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202.4-2018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4部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Q/GDW 11202.42018
7.9.1直流电源影响检测
GB/T 1844.3-2022 塑料 符号和缩略语 第3部分:增塑剂.pdf7.9. 2交流电源影响检测
7.10.1高温影响检测
高温影响检测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是否正常; 检测要求:按照GB/T2423.2中规定,在高温室温度偏差不大于土2℃条件下,高温室以不超 过1℃/min变化率升温,待温度达到Q/GDW10429一2017中6.1规定的高温温度并稳定后开始 计时,再使交换机连续通电2h,交换机应能正常工作; C 检测方法:根据实验要求,将交换机放入高温箱,保持检测要求规定的温度两个小时,在试验 过程中定期检测交换机端口转发性能是否正常。
7.10.2低温影响检测
低温影响检测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低温条件下工作是否正常; 6 检测要求:按照GB/T2423.1中规定,在低温室温度偏差不大于土2℃条件下,低温室以不超 过1℃/min变化率降温,待温度达到Q/GDW10429一2017中6.1规定的低温温度并稳定后开 始计时,再使交换机连续通电2h,交换机应能正常工作 检测方法:根据实验要求,将交换机放入低温箱,保持检测要求规定的温度两个小时,在试验 过程中定期检测交换机端口转发性能是否正常。
7.10.3冷启动检测
冷启动检测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低温条件下冷启动是否正常; b) 检测要求:交换机在非通电状态下放入环境试验箱中央,温度降低至低温规定值后保温2h, 交换机通电启动后正常工作,正常传输数据: 检测方法:根据实验要求,将非通电状态下的交换机放入低温箱,保持检测要求规定的温度两 个小时后,设备上电后,检测交换机端口转发性能是否正常。
绝缘试验应在交换机正常运行但未通电情况下进行,经过绝缘试验后,交换机应正常工作。具体 指标要求见表3。
Q/GDW 11202. 42018
7.11.2绝缘电阻检测
绝缘电阻检测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目的:检测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检测要求:绝缘电阻检测要求如表3所示; 检测方法: 1 绝缘电阻的测量应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每个电路与外露导电部分之间(每个独立电路的端 子连接在一起)、独立电路之间(每个独立电路的端子连接在一起); 2) 测量电压应直接施加于端子 3)应施加500×(1土10%)V的直流电压并达到稳定值至少5s后测量直流电阻,
7.11.3介质强度检测
介质强度检测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 检测目的:检测绝缘强度是否符合检测要求; b) 检测要求:绝缘强度要求如表3所示; C 检测方法: 1) 试验应施加于:每个电路与外露导电部分之间(每个独立的电路端子连接在一起),各独 立电路之间(各个独立电路的端子连接在一起): 2 试验电压频率应为50Hz的正弦波,也可采用直流电压,直流电压为交流额定电压的1.4 倍: 3) 将电压施加于被测回路,从初始值均匀上升至被测回路并保持1min,然后尽快平降至零, 在试验过程中,不应出现击穿或闪络
7.11.4冲击电压检测
冲击电压检测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电压冲击后是否能正常工作,准确传输数据; 检测要求:冲击电压要求如表3所示; 检测方法:根据检测要求对交换机进行冲击电压试验,冲击结束后,检测交换机是否能够正常 工作,传输数据是否正确
7.11.5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检测
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检测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 检测目的:在湿热条件下检测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检测要求: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5MQ; 检测方法:交换机承受GB/T2423.3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温度(40土2)℃,湿度(93土3)%RH 湿热条件下每个电路与外露导电部分之间(每个独立的电路端子连接在一起),各独立电路之 间(各个独立电路的端子连接在一起)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5MQ
生能检测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Q/GDW 11202.42018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振动试验后是否能止常工作,止常传输数据: 检测要求:交换机应无外观损坏,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出现数据丢失: 检测方法:对交换机施加频率2Hz9Hz,振幅0.3mm;频率9Hz~500Hz,加速度1m/s2 的振动后,检测交换机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传输数据是否正确。
电磁兼容时检测连接如图27所示。
7.13.2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图27电磁兼容检测连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静电放电干扰条件下传输数据是否正确: b)检测要求: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2规定的方法进行,在施加表4规定的静 电于扰的情况下,交换机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出现数据丢失:
表4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主要参数
1) 如图27按照检测要求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并将交换机接地: 2) 在未加干扰条件下,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帧丢失率,若数据无丢包,则开始施加 干扰; 3) 在操作人员通常可接触到的外壳和操作点上,按规定施加静电放电电压干扰,每试验点正 负极性放电次数均应大于10次: 4 干扰过程中,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顿丢失率。
7.13.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频电磁场辐射扰度试验的检 检测方法如下: 条件下传输数据是否正确; 检测要求: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验按GB/T 17626.3规定的方法进行,交换机在施加表5规定 的射频电磁 干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出现数据丢失
