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2025-2022 智能制造 射频识别系统 超高频RFID系统性能测试方法.pdf

GB/T 42025-2022 智能制造 射频识别系统 超高频RFID系统性能测试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42025-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4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00786
下载资源

GB/T 42025-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2025-2022 智能制造 射频识别系统 超高频RFID系统性能测试方法.pdf

测试报告应至少包括如下信息:

图4标签移动方向示意图

GB/T 420252022

CJJ/T 276-2018 预弯预应力组合梁桥技术标准a)测试环境:测试地点、温度、湿度、大气压等; 标签:标签UID等; 读写器:读写器型号、天线特性、通信协议等; d) 测试结果:测试数值; e 附加说明:标签数量、标签群排列形式、标签方向和贴附材料等

本测试规定了在工业环境中的连续、暂态、传导和辐射骚扰以及包括静电放电情况下工作的读 抗扰度试验要求,

受试设备(EUT)应在符合正常使用的最敏感的工作方式下进行试验。应变动受试设备的布置以 获得与典型使用和实际装置一致的最大敏感度。 如果设备是系统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连接辅助设备,那么设备在进行试验时应连接数量最少且有代 表性的辅助设备。 如果制造商的技术规范特别要求外部保护装置或措施,并已在用户使用手册中明确做出规定,则应 在具有外部保护装置或措施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试验期间的布置和工况都应准确地记录在试验报告中。对设备的每一项功能未必都能进行试验 这种情况下,要选择最关键的工况来试验。 如果设备有许多类似的端口,或许多端口有类似的连接,那么应选择足够数量的端口来模拟实际工 乍状态,以保证涉及所有不同类型的终端 应在产品规定的温度、湿度和气压范围内,以额定电源电压进行试验,除非基础标准另有规定 读写器抗扰度试验布置如图5所示。

图5读写器抗扰度试验布置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a)被测样品在测试前应保证功能和性能正常。 b)在无干扰状态下测量被测设备读写标签的效率。 被测设备处于连续读写标签状态,按照表3、表4、表5、表6和表7测试要求进行测试,试验应 以单个的试验依次逐项进行,试验顺序是任意的。测量试验期间被测设备的读/写标签效率。 d)试验结束后,测量被测设备读/写标签效率。 e)计算被测设备读/写标签效率的变化范围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a)被测样品在测试前应保证功能和性能正常。 b)在无干扰状态下测量被测设备读写标签的效率。 被测设备处于连续读写标签状态,按照表3、表4、表5、表6和表7测试要求进行测试,试 以单个的试验依次逐项进行,试验顺序是任意的。测量试验期间被测设备的读/写标签效 d)试验结束后,测量被测设备读/写标签效率。 e)计算被测设备读/写标签效率的变化范围

GB/T42025—2022

表3外壳端口抗扰度试验

只应用于设备中包含有对磁场敏感的装置。 附加性能判据为A:在试验期间和试验之后,设备应能按预定方式连续运行。当设备按预定方式使用时,其性 能降低或功能丧失不应低于无干扰的正常读写效率的50%。 附加性能判据为B:在试验之后,设备应能按预定方式连续运行。当设备按预定方式使用时,其性能降低或功 能丧失不应低于无干扰的正常读写效率的50%。在试验期间,允许性能降低,但实际工作状态或存储的数据 不充许改变。

表4信号端口抗扰度试验

贝载的等双电流米拥定 仅适用于连接有电缆地端口,根据制造商地功能技术规范,那些电缆的总长度可超过3m。 仅适用于连接有电缆地端口,根据制造商地功能技术规范,那些电缆的总长度可超过30m d附加性能判据为A:在试验期间和试验之后,设备应能按预定方式连续运行。当设备按预定方式使用时,其性 能降低或功能丧失不应低于无干扰的正常读写效率的50%。 附加性能判据为B:在试验之后,设备应能按预定方式连续运行。当设备按预定方式使用时,其性能降低或功 能丧失不应低于无干扰的正常读写效率的50%。在试验期间,允许性能降低,但实际工作状态或存储的数据 不允许改变。

表5直流电源输入、输出抗扰度试验

适用于打算与蓄电池或者充电时应从设备移开或断开的充电电池相连接的输入端口对打算与交直流电源适 配器一起使用的带有直流输人端口的设备,应对制造商规定的交直流电源适配器的交流电源输入端口进行试 验,而在没有做这样规定的地方,使用一个典型的交一直流电源适配器。本测试不适用于打算长度小于10m 的电缆固定连接的直流电源输入端口。 附加件性能判据为A:在试验期间和试验之后,设备应能按预定方式连续运行。当设备按预定方式使用时,其 性能降低或功能丧失不应低于无干扰的正常读写效率的50%。 附加件性能判据为B:在试验之后,设备应能按预定方式连续运行。当设备接预定方式使用时,其性能降低或 功能丧失不应低于无干扰的正常读写效率的50%。在试验期间,允许性能降低,但实际工作状态或存储的数 据不充许改变。

