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1251-2017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图9最小清晰高度示意图
空间净高按如下方法确定: (1)对于平顶和锯齿形的顶棚,空间净高为从顶棚下沿到地面 的距离。 (2)对于斜坡式的顶棚,空间净高为从排烟开口中心到地面的 距离。 (3)对于有吊顶的场所,其净高应从吊顶处算起;设置格栅吊 顶的场所.其净高应从上层楼板下边缘算起
首先应明确设计的火灾规模,设计的火灾规模取决于燃烧材料性 质、时间等因素和自动灭火设施的设置情况,为确保安全,一般按 可能达到的最大火势确定火灾热释放速率
DB34/T 918-2019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4.6.11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型烟羽流、窗口型烟羽流为火
4.6.11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型烟羽流、窗口型烟羽流为
4.6.11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型烟羽流、窗口型烟习
灾情况下涉及的三种烟羽流形式,计算公式选用了美国消防工程 师协会标准NFPA92《StandardforSmokeControlSystem》(烟气 控制系统标准),其形式如图10~图12所示,轴对称型烟缕的火 源不受附近墙壁的限制。
图10轴对称型烟羽流
图11阳台溢出型烟羽流
图12窗口溢出型烟羽流
本条第2款,阳台溢出型烟羽流公式适用于Z<15m的情 形,当Z,≥15m时,可参照美国消防工程师协会标准NFPA92 《StandardforSmokeControlSystem》(烟气控制系统标准)中相 关规定计算。 本条第3款,窗口型烟羽流公式适用于通风控制型火灾(即热 释放速率由流进室内的空气量控制的火灾)和可燃物产生的火焰 在窗口外燃烧的场景,并且仅适用于只有一个窗口的空间。 计算举例如下: (1)举例:轴对称型烟羽流。 某商业建筑含有一个三层共享空间,空间未设置喷淋系统,其 空间尺寸长、宽、高分别为30m、20m、15m,每层层高为5m,排烟 口设于空间顶部(其最近的边离墙大于0.5m),最大火灾热释放速 率为4MW,火源燃料面距地面高度1m。部面示意图见图13,平 面示意图见图14。 热释放速率的对流部分:Q。=0.7Q=0.7×4=2.8(MW)
= 2800(kW)
Z, = 0. 166Q = 0. 166 X 28002 : = 3. 97(m) 燃料面到烟层底部的高度:
因为Z>Z,:则烟羽流质量流量:
(2)举例:阳台溢出型烟羽流。 某一带有阳台的两层公共建筑,室内设有喷淋装置,每层层高 8m,阳台开口二3m,燃料面距地面1m,至阳台下缘H,二7m,从 开口至阳台边沿的距离为b二2m。火灾热释放速率取Q 2.5MW,排烟口设于侧墙并且其最近的边离吊顶小于0.5m,则: 烟羽流扩散宽度:W=十b=3+2=5(m)
从阳台下缘至烟层底部的最小清晰高度:Z:=1.6十0.1×8= 2.4 (m)
烟羽流质量流量:M。=0.36(QW)1/3(Z十0.25H)=0.36
orSmokeControlSystem》(烟气控制系统标准)。计算举例:以 第4.6.11条中的例1为例。 M,=0.071Q/3Z5/3+0.0018Q.= 60.31(kg/s) 烟气平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T=KQ./MC,: 2800/(60. 31 X 1. 01) = 45. 97(K)
V= M,T/p. T, =[60.31 X(293.15 + 45.97)J/ (1. 2 X 293. 15) = 58. 1(m /s)
4.6.14如果从一个排烟口排出太多的烟气,则会在烟层底部撕 开一个“洞”,使新鲜的冷空气卷吸进去,随烟气被排出,从而降低 了实际排烟量,见图15,因此本条规定了每个排烟口的最高临界 排烟量,公式选自NFPA92。其中排烟口的当量直径为4倍排烟 口有效截面积与截面周长之比。排烟口设置位置参考图见图16。 例如,矩形排烟口的当量直径「宽高为.b可用式(2)计算:
=4ab/L2(a+6)j=2ab/(a+b
图15排烟口的最高临界排烟量示意图
M,T+(A,C/A,C,)"TT. =35.6(m²) P. 2gdh△TT,
5.1.1本条规定了防烟系统的联动控制方式。一般情况下,选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启动防烟系统。防烟系统的工作启动,需 要先期的火灾判定,火灾的判定一般是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 逻辑设定,探测器工作后,确认火灾应该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相关要求。 5.1.2本条对加压送风机和常闭加压送风口的控制方式做出更 明确的规定。加压送风机是送风系统工作的“心脏”,必须具备多 种方式可以启动,除接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信号联动启动外,还应 能独立控制,不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故障因素的影响。本条是强 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5.1.1本条规定了防烟系统的联动控制方式。一般情况下,选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启动防烟系统。防烟系统的工作启动,需 要先期的火灾判定,火灾的判定一般是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 逻辑设定,探测器工作后,确认火灾应该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相关要求,
