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202.2-2018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2部分:测控装置

QGDW 11202.2-2018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2部分:测控装置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2.9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0904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202.2-2018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第2部分:测控装置

7.7.10.2.2检测方法

选择绝缘耐压仪50正弦交流电压, 电气回路对地和各电气回路之间按表9施加试验电

以5kV试验电压,1.2/50μs冲击波形,按正负两个方向,施加间隔不小于5s;用三个正脉冲和三 个负脉冲,以下述方式施加于交流工频电量输入回路和装置的电源回路: a) 接地端和所有连在一起的其他接线端子之间: b) 依次对每个输入线路端子之间,其他端子接地; c)电源的输入端口和大地之间。 冲击试验后,交流工频电量测量的基本误差应满足其等级指数要求。

7.7.12湿热影响测试

Q/SY 06520.6-2016 炼油化工工程消防安全及职业卫生设计规范 第6部分:蒸汽灭火系统.pdf7.7.12.1检测要求

湿热条件为:温度(40土2)℃,相对湿度90%95%,大气压力86kPa~106kPa条件下,绝缘 满足表4要求。

7.7. 12.2 检测方法:

湿热试验室的温度偏差不大于土2℃,相对湿度不大于土2%,设备各表面与相应的室内壁之间最小 距离不小于150mm,凝结水不得滴落到试验样品上,试验室以不超过1℃/min的变化率升温,待温度 达到十40℃并稳定后再加湿到(93土3)%范围内,保持48h,在试验过程最后1h~2h,按表12的规定 用相应电压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测量时间不小于5S。 试验结束后,先把试验室内的相对湿度在半小时内降到75%土3%,然后半小时内将试验室内温度 灰复到正常温度并稳定后将设备取出试验室进行外观检查。试验细节按GB/T2423.3进行。 对不便进行整机试验的大型产品,根据GB/T2421可按设备技术条件中的规定对关键部件进行相应 式验。

Q/GDW 11202.22018

表12湿热条件绝缘电阻

电磁兼容试验等级按照Q/GDW10427的要求进行,抗扰度检测方法依据GB/T17626标准进行,具 体试验等级要求见表13。

表13电磁兼容试验等级要求

7.8.1静电放电抗扰度

7.8.1.1检测要求

当施加干扰时,装置应工作正常,功能正确。交流模拟量量测误差允许改变量应不大于200 模拟量量测误差、SOE分辨率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7. 8. 1.2检测方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按照GB/T17626.2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试验部位:干扰施加于装置正常使用时人员可接触到的点和面; c) 试验等级:GB/T17626.2中的IV级; 试验类型:接触放电或空气放电

7.8.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7. 8. 2. 1检测要求

Q/GDW11202.2—2018

当施加干扰时,装置应正常工作,功能正确。交流模拟量量测误差允许改变量应不大于100%,直流 模拟量量测误差、SOE分辨率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7. 8. 2. 2 检测方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 按照GB/T17626.3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试验等级:GB/T17626.3中的IⅢ级; 频率范围:80MHz~1000MHz。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 按照GB/T17626.3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b) 试验等级:GB/T17626.3中的IⅢ级; c) 频率范围:80MHz~1000MHz。

7.8.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7.8.3.1检测要求

当施加干扰时,装置应正常工作,功能正确。交流模拟量量测误差允许改变量应不大于200%, 拟量量测误差、SOE分辨率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7.8.3.2检测方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按照GB/T17626.4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b)试验部位:干扰施加于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 C)试验等级:GB/T17626.4中的IV级。

8.4浪涌(冲击)抗扰度

7.8. 4.1检测要求

当施加干扰时,装置应正常工作,功能正确。交流模拟量量测误差允许改变量应不大于200%, 拟量量测误差、SOE分辨率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7.8.4.2检测方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按照GB/T17626.5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试验部位:干扰施加于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 试验等级:GB/T17626.5中的IV级; d)试验类型:共模和差模。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按照GB/T17626.5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b)试验部位:干扰施加于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 c)试验等级:GB/T17626.5中的IV级; d)试验类型:共模和差模。

7.8.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7.8.5.1检测要求

当施加干扰时,装置应正常工作,功能止确。交流模拟量量测误差充许改变量应不大于100%,直流 模拟量量测误差、SOE分辨率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7.8.5.2检测方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按照GB/T17626.6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试验部位:干扰施加于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 试验等级:GB/T17626.6中的III级; d) 频率范围:150kHz~80MHz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按照GB/T17626.6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试验部位:干扰施加于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 c) 试验等级:GB/T17626.6中的III级; 频率范围:150kHz~80MHz