表5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的主要参数
Q/GDW 11202. 42018
如图27按照检测要求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并将交换机接地; 在未加干扰条件下,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帧丢失率,若数据无丢包,则开始施加 干扰; 3) 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值要求,将交换机置于射频电磁场内; 4)干扰过程中,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顿丢失率。
7.13.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抗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条件下传输数据是否准确; 检测要求: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4规定的方法进行,在施加表6规 定的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电压的情况下,交换机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出现数据丢失:
表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的主要参数
1)如图27按照检测要求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并将交换机接地; 2) 在未加干扰条件下,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帧丢失率,若数据无丢包,则开始施加 干扰; 3 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值要求,通过耦合/去耦网络将干扰信号施加在电源回路,通过耦 合夹将干扰信号施加到通信、告警回路; 4)干扰过程中,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顿丢失率。
7.13.5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浪涌干扰条件下传输数据是否正确; 检测要求: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5规定的方法进行,在施加表7规定的浪 涌于扰的情况下,交换机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出现数据丢失:
表7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的主要参数
差模试验电压值为共模试验值的一半。
1)如图27按照检测要求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并将交换机接地: 2) 在未加干扰条件下,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帧丢失率,若数据无丢包,则开始施加 干扰; 3) 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值要求,将干扰信号施加在电源、信号回路: 4)于扰过程中,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顿丢失率。
7.13.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时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射频传导干扰条件下传输数据是否正确; 检测要求: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6规定的方法进行,交换机在施 加表8规定的射频传导干扰的情况下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出现数据丢失:
Q/GDW11202.4—2018表8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的主要参数频率范围150kHz~80kHz试验项目电压(e.m.f)级别U。 /dBμVUo/V射频传导314010检测方法:如图27按照检测要求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并将交换机接地;2)在未加干扰条件下,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顿丢失率,若数据无丢包,则开始施加干扰:3)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值要求,通过耦合/去耦网络将干扰信号施加在电源回路,通过耦合夹将干扰信号施加到通信、告警回路:4)干扰过程中,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丢失率。7.13.7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a)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工频磁场干扰条件下传输数据是否正确:b)检测要求: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8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在施加表9规定的工频磁场干扰的情况下,交换机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出现数据丢失;表9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的主要参数试验项目级别电压/电流波形试验值(接触放电)工频磁场4连续正弦波100A/mc)检测方法:1)如图27按照检测要求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并将交换机接地:在未加干扰条件下,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帧丢失率,若数据无丢包,则开始施加干扰;3)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值要求,交换机置于磁场内;4)干扰过程中,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帧丢失率。7.13.8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a)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脉冲磁场干扰条件下传输数据是否正确;b)检测要求: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9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交换机在施加表10规定的脉冲磁场干扰的情况下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出现数据丢失;表10脉冲磁场抗扰度的主要参数试验项目级别脉冲磁场强度A/m(峰值)脉冲磁场1000检测方法:1)如图27按照检测要求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并将交换机接地;2)在未加干扰条件下,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顿丢失率,若数据无丢包,则开始施加干扰:3)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值要求,交换机置于磁场内;干扰过程中,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帧丢失率。7.13.9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28
