 磁场(60Hz20000Hz) 待研究 待研究 待研究
图2工业环境布线系统架构
3.7.5在工业环境的布线系统架构中,如果存在ID,则FD处的 光纤配线设备可不连接网络设备,而只起到对光纤进行连接的 作用。
4.1.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是根据《“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 的目标要求,为加速推进宽带网络建设并保障工程的有效实施而 提出的。目前,公用建筑中商住办公楼以及一些自用办公楼将楼 内部分楼层或区域出租给相关的公司或企业作为办公场所,而这 些出租区域的使用面积、空间划分、区域功能等需求经常会随着租 用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同时,对信息通信的业务和带宽的要求 比较高的公司或企业用户一般会建设自已的企业级计算机局域网 和自用的布线系统,并直接连接至公用通信网的接人系统。对于 105
这类用户使用的建筑物区域,如果按照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进行 设计,将会出现信息点位置与数量上的偏差,造成原有工作区的布 线设备资源的浪费;同时通过楼宇的多级配线或计算机网络与公 用通信网互通,不便于用户使用通信业务。本规范提出采用“光纤 到用户单元”的方式建设通信设施工程的要求,既能够满足用户对 高速率、大带宽的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的需要,适应现阶段及将来通 信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又可以有效地避免对通信设施进行频繁 的改建及扩建;同时为用户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创造便利 条件
户造成的影响。 4.1.5用户接入点的设定是为了解决工程实施的交叉与复杂 性,使得工程的建设界面划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用户接人点 为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共同接人及用户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 营者的部位,也是电信业务经营者与建筑物建设方的工程分 界点。 3用户接入点配线设备的2种连接方式可参见图3、图4。
图3用户接人点连接示意图(采用机柜安装方式)
端口的光纤配线架。当用户单元需要接入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提 供的业务时,则需要通过2芯光纤实现对2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 互通,此时的光纤端口数量应满足工程要求。 2举例说明:假设有一栋100层,高度为500m,建筑面积为 150000m²的超高层建筑物。其中第11层~第40层(30层)作为 出租性质的房屋,需要提供“光纤到用户单元”的功能。如每一层 的建筑面积为1500m,每一个用户单元为60m,则每一层有25 个用户单元:按照约300个用户单元设置1个光纤配线区(用户接 入点),该建筑需要设置3个光纤配线区(用户接人点),每10个楼 层设置1个共用楼层设备间(可在15层、25层、35层分别设置)。 设于建筑物楼层的光纤到用户单元系统设备间为多家电信业 务经营者共同使用。 3当单栋建筑物规模不大或用户单元的容量达不到1个光 纤配线区容纳的用户数量时,可由多个单栋的建筑物的用户单元 区域组成1个光纤配线区。此时,用户接入点可以设置在物业管 理中心业务机房,或建筑群中心位置的某一栋建筑物综合布线系 统设备间,为了便于运维并保障通信的安全畅通,应分隔出一个独 立的空间安装光纤配线设备,也可以安装在通信业务机房内。 在上述情况下,用户光缆会有一部分敷设在园区的地下通信 管道中,用户接入点引出的室外用户光缆通过地下通信管道引入 至每一栋建筑物的进线间或设备间的光缆配线箱,在此处只对用 户光缆做成端或接续,