交流电源输入、输出抗

GB/T 420252022

表6交流电源输入、输出抗扰度试验(续)

试验值也可以按注人150Q负载的等效电流来确定 仅适用于输人端口,允许亮度短时变化, 附加性能判据为A:在试验期间和试验之后,设备应能按预定方式连续运行。当设备按预定方式使用时,其性 能降低或功能丧失不应低于无干扰的正常读写效率的50%, 附加性能判据为B:在试验之后,设备应能按预定方式连续运行。当设备按预定方式使用时,其性能降低或功 能丧失不应低于无干扰的正常读写效率的50%。在试验期间,允许性能降低,但实际工作状态或存储的数据 不准许改变, 附加性能判据为C允许暂时丧失功能,只要这种功能可自行恢复或者可以通过操作控制器来恢复。对于 RFID系统,允许通过复位、重新加电操作来恢复原始功能

表7功能接地抗扰度试验

试验值仙 仅适用于连接有电缆的端口,根据制造商的功能技术规范,那些电缆的总长度可超过3m。 附加性能判据为A:在试验期间和试验之后,设备应按预定方式连续运行。当设备按预定方式使用时,其性能 降低或功能丧失不应低于无干扰的正常读写效率的50% 附加性能判据为B:在试验之后,设备应按预定方式连续运行。当设备按预定方式使用时,其性能降低或功能 丧失不应低于无干扰的正常读写效率的50%。在试验期间,允许性能降低,但实际工作状态或存储的数据不 准许改变。

则试报告应至少包括如下信息: 测试环境:测试地点、温度、湿度、大气压等: 测试条件、附加性能判据; )读标签和写标签的效率。

测试报告应至少包括如下信息: a)测试环境:测试地点、温度、湿度、大气压等; b)测试条件、附加性能判据; c)读标签和写标签的效率。

试用于评估多读写器分布时相邻信道于扰和相邻

本项测试用于评估多读写器分布时相邻信道干扰和相邻位置干扰的情况。

将至少两个相同读写器依照 读写器天线方向应依据实际应用需量 ,读写器a和标签的距离依据实际应 简要放置图如图6

图6读写器互扰测试布置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a)将读写器a作为被测读写器,读写器b作为干扰读写器; b 读写器b固定工作在中间信道f。(中心频率为842.625MHz或者922.625MHz),连续发送调 制信号,发射功率S可根据实际工作功率设置,默认读写器最大发射功率为33dBm; 被测读写器a固定工作在相邻信道fi,连续进行读标签或写标签操作,发送功率为S; 在发射功率S不变的条件下,分别设置读写器a工作频率f;=f。土250n(n=1,2,3,4,5),记 录此时读写器a读标签或写标签的成功率(读或写标签测试不少于1000次); e 在工作频率f,不变的条件下,分别设置两个读写器发射功率为S土m(m=1,2,333),记录 读写器a读标签和或写标签的成功率(读或写标签测试不少于1000次)。 注:测试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遍历参数"和m

测试报告应记录发射功率S,工作频率于。、于1,以及读标签或写标签的成功率,标签与读写器 D。、Db,读写器之间的距离D。。测试报告还应记录读标签或写标签成功率从100%降低到50% 的工作频率和发射功率。依据表8的互扰等级要求,报告还应记录不同参数条件下的互扰等级

表8读写器互扰成功率等级

GB/T420252022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标签反向链路速率的偏差。

将被测标签和测试 馈线引出到反向链路速率测试仪。测 式用天线和被测标签的距离 够进行测量

本项测试步骤如下: a)温湿度箱温度相对湿度设置为25℃、40%; b)将被测标签放置于该环境下至少30min; c)驱动被测标签分别工作在64kHz、137.14kHz、174.55kHz、320kHz、128kHz、274.29kHz 349.09kHz、640kHz反向链路速率条件下,测量标签的反向链路速率,并计算偏差; d)将温湿度箱温度和相对湿度设置为A℃、B%,重复步骤b)、c)。 e)除非另有规定,试验的温度A、相对湿度B从表9中选择

