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150-2017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5150-2017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17
DL/T51502017
GB/T 12085.14-2022 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14部分:露、霜、冰.pdfDL/T51502017
DL/T51502017
DL/T5150 2017
DL/T5150 2017
DL/T 5150 2017
DL/T 5150 2017
DL/T 5150 2017
DL/T 5150 2017
DLT51502017
DL/T 51502017
DL/T51502017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应首先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调,采用 “可”。 2本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或“应符合...”
DL/T51502017
GB 1499.1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 1499.2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T2611 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GB/T3408.1大坝监测仪器应变计第1部分:差动电 式应变计 GB/T 3722 液压式压力试验机 GB/T9138 回弹仪 DL/T 5151 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 JG237 混凝土试模 JG/T246 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 JG/T3033 试验用砂浆搅拌机 JG3043 维勃稠度仪 JG/T262 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测定仪 JG/T5004 混凝土超声检测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51502017
DIT51502017
1.0.1~1.0.4原规程仅仅规定了适用范围。本次修订将章节标题 由“范围”改为“总则”,并按照《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编 写规定)的通知》(建标(2008)182号)的要求重新编写。
DL/T51502017
3.1室内拌和与现场取样
3.1.1考虑到在实际试验操作过程中轻质混凝土、防水混凝土、 碾压水泥混凝土等其他特种混凝土的室内拌和均是参照本法在常 温环境中进行的,并参照《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E30一2005相关规定,将原条文的混凝土拌和物室内拌和方 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扩展。 3.1.3采用机械拌和时,搅拌机壁挂浆后,将剩余同种混凝土或 水胶比相同的砂浆卸出均匀地涂覆在拌和钢板上,避免了正式拌 和时被搅拌机和钢板黏附掉部分混凝土拌和物而产生不必要的损 失,故增加了卸出料应均匀地涂覆在拌和钢板上的规定。 增加了原材料加入搅拌机的时间不应超过2min的规定,原规 范未对此单独提出要求。在实际试验检测过程中,经试验证实, 加料时间过长会影响最终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同时参照JTG E30—2005及《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1998中相关 规定,将向搅拌机加料的时间限制为不超过2min。 参照美国ASTM相关规程,提出了对人工拌和的适用性要求。 原规范未对混凝土拌和物的总量进行规定,根据试验经验, 参照JTGE30一2005中相关规定,增加了“拌和物总量不宜少于 所需量的1.2倍”的规定。
3.2.1本试验可用于评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随时间的交变化,如 摄落度损失。此时可将拌和物保湿停置至规定时间(如30、60、
DL/T51502017