4.3.6配线设备安装采用4个600mm宽机柜时,设备间尺寸为 1.0×2.5m,面积为10m。如果采用4个800mm宽机柜时,设备 间尺寸为5.0mX3.0m,则面积为15m²。当设备间还需安装通信 设备或入口设施时,应相应地扩大其尺寸,以满足设备安装的工艺 要求。
4.3.6配线设备安装采用4个600mm宽机柜时,设备间尺寸为 4.0×2.5m,面积为10m。如果采用4个800mm宽机柜时,设备 间尺寸为5.0mX3.0m,则面积为15m²。当设备间还需安装通信 设备或入口设施时,应相应地扩大其尺寸,以满足设备安装的工艺 要求
4.4缆线与配线设备的选择
4.4缆线与配线设备的选择
4.4.4用户接人点设置在设备间时,共安装4个19"标准机柜。 其中3个机柜为电信业务经营者使用,每家电信业务经营者使用 1个机柜,机柜满足配线光缆与光纤跳线的引人、配线光缆光纤的 终接与盘留、光纤配线模块与光纤分路器的安装及理线的需要。1 个机柜由建筑物建设方提供,满足用户光缆与光纤跳线的引入、用 户光缆光纤的终接与盘留、光纤配线模块的安装及理线的需要。 电信业务经营者与建筑物建设方机柜的光纤配线模块之间通过光 跳线互通。 共用配线箱则应分隔成为4个独立的空间,其中3个空间分 别满足3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的配线光缆的引人、配线光缆光纤的 终接与盘留、光纤配线模块与光纤分路器的安装及理线的需要。1 个空间满足用户光缆的引人、用户光缆光纤的终接与盘留、光纤配 线模块的安装及理线的需要。 本规范中机柜或箱体的安装空间是按照使用1:64分光比的 光纤分路器进行估算的
4.4.5本条对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的配置做出了规定。
4.5.1典型场景下,光缆长度在5km以内时,分光比应采用 1:64,最大全程衰减不大于28dB。本规范中所指“光纤链路”只 是体现无源光网络中光线路终端(OLT)至光网络终端(ONU)全 程光纤链路中的其中一段,即用户接人点光纤连接器件通过用户 光缆至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一端的光纤连接器件。一般情况下, 用户光缆的长度不会超过500m。
5.1.2目前建筑物的功能类型较多,因此对工作区面积的划分应 根据应用的场合作具体的分析后确定,工作区面积需求一般可参 照表7所示内容
5.1.2目前建筑物的功能类型较多,因此对工作区面积的划分应
表7工作区面积划分表
注:1如果终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无法确定,或使用场地为大客户租用并考 虑自行设置计算机网络,工作区的面积可按区域(租用场地)面积确定。 2 对于IDC机房(数据通信托管业务机房或数据中心机房),可按生产机房每 个机架的设置区域考虑工作区面积。此类项目涉及数据通信设备安装工 程设计.应单独考惠实施方案
为了满足不同功能与特点的建筑物的需求,综合布线系统工 作区面积划分与信息点配置数量也可参照表8~表18的内容
表8办公建筑工作区面程划分与信息点配置
表9商店建筑和旅馆建筑工作区面积划分与信息点配置
表11观演建筑工作区面积划分与信息点配置
表11观演建筑工作区面积划分与信息点配置
表12体育建筑和会展建筑工作区面积划分与信息点配置
表12体育建筑和会展建筑工作区面积划分与信息点配置
麦18通用工业建第工作区面积划分与信息点配置
5.2.4由于建筑物用户性质不一样,其功能要求和业务需求也不 一样,尤其是对于专用建筑(如电信、金融、体育场馆、博物馆等建 筑)及计算机网络存在内、外网等多个网络时,更应加强需求分析 故出合理的配置。 每个工作区信息点数量可按用户的性质、网络构成和需求来 确定。表19作了一些分类,仅提供设计者参考。各类功能建筑物 的工作区信息点配置可参照表8~表18中的内容
