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1526-2016 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规程

DLT1526-2016 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1172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1526-2016 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系统试验规程

6.2.1.4水冷系统切换试验

系统稳态运行过程中,进行水冷系统的主从水泵的切换试验。切换过程中功能正常,监视冷去 的压力和流量应无异常。 系统稳态运行过程中,进行水冷系统的主从控制系统的切换试验。切换过程中功能正常,监视 回路的压力和流量应无异常。

6.2.1.5功率升降试验

GB/T 50337-2018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DL/T 1526 2016

功率升降试验包括: a)有功功率升降试验。在定有功功率控制换流站,以设定的速率升降有功功率;在有功功率升/ 降过程中,试验“暂停”功能。 有功功率升/降应是平稳的;当下令“暂停”时,有功功率保持在下令“暂停”时刻的数值上。 b)有功功率升降过程中控制系统切换试验。在有功功率升降过程中,在定有功功率控制换流站手 动将当前主值控制系统切换为备用系统,再将经过切换后主值系统切换为备用系统。 切换过程中,备用系统应止确跟踪原主值系统的定值。 c)通信故障对有功功率升降影响。在功率升降过程中,切断两站间全部通信通道,观察通信故障 对功率升/降影响。 通信故障对功率升/降应无影响。 d)有功功率反转试验。定有功功率控制稳态运行工况下,整定功率反转速率和反转后直流功率定 值;手动启动有功功率反转顺序控制功能,在直流有功功率达到反向稳定传输值后,再次启动 有功功率反转顺序控制功能。 有功功率输送方向和反转时序应是正确的;直流电流、直流功率的变化应平稳。 e)无功功率升降试验。在定无功功率控制换流站,以设定的速率升/降无功功率;在无功功率升/ 降过程中,试验“暂停”功能。 无功功率升/降应是平稳的;当下令“暂停”时,无功功率保持在下令“暂停”时刻的数值上。 f)无功功率升降过程中控制系统切换试验。在无功功率升降过程中,在定无功功率控制换流站手 动将当前主值控制系统切换为备用系统,再将经过切换后主值系统切换为备用系统。 切换过程中,备用系统应正确跟踪原主值系统的定值

6.2.1.6定交流电压控制试验

定交流电压控制试验稳态运行工况下,调整交流电压参考值。检查实际运行的值与整定值的差别, 其误差宜在0.5%以内。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调整无功功率输出值,交流电压应有相应响应

.2.1.7分接头控制试验

在分接头控制试验中,至少应包含一次正负挡位之间的转换。试验包括: a)分接头手动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模式下,允许对单相分接头调节。分接头进入最高/最低挡位时, 控制系统发出告警信号给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同时禁止分接头最高/最低调节。 b) 分接头自动控制模式。自动控制模式下,调节分接头位置,使得换流器调制比位于规定范围内。 分接头每改变一挡,所引起的调制比变化应在技术规范书要求的范围内,

在分接买控制试验中,至少应包含一次止负挡位之间的转换。试验包括: a 分接头手动控制模式。手动控制模式下,允许对单相分接头调节。分接头进入最高/最低挡位时 控制系统发出告警信号给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同时禁止分接头最高/最低调节, b) 分接头自动控制模式。自动控制模式下,调节分接头位置,使得换流器调制比位于规定范围内, 分接头每改变一挡,所引起的调制比变化应在技术规范书要求的范围内,

6.2.1.8 环流抑制试验

入相间环流抑制功能前后,应监测相间环流。 相间环流作为反馈量,通过调整调制波,达到减少相间环流分量目的。 入相间环流抑制功能后,相间环流分量应满足工程技术规范书要求。

6.2.1.9 动态性能测试

流动态性能测试包括: 有功功率阶跃试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当直流功率输送水平处于相应的最小功率至额定