90、120min等)再进行上述试验(试验前将拌和物重新翻择2次~ 3次),将试验结果与原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评定拌和物和易 性随时间的变化。 3.2.2在本条中根据块落度简的实际外观在原规范的基础上增加 落度简的形状,把手及脚踏板位置的描述。此外为保证落度 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参照JTJ270一1998相关规定,增加了“简 的上下端面应与轴线垂直”,当落度筒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应 经处理满足此项要求后,方能使用。 原规范未对钢直尺的测量精度做出明确规定,参照本规范第 3.2.3第5条中的规定要求落度值准至1mm,故在本次修编过 程中将钢直尺单独列出,并规定了钢直尺最小刻度为1mm。 3.2.3增加将捣棒及测量钢板清洗干净并润湿。在进行落度试 验时不仅要洗净润湿块落度筒还要洗净润湿捣棒及钢板,原规 范仅提到清洗润湿落度简,未对捣棒及测量钢板的清洗润湿 做出明确要求,同时参照《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GB 500802002、JTJ270—1998中相关规定,增加该项要求。 在实际试验操作过程中,当插捣最上层时,混凝土表面会有 因用捣棒插捣密实而沉落到低于简口的位置,需随时添加混凝土 使其保持高于简口,便于插捣完毕后混凝土的抹面,原规范未对 此细节进行详述,故增加此项内容。 经试验验证,并参照GB50080一2002相关规定,增加了对 落度简提离的时间限制为5s~10s。 参考GB50080—2002及JTJ270—1998中相关规定增加“如 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应予记录 备查”的规定。
3.3.1若测得的维勃稠度值小于5s或大于30s,则该拌和物具有 的稠度已超出本仪器的适用范围,
3.3.1若测得的维勃稠度值小于5s或大于30s,则该拌和物具有 的稠度已超出本仪器的适用范围,
DLT51502017
3.3.3根据实际操作经验并参考JTJ270—1998及JTGE30—2005 中相关规定,增加“就位后滑杆和漏斗的轴线应与容量筒的轴线 重合”,若未满足此项要求而进行拌和物维勃稠度的量测时,其量 测结果会产生偏差。 增加试验后对仪器设备的清洗及保养的规定。原规范没有此 条规定,但实际试验操作过程中,试验结束后均对仪器设备进行 清洗及保养以便于下次使用,故增加此条规定。
考患到高流动性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及高效减水剂的日益 广泛应用,仅用落度已难以反映此类混凝土的流动性。参考现 有的高流动性混凝土及高性能混凝土流动扩散度试验方法制定 本节。
3.5.2在实际试验操作过程中,当每层混凝土插捣完毕时,混凝 土表面会有因用捣棒插捣而产生的插孔及气泡,此时若不采取适 当措施,插孔及气泡不能自行消失,势必影响到试验结果。经试 验验证,并参照JTJ270—1998及GB50080—2002中相关规定, 增加了“每一层捣完后用橡皮锤轻轻沿容量筒外壁敲打5次~10 次,进行振实,直至拌和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大气泡为止” 的规定。
3.5.2在实际试验操作过程中,当每层混凝土捕捣完毕华时,混凝 土表面会有因用捣棒插捣而产生的插孔及气泡,此时若不采取适 当措施,插孔及气泡不能自行消失,势必影响到试验结果。经试 验验证,并参照JTJ270—1998及GB50080—2002中相关规定, 增加了“每一层捣完后用橡皮锤轻轻沿容量筒外壁敲打5次~10 次,进行振实,直至拌和物表面插捣孔消失并不见大气泡为止” 的规定。
3.7表观密度试验 为混凝土拌和物密度试验。
原规程为混凝土士择和物密度试验。
考患到目前混凝土中一般都掺有掺合料,且混凝土掺合料一 般都较细(只有极少颗料大于0.16mm),已成为商品,质量比较 稳定。在特殊情况下,还可根据实测结果修正及还原分析。经试 验证实,掺有掺合料的混凝土拌和物的水胶比仍可用水洗法进行 试验测定,故将原条文中的水灰比分析扩展到水胶比分析。 称胶凝材料水中质量时,胶凝材料不得漂出桶外,必要时应 加盖玻璃板(应扣除玻璃板的水中质量),玻璃板下面不得留有 气泡。 胶凝材料中的水泥接触水后即发生水化作用,测得的密度可 能与常规的水泥密度测定方法测得的密度略有差别,为了符合本 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和计算,故仍采用此法测出的密度。
DL/T51502017
胶凝材料水洗分析时,大于0.16mm的颗粒很少,故可不计, 必要时也可实测后修正。砂子含泥量一般情况下可不修正,含泥 量较大时,也可实测后修正。 以上说明同样适用于本规程第3.12节
