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218.4-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6218.4-2019 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第4部分:直流系统用绝缘子GB/T26218.4—2019
对于空心绝缘子,切不可因盲目追求大爬距而牺牲伞间距
8.4伞间距与伞伸出之比
GB/T 36446-2018 软件构件管理管理信息模型.pdf8.4伞间距与伞伸出之比
伞间距与伞伸出之比是具有相同直径的两个连续伞的 两个相同点间的垂直距离(伞间距)和最大伞伸出的比值 这个参数和8.5~8.7中的其他参数一样都涉及伞间距 间距对避免由于伞间电弧的桥接而短接爬电距离(尤其是 在大雨条件下)非常重要。 不适用于盘形悬式绝缘子或多伞针式绝缘子
℃是相邻两个直径相等伞之间的最小距离,通过从上伞 边缘最低点到下一个相同直径伞作垂线测得。 就绝缘子伞形评估而言,伞间最小距离是其中一个比较 重要的参数。因伞间距过小而导致的伞间电弧桥接能够抵 消任何通过增加爬电距离来改善性能的努力。 该参数不适用于盘形悬式绝缘子或针式绝缘子
8.6爬距与间隙距离之比
d是绝缘件上的两点之间或绝缘件上一点与金 属附件上另一点之间的空气直线距离, 1是上述被测两点间的爬电距离。 1/d取从绝缘子任意截面上得到的两者间的比 值中的最大值。 在出现干区或不均匀憎水性时,对于校核电弧 桥接爬电距离的风险,爬电距离与直线距离之比是 更侧重于检查局部伞形的参数。对于避免在深而 狭窄的局部范围上积污,这个参数也是重要的
GB/T26218.4—2019
爬电系数CF等于l/s,其中: l代表绝缘子单元的总爬电距离; s代表绝缘子单元的干弧距离。 对于盘形绝缘子CF系数根据5片或更多片绝缘子串确定。 CF是爬距密度的总体校核。如果符合8.4~8.6的要求,爬电系数的要求一般会自动满足。 直流绝缘子的CF值通常大于交流值。主要是因为一般情况下,直流下单位绝缘长度所需爬距更 大。因而应特别注意,过度增大CF可能没有效果,或会有副作用,甚至因局部电场集中而导致损坏 材料。
最后,需要对设计进行验证,验证方法一般有运行经验或实验室试验。 根据50%直流人工污移耐受法计算获得的线路绝缘子外绝缘配置不需要验证。 不采用本部分规定的50%直流人工污移耐受法进行外绝缘设计的,如爬电比距法和运行经验法, 需要开展验证校核。 换流站支柱绝缘子、空心绝缘子需要在给定的盐密和灰密下耐受住最高运行电压
依据制造商和用户达成的协议,开展相关的试验验证: 。对于瓷支柱或空心绝缘子,可以根据现有的标准(如GB/T22707一2008)试验,也可以模拟具 体环境试验。 ·对于HTM绝缘子,可参考现有的标准(如DL/T859一2015)进行直流条件下的弱增水性人工 污移试验, 需要注意的是,试验采用的污移度等级应由用户和制造商协议
A.1现场污移度监测点选择原则
现场污移度监测点选择店
现场污度监测点选择原则如下 a)直流线路每30km~50km选择一基杆塔作为测量点 b)直流换流站在出线门型架处双极各选择一个测量点; c)线路经过的局部污染源应设立监测点
A.2监测点用参照直流绝缘子试品参数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直流线路和换流站现场污移度测试
直流标准型(钟罩型)参照绝缘子为深棱型,如图A.1所示,规定机械强度为210kN或 160kN,盘径320mm士10mm,结构高度170mm,爬电距离550mm±20mm。 监测点绝缘子串采用悬垂布置,一般用不小于5片绝缘子元件组成
A.1直流参照盘形悬式绝缘子元件及绝缘子盅
在部分监测点可同时采用复合绝缘子(一大一小伞结构),通常使用1支来测量直流现场污移 度,外形及其参数见图A.2
在部分监测点可同时采用复合绝缘子(一大一小伞结构),通常使用1支来测量直流现场污移 度,外形及其参数见图A.2。
GB/T26218.4—2019
A.3试品悬挂位置及方式