功率之间时进行有功功率阶跃试验。 有功功率阶跃试验通过改变直流有功功率设定值的方式进行。 阶跃量为当前有功功率控制目标设定值土1%~土3%时,响应时间不大于80ms,超调量不大于阶跃 量的30%。或其动态性能指标(参见附录B)满足技术规范书要求。 b)无功功率阶跃试验。直流系统在设计的最小无功功率和额定无功功率之间的任意功率水平下运 行时进行无功功率阶跃试验。 无功功率阶跃试验以通过改变无功功率设定值的方式进行。 阶跃量为当前无功功率控制目标设定值土1%土3%时,响应时间不大于80ms,超调量不大于阶跃 量的30%。或其动态性能指标满足技术规范书要求。 c)直流电压阶跃试验。对应直流系统所有可能运行方式下,进行直流电压阶跃试验。 直流电压阶跃试验以通过改变直流电压设定值的方式进行。 阶跃量为额定电压土1%~土2%时,响应时间不大于90mS,超调量不大于阶跃量的30%,或其动态 性能指标满足技术规范书要求。 d)交流电压阶跃试验。对应直流系统所有可能运行方式下,进行交流电压阶跃试验。 交流电压阶跃试验以通过改变交流电压设定值的方式进行。 阶跃量为额定电压土0.5%~土1%时,无功响应时间不大于90mS,超调量不大于阶跃量的30%,或 其动态性能指标满足技术规范书要求。

6.2.1.10站用直流电源故障试验

功率控制系统稳态运行工况 力断开/合上220V或110V直流一路电源 对直流功率传输应无影响。

6.2.1.11附加功能试验

控制保护系统应具备以下附加功能,以提高整个交直流联网系统稳定性。 a)功率提升/功率回降功能。定功率控制稳态运行工况下,分别在两个站整定各个级别功率提升/ 功率回降速率和功率定值;激活功率提升/功率回降功能,并依次模拟向控制系统发出功率提 升/功率回降指令,观察直流功率变化。 直流功率应按照对应级别的功率提升/功率回降速率和功率定值变化。 b)异常交流电压控制。定无功功率控制稳态运行工况下,分别在两个站模拟交流电压高于/低于预 设值,观察无功功率变化。 在整流侧,交流电压变化高于/低于预设值,无功功率减少/增加一个预设值;在逆变侧相同。 c)异常频率控制。定功率控制稳态运行工况下,分别在两个站模拟交流系统频率高于/低于预设值, 观察直流功率变化。 在整流侧,交流系统频率高于/低于预设值,直流传输功率增加/减少一个预设值;在逆变侧则 d)附加调制信号。定功率控制稳态运行工况下,分别在两个站激活功率调制功能,模拟向控制系 统发出功率调制指令,观察直流功率变化。 直流功率应按照整定速率跟随功率调制指令变化

6.2.1.12主机CPU负荷率测试

在直流系统稳态运行状态下,以及升/降直流功率、紧急停运、系统切换、故障试验等系统调试过 对相关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各主机CPU负荷率进行监测。 各主机CPU负荷率应满足工程技术规范书规定的限制值

6.2.1.13就地/远方控制试验

DL/T 1526 2016

就地/远方控制试验包括: a)就地控制试验包括: 1)就地启/停试验。在控制主值系统屏柜面板上,对直流系统进行启/停操作。直流系统应能 平稳地启/停。 2)就地功率升/降试验。在控制主值系统屏柜面板上,对直流系统进行功率升/降操作;在功 率升/降过程中进行手动“暂停”操作。直流系统的功率升/降应是平稳的。在功率升/降过 程中,当手动要求“暂停”时,直流功率应停留在“暂停”指令发出时刻数值上。 3)就地交流电压控制试验。在控制主值系统屏柜面板上,重新整定交流电压参考值。交流电 压应按照预设速率稳定在预设值。 b)远方控制试验包括: 1)远方启/停试验。将控制点切换到远方调度中心:在远方调度中心对直流系统进行启/停操 作。直流系统应能平稳地启/停。 2)远方控制功率升降试验。将控制点切换到远方调度中心;在远方调度中心对直流系统进行 功率升/降操作;并在功率升/降过程中进行手动“暂停”操作。将主控站转移到对端站, 重复此试验。直流系统的功率升/降应是平稳的。在功率升/降过程中,当手动要求“暂停” 时,直流功率应停留在“暂停”指令发出时刻数值上。 3)远方交流电压控制试验。将控制点切换到远方调度中心;在远方调度中心分别对两个站重 新整定交流电压参考值。交流电压应按照预设速率稳定在预设值。

6.2.2.1有功功率升降试验

直流输电模式稳态运行工况下,定有功功率站整定好有功功率升/降的功率定值和变化速率;有功 功率指令从最小值,按试验方案慢速升至额定值,稳定5min之后,再以同样的方法从额定值返回最 小值。在额定有功功率下,在两个站分别校核模拟量输入信号,将主控权转移到对站,重复功率升降 过程。 有功功率升/降应是平稳的。在有功功率升/降过程结束后,有功功率都应达到其指令值。检查实际 运行的功率值与整定值的差别,其误差宜在1%以内。其他交/直流保护不应误动作。