明确的规定。加压送风机是送风系统工作的“心脏”,必须具备多 种方式可以启动,除接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信号联动启动外,还应 能独立控制,不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故障因素的影响。本条是强 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3由于防烟系统的可靠运行将直接影响到人员安全疏散,火
.3由于防烟系统的可靠运行将直接影响到人员安全疏散,火 时按设计要求准确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层送风口,既符合防烟需 要也能避免系统出现超压现象。本条是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息掌控,又可作为超压后启动余压阀、风压调节措施的动作信号 由于疏散门的方向是朝疏散方向开启,而加压送风作用方向与疏 散方向恰好相反。若风压过高则会引起开门困难,甚至不能打开 门,影响疏散
5.1.5防烟系统设施动作反馈信号至消防控制室是为了方便消
2.1本条规定了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优先 112
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启动排烟系统。排烟系统的工作后 动,需要前期的火灾判定,火灾的判定一般是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 统的逻辑设定,探测器工作后,确认火灾应该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相关要求
规定,要求系统风机除就地启动和火灾报警系统联动启动外,还应 具有消防控制室内直接控制启动和系统中任一排烟阀(口)开启后 联动启动,目的是确保排烟系统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提高系统的 可靠性。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5.2.3本条对常闭排烟阀(口)的启动等进行规定是为了
时反应动作,保证人员疏散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机械排烟系统 中的常闭排烟阀(口)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功能和就 地开启的手动装置,并与排烟风机联动。当火灾确认后,火灾报警 系统应在15s内联动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排烟阀(口)、排烟风机 和补风设施。同时为了防止烟气受到通风空调系统的干扰,确保 在火灾发生时,烟气能迅速得到控制和排放,不向非火灾区域蔓 延、扩散,要求在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烟。本条规定了火灾确认后,排烟区与非排烟区排烟阀(口)所处 的状态。为保证排烟效果,对担负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烟分区的排 烟系统宜采用漏风量小的高气密性的排烟阀,非排烟区的排烟阀 (口)处于关闭状态,既有利于减少对排烟区的干扰和分流,防正烟 气被引人非着火区,又可保证非排烟区的空间气体压力略高于排 烟区的压力,更好地防止烟气的蔓延。
5.2.5本标准对活动挡烟垂壁、自动排烟窗的启动进行规定,也
是为了确保系统的有效、及时和可靠,与常闭排烟阀(口)一样,要 求活动挡烟垂壁、自动排烟窗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和就 地手动启动功能,当火灾确认后,为了及时形成储烟仓,要求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活动挡烟垂
壁,同时为保证排烟面积的到位,要求在60s内或小于烟气充满储 烟仓的时间内开启完毕自动排烟窗
5.2.6在大空间场所的自然排烟窗设
广,为了将烟气层控制在设计清晰高度以上,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故要求排烟窗应在烟气层未充满储烟仓前及时开启,且根据火灾 烟气的特性对温控释放温度做出要求。烟气充满储烟仓的时间可 参照NFPA92等标准规范中的相应公式进行计算,