Q/GDW 11202. 42018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阻尼磁场干扰条件下传输数据是否正确; 检测要求:阻尼磁场抗扰度试验按GB/T17626.10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在施加表11规定的 阻尼磁场于扰的情况下,交换机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出现数据丢失:
泥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在未加干扰条件下,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帧丢失率,若数据无丢包,则开始施加 干扰; 3)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值要求,交换机置于磁场内; 4)于扰过程中,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丢失率。
7.13.10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电源短时中断干扰条件下传输数据是否正确; b)检测要求:电源短时中断干扰试验按GB/T17626.29规定的方法进行,在施加表12规定 源短时中断干扰的情况下,交换机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出现数据丢失:
表12电源短时中断的主要参数
1)如图27按照检测要求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并将交换机接地: 2) 在未加干扰条件下,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帧丢失率,若数据无丢包,则开始施加 干扰; 3)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值要求,对交换机的工作电源作短时间电压中断; 4)干扰过程中,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顿丢失率。
7.13.11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振荡波干扰条件下传输数据是否正确: 检测要求:振荡波抗扰度能力试验按GB/T17626.18规定的方法进行,在施加表13规定的振 荡波于扰的情况下,交换机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应出现数据丢失:
表13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的主要参数
1)如图27按照检测要求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并将交换机接地; 2)在未加干扰条件下,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顿丢失率,若数据无丢包,则开始施加 干扰: 3)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值要求,将干扰信号施加在电源、告警回路:
Q/GDW 11202.42018
7.13.12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
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在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干扰条件下传输数据是否正确; b) 检测要求: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能力试验按GB/T17626.16规定的方法进行,在 施加表14规定的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干扰的情况下,交换机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不 应出现数据丢失;
表140Hz~150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的主要参数
1)如图27按照检测要求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并将交换机接地: 2) 在未加干扰条件下,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帧丢失率,若数据无丢包,则开始施加 干扰; 3) 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值要求,将干扰信号施加在电源、信号回路; 4)干扰过程中,检测交换机的存储转发速率及顿丢失率。
7.13.13无线电骚扰限值试验
线电骚扰限值试验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辐射骚扰限值是否满足A级要求; 检测要求:按GB9254规定进行试验。 检测方法: 1) 如图27按照检测要求连接交换机和测试仪,并将交换机接地: 2) 试验过程中施加网络负荷不应小于端口转发速率,被测设备在10m测量距离处辐射骚扰限 值应符合A级ITE的要求。
版本管理检测的检测目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目的:检测交换机的版本管理; 检测要求:交换机应满足Q/GDW10429一2017中第11章的要求; 检测方法:检测交换机命名是否满足要求:检测DL/T860文件服务是否具备安全访问控制策 略:若交换机具备安全访问控制策略,则通过DL/T860文件服务召唤交换机“MEAS”目录下 的程序文件、模型文件及版本信息文件,检查各文件命名及版本信息文件内容是否符合检测 要求。
A.1配置变更(私有MIB库)
配置变更MIB库定义参见表A.1。
Q/GDW 11202.4—2018
表 A. 1配置变更
A.2网口状态(公有MIB库)
网口状态MIB库定义参见表A.2。
A.3网口up(公有MIB库)
网口up的MIB库定义参见表A.3。
A.4网口down(公有MIB库)
down的MIB库定义参见
Q/GDW 11202.42018
表A.4网口down
A.5网口流量超过阈值(公有MIB库)
网口流量超过阈值的MIB库定义参见表A.5。
表A.5网口流量超过值
.6用户信息(私有MI
用户信息的MIB库定义参见表A.6。
用户操作信息的MIB库定义参见表A.7。
Q/GDW 11202. 42018
表A.7用户操作信息
A.8MAC地址绑定关系(私有MIB库)
MAC地址绑定关系的MIB库定义参见表A.8。
表A.8MAC地址绑定关系
Q/GDW 11202.42018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Q/GDW 11202. 42018