表19信息点数量配置
5.2.61条4对对绞电缆应全部固定终接在1个8位模块通用
.2.9根据现有产品情况,配线模块可按以下原则选择
(1)多线对端子配线模块可以选用4对或5对卡接模块,每个 卡接模块应卡接1根4对对绞电缆。一般100对卡接端子容量的 模块可卡接24根(采用4对卡接模块)或卡接20根(采用5对卡 接模块)4对对绞电缆。 (2)25对端子配线模块可卡接1根25对大对数电缆或6根4 对对绞电缆。 (3)回线式配线模块(8回线或10回线)可卡接2根4对对绞 电缆或8/10回线。回线式配线模块的每一回线可以卡接1对人 线和1对出线。回线式配线模块的卡接端子可以为连通型、断开 型和可插入型三种不同的类型。一般在CP处可选用连通型,在 需要加装过压过流保护器时采用断开型,可插入型主要使用于断 开电路作检修的情况下,布线工程中无此种应用。 (4)RJ45配线架(由24个或48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组成)的 每1个RJ45插座应可卡接1根4对对绞电缆。 (5)光纤连接器件每个单工端口应支持1芯光纤的终接,双工 端口则支持2芯光纤的终接
5.2.10各配线设备跳线可按以下原则选择与配置
5.3.5主干电缆和光缆所需的容量要求及配置说明如下:
1如语音信息点8位模 块通用插座连接ISDN用户终端设
备,并采用S接口(4线接口)时,相应的主干电缆则应按2对线 配置。 5.3.6本条说明如下: 3引人缆线包括进线间安装的综合布线系统人口设施的引 人缆线,或不少于3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引人光缆,或园区弱电系 统引人缆线
5.6.1综合布线系统管理是针对设备间、电信间和工作区的配线 设备、缆线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内容包括管理 方式、标识、色标、连接等。这些内容的实施将给今后维护和管理 带来很大的方便,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别是信息 点数量较大和系统架构较为复杂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如采用计 算机进行管理,其效果将十分明显。 应采用色标区分干线缆线、配线缆线或设备端口等综合布线 的各种配线设备种类。同时,还应采用标签表明终接区域、物理位 置、编号、容量、规格等,以便维护人员在现场和通过维护终端设备 一目了然地加以识别。 5测试的记录文档内容可包括测试指标参数、测试方法、测 试设备类型和制造商、测试设备编号和校准状态、采用的软件版 本、测试线缆适配器的详细信息(类型和制造商,相关性能指标)、 测试日期、测试相关的环境条件及环境温度等。 5.6.2综合布线系统使用的标签可采用粘贴型和插入型。缆线 的两端应采用不易脱落和磨损的不干胶条标明相同的编号。 5.6.3智能配线设备目前应用的技术有多种,在工程设计中应考 虑到系统设备的功能、容量与配置、管理范围与模式、组网方式、管 理软件、安装方式、工程投资等诸方面的因素,合理地加以选用。
6.1缆线与连接器件性能指标
5.1.2对绞电缆性能指标与电缆的命名方式可参照国际标准《用 户建筑通用布线系统》ISO/IEC11801一2010.4相关内容。 综合布线系统推荐的电缆统一命名方法使用XX/Y/ZZ编号 表示。 XX表示电缆整体结构(U为非屏蔽、F为箔屏蔽、S为编织物 屏蔽、SF为编织物十箱屏蔽),Y为线对屏蔽状况(U为非屏蔽,F 为箔屏蔽),2Z为线对状态(TP为两芯对绞线对、TQ为四芯对绞 线对)
表20连接器件对应标准
6.2.1本条规定的性能指标参数的计算公式、指标值与说明详见
7.1.1若无特殊设计要求,前期施工的预理管和86系列底盒需 相匹配。光纤模块安装采用深底盒以保证光纤的预留长度和弯曲 半径