防值班人员准确掌握和控制设备运行情况
6.1.1本条根据防排烟系统的特点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了 划分。
划分。 6.1.2本条规定了系统施工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6.1.3本条对施工企业的资质、质量管理要求做出规定,强调施 工企业的资质与工程等级相对应,确保施工质量。 5.1.4本条具体规定了系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方面
6.1.2本条规定了系统施工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5.2.1风管板材的厚度以满足系统的功能需要为前提的,本条从 保证风管质量的角度出发,对常用的钢板风管的最低厚度进行了 规定;在一些场所需要采用特殊要求的风管,则应根据设计的要求 选择达到相应耐火极限。风管的材质、厚度、耐火性能等应与国家 市场准入要求的文件内容一致。 6.2.26.2.6强调风管部件、风机、活动挡烟垂壁、自动排烟窗 进场应检验的内容。部件动作性能、驱动装置和活动挡烟垂壁、自 动排烟窗的驱动装置应着重检验其可靠性。各进场部件、设备的 质量、技术资料应齐全,其生产厂家、产品名称、系列型号应与国家 市场准人要求的文件一致,以消除质量隐患
6.3.1、6.3.2这两条规定了金属风管、非金属风管制作和连接的 基本要求。风管、风道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管、风道由于结 构的原因,少量漏风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过量的漏风
则会影响整个系统功能的实现,因此提高风管、风道的加工和制作 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进行隔热,条文规定了材料的种类及厚度的要求.以达到隔热的 效果。
和刷作顶 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保证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强度的 检测主要检查耐压能力,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性能。条文中对 不同系统类别及功能风管的允许漏风量进行了明确规定,允许漏 风量是指在系统工作压力条件下,系统风管的单位表面积在单位 时间内允许空气泄漏的最大数量。这个检验方法与国际通用标准 相一致。
6.3.4本条对风管系统安装中的基本质量验收要求做出了规定
6.4.1防火阀、排烟防火阀的安装方向、位置会影响动作功能的 正常发挥,因此要正确。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离墙越远,则 对穿越墙的管道耐火性能要求越高,阀门功能作用越差,因此条文 予以要求。设置独立支、吊架保证阀门的稳定性,确保动作性能。 设明显标识是为了方便维护管理。
予以要求。设置独立支、吊架保证阀门的稳定性,确保动作性能 设明显标识是为了方便维护管理。 6.4.2本条对送风阀(口)、排烟阀(口)的安装要求做出规定。为 了防止火灾时烟气被吸引至排烟阀(口)周围而将附近可燃物高温 辐射起火,条文规定了其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m的距离。 6.4.3本条规定了常闭送风口、排烟阀(口)手动操作装置的安装 质量及位置要求。在有些情况下,常闭送风口,特别是排烟阀(口) 安装在建筑空间的上部,不便于日常维护、检修,火灾时的特殊情 况下到阀体上应急手动操作更是不可能,因此应将常闭送风口、排 烟阀(口)的手动操作装置安装在明显可见、距楼地面1.3m~
6.4.2本条对送风阀(口)排烟阀(口)的安装要求做出规定。为
1.5m间便于操作的位置,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方便日常维 检修。
6.4.4本条规定了挡烟垂壁的安装质量要求。活动挡烟垂壁在
定,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风机的维护保养,
况,并不需要考虑设备运行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而减振装置大 部分采用橡胶、弹簧或两者的组合,当设备在高温下运行时,橡胶 会变形溶化、弹簧会失去弹性或性能变差,影响排烟风机可靠的运 行,因此安装排烟风机时不宜设减振装置。若与通风空调系统合 用风机时,也不应选用橡胶或含有橡胶减振装置。
6.5.4本条规定了吊装风机的支、吊架应按其荷载和使用场合进
6.5.5本条对风机转动件的外露部位、直通大气的进、
7.1.1本条规定系统调试的必要顺序,有利于调试工作顺利、全 面、有效地开展。 7.1.2本条对应用于防排烟系统调试的仪器、仪表性能及精度要 求做出规定。 7.1.3本条规定调试各参与单位的职责、分工,有助于工程管理 和系统质量验收。 7.1.4本条规定了系统调试必须编制调试方案。系统调试是 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系统功能的实现和性能 参数。编制调试方案可指导调试人员按规定的程序、正确的方法 进行调试,也有利于监理人员对调试过程的监督。 7.1.5本条规定系统调试的两个内容。单机调试是单个部件、设 备动作功能和性能参数的检测和调整,联动调试是对系统的整体 功能进行检测和调整。