DL/T51502017
4.1.21原规程对混凝土试模的角度误差规定不得超过1°。根 据国际标准ISO1920的要求,角度误差改为不得超过0.5°,这对 保证试验的精度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初步检核,如果重视试模的 管理和装配质量,是不难达到的。 2目前使用的振动台振动频率一般为50Hz土3Hz,空载时 振幅约为0.5mm±0.1mm。 4.1.32湿筛法是指采用特定孔径的筛子筛分混凝土拌和物,小 于该粒径的骨料和砂浆将通过该筛孔,落入合适尺寸的表面经过 润湿且不吸水的容器或地面,粒径大于该孔径的骨料保留在筛子 上,从新拌混凝土中剔除。 5同条件养护是指试件尽量置于构件附近,试件养护环境的 温度和湿度与构件相同。测试试件性能时,试验室环境的湿度与 养护湿度保持一致。
4.2混凝士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2湿混凝士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驱
试验结果取值的规定。原规定为试件测值与平均值之差超过 土15%时,应剔除,取余下两个试件测值的平均值;当可用测值 少于两个时,试验须重做。现改为测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 的15%时,取中间值:当最大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 值的15%时,该组试验结果无效。这是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
DL/T51502017
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2002和JTJ270—1998相应条文修改 的。以3个试件的中间值作为测值取含的基准值,这样计算结果 更简便、快速,而精度不降低。 上述说明同样适用于本规程第4.3、4.6、4.8节。 300、450mm试件的抗压强度换算系数1.15、1.36,是根据“八 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全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本构关系 研究》208一01一03一09有关研究成果制定的。研究表明: f2oo/f4s0=1.299,因fiso/f2o0=1.05,所以fiso/f4s0=1.36。300mm试件 抗压强度换算系数1.15,是在系数1.05与1.36之间内插求得。 国际标准ISO1920及RILEM推荐的试验方法均规定试件尺 应大于骨料最大粒径的4倍,但我国目前要执行这样的规定确 有困难,因此试件尺寸基本上以大于3倍最大骨料粒径为控制原 则,考到目前水工混凝土实际使用的骨料级配,骨料最大粒径 与试模尺寸的关系取为: 100mm×100mm×100mm Dmax≤30mm 150mm×150mm×150mm Dmax≤40mm 300mm×300mm×300mm Dmax≤80mm 450mmx450mmx450mm Dm≤150(120)mm 试件外观和试件尺寸对试验结果有很大影响,例如试件边长 相差1mm,面积误差约13%,因此规定试件尺寸超过公称尺寸 1mm时应按实际尺寸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 4.4混凝土黏结强度试验 本节根据原规程附录B修订。 4.5混凝土轴向拉伸试验 4.5.2本法增加了一部分新的测试技术,变形测量除千分表和应 变计外,增加了位移传感器,荷载测量增加了荷载传感器。 试件装卡在试验机上、下卡头中,装卡方式往往与试件形状
DLTS150 2017
相关,可分为外夹式、内理式和粘贴式3种。外夹式简单易行, 不需要埋设拉杆和拉板,但试件体积大,断裂在端部的概率高; 内埋式试件体积适中,拉杆理设应具有定位装置,保证与试件对 中;粘贴式效率低,粘贴表面要预先处理,但是试件体积小。 对钻取的芯样,粘贴式是最简便的方法。 4.5.3试件不论采用哪种装卡方式,施加荷载时,在试件几何形 状转折处、埋件头或粘贴面上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试 验表明,内埋式拉杆头部或粘贴式粘接面25mm~30mm为应力 集中范围,此范围以外的等直段应力分布基本均匀。在本试验方 法中规定测量标距为100mm150mm,这和试模尺寸与骨料最大 粒径的关系是一致的。 拉伸试验时,混凝土试件受力应均匀,其断裂处应在变形测量 标距内,方能保证测定值准确可靠。一个较好的试验方法,试件在 标距内断裂的概率不应低于75%,否则将会增加试验重复次数和费 用。本试验方法规定每组需要4个试件,就是基于此点考患确定的。 4.5.4目前工程中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普遍提高,为更好地保证 计算弹性模量应力段的线性,同时和国际标准接轨,抗拉弹性模 量取应力从0~0.4f的割线弹性模量(f为最大破坏应力)。以上 说明同样适用于本规程第4.6、5.5、7.9节。