6.2.2.2无功功率升降试验

直流输电模式稳态运行工况下,定无功功率站整定好无功功率升/降的功率定值和变化速率;无功功 率指令从最小值,按试验方案慢速升至额定值,稳定5min之后,再以同样的方法从额定值返回最小值。 无功功率升/降应是平稳的。在无功功率升/降过程结束后,无功功率都应达到其指令值。检查实际 运行的功率值与整定值的差别,其误差宜在3%以内。其他交/直流保护不应误动作,

6.2.2.3定直流电压控制试验

直流输电模式稳态运行工况下,定直流电压站直流电压设定在额定值。按试验方案将直流电压开高, 稳定5min之后,再将直流电压降低。 在直流电压变化的每一个过程结束后,直流电压都应达到其指令值,能够跟踪其变化率;在每一个 直流电压水平上,换流站有功功率的稳态输出在达到功率圆图限值时应自动限幅;其他交/直流保护不应 误动作。

6.2.2.4定交流电压控制试验

直流输电模式稳态运行工况下,定交流电压站交流电压设定在额定值。按试验方案将交流电压升高, 急定5min之后,再将交流电压降低。 在交流电压每一个变化过程结束后,交流电压控制应能根据换流站交流出口处母线电压调整换流站 无功功率输出,以平稳系统电压;换流站无功功率的稳态输出达到功率圆图限值时应自动限幅,且直流 电压、电流应无明显扰动。

6.2.2.5热运行试验

生热运行试验前后,接照DL/T722, 阀电抗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油浸: 充油型套管(当有疑问时)中的油样进行色谱分析,检测乙炔等气体含量的变化

6.2.3额定负荷试验

6.2.3.1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包括: a)满足额定有功功率稳定运行条件; b)备用冷却不投运。 试验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a)关闭接口变压器、阀电抗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油浸式)和换流阀的亢余冷却系统: b)在直流输电模式下,将有功功率升至额定值,持续运行至少2h。 检查内容包括: a)记录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参数,如接口变压器分接头位置、交流母线电压、阀侧电流、直流 电压、直流电流和有功功率等; b)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参数应与设计值相符; c)检查主回路参数,监测阀冷却系统进出水温度,接口变压器本体温度,阀电抗器本体温度,平 波电抗器本体温度,交、直流场和阀厅的母线本体温度,夹线接头温度,隔离开关主触头温度, 测量按6.2.3.2给出的要求进行; d)两端换流站阀冷却系统进出水的温度应在技术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e 两端换流站交、直流场和阀厅母线、接头线夹、导线、设备等的温度值都应在技术规范允许的 范围内; 记录两端换流站接口变压器(含套管)油温和线圈温度,运行温度应在技术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g 记录两端换流站桥臂/平波电抗器(油浸式)油温和线圈温度,运行温度应在技术规范规定的范 围内。

6.2.3.2额定功率运行下的专项测量

范规定的数值。此项测试容许在工程投运3个月后再进行。 1 电磁场强测量。对换流站内、外的电磁场强进行测量。测量值应符合环评的要求。 e)可听噪声测量。按照工程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进行测量。测得的可听噪声数值应不大于工程技 术规范规定的数值。 站辅助系统功率损耗测量。测量两换流站站用电负载功率。各换流站站用电负载功率应不大于 设计值。