2编制主要原则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4主要工作过程 5标准结构和内容. 6条文说明
2编制主要原则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4主要工作过程 5标准结构和内容. 6条文说明
Q/GDW 11202.42018
本部分依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 2017年度公司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象 电网科(2017)72号文)的要求编写。 随着智能变电站应用的不断深入,智能变电站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装置功能提升 需求突显;2015年,国调中心提出了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四统一、四规范”工作方案,对智能变电站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提出新的要求。 为规范新要求下的智能变电站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检测方法,编制本部分。
本部分依据以下原则编制: a 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1一2009)、《国家电网有限 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和《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DL/T800 2001)的有关要求,开展本部分的制定工作: 先进性原则,标准内容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应用的前沿技术、先进标准,本部分在编 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兼容性,不与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发生冲突; 成熟性原则,标准内容充分反映公司系统智能变电站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领域已经获得广泛应用 和实用的技术及成果。
GB50265-2022 泵站设计标准(书签+OCR).pdf3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部分与相关技本领域的国家现行法 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部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 便用题
2017年6月,根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标准编制计划要求,召开了标准启动会,并组建了编写组。 2017年7月至9月,编写组收集各生产厂家的产品技术资料,并对智能变电站网络交换机新增的功能 要求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同时吸取了有关专家的意见,编写组完成了标准大纲的编写。 2017年10月至11月,编写组组织了标准大纲讨论会,听取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标准 大纲,完成标准初稿的编写。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编写组在北京召开初稿讨论会,经过与会专家的讨论,对标准的章节结 构进行了精简,对章节内容进行了合并,对部分术语进行了补充。 2018年2月至3月,编写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标准讨论会,对修改后的标准初稿进行了讨论,并形成 征求意见稿。 2018年5月,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发给各网省公司广泛征求意见。 2018年6月,编写组对返回的征求意见进行了讨论,并根据返回意见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 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2018年6月14日,公司运行与控制技术标准工作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审查结论为:同 意经过修改后报批。 2018年6月,编写组按审查专家意见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调整和 : 增加了装置外观、指示灯、MMS通信接口的检测方法; 增加了数据顿过滤、网络管理、日志、多镜像端口、时间同步、运行状态监测及管理、流量控 制、交换机延时累加、业务安全等检测方法; 一增加了DL/T860信息模型及通信服务检测方法; 增加了版本管理检测方法:
Q/GDW 11202. 42018
一一删除了检测规则章节。 本部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部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部分主题章分为7章,由送检设备要求、检测环境、检测方法及要求等组成。本部分首先明确了 智能变电站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送检要求和检测环境;然后根据“四统一、四规范”要求分别对交换机 的检测条件、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判定进行了详细规定。 原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电力科 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原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李劲松、陈心灿、许智、杨威、 王永福、尚力、刘洋、刘筱萍、李嘉、王晶、孟德伦、黄鑫、宗俊丽、彭志强、张伟
一删除了检测规则章节。 本部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部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部分主题章分为7章,由送检设备要求、检测环境、检测方法及要求等组成。本部分首先明确了 智能变电站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送检要求和检测环境;然后根据“四统一、四规范”要求分别对交换机 的检测条件、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判定进行了详细规定。 原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TB/T 3206-2017 ZPW-2000 轨道电路技术条件,国网电力科 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原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李劲松、陈心灿、许智、杨威、 王永福、尚力、刘洋、刘筱萍、李嘉、王晶、孟德伦、黄鑫、宗俊丽、彭志强、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