4.8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与静力抗压弹性模量
4.8.3本法增加了一部分新的测试技术,变形测量除千分表和应 变计外,增加了位移传感器,荷载测量增加了荷载传感器。轴心 抗压强度试件由1块增至3块,而且具体规定了轴心抗压强度测 定的试验步骤,使强度测值更准确。 4.8.4美国ASTM及国际标准草案ISO/DIS6784及西欧一些国家,
DL/T51502017
弹性模量取应力从0~0.4f的割线弹性模量(f为最大破坏应力), 为了和国际标准靠拢,这次修订采用0~0.4f的割线弹性模量。 150mm×300mm圆柱体和150mm×150mm×300mm棱柱体轴 心抗压强度之间的换算系数0.95,是根据二滩水电站关于试件尺 寸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和《混凝土实用手册》编制的。 前者研究表明:150x30o/fiso=0.80;后者提出is0×30o/fiso=0.76,因 此,fis0×30o/fa50x300=0.76/0.800.95
4.9.3我国建筑用钢材国家标准已修订,因此试验用螺纹钢筋性 能应符合GB1499.2的规定。
4.10混激士压缩徐变试验
4.10.2对丝杆及弹簧所提出的要求是为了使仪器在整个试验过 程中有较好的持荷及调整能力,为了减少徐变仪在试验过程中发 生应力松弛,要求丝杆的工作应力尽可能低,弹簧的工作压力也 规定控制在2/3并仅压力范围内。但也不得选用吨位过大的弹簧。 如果加荷时弹簧的压缩变形太小则在试验过程中试件所产生的变 形将会造成很大的应力损失。弹簧过硬其调整能力就较差。 变形测量一般以安装或埋设的固定式仪表为好。移动式的接 触式引伸仪,对仪器本身、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测点的安装等 方面都要求较高。对变形测量装置提出的精度要求为4x10,这 是根据我国目前生产的内埋式应变计的精度要求而定的。
4.15混凝土导热系数试验 计算公式中Q在原规程中表示“试件由中心向四周单位时间
DIT 5150 2017
内的传热量,为3.617W”,有错误,应为3.600W,2001版的规范 中未修订该错误。因最后参数保留有4位有效数字,故元应取5 立有效数字参与计算,即取3.1416,此时公式中的2.307应改为 2.305。
4.18混凝士土绝热温升试验
4.18混凝土绝热温升试验
根据绝热介质不同,混凝土绝热温升测定仪分为水和空气循 环绝热式两种。本方法对绝热温升测定仪不作硬性规定,但应满 足以下技术条件:试件尺寸大于最大骨料粒径的3倍:试验温度 为5℃~80℃:试验跟踪温度精度为土0.1℃
4.19高速圆环法湿凝土抗冲磨试验
4.19高速圆环法湿凝土抗冲磨试验
本方法参照SL352一2006制订,取代原规程混凝土抗含砂水 流冲刷试验(圆环法),原规程叶轮圆周转速为14.3m/s,修订后 提高到40m/s。
4.20旋转射流法湿凝土抗冲磨试验
4.20.1本方法除适用于混凝土材料外,也适用于非混凝土材料, 如一些有机抗冲磨材料等。 4.20.2抗冲磨试验仪的工作原理为:水泵将水砂桶中的水砂混合 液(冲磨剂)通过进水管、空心轴,提升至矩形管状叶片,由管 口的狭缝中喷出,同时叶片旋转,将水砂液加速,旋转喷出的水 砂液依次冲击置于管口外围成环形的多个试件,使试件受冲面上 的材料脱落,之后,水砂液流回水砂桶,被再次提升,继续冲磨 试件,直至规定的时间。 叶片设置呈矩形管状,其目的在于使水砂液呈幕状喷出,能 均匀作用于受冲面,不致使受冲面产生沟槽,影响试验结果。矩 形管的管口断面高120mm,宽5mm,在水砂流的作用下,宽度 会变大,当宽度超过8mm时,应更换相应部件。由于矩形管磨损
DL/T 51502017