7.1.1本条规定系统调试的必要顺序,有利于调试工作顺利、全 面、有效地开展。 7.1.2本条对应用于防排烟系统调试的仪器、仪表性能及精度要 求做出规定。
7.1.3本条规定调试各参与单位的职责、分工,有助于工程管理 和系统质量验收。
7.1.4本条规定了系统调试必须编制调试方案。系统调试是一 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系统功能的实现和性能 参数。编制调试方案可指导调试人员按规定的程序、正确的方法 进行调试,也有利于监理人员对调试过程的监督
7.1.5本条规定系统调试的两个内容。单机调试是单个部件、设 备动作功能和性能参数的检测和调整,联动调试是对系统的整体 功能进行检测和调整。
7.2.1~7.2.4本标准对系统中运用的主要部件单机调试的内容 及应达到的功能做出规定。对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常闭送风口、 排烟阀(口)、自动排烟窗和活动档烟垂壁的执行机构进行手动开 启及复位的试验,是考虑到当前我国防排烟系统阀门安装质量和 阀门本身可靠性方面尚存在各种问题。因此通过调试时手动开启 及复位试验,能及时发现系统安装及产品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并及 时排除,以保证系统能可靠、正常地工作。动作信号的反馈是为了 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能掌握系统各部件的工作状态,为正确操作
7.2.5本条规定送风机、排烟风机能够正常运转2.0h.无异常声 向。本条规定了送风机、排烟风机风量的要求应与铭牌相符。由 于风机的选型是根据系统本身要求的性能参数所决定,而安装位 置、安装方式文对风机的性能参数影响很大,如果实测风机风量风 压与铭牌标定值或设计要求相差很大,就很难使该正压送风系统 或排烟系统达到规范要求,需对系统风机的安装或选型做出调整。 风机风量和风压的测定可使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测定时测定 截面位置和测定截面内测点位置要选得合适,因其将会直接影响 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定风管内的风量和风压时,应 选择气流比较均匀稳定的部位,一般选在直管段,尽可能选择远离 调节阀门、弯头、三通以及送、排风口处。测定风机时,应尽可能使 测定断面位于风机的人口和出口处,或者在离风机入口处1.5D 处和离风机出口处2.5D处(D为风机人口或出口处风管直径或 当量直径),如果在距离风机人口或出口处较远时,风机的全压应 为吸人段测得的全压和压出段测得的全压之和再增加测定断面距 风机入口和出口之间的阻力损失值(包括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为了求得风管断面内的平均流速和全压值.需求出断面上各 点的流速和全压值,然后取其平均值。对于风管断面测点的选取, 应根据不同风管分别决定。对于矩形风管,应将矩形断面划分成 若干相等的小截面,且使这些小截面尽可能近正方形,每个断面的 小截面数目不得少于9个,然后将每个小截面的中心作为测点。 如图17所示。对于圆形风管,应将圆形截面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 的同心圆环,在每个圆环上布置4个测点且使4个测点位于互相垂 直的两条直径上,如图18所示。所划分圆环的数目可按表4选用。
表4圆形管道环数划分推荐表
式中:R 风管的半径(m); R. 从风管中心到第n个测点距离(m)
图18圆形风管测点布置图
侧点距风管的距离(图18)按式(3)计算:
图20吸入段毕托管与倾斜式微压计的连接方法
如果使用微压计进行测定时,将毕托管的全压接头和微压计 的“十”(或正压接头)相连,所测数据即为该点的全压值。将毕托 管的静压接头与微压计的“十”(正压接头)相连,所测数据即为该
点的静压值。如果将毕托管的全压接头和静压接头分别与微压计 的十”(正压)接头和“一”(负压)接头相连,则所测出的数值即为 该测点的动压值。 测定断面的平均全压、静压可按式(4)计算
式中:H:,H2,,H,一一测定断面各测点的全压或静压值(Pa) 测定断面的平均动压计算: 当各测点的动压值相差不太大时,其平均动压可按这些测定 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见式(5):
Ha, +Hu, +... + Ha H.
式中.Hd,、Ha,,.,Had 测定断面上各测点的动压值(Pa); n一测点总数。 在对风管某一断面进行动压测定时,有时会出现某些测点值 为负值或零的情况。如果测定仪器无异常现象时,则通过该断面 的流量还是存在的,因此在计算平均动压值时,可将负值做零数来 计算,但测点数应包括测点数为零和负值的全部测点。 对于风机出、入口处空气流速的测定,可使用风速仪(常用风
速仪有叶轮风速仪、热球风速仪、转杯式风速仪);也可以使用毕托 管配微压计测定其动压值来计算。 如果已知测定断面的平均动压,平均风速可按式(6)计算:
= 4. 04 VH.