图A.2复合绝缘子(一大一小伞)外形参数及尺寸
悬垂串单极悬挂方式如图A.3所示,包括高电位和地电位各1串(支),也可以双极同时悬挂: 高电位(如图A.3位置1):试品挂在绝缘子与导线联板上(导线下方)。试品安装及取样可在 直流线路停电时,或采用带电作业方式。 地电位(如图A.3位置2):试品直接悬挂在运行绝缘子悬挂点附近的位置(内侧或外侧),并应 避免发生碰撞。试品安装及取样与高电位试品同步
图A.3直流线路污移度测试试品悬挂位置图示
换流站现场污移度监测点可选择出线塔/终端塔,也可选择在换流站直流场内。直流场内,高目 品悬挂在直流出线门型塔导线的下方(如图A.4位置3所示),地电位试品悬挂在直流出线门型均 上,尽量接近运行绝缘子悬挂点(如图A.4位置4)
GB/T 26218.42019
如果有条件停电,可直接在实际带电运行的绝缘子上测量污移度,实际带电运行绝缘子上测得的现 场污移度可信度更高。一般情况下,监测点盘形瓷/玻璃绝缘子可在模拟挂点上获得,复合绝缘子宜从 带电运行的复合绝缘子上获得
取样位直如下 a)直流参照绝缘子 对于参照瓷/玻璃绝缘子串,两端各第一片元件除外,在其余所有元件上取样;对于参照复合绝 缘子,两端各第一组伞除外,在上、中、下部各选取1组伞取样。各片(组)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 密作为该串的等值盐密和灰密。 b) 运行盘形悬式/复合绝缘子 直流土400kV~土800kV线路瓷/玻璃绝缘子串或复合绝缘子,可在串中上、中、下各取2片 元件(组伞),共6片元件(组伞)取样,不在绝缘子串或绝缘子两端各第一片元件或各第一组伞 上取样。6片(组)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该串的等值盐密和灰密。 c)运行支柱绝缘子/套管 直流士400kV~士800kV支柱、空心绝缘子,可在中上、中、下各取2组,共6组伞取样,不在 绝缘子两端各第一组伞上取样。6组伞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该绝缘子的等值盐密和 灰密
绝缘子取样时间应在连续3年~5年积污期结束后进行
取样要求如下: a)绝缘子表面污移样品上下表面分开取样,所用水量按上下表面面积所占比例计算 b)上下表面的分界线如图 A.5所示。
图A.5绝缘子污移取样上下表面划分示例
d)复合悬式绝缘子大小伞
A.4.5数据分析及处理
式绝缘子一大二小伞 f)复合悬式绝缘子大中小伞
复合悬式绝缘子大中小伞
取连续3年~5年积污期结束后所测得的上、中、下部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现场的等 灰密
A.5污移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A.6局部表面电导率测量法
力———修正系数,值取0.001,单位为毫克每微西门子平方厘米[mg/(μS·cm")]; 绝缘子局部表面电导率的平均值,单位为微西门子(S)
测量局部表面电导率的设备包括:
GB/T26218.4—2019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便携式LRC数字电桥; ·温度探头; ·局部表面电导率测量探头; ·便携式喷雾装置
A.6.3局部表面电导率测量方法
细家于同部表面电导率划革程序如下 ·利用便携式喷雾装置让绝缘子表面待测区域受潮: 静置3min~5min后,将局部表面电导率测量探头置于绝缘子表面待测位置,并保持良好接 触,测量该温度下的绝缘子局部表面电阻并记录温度
A.6.4局部表面电导率白
高部表面电导率测量探头如图A.6所示
局部表面电导率计算公式见式(A.2): In(r2)—ln(r)
图A.6圆形电极探头