7.2.7电信间的温、湿度按配线设备要求提出,如在机柜中安装 计算机网络设备等有源设备,环境也应满足有源设备提出的安装 工艺要求。温、湿度条件的保证措施由空调专业负责解决。设备 安装工艺要求应执行相关规范的规定。 7.2.8电信间外开的防火门等级应按建筑物等级类别设定,特别 是对超高层和250m以上的建筑。通常电信间防火门采用乙级及 以上等级的防火门。房门净尺寸宽度应满足净宽600mm~ 800mm的机柜搬运通过的要求
7.3.3本条规定的使用面积不包括程控用户交换机、计算机网络
7.3.5有害气体指氯、碳水化合物、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
7.4.3进线间因涉及因素较多,难以统一提出具体所需面积,可
7.4.4进线间设于建筑物的地下一层,主要有利于外部地下管道 与缆线的引人。对洪涝多发地区,为了保障通信设施的安全及通 信畅通,也可以设于建筑物的首层。 1外部缆线宜从两个不同的地下管道路由引人进线间,有利 于路由的安全及与外部管道的沟通。进线间与建筑物红线范围内 的人孔或手孔之间采用管道或通道的方式互连
7.5.1常用的布线导管包括金属导管(钢管和电线管)、可弯曲金 属导管、中等机械应力以上刚性塑料导管和混凝土管孔等。常用 的布线桥架包括金属电缆槽盒(封闭可开启)、中等机械应力以上 刚性塑料槽盒、地面槽盒(金属封闭式或中等机械应力以上刚性塑 料)、网格电缆桥架(信息机房内高位明敷)等。 导管或桥架的性能、规格和材质的选取应保障其具有一定的 承重、抗弯曲、抗冲击能力。 导管或桥架应安装于干燥位置,潮湿或对金属有严重腐蚀的 场所不宜采用金属导管,或采用金属导管但管材表面增加防腐措 施,如采用双层金属层外敷聚氯乙烯护套的防水型可弯曲金属电 气导管明敷于潮湿场所或暗敷于墙体、混凝土地面、楼板垫层或现 烧钢筋混凝土楼板内。 具有酸碱腐蚀性介质的场所宜选用刚性塑料导管(槽)或铝制 槽盒,但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不宜采用明敷设。暗敷于 墙内或混凝土板内的刚性塑料导管应选用抗压、抗冲击及弯曲等 性能达到中等机械应力以上的非火焰蔓延型塑料导管。
7.5.4穿越建筑结构的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等王建连接缝的
导管或桥架,会因温度、承载等引起结构变形,应考虑导管或桥架 的软连接线或伸缩节等部位的完余量长度,其连接的做法应依据 土建构造并满足施工安装、检修、维护方便及建筑美观等要求,布 放与使用过程应对缆线无实质损害。
7.5.5为减轻导管或槽盒的抗压、抗弯曲要求,尽量不要穿越设
5为减轻导管或槽盒的抗压、抗弯曲要求,尽量不要穿
7.5.5为减轻导管或槽盒的抗 安牙风 备基础敷设;当穿越建筑物基础时,应核算分析保护措施的可行 性。其抗压、抗弯曲性能必须达到建筑物沉降的要求,并确保缆线 不会因受沉降影响而损坏
7.5.12过线盒也可以称为拉线盒,通常使用于布放缆线数量较
7.6.1工程中选用缆线的类型(室内型、室外型、室内外型)、外径 尺寸(如同类别的非屏蔽电缆与屏蔽电缆直径的差异)、结构(护套 形式与材质、屏蔽层方式、中心加强件材质、填充物等对缆线敷设 的方式和场地要求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干线子系统垂直通道有下列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1)电缆孔方式,通常用一根或数根外径63mm~102mm的 金属管预埋在楼板内,金属管高出地面25mm~50mm,也可直接 在楼板上预留一个大小适当的长方形孔洞,孔洞一般不大于 600mmX400mm(也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2)导管或桥架方式,包括明导管或暗导管或桥架敷设。 (3)电缆竖井方式,在新建工程中,推荐使用电缆竖井的方式。 7.6.2敷设建筑群之间的缆线所需管道管孔的数量、尺寸及电缆 沟尺寸需考虑: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支持的应用业务、期望的扩 展规模、将来添加管道的施工难度、引人建筑物人口位置与场景条 ·127.