较快,其内侧可设置衬板,尺寸超出规定范围后,更换衬板即可。 矩形管的长度为346mm,此时出水水流与试件表面接触时的 冲磨角为34.6°,试验表明此时冲磨效率最高。缩短矩形管长度, 冲磨角会增大,但水砂流会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导致试件上部冲 磨不足;加长矩形管长度,冲磨角会减小,水砂流垂直于试件表 面的速度分量会减小,磨损效率降低。 名义冲磨速度指试验时叶片出口的圆周运动线速度,通过空 心轴的转速和矩形管的长度计算得出。实际水砂流的速度是圆周 运动线速度与沿矩形管方向的法向速度合成的速度,因该法向速 度远小于圆周运动线速度,经计算,合速度与圆周运动线速度近 似相等,如圆周运动线速度为40.00m/s时,合速度为40.02m/s。 名义冲磨流量是指在水砂桶内装入50kg水,叶片不转动,水 泵开启状态下,从叶片出口有水喷出至水流停止过程中的平均流 量。测量方法为:在水砂桶内装入50kg水,不加砂,叶片不转动, 开启水泵,目测管口应充满水,在管口的上沿临时设一计时开关, 在水流喷出时受水流作用开关接通,开始计时,同时,将喷出的 水引至水砂桶外。至无水流喷出时,计时开关关闭,计时结束。 计时也可以采用手动方式,准至0.1s。放出水砂桶中剩余的水, 称出其质量,原装入水量减去剩余水量即为喷出水量,喷出水量 除以时间,即为名义冲磨流量。 4.20.3规定名义冲磨速度和名义冲磨流量的目的是使试验数据 之间具有可比性。这两项指标是影响试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名义冲磨速度太大,水砂流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在矩 形管出口处容易向上偏离,导致试件冲磨不均匀。流速提高后, 水砂流很容易发热,矩形管也很快会被磨坏。综合考患试验机使 用寿命及试验效率,流速选择40m/s。 名义冲磨流量定在最大(6.3L/s)时,由于水泵冲力过大,水 流基本上从矩形管的上部流出,见图1(a),其截面积不足矩形管 截面积的一半,只能冲磨到试件内壁的上部2cm~3cm,冲磨效果
DL/T 5150 2017
不理想。连续减小流量,观察矩形管的出水情况。当流量调至2.8L/s 时,出水变得均匀,见图1(b),可冲磨到试件的整个内壁。继续 减小,则会由于水泵冲力不足,水流不能到达矩形管上部,冲磨不 到试件内赔上部,见图1(c)。因此将流量定为2.8L/s。
(c)蔬量小于2.8 LS
图1不同流量下矩形管出水情况
安放试件时,同一组的3个试件应均匀分布在定位环的圆周上。 试件冲磨过程中冲磨剂会磨损,并且水砂流发热很快,因此 每冲磨30min就需要停机换掉冲磨剂和水。 磨损质量与冲磨时间的关系见图2,2h前混凝土试件的磨损质 量增加较快,磨损速率大:2h后,磨损质量稳定增加,磨损速率 趋于稳定。冲磨至4h时,冲磨深度约1.5mm。冲刷磨损时,混凝 土表层的水泥石首先受到冲磨,4h时混凝士试件的磨损质量为
DL/T 51502017
60g~100g,按水泥石密度2100kg/m计算,磨深为1.6mm~2.2mm, 与试验结果1.5mm左右一致。为了兼顾试验效率、试验成本,将 累计冲磨时间定为4h,因此需要重复试验8次,每次30min。
图2房损质量与冲房时间的关系
4.20.4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用抗冲磨强度表示,应按式(1) 计第:
F nbIA 2元/m
式中:一 抗冲磨强度,即单位面积上被磨损单位质量所需的 时间,h/(kgm): n一矩形管出水口的数量: b——矩形管出水口的水平宽度,mm: 累计冲磨时间,h; 单个圆弧形试件的受冲磨面积,为176cm,此面积 有别于环试件的内圆环面积,因为内圆环并非整 个高度都能被水流冲刷到,上下边缘各有一部分是
DL/T51502017
冲磨不到的,这里所给的面积是与矩形管口内边缘 等高部分的内圆环面积: 1一一矩形管的一半长度,mm: M一—经t时段冲磨后,单个圆弧形试件损失的累积质量,g。 从式(1)可以看出,n、b、1对于本设备而言,都是常数, 属于设备自身特性,因此抗冲磨强度与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 质量损失m/tA成反比。 本试验中矩形管出水口的数量n为2,矩形管出水口宽度b 为5mm,矩形管的一半长度1为195mm,因此对于本试验机,混 凝士的抗冲磨强度简化为式(2):
nbtA btA 5 TA 2元/m /m 3.14×195 m m
DL/T51502017
面黏结这些主要影响冲磨性能的因素在试验结果中难以反映,试验 结果对低标号混凝土较敏感,但对高标号混避士不够敏感(见表2)
面黏结这些主要影响冲磨性能的因素在试验结果中难以反映,试验
表2两种冲磨试验方法比较结果
当试验机参数变化时,应按式(1)进行计算。不同转速下的 抗冲磨试验结果见表1。
表1不同转速下的抗冲魔试验结
表1不同转速下的抗冲磨试验结果
4.21水下钢球法湿凝士抗冲磨试验
表3不同试验方法湿混凝士抗冲磨相对能力
4.22高速水下钢球法混凝土抗冲磨试验
推移质的破坏能力主要取决于其运动速度、粒径(质量)和
DL.T 51502017
DL/TS1502017
表4不同强度等级下常态与泵送湿凝士90d龄期抗冲性能
表5压力与砂粒速度的关系
DL/T 51502017
表6不同引气孔尺寸冲磨失重
4.32混凝士快速氛离子迁移系数试验