S—局部表面电导率,单位为微西门子(μS); r——测量探头的内径,单位为厘米(cm); r2———测量探头的外径,单位为厘米(cm)); R测量电阻,单位为兆欧(MQ) 根据测得的绝缘子表面局部表面电阻和温度,按照GB/T26218.1一2010对测量电阻的温度进行 校正。 注:若局部表面电导率的范围在10S以内,推荐采用电导率很低的水加湿以使得污移饱和受潮。另外,测量前应 用去离子水冲洗探头,以保证测量准确
A.6.5绝缘子表面测量点分布
沿泄漏距离取6个点,每个点的局部 相同环径4个点的平均值,如图A.7所示。记 表面电导率数据,取其平均值为该绝缘子的局部表面电导率
表面电导率测量点的选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直流线路和换流站绝缘配置示例
当绝缘子串表面灰密为等值盐密的6倍及以下时,士400kV~士800kV线路绝缘子悬垂单I 或串长按表B.1和表B.2选择
直流输电线路盘形悬式绝缘子悬垂串单I串片
注1:表中值以污移上限计算,灰密按为等值盐密的6倍计算。 注2:绝缘子片数以耐受电压法为基础,比较工程数据加以调整而得。 注3:表中所列绝缘子为钟罩形,210kN绝缘子型号UD210B170/545H20R,结构高度170mm,爬电距 545mm,盘径320mm;300kN绝缘子型号UD300B195/635H24R,结构高度为195mm,爬电距离为 mm,盘径为400mm。 注4:当D级污区等值盐密大于0.35mg/cm时,根据现场实际污移条件重新计算绝缘子串片数, 注5:相同伞形不同机械强度的绝缘子暂按积污相同考虑。 注6:对于强降雨情况较少的地区,根据上下表面积污比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表B.2直流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悬垂串串长的选择
注1:表中值以污移上限计算,灰密按为等值盐密的6倍计算。 注2:复合绝缘子串长选择是以弱憎水性试验为基础,采用耐受电压法,并比较工程数据加以调整而得 注3:上下表面积污比都按1:1考虑。 注4:D级污区等值盐密大于0.35mg/cm²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污移条件重新计算绝缘子串串长 注5:绝缘子两端金具总长度接0.54m计
当绝缘子串表面灰密为等值盐密的6倍及以下时,土400kV~土800kV直流场支柱绝缘子, 缘子(大小伞结构)爬电比距按表B.3选择
GB/T 26218.42019
表B.3直流场瓷或复合站用绝缘子爬电比距选
注1:表中括号外为复合绝缘的统一爬电比距,括号内为瓷绝缘的统一爬电比距。 注2:直流场支柱绝缘子和空心绝缘子伞形为大小伞结构。 注3:表中数据以人工污移试验结果为基础,比较现有工程使用数据,加以调整后得到 注4:表中值灰密按为等值盐密的6倍计算。 注5:等值盐密大于0.15mg/cm时,宜采用户内场方式。 注6:A级污区直流等值盐密小于或等于0.03mg/cm²时,根据现场实际污移条件重新计算所需爬电比距。 注7:如应用在户内,配置满足50%操作冲击耐受电压。
户内直流场设备干弧距离应满足50%操作冲击耐受电压要求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污移地区绝缘子积污状况调查表示例
C.2影响电网外绝缘配置的基本数据
架空线路 口杆塔编号与相别 口绝缘子串悬挂形式 并联串数
C.3环境和污染源条件
GB/T 26218.42019
口雾 是/否 月份: 日数: 次持续日数: 积污期雾水电导率(μS/cm) 口毛毛雨 是/否 月份: 日数: 一次持续日数: 口湿度:月峰值和平均值(如有) 污移类型 A类 口沙尘或地面扬尘 口高耗能工业性污移(水泥除外) 口建材(如水泥)工业性污秽(或其他低溶解性盐) 口农业污移 口盐场、盐碱地、内陆盐湖 B类 口沿海台风、海水飞沫、海雾等,含有少量不溶物 口化工气体、酸雨等 A类和B类的组合 口指出主要成分和出现的频率 污移水平 口现场污移度等级(A/B/C/D) 口试品绝缘子的型号和结构形状,尽可能使用参照盘形绝缘子 口绝缘子积污起始时间 口绝缘子表面污移取样时间 口测量连续积污3年~5年的等值盐密和灰密(如可能,提供年度最大数据和雨季后的数据)