有时为了简化计算。节省时间,快速方便,知道平均动压力 后,可由动压风速换算表直接查出平均风速值。动压换算表在有 关的空调设计手册中均有。 在风速测定(或求出后)便可利用式(8)求出风机的风量:
式中:Q 一风量(m/h); F一风管断面积(m²); 一所测断面的平均风速(m/s)。 风机的平均风量可由式(9)确定
Q = (Q: ±Q:)/
式中:Q一风机吸人端所测得的风量(m"/h); Q,一风机压出端所测得风量(m"/h)。 7.2.6本条规定了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调试中测试各相应部位 性能参数应达到设计要求,若各相应部位的余压值出现低于或高 于设计标准要求,均应采取措施做出调整。测试应分上、中、下多 点进行。 送风口处的风速测试可采用风速仪(常用风速仪有叶轮风速
仪、热球风速仪、转杯式风速仪等),测试时应按要求将风口截面划 分若干相等接近正方形的小截面,进行多点测量,求其平均风 速值。 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 余压值的测试宜使用补偿式微压计进行测量,以确保测量值的准 确。测量时.将微压计放置在被测试区域内,微压计的“一”端接橡 皮管.把橡皮管的另一端经门缝(或其他方式)拉出室外与大气相 通,从微压计上读取被测区域内的静压值,即是所保持的余压值 也可将微压计放置在被测区域外与大气相通,微压计的十”端接 橡皮管,将橡皮管另一端拉入被测区域进行测量。 7.2.7本条规定了在机械排烟系统调试中,测试排烟口风速、风 机排烟量及补风系统各性能参数,以检测设备选型及施工安装质 量应达到的设计要求
7.2.7本条规定了在机械排烟系统调试中,测试排烟口风速、风 机排烟量及补风系统各性能参数,以检测设备选型及施工安装质 量应达到的设计要求。
7.3.1~7.3.4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 自动排烟窗和活动挡烟垂壁的联动要求。旦发生火灾,火灾自 动报警系统应能联动送风机、送风口、排烟风机、排烟口、自动排烟 窗和活动挡烟垂壁等设备动作,以保证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和排烟 系统的正常运行
8.1.1系统竣工验收是对系统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全面检查,主要 是针对系统设计内容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性能测试。本条为强制性 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8.1.1系统竣工验收是对系统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全面检
8.1.1系统峻工验收是对系统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全面检查,主要 是针对系统设计内容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性能测试。本条为强制性 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8.1.4本条规定了防排烟系统竣工验收前,申请单位应提交的技 术文件。完整的技术资料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实施有 效监督的基础,也是竣工验收时对系统的质量做出合理评价的依
8.1.4本条规定了防排烟系统竣工验收前,申请单位应提交的技 术文件。完整的技术资料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实施有 效监督的基础,也是竣工验收时对系统的质量做出合理评价的依 据,同时也便于用户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8.1.4本条规定了防排烟系统竣工验收前,申请单位应提交的技
8.2.1本条规定了防排烟系统外观检查项目和质量标准。 8.2.2本条规定了防排烟系统主要设备、部件的手动功能检查要 求。手动功能是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能保证在火灾自动报警系 统故障、联动功能失效的情况下启动系统运行,确保系统功能发挥 作用。
制有利于迅速防止火灾烟气蔓延和人员的安全疏散。 8.2.4~8.2.6这几条规定了自然通风、自然排烟、机械防烟、机 械排烟及系统补风的性能参数检查的部位及应达到的要求,这些 部位的性能参数要求在系统设计中已做表述,不再赘述。测试方 法可参照本标准第7.2.5条、第7.2.6条。 8.2.7本条规定了验收的判定条件。工程质量是所有防烟和排 烟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又能及时投入使用DB31T 329.8-2019 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第8部分:旅馆、商务办公楼.pdf,
烟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又能及时投入使用, 所以规定了主控项目不允许出现A类不合格。
9.0.1维护管理工作应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工作的落实 本条明确了日常维护管理要做的工作,应按本标准附录G的要求 进行。
9.0.2维护管理人员承担了系统可靠运行的职责,只有熟悉和掌 握防排烟系统原理、性能操作流程的专业人员才能正确管理、操作 检测等。因此承担这项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设备,每季度应定期进行动作、功能检测,保证发生火灾时的正常 启动、运行,发挥作用
任何时候都处于正常状态。由于阀门安装后不经常动作,因此规 定每半年对系统内的所有阀门进行一次自动和手动启动试验,以 检测其动作的可靠性
9.0.5系统安装一定时间后.有些设备、部件受环境等因素的影
响.其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为保证系统达到当初设计要求,需要 进行联动试验及性能检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以保证整个防 烟、排烟系统的使用功能可靠,在火灾发生时能真正起到作用。但 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实验属于大型检测,耗费人力物力巨大,综 合系统整体失效概率等因素考虑DB50/T 822-2017 既有居住建筑信息化改造规范,规定为一年至少一次联动测试。 9.0.6温控释放装置和易熔
9.0.7无机玻璃钢材质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性能可能会发 生变化。为保证系统达到当初设计要求,规定每年对风管质量进 行检查,以便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