4.32混凝士快速氛离子迁移系数试验
原规程中的“混凝土相对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是从JT 270一1998引进的方法,目前该方法已较少在工程设计中采纳。
本次修订删除了该方法。 混凝土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简称RCM法)从GB/T 50082一2009引进,该方法已被很多科研和工程单位采用,在评 价混凝土抗氢离子渗透性能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4.33混凝土钢筋腐蚀快速试验
33混凝土钢筋腐蚀快速试验
4.33.1从JTJ270一1998引进的方法。 调查表明,淡水环境的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水上和水位变动区 钢筋腐蚀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碳化:混凝土碳化深度超过钢筋保 护层厚度,钢筋就会锈蚀。而海洋环境的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浪溅 区和水位变动区钢筋腐蚀的主要原因是氯离子侵蚀。本方法就是 根据这两种腐蚀机制而编制的。 4.33.4本法的碳化设备、试件碳化和测量碳化深度,参照第 4.31节。
4.34混凝土泊松比试验
4.34混凝土泊松比试验
依据美国标准《混凝土抗压静弹模和泊松比试验方法》(Standard
4.36湿凝土透气性试验
本节根据原规程中附录C修订。该方法的原理如规程中图 4.36.2所示,混凝土试件一边抽真空,一边通大气。由于试件两 边气体压差的作用,空气不断地从通大气一边透过混凝土试件, 使抽真空试验槽内的真空度下降。测定真空度由0.056MPa下降 至0.050MPa所需的透气时间1。根据.算出混凝士的气体扩散系
DL/T51502017
5.1全级配混凝土试件的成型与养护
5.7全级配湿凝土渗透系数试验
抗渗等级作为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指标虽然简单、直观,但 存在着试验误差大,复演性差的缺点,同时抗渗等级只在短时间 内检验混凝土的渗水压力,忽略了时间因素,因此难以全面正确 地反映混凝土的实际抗渗能力。 国内现行的混凝土抗渗试验是将混凝土中大于40mm的粗骨 料科剔除后再成型试件,这样使混凝土的灰浆率增大,因而所测得 的抗渗性与原状混凝土差别极大。 除苏联和我国外,多数国家均采用渗透水量法测定渗透系数 或用透水深度法测定相对渗透系数
DL/T51502017
5.7.4渗透系数计算公式是根据通过微小连续孔隙的黏性流体的 达西定律推导出来的,即在相同条件下,流量与水力梯度成正比; 并根据稳定的流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即可得到每秒米的渗透水量 即渗透系数。
DL/T51502017
6.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本节修编参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士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I 23—2011、《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JGJ/T294—2013、《港 口工程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规程》JTJ/T272一1999。 6.1.1本规程中加入了高强回弹仪,因此测量所适用混凝土等级 范围也变了,详细范围在6.1.2的第2条中给出。 回弹法是一种利用表面硬度测量强度的方法,因此混凝土表 面与内部质量有差异时不适用。 6.1.2无论是规范还是实际应用中,数字式回弹仪都较普遍也很 成熟,因此在此条中加入了数学式回弹仪。由于回弹法使用普遍, 原理、方法、设备都被大家了解,因而在此删除了回弹仪结构图。 回弹仪分类综合了规程JGJ/T23—2011、JGJ/T294—2013、 JTJ/T272一1999中列举的类型。 常规回弹测试中很少用到压力试验机。 采用中型回弹仪检测是最普遍的,因此增加测试中常用的碳 化深度测量仪(或150mm游标卡尺),电锤(或凿子)、酚献乙醇 容液等试验助设备等。 6.1.3回弹试验一般是先率定,因此将条目秩序调整。中型、高 强回弹仪的率定值均按现行最新规程,重型回弹仪率定用钢砧, 其硬度未查找到准确的依据,因此仍沿用原规程,未作修改。 回弹测区的布置、要求,根据最新检测规程中有关回弹法的 章节修改。 高强、重型回弹仪均只允许在结构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水平