架空线 口绝缘子串的位置 绝缘子型号(伞形) 口绝缘子材料 口元件伞径、结构高度和片数 口伞形 口元件爬电距离 口干弧距离(及绝缘距离)
换流站 口绝缘子的位置 口绝缘子型号(支柱、空心绝缘子等伞形) 口绝缘子材料 口长度、伞径(及主体径)和平均直径 口伞形 口总爬电距离 口干弧距离(及绝缘距离)
换流站 口绝缘子的位置 口绝缘子型号(支柱、空心绝缘子等伞形) 口绝缘子材料 口长度、伞径(及主体径)和平均直径 口伞形 口总爬电距离 口王弧距离(及绝缘距离)
一般信息 口日期和时间 口杆塔、设备、变电站的地理位置 回气象条件 ○雾/海雾 ○上次降雨和事故的时间(连续干旱日数) O毛毛雨 ①风(方向、平均和最大风速) Q凝露 Q相对湿度
一般信息 ■日期和时间 口杆塔、设备、变电站的地理位置 回气象条件 ○雾/海雾 O毛毛雨 O 凝露
①上次降雨和事故的时间(连续干旱日数) ①风(方向、平均和最大风速) Q相对湿度
①中雨或大雨 ○暴风雨 闪络类型和绝缘子损坏情况 闪络类型 口污闪 口大雨闪络 口覆冰(雪)闪络 口外力
DGJ 08-93-2002《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O温度 O其他(如冰雪)
绝缘子 绝缘子击穿、伞盘脱落(掉线) 口绝缘子表面灼痕或电蚀 口金具严重烧伤
GB/T26218.4—2019
运行经验表明:设备外绝缘配置与现场污移度相适应时,污闪跳闸率就会很低;不相适应时,污闪跳 闸率就会增高,甚至造成电网大面积污闪事故。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大气污染相对比较严重,中、 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尤其如此,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也有加重趋势。因此,仍可能发生污闪。通 常电压等级越高,对线路与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要求也越高。对电网主网架、大电厂和枢纽变电站及其 送出线要尽可能防止污闪的发生。 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应统计污闪(不含冰闪、雨闪、覆雪闪络)跳闸率,积累运行经验
采用件续积污3年5年的等值款整和伙整值划分污移等级后,以控制年度污移度利和运维采用“一 年一清扫、逢停必扫”的“运行经验”已不能使用了。因此,在实施饱和等值盐密测量的同时,应注意本地 长年不清扫线路的运行情况以及实施状态检修或称以等值盐密指导清扫线路的运行情况,用以指导邻 匠或自然地理环境相似地区运维工作
D.3重视大环境污染的影响
GB/T 41899-2022 食品容器用涂覆镀锡或镀铬薄钢板质量通则 扫描版D.4认真总结复合绝缘使用的经验
在重污移和很重污移地区采用硅橡胶复合绝缘,可有效地防治电网污闪。线路使用复合绝缘子,变 电设备涂刷RTV和加装复合增爬裙,经济有效。它不仅是运行维护部门防污闪的补救措施,也可以是 设计部门技术经济比较后对外绝缘配置的选择。 与传统电瓷绝缘相比,复合绝缘存在劣化现象,由此引出使用寿命(特别是RTV的更新周期)和爬 距选择问题。这要视各地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情况而定。 现有运行经验和试验室试验表明,复合绝缘子呈现硬度增加、易撕裂和增水性接近消失等老化状况 时,其机电性能仍可保障其安全运行,不会立即导致电网灾难性事故发生,运行部门仍有充裕的时间采 取措施,逐步更换。 现有运行经验和试验室试验还表明,复合绝缘子即使憎水性很差,其耐污闪能力也明显高于相同爬 距的瓷绝缘,重污区复合绝缘可以使用相对较低的爬距
D.5注意统计盘形瓷绝缘子的劣化率和玻璃绝缘子的自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