7.8.6工频磁场抗扰度

7.8.6工频磁场抗扰度

7.8.6.1检测要求

当施加干扰时,装置应正常工作,功能正确。交流模拟量量测误差允许改变量应不大于100%, 拟量量测误差、SOE分辨率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Q/GDW 11202.22018

Q/GDW 11202.22018

7.8.6.2检测方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按照GB/T17626.8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b)试验等级:GB/T17626.8中的V级。

.8.7脉冲磁场抗扰度

7.8.7.1检测要求

当施加干扰时,装置应正常工作,功能正确。交流模拟量量测误差允许改变量应不大于100%, 拟量量测误差、SOE分辨率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7. 8. 7.2检测方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按照GB/T17626.9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b)试验等级:GB/T17626.9中的V级。

7.8.8阻尼振荡磁抗扰度

7.8.8.1检测要求

当施加干扰时,装置应正常工作,功能正确。交流模拟量量测误差允许改变量应不大于100%, 拟量量测误差、SOE分辨率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7.8. 8. 2 检测方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按照GB/T17626.10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b)试验等级:GB/T17626.10中的V级

7.8.9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

7.8.9.1检测要求

当施加十扰时,装置应正常作, 功能正确。交流模拟量量测误差充许改变量应不大于100%,直 模拟量量测误差、SOE分辨率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7.8.9.2检测方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按照GB/T17626.11、GB/T17626.29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b)试验等级:GB/T17626.11、GB/T17626.29中的短时中断不小于100mS。

7.8.10振荡波抗扰度

7.8.10.1检测要求

当施加干扰时,装置应正常工作,功能正确。交流模拟量量测误差充许改变量应不大于200%,直流 模拟量量测误差、SOE分辨率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7.8.10.2检测方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按照GB/T17626.12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b)试验部位:干扰施加于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 c)试验等级:GB/T17626.12中的III级; d)试验类型:共模和差模; e)振荡频率:100kHz和1MHz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按照GB/T17626.12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试验 b)试验部位:干扰施加于电源端口和信号端口; c)试验等级:GB/T17626.12中的III级; d)试验类型:共模和差模; e)振荡频率:100kHz和1MHz

7.9.1振动耐久检测

7.9. 1. 1检测要求

Q/GDW11202.2—2018

试验中装置应无紧固零件松动、机械损坏。试验结束后装置应正常工作,功能正确。各项性能指标 满足要求。

7.9.1.2检测方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 对测控装置进行正弦稳态振动、冲击、自由跌落检测的参数等级和检测方法参见GB/T2423 中规定; 装置不上电,固定在电振动台上。振动频率范围:2Hz~9Hz,振幅0.3mm;频率9Hz~500Hz, 加速度1m/s,振动方向:三个轴向,每个轴向扫频循环10次。试验结束后上电检查检查装置 运行工况。

7.9.2冲击响应检测

7.9.2.1检测要求

试验中装置应无紧固零件松动、机械损坏。试验结束后装置应正常工作,功能正确。各项性能 足要求。

7.9. 2. 2检测方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对测控装置进行正弦稳态振动、冲击、自由跌落检测的参数等级和检测方法参见GB/T242 中规定: b)装置不上电,加速度:50 m/s2,脉冲持续时间:11ms。上、下、左、右、前、后各 3 次

7.9.3自由跌落检测

7.9.3.1检测要求

跌落试验后装置表面可能有损伤,内部结构件可能有松动,但损伤不应影响功能及整体外观,结构 件松动应可修复。跌落试验后装置功能正常,性能不应下降

7.9.3.2检测方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对测控装置进行正弦稳态振动、冲击、自由跌落检测的参数等级和检测方法参见GB/T2423 中规定; 试验表面应该是混凝土或者钢制成的平滑、坚硬的刚性表面,试验高度100mm,释放试验样 品应从悬挂着的位置自由跌落,释放时,要使干扰最小。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a设备制造商首先应提交下述文件