本项测试步骤如下: a)温湿度箱温度相对湿度设置为25℃、40%; b) 将被测标签放置于该环境下至少30min; c)驱动被测标签分别工作在64kHz、137.14kHz、174.55kHz、320kHz、128kHz、274.29kHz 349.09kHz、640kHz反向链路速率条件下,测量标签的反向链路速率,并计算偏差; d)将温湿度箱温度和相对湿度设置为A℃、B%,重复步骤b)、c)。 e)除非另有规定,试验的温度A、相对湿度B从表9中选择

荐的持续时间为12h、16h、24h、2d、4d、10d、2

测试报告应记录测量的温度条件A、湿度条件B,以及对应条件下的标签反向链路速率并计算 偏差。

测量放置在特定贴附模型的堆垛中特定位置的标签的识别、读取、写人标签的灵敏度和标 射功率。

堆垛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择,测试天线应为线极化天线,天线中心应距离被测标签至

GB/T 420252022

图7堆垛标签性能测试布置

本项目测试步骤如下: a)测试开始前,记录堆垛不同对应位置处的标签UID,并保证标签UID的惟一性;测试时 0.5GHz至2GHz周围的噪声电平应不高于一90dBm/10kHz,其他频率范围应不高于 60 dBm/100 kHz; b 选择被测位置的标签,并记录被测标签的UID,选择O°位置的天线: C 应使用GB/T29768一2013中的适当命令序列仅对被测标签进行识读,读写器发射功率应选 用标签能够成功执行命令序列的特定功率; d) 不断降低天线发射功率,直至标签不返回响应,测量该标签识读灵敏度和标签反向散射功率; e 分别调整转台角度为3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330°,重复步骤b)、c); f)分别改变天线放置位置为30°(可选)、45°(可选)60°(可选)、90°,重复步骤c)、d)。 注:现场实验中具体天线角度以实际布置为准

本项目测试步骤如下: a)测试开始前,记录堆垛不同对应位置处的标签UID,并保证标签UID的惟一性;测试时 0.5GHz至2GHz周围的噪声电平应不高于一90dBm/10kHz,其他频率范围应不高于 60 dBm/100 kHz; b 选择被测位置的标签,并记录被测标签的UID,选择O°位置的天线; c) 应使用GB/T29768一2013中的适当命令序列仅对被测标签进行识读,读写器发射功率应选 用标签能够成功执行命令序列的特定功率; d) 不断降低天线发射功率,直至标签不返回响应,测量该标签识读灵敏度和标签反向散射功率; e 分别调整转台角度为3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330°,重复步骤b)、c); f)分别改变天线放置位置为30°(可选)、45°(可选)60°(可选)、90°,重复步骤c)、d)。 注:现场实验中具体天线角度以实际布置为准

测试报告应记录天线位置、转台角度、天线中心与转台中心的距离、被测标签在堆垛中的位置以及 堆垛材料等基本情况,还应记录上述条件下被测标签识读灵敏度和标签反向散射功率。

应用场景下的多标签访间

通过测试确定典型场景下读写器天线前方的多标签访问能力,包括识别、读和写一组静态标签 力。

根据实际需要应选取附录A中的典型应用场景

眼据实际需要应选取附录A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布置

GB/T 420252022

a 读写器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分别记录识别(或读取或写人)到的标签个数为 80%、90%和100%时所用的时间; b) 如果标签识别(或读取或写入)到的标签个数不到100%,则测试应在5T80%或预定时间后 停止。 “Ts0%”表示识别(或读取或写人)到的标签个数为80%时所用的时间。 测试应根据应用要求对标签群在不同的位置、各种几何排列形式、各种方向等情况重复进行

则试报告应记求最大识别 识别(或读取或写入)到的标签 个数为80%、90%和100%时所用 方向等参数

11典型应用场景下的移动速度

实际需要应选取附录A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布置

本项测试的步骤如下: a)读写器连续发出识别命令(或读命令或写命令),并验证读写器能够正确识别(或读或写)标签; b 将标签加速至表2中规定的初始速度,穿过识别范围(或读范围或写范围),验证读写器能够正 确识别(或读或写)标签,重复5次; 如果5次读写器均能够正确识别(或读或写)标签,则记录此时的速度;如果有1次识别(或读 或写)标签失败,或已达到应用要求的速度,则测试停止; d 按表2规定的步长增加标签移动速度后重复b)。 测试可根据应用要求对标签群在不同的位置、排列形式和不同方向重复进行