件、拟敷设的缆线类型、数量和尺寸等因素
7.6.3本条对明敷缆线要求做出了规定。
3当相关标准未明确间距要求或间距达不到标准的要求时, 应根据绝缘、隔热、防冻等防护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隔离措施。 4建筑物外墙垂直敷设的缆线,通常距地1.8m以下的部分 采用钢导管保护。 7.6.4屏蔽对绞电缆的直径和硬度一般会大于非屏蔽电缆,而且 不同的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的层数、材料和屏蔽形式等各有不 同,因此在设计缆线的弯曲半径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7.6.5缆线的类型包括大对数屏蔽与非屏蔽电缆(25对、50对、 100对),4对对绞屏蔽与非屏蔽电缆及多模和单模光缆(2芯至24 芯)等。6类及以上级别的缆线和屏蔽缆线因构成的方式较复杂, 电缆的直径与硬度有较大的差异。如电缆的外形可为“圆”和“椭 圆”形,线对又有“十”字和“一”字的隔离方式等;有的6类电缆在 布放时为减少对绞电缆之间串音对传输信号的影响,不要求完全 做到平直和均匀,甚至可以不绑扎。因此对布线系统管线的利用 率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设计管线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5缆线的占空比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与网络的正常运 行,应根据项目特点考虑未来发展需要,特别是采用槽盒方式布线 时,应预留一定的允余量。为了保证水平电缆的传输性能,以及成 束缆线在槽盒中或弯角处布放不会产生溢出的现象,故提出了线 槽利用率应在30%~50%的范围。 7.6.7缆线布放路由中增加电缆导体或光纤的连接点,将会导致 综合布线系统的永久链路和信道的传输指标达不到规范的规定与 要求,而且不利于布线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因此规范要求敷设缆 线的路由中不应存在连接点。
1200mm。机柜的高度与内部设备可占有空间的关系为:机柜 2000mm高,占42U空间;1800mm高,占37U空间;1600mm高, 占32U空间;1400mm高,占27U空间;650mm高,占12U空间; 500mm高,占9U空间;350mm高,占6U空间。1U等于 44.5mm。 2预留空间需考虑地面采用的活动地板板块的尺寸、设备安 装施工方便及运行和维护的安全。 7.7.3设备安装应本着方便运行和维护,减轻地震破坏,避免人 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的设计原则,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的有关规定
8.0.1随着各种类型的电子信息系统在建筑物内的大量设置,各 种干扰源将会影响到综合布线电缆的传输质量与安全。表21列 出的射频应用设备又称为ISM设备,我国目前常用的ISM设备 大约有15种。
表21CISPK推设备及我国常见ISM设备一监表
8.0.3本条对综合布线系统的电磁于扰防护措施做出
1、2综合布线系统选择缆线和配线设备时,应根据用户要 求,并结合建筑物的环境状况进行考虑。当建筑物在建或已建成
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干扰场强度。用本规范中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 进行衡量,选择合适的器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光缆布线具有最佳的防电磁干扰性能,既能防电磁泄漏,也不 受外界电磁干扰影响,在电磁干扰较严重的情况下,是比较理想的 防电磁干扰布线系统。本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设计 原则,在满足电气防护各项指标的前提下,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 况,进行合理选型及配置。 8.0.6采用两根不同长度的连接导体,为高频干扰信号提供低阻 抗的泄放通道,可以避免单根导体长度为干扰频率波长的1/4或 其奇数倍时形成接收或辐射干扰信号的情况。 综合布线系统接地导线截面积可参考表22确定
表22接地导线选择表
对于通信缆线的燃烧性能分级,北美、欧洲及国际的相应标准 中主要包括缆线受火的燃烧程度及着火以后火焰在缆线上蔓延的 距离、燃烧的时间、热量与烟雾的释放、释放气体的毒性等指标,通 过测试环境模拟缆线燃烧的现场状况实测取得。表23~表25分 别列出了缆线的测试标准与燃烧性能的分级,仅供参考
表23继线国际测试标准
注:参考现行IEC标准
麦24电缆欧洲测试标准及分级表
:参考欧盟EUCPD草案
表25通信缆线北美测试标准及分级表
.参考现行NEC2014版