Q/GDW 11202.22018

1)协议实现一致性说明(PICS); 2) 用于测试的协议实现额外信息(PIXIT); 3 模型实现一致性说明(MICS); 4) 设备安装和操作的详细指导手册: 5) 装置的ICD文件。 b 应根据制造商提供的PICS、PIXIT和MICS中标明的每一项进行一致性测试,具体见表14: 1) 静态测试:首先对测控装置进行静态一致性测试,并做好记录。测试包括:检查并记录提 交的各种文件应齐全和装置控制版本应正确、用Schema对装置配置文件(ICD)进行正 确性检测、检测装置的各种模型应符合标准的规定; 2 动态测试:一致性动态测试的测试用例应完全采用DL/T860.10的肯定测试和否定测试用 例。对每个测试用例应按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测试,并做好记录。动态性能的测试应使用 硬件信号源进行触发(触点、电压、电流等): 3) 一致性测试结果评价:对测控装置进行检测后应出具检测报告。在检测报告中除了对一致 性测试内容的每一项给出结论外,还应详细给出静态检查和每个动态测试用例的检测结 果,其检测结果分“通过”、“失败”、 “N/A(不适用)”三种,

表14一致性测试内容

测控装置在常温工作条件下,连续通电运行72小时装置应能正常运行,功能不丢失。满72小 测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要求

人机安全应满足如下要求: a)具备身份认证功能:

Q/GDW11202.2—2018

7.13.1.2检测方法

其体检测方法如下: 身份认证功能测试: 1) 检查系统是否具备身份认证功能; 2 测试系统是否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多次(例如5次)登陆失败后锁定账户一段时间(例 如20分钟),并且有相应的提示; 3 检查系统是否具有密码重置功能,如有,在重置时需要第二种验证方式确保重置的安全性, 如管理员验证后重置等,禁止便捷重置方式(如装置上配备Reset按钮); 4 检查登陆用户执行重要操作是否具备再次身份认证的机制。 b 有效性验证功能测试: 1) 在装置的输入界面,根据设置的输入条件,录入非法(负数、字母、特殊字符等)的数据 检查装置是否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2 检查系统是否能明确拒绝不正确长度的输入; 3)执行系统业务操作,检查系统是否将与业务无关的信息返回给客户端。

7.13. 2通信安全

7.13.2.1检测要求

通信安全应满足如下要求: a)具备间隔层通信端口隔离功能; b)具备关键会话(参数修改、敏感信息传输等)重放攻击防护功能; C)具备通信协议健壮性要求。

7.13.2.2检测方法

7.13.3.1检测要求

功能安全应满足如下要求:

Q/GDW 11202.22018

7.13.3.2检测方法

其体检然方法如下: a) 使用非法IP地址、MAC地址的客户端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是否拒绝响应; b 在客户端模型上将可写数据修改为负数、字母、特殊字符、超长数据以及与业务无关的数据等, 查看装置是否拒绝响应; 订阅GOOSE时,抓取客户端发布的报文,将报文时间戳与系统当前时间时间差修改为大于设定 值,验证装置是否服务差错; d) 抓取SMV报文,将报文时间戳与系统当前时间时间差修改为大于设定值,,验证装置是否服务 差错: e) 订阅GOOSE时,抓取客户端发布的报文,在没有发生回滚时,将装置接收的序列号修改为小于 最近一次接收到的序列号(大于1),验证装置是否服务差错; f 抓取SMV报文,将装置接收的序列号修改为小于最近一次接收到的序列号(大于1),验证装 置是否服务差错; g 本地进行控制等操作时,非法用户进行越权操作,检查装置是否拒绝响应; h) 远程进行控制等操作时,使用IP地址或MAC地址与设定权限不符的客户端进行遥控等操作, 检查装置是否拒绝响应; i 同一时间多个客户端同时对装置进行控制操作,查看装置同一时间是否禁止响应多个控制操作 命令; j 客户端向装置传输异常报文进行控制操作,查看装置是否能够识别并拒绝响应; k)客户端向装置下载任意文件或恶意文件,查看装置是否对该文件进行校验,并有相应的保护措

Q/GDW11202.2—2018

7.13.4.1检测要求

进程安全应满足如下要求:

7.13.4.2检测方法

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不同用户在访问同一资源或功能时,系统不应存在死锁; b)通过源代码审计或者反编译人机客户端,查看系统是否存在后门程序代码

7.13.5运行环境安全

7.13.5.1检测要求

7.13.5.2检测方法

使用工具端口扫描,查看扫描结果是否开放易遭受恶意攻击的高危端口作为服务端口,是否开 务无关的服务端口。

7.13. 6 代码安全

7.13.6.1检测要求

代码安全应满足如下要求: a)装置源代码中不存在特有的安全漏洞,包括缓冲区溢出、字符错误结束、整数溢出、内存 未释放资源、资源注入、系统信息泄露、命令注入、不安全的编辑优化等; 装置源代码中不存在违背安全编码规则的内容

7.13.6.2检测方法

Q/GDW 11202.22018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

Q/GDW11202.2—2018

编制背景 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主要工作过程.. .38 标准结构和内容. 条文说明..