微试报告应给出测试结果的最大值作为 速度(或移动读速度或移动写速度),并记录标 、位置、排列和方向等参数。

A.1读写器天线部署方式

对于采用手持式读写器进行标签信息采集的场景,按照图A.1方式进行部署,完成RFID系统的 测试。

图A.1手持式设备天线部署方式示意图

手持式设备要求读与器与大线一体式设计 测试标签群的排列方式根据实际应 用场景按照5.9中的要求排列,天线与标签群的相对方位宜采用实际应用场景或最佳覆盖方式。标签 详采用固定方式或运动方式应按照实际应用场景设计,测试距离按照5.10要求,测试时天线与标签郡 相对移动速度按照5.11要求。相关测试部署要求应记录 测试报告中,测试报告记录内容见附录B。

对于采用单一读写器进行标签信息采集的场景,按照图A.2方式进行部署,完成RFID系 试。

电点式设备天线部署方式

GB/T 420252022

单点式部署要求采用单大线方式。读写器与大 标签群的排列方式根据实际 应用场景按照5.9中的要求排列,天线与标签群的相对方位宜采用实际应用场景或最佳覆盖方式。标 签群采用固定方式或运动方式应按照实际应用场景设计,测试距离按照5.10要求,测试时天线与标签 群相对移动速度按照5.11要求,相对移动方向按照5.12的要求。相关测试部署要求应记录在测试报告 中,测试报告记录内容见附录B

A.1.3流水线式部署

对于采用流水线式部署进行标签信息采集的场景,按照图A.3方式进行部署,完成RFID系统

图A.3流水线式设备天线部署方式示意图

流水线部署可以采用单天线方式或多天线方式,天线数量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读写器与天线 采用线缆连接,测试标签群的排列方式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按照5.9中的要求排列,天线与标签群的相对 方位宜采用实际应用场景或最佳覆盖方式。标签群采用静止方式或运动方式应按照实际应用场景设 十,测试距离按照5.10要求,测试时标签群速度按照5.11要求,标签群相对移动方向同流水线移动方 向。相关测试部署要求应记录在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记录内容见附录B

进行标签信息采集的场景,按照图A.4方式进行

图A.4门式设备天线部署方式示意图

门式部署可以采用单天线方式或多天线方式, ,天线数量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读写器与天线采 立宜采用实际应用场景或最佳覆盖方式。标签群采用静止方式或运动方式应按照实际应用场景设计 则试距离按照5.10要求,测试时标签群速度按照5.11要求,相对移动方向为门的法线方向。相关测试 部署要求应记录在测试报告中,测试报告记录内容见附录B

对于采用纵向部署进行标签信息采集的场景,按照图A.5方式进行部署,完成RFID系统的测试

图A.5纵向设备天线部署方式示意图

GB/T 420252022

纵问部署采用多大线方式, 景选择。读写器与大线采用线缆连接,测试标 签群的排列方式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按照5.9中的要求排列,天线与标签群的相对方位宜采用实际应用 场景或最佳覆盖方式。标签群采用固定方式或运动方式应按照实际应用场景设计,测试距离按照5.10 要求,测试时标签群速度按照5.11要求,相对移动方向见按照5.12的要求。相关测试部署要求应记录 在测试报告中,测试报告记录内容见附录B

仓储场景中的射识别技术主要解决原材料管理,实现对原材料、在制品或成品的实时入库,清点, 定位等要求,在测试过程中主要分为出人口场景和清点定位场景

出人口部分主要是货物的入库、出库等应用,要对每一件货物的信息进行扫描记录,实现RFID标 签信息的实时采集和记录。主要是门式出人口和流水线传送方式,射频天线的部署可以采用手持式、单 点式、门式和流水线式。

A.2.3清点定位场景

仓储场景中对库存货物的盘点场景,要对所有货物信息进行扫描记录GB 51304-2018 小型水电站施工安全标准,实现RFID标签信息的实 和记录,主要是采用手持式或单点式部署方式进行射频天线的部署

生产线场景中主要是对在制品、 时采集,实现对RFID标签信息的采集和 主要采用手持式、单点式、流水线式和门式部署

检测场景中主要是对成品进行设备检测,检测结果要和设备信息进行关联,检测场景主要完成成品 的识别和信息关联。主要采用手持式、单点式、流水线式、门式或纵向方式部署

包装场景中主要对成品和包装材料进行识 材料和成品的匹配程度,将RFID标签信息 进行关联和记录。主要采用手持式、单点式、流水线式和门式部署

附录B (资料性) 测试报告记录信息

表B.1测试报告记录信息

GB/T 18578-2008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pdfGB/T42025—2022

表B.1测试报告记录信息(续)

1]GB/T2421.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