对缆线测试标准与燃烧性能的分级内容进行同等比较后,根 据建筑物的不同类型与功能、缆线所在的场合(如办公空间、人员 密集场所、机房)、采用的安装敷设方式(吊顶内或高架地板下等通 风空间、竖并内、密封的金属管槽)等因素,工程中应选用符合相应 阻燃等级的缆线。 我国国家标准《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GB31247一2014 中建议使用以“标准名十级别名”,而不以材料名称的方法来判断 缆线的安全特性。标准将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等级划分为A级: 不燃电缆(光缆);B1级:阻燃1级电缆(光缆);B2级:阻燃2级电 缆(光缆);B3级:普通电缆(光缆)。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等级判 据为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A级的试验方法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 GB/T14402的规定;B1级的试验方法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或 光缆在受火条件下火焰蔓延热释放和产烟特性的试验方法》 GB/T31248、《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 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GB/T17651.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 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 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GB/T18380.12的规定;B2级 的试验方法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缆或光缆在受火条件下火焰蔓 延热释放和产烟特性的试验方法》GB/T31248、《电缆或光缆在特 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GB/T 17651.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 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 法》GB/T18380.12的规定;B3级为未达到B2级的, 工程中应根据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缆线燃烧性能级别 测试报告选用阻燃缆线。 9.0.2对超高层及250m以上高度的建筑应特别考虑其高度的 影响因素
本附录中综合布线信道的性能指标参照国际标准《用户建筑 通用布线系统》ISO11801一2008.4中列出的表格内容;永久链路 和CP链路的性能指标参照国际标准《用户建筑通用布线系统》 ISO11801一2010.4中列出的表格内容。在国际标准中的性能指 标参数表格分为需执行的和建议的两种表格,在需执行的表格中 列出指标计算公式,在建议表格中只是针对某一指定的频率提出 指标要求。其中,需执行的表格针对永久链路和CP链路;建议的 表格除非特别指出,一般只针对永久链路。本规范从工程验收检 测的应用出发,仅以建议的表格列出布线信道和链路的各项指标 参数要求。 A.0.4本条列出的相关指标主要用于验证布线系统对绞电缆信 道的屏蔽特性。应根据布线系统应用情况和仪表测试功能进行选 择与检测。当现场不具备测试条件时,可将厂商产品资料列出的 参数与相关规范及设计对指标参数的要求进行对比验证。 表26~表31列出了欧洲标准EN50173一2007的相关指标 及参数,供参考与对比。 1非屏蔽布线信道中每个线对的TCL值应符合表26、表27 的规定
表26非屏蓝信道的横向转换损耗(TGL)
注,大于100MHz时的参数仅供参考
表27典型频率点的非屏蔽信造的模问转换损耗TCL
注,大于100MHz时的参数仅供参考
注,大于100MHz时的参数仅供参考。
2非屏蔽信道的等效横向转换损耗(ELTCTL)应符合表28、 表29的规定。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等效横向转换损耗的要求。
表28非屏蔽信道的等效摄向转换损耗(ELTCTL
表29典型频率点的非屏鼓信道的等效横向转换损耗(ELTCTL
注:大于100MHz时的参数仅供参者
DB43T 1777.8-2020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建设规范 第8部分:电子公文通用技术要求3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耦合衰减的要求。屏蔽信道的耦 合衰减应符合表30、表31的规定。
3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耦合衰减的要求。屏蔽信道的耦 合衰减应符合表30、表31的规定
表30屏鼓信道的揭合衰减
表31典型频率点的屏藏信造揭合豪减
A.0.5本条说明如下:
2这里的OS1和OS2是指光纤成缆后的两种光缆链路类 型。OS1指的是室内应用光缆(紧套光缆)GB/T 37876-2019 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符合性评价通则,OS2为室外应用光缆 (松套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