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537-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2/T 537-2018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ICS 33.100 M 04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inspection ofIightning pr
DB52/T 5372018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建(构)筑物的防雷分类 检测项目 检测周期 检测程序 数据处理 安全规定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建筑物防雷接闪器、引下线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5
DBJ/T15-165-2019 南粤古驿道标识系统规划建设技术规范DB52/T 5372018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内部防雷装置internalTightningprotectionsystem 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间隔距离组成,
接地 earth groun
接地earthground
一种有意或非有意的导电连接,由于这种连接,可使电路或电气设备接到大地或接到代替大地的某 种较大的导电体。
自然接地极naturalearthingelectrodes
具有兼作接地功能的但不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置的各种金属构件、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 管道和设备等统称为自然接地极,
将各部分防雷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设备保护地 接地、防静电接地及接地装置等连接在一起的接地系统。
防雷等电位连接lightningequipotentialbonding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少雷电流引 差。
防雷区Tightningprotectionzone(LPZ) 划分雷击电磁环境的区,一个防雷区的区界面不一定要有实物界面,例如不一定要有墙壁、地板或 天花板作为区界面。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 (SPD)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 (SPD)
退耦元件decouplingelements
DB52/T 5372018
在被保护线路中并联接入多级电涌保护器时,如果开关型电涌保护器与限压型电涌保护器之间的线 路长度小于10m或限压型电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为实现多级电涌保护器间的能量配合, 应在电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上串接适当的电阻或电感,这些电阻或电感元件称为退耦元件。 注:电感多用于低压配电系统,电阻多用于信息线路中多级电涌保护器之间的能量配合。
GB/T 42175-2022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钻井泥浆和钻屑中铜、铅、锌、镉、铬的测定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表1接闪网的布置要求
高层建筑物接闪器不宜暗敷。当接闪带为暗敷时,其抹灰层敷设厚度平均不能大于20mm,最深 处不能大于30mm,并应在屋角、檐角等部位设立接闪短针加以保护; g) 金属罐体接闪器布置应符合GB50074、GB50156规范要求。 5.1.3接闪器应使用热镀锌钢材,并优先采用圆钢;接闪杆长1m以下时,圆钢直径不小于12mm,钢 管直径不小于20mm;接闪杆长(1~2)m时,圆钢直径不小于16mm,钢管直径不小于25mm;烟窗上 的接闪杆,圆钢直径不小于20mm,钢管直径不小于40mm;接闪带明敷时,圆钢直径不小于8mm,暗敷 时,圆钢直径不小于10mm。当采用其他材料时 GB50057中第5.2.1条规定
接闪器与接闪器、接闪器与引下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或其它可靠连接方式,其过渡电阻应小于 0.032。焊接应饱满牢固,不应有夹渣虚焊、气孔及未焊透现象;螺栓连接应紧密、牢固、有防腐蚀措 施; 接闪器焊接时的搭接长度为: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圆钢与圆钢搭 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 钢焊接,应紧贴钢管表面或紧贴角钢外侧面,上下两侧施焊。 5.1.5接闪器上不应附着其它电气线路。建筑物顶部外露金属物应与屋面防雷装置进行良好的电气连 接。 5.1.6玻璃幕墙龙骨架、外墙上长金属管道、金属爬梯、金属燃气管道等长金属物(长金属物指长度 大于6m)首尾两端应就近接地,当长度大于18m时,应从始端起平均间隔不大于18m接地一次,工频 接地电阻应小于10Q
5.1.7当建筑物高于30m时,应检查如下内容
a 自30m起,建筑物应敷设水平接闪带(可利用建筑物的外圈横向结构钢筋梁),水平接闪带之 间的间距应不大于6m,并与各防雷引下线良好焊接,工频接地电阻应小于102; b 30m及以上外墙上的金属栏杆、金属门窗(铝合金窗、塑钢窗、彩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应与建 筑物防雷装置可靠电气连接,工频接地电阻应小于102,联结处过渡电阻应小于0.032。
5.2.1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平均间距应分别不大于12m、18m、25m。 5.2.2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GB50057中5.3的规定。 5.2.3引下线应无断裂、机械损伤及严重锈蚀现象,且敷设应顺直、牢固、沿最短路径至接地装置。 若因条件限制必须拐弯处,拐弯弧度不得小于120°;明敷引下线支持件间距应符合水平直线部分 0.5m~1.5m,垂直直线部分1.5m~3.0m,弯曲部分0.3m~0.5m的要求。 5.2.4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装置之间的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第5.1.4条规定,易受机械损坏、防人体 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8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用镀锌角钢、硬性塑料管等保护 措施。在每根引下线距地面不低于0.3m~1.5m处应设接地体连接板或断接卡。
DB52/T 5372018
5.2.5利用建筑物柱筋内钢筋做引下线时,作为引下线的钢筋与接闪器、建筑物每层框架璨(或连接 梁、结构垛、圈垛等横垛)的交汇点应作焊接处理DB12T 724.57-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 57 部分:电子通信制造企业,交汇点应作为检测测试点。 5.2.6金属罐(塔)体宜作为防雷引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