主要原则, 38 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38 工作过程.. 结构和内容. 38 兑明,

本部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2017年度公司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 科(2017)72号)的要求编写。 本部分编制背景是原有测控装置所规定的部分技术要求及性能指标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测控装置的 要求,由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调控中心提出对测控装置技术规范进行修订,因此《智能变电站自动化 没备检测规范第2部分:多功能测控装置》相应开展了修订工作。 本部分编制主要目的是修订Q/GDW11202.2一2014,规范检测条件、检测用设备,适应技术发展及 现场需求,增加相应的功能及性能检测技术指标要求及检测方法。

本部分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a)先进性原则。充分考虑并吸收了测控装置的前沿技术和相关检测工作的经验; b) 全面性原则。涵盖了测控装置功能、性能、环境影响、电磁兼容影响、通信规约等方面的检测 内容; c)适用性原则。本部分从公司生产运行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了测控装置的实际应用。

CBDA 9-2017-T 轨道交通车站幕墙工程技术规程3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部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部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

2017年6月,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编制计划要求,召开了标准启动会,并组建了编写组。 2017年7月至9月,编写组收集各生产厂家的产品技术资料,并对测控装置新增的功能要求进行了深 入的调研,同时吸取了有关专家的意见,编写组完成了标准大纲的编写。 2017年10月至11月,编写组组织了标准大纲讨论会,听取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标准 大纲,完成标准初稿的编写。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编写组在北京召开初稿讨论会,经过与会专家的讨论,对标准的章节结 构进行了精简,对章节内容进行了合并,对部分术语进行了补充。 2018年2月至3月,编写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标准讨论会,对修改后的标准初稿进行了讨论,并形成 正求意见稿。 2018年4月,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发给各网省公司广泛征求意见。 2018年5月,编写组对返回的征求意见进行了讨论,并根据返回意见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 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2018年6月14日,公司运行与控制技术标准工作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审查结论为:同 意经过修改后报批。 2018年6月,编写组按审查专家意见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标 第1部分:检测规范总论; 第2部分: 多功能测控装置; 第3部分: 保护测控集成装置: 第4部分: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第5部分: 时间同步系统; 第6部分: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第7部分: 智能辅助综合监控系统: 第8部分: 电能量采集终端; 第9部分:数据通信网关机。

DB11/T 1585-2018 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Q/GDW 11202. 22018

第1部分是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的综述,自第2部分至第8部分分别规定了不同智 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检测方法及技术指标等内容。 本部分为《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检测规范》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Q/GDW11202.2一2014,与Q/GDW11202.2一2014相比,本次修订做了如下重大调整 增加装置的应用分类要求; 增加背板布局、连接器设计等统一外观接口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一一增加人机界面、菜单结构、记录存储功能等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一 增加3/2接线方式和电流及和功率计算、断路器总位置合成、时间同步管理等功能检测要求 及检测方法: 一 增加SV采样值报文品质及异常处理功能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增加装置版本管理、定值文件管理等功能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修改频率测量精度指标、SOE分辨率等性能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修改机箱结构、网络通信光纤接口类型、信息模型及通信服务等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一增加装置业务安全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 本部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的要求编写。 本部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部分主题章分为3章,由送检设备要求、检测环境和电源要求和检测方法及要求组成。本部分本 先进性和实用性、操作性和可扩展性等原则,对同步相量测量装置与相量数据集中器检测相关的事项 做出了明确规定,着重对检测条件、检测用设备、检测要求与方法做了详细规定,检测要求与方法是本 部分的核心内容,给出了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相量数据集中器静态性能、动态性能、时间同步、电磁环 境影响、通信规约、网络压力等方面的测试项目、方法及相关指标要求。检测规则中对设备在具体情况 下应进行的检测类型进行了规定,使检测方和被测方对各自的目标、任务、测试项目更明晰,对检测工 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部分原起草单位包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国 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原标准起草人包括许智、李劲松、王永福、杨威、杨文平、 陈心灿、南贵林、杨松、赵蔚娟、 王化鹏、孟德伦、施玉祥、严冰融、丁洪恩,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