DL/T51502017
超声回弹综合法是目前较常用的一种无损检测混凝土强度的 方法,故本次修编增加该节。 本节修编参照《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02:2005、JGJ/T294—2013和JTJ/T272—1999修编。 本节与修编依据规程不同之处做如下说明。 6.2.3本规程推荐超声对测和平测方法,CECS02:2005中叙述 的角测法因实际应用较少,且零读数的确定不明确,故未写入本 规程中。 本规程推荐多点平测法,该方法无需考虑to的影响,所求波
DL/T51502017
DLT51502017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和评估技术规程》DLT5251一2010 修编而成。 对于钻芯拉拔试验,由于影响因素或不可知因素更多,因此 数据的离散性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较大,参照有关文献(卜良桃 等,新老混凝土黏结界面钻芯拉拔强度的试验研究,西安建筑科 技大学学报,第41卷第5期,2009年10月),将数据剔除标准 定为25%(DL/T52512010为15%)。 根据经验和有关文献增加注意事项。因加荷偏心等原因,用 钻芯拉拔法测得的强度可能会偏小,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缺陷检测和评估技术规程》DLT5251一2010 修编而成。 对于钻芯拉拔试验,由于影响因素或不可知因素更多,因此 数据的离散性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较大,参照有关文献(卜良桃 等,新老混凝土黏结界面钻芯拉拔强度的试验研究,西安建筑科 技大学学报,第41卷第5期,2009年10月),将数据剔除标准 定为25%(DL/T52512010为15%)。 根据经验和有关文献增加注意事项。因加荷偏心等原因,用 钻芯拉拔法测得的强度可能会偏小,
6.7混凝土中钢筋半电池电位试验
6.7混凝土中钢筋半电池电位试验
6.7.1 参照《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一2008修改。 6.7.31 1)实际应用中,较多使用的是市售的钢筋锈蚀检测仪,也 有采用自制的半电位检测仪器的。 2)其余条目参照JGJ/T152—2008修改。 6.7.4 参照JGJ/T152—2008修改。 6.7.5 1)等电位图可以较直观地判断钢筋锈蚀的区域、分布情 况,因此参照JGJ/T152一2008增加了等电位图。 2)参照JGJ/T152一2008,删除原规程中对钢筋锈蚀性状 判断的文字表达,修改为判据表格形式,简洁、明确、 易于对照。
JGJ/T 448-2018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DL/T 51502017
7.8水泥砂浆黏结强度试验
7.8水泥砂浆黏结强度试验
本方法从JTJ270一1998引进。 目前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尚未制定有关黏结强度检测方法的 规程,有关技术文献介绍的黏结强度检测一般采用张拉或剪切两 种方法。考患到试验方法、设备尽可能简单,操作尽可能方便, 试验精度尽可能高的原则,采用测定8字型水泥砂浆黏结试件抗 拉强度的试验方法。
7.9水泥砂浆轴向拉伸试验
7.9水泥砂浆轴向拉伸试验
7.9.1本方法从JTJ270一1998引进。 7.9.2砂浆极限拉伸试验的基本要求是:沿试件横截面拉应力 应均匀分布,无较大偏心:沿试件长度应有一均匀应力段。在 此均匀应力段上测得的极限拉伸值和轴向抗拉强度,才是较真 实的。试件形状和尺寸GB 50168-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是经过光弹试验确定的。加载时,试 件中部等断面段应力分布均匀。拉断时,断在渐变段的概率仅 为8%。 7.9.3研究表明:偏心率在20%以内,对试验结果影响不大,而 且一般偏心率大于20%的试件数量仅为10%。因此条文规定试件 偏心率不得大于20%。 砂浆试件相对于混凝土试件断面较小,材料较均质,抗拉强 度和内部产生微细裂缝的荷载较大。因此,砂浆试件的加荷速度 和预拉荷载,条文规定略高于混凝土试件,分别为0.24kN/min和 25%~30%破坏荷载
DI/T51502017
7.12水泥砂浆抗渗性试验 本方法从JTJ270—1998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