6.3.1双极小功率试验

6.3.1.1双极启停试验

a)双极非同时启/停试验。该试验包括: 1)一极定单极功率控制,另一极定单极功率控制启/停。一极在定单极功率控制模式下稳态运 行,另一极在定单极功率控制模式下进行接口变压器充电、极解锁/闭锁、接口变压器断电 操作,观察运行极对非运行极的影响。 2)一极定单极功率控制,另一极定双极功率控制启/停。一极在定单极功率控制模式下稳态运 行,另一极在定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进行接口变压器充电、极解锁/闭锁、接口变压器断电 操作,观察运行极对非运行极的影响。 3)一极定单极功率控制,另一极定频率控制启/停。一极在定单极功率控制模式下稳态运行 另一极在定频率控制模式下进行接口变压器充电、极解锁/闭锁、接口变压器断电操作,观 察运行极对非运行极的影响。 4)一极定双极功率控制,另一极定单极功率控制启/停。一极在定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稳态运 行,另一极在定单极功率控制模式下进行接口变压器充电、极解锁/闭锁、接口变压器断电 操作,观察运行极对非运行极的影响。 5)一极定双极功率控制,另一极定双极功率控制启/停。一极在定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稳态运 行,另一极在定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进行接口变压器充电、极解锁/闭锁、接口变压器断电 操作,观察运行极对非运行极的影响。 6)一极定双极功率控制,另一极定频率控制启/停。一极在定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稳态运行 另一极在定频率控制模式下进行接口变压器充电、极解锁/闭锁、接口变压器断电操作, 观察运行极对非运行极的影响。 以上试验对两极分别进行。 后投运极的启/停应是平稳,且不应对已运行极的传输功率产生扰动。 b)双极同时启/停试验。双极均在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进行解锁/闭锁操作。解锁时,两极应能同 时解锁。闭锁时,两极应能同时闭锁。

6.3.1.2双极功率升降试验

双极功率升降试验包括: a)手动双极功率升降试验。两极均在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稳态运行。手动启动双极直流功率升 降指令,在功率升/降过程中,分别在两站对各极进行控制系统切换操作。两极功率应同步升 降;控制系统切换对双极功率升/降应无扰动。 b)自动双极功率升降试验。两极均在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稳态运行。整定负荷曲线,将功率控制

模式由手动改为自动。双极功率应跟随负荷曲线

6.3.1.3双极平衡控制

控制系统双极功率平衡控制功能投入运行。两极在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稳态运行时,流入中性线的 直流电流应小于技术规范规定的限制值。

6.3.1.4双极功率补偿试验

双极功率补偿试验包括: a)控制模式切换的补偿试验。两极均在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稳态运行,将其中一极由双极功率控 制模式依次改为定单极功率控制模式、定频率控制模式。在此项试验过程中,双极直流传输功 率应始终保持不变。对两极均进行同样试验。 6 极跳闸的补偿试验。两极均在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稳态运行,将其中一极手动紧急停运。一极 紧急停运,其功率应能在技术规范规定的时间内转移到另一极;双极稳态直流传输功率应保持 不变。对两极均进行同样试验。

6.3.1.5双极功率反转让

两极均在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稳态运行,进行双极功率反转操作。 双极功率应按设计要求同步反转

6.3.2双极大功率试验

两极均在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解锁;分阶段慢速升高直流功率至双极额定功率,在每个功率水平至 少停留5min,到达双极额定功率后保持2h;测量直流谐波含量、交流谐波含量;进行无线电干扰测量、 可听噪声测量、站辅助系统功率损耗测量。 系统运行应是稳定的。 系统运行评价标准参见6.2.2。

6.3.3.1试验要求

当工程设计有过负荷能力时,应进行过负荷试验。过负荷的限制值应满足工程技术规范书要求,

6.3.3.2单极短时过负荷试验

两极均在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稳定运行,双极功率整定值稍大于一极短时过负荷能力。手动紧急停 运一极。迫使另一极进行短时过负荷运行。 进入短时过负荷极的直流功率水平、过负荷时间应满足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

6.3.3.3双极过负荷试验

两极均在双极功率控制模式下进行过负荷试验,测量直流谐波含量、交流谐波含量、无线电干扰水 平、可听噪声等。 两极运行参数,如交流母线电压、接口变压器二次电压、阀侧电流、接口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直流 电压、直流电流、直流功率、调制比等均应与设计值相符。 接口变压器(含套管)、平波电抗器工作无异常。 阀冷却水温度应在技术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换流站直流场、交流场和阀厅、母线、接头线夹、导线、设备等的温度值均应在技术规范允许的范 围内。 双极过负荷试验包括: a) 短时过负荷试验。在控制软件中,模拟满足短时过负荷启动条件。直流功率应迅速升至柔性直 流系统相应的短时过负荷水平,并保持技术规范规定的过负荷时间。 6 2h过负荷试验。手动后动2h过负荷运行。进行6.3.3.3相关款项测量。直流功率应开至直流系 统的2h过负荷水平,并保持2h稳定运行。 C 长期过负荷试验。将直流功率指令值设为稍高于当时环境温度下柔性直流系统的固有过负荷 能力,并升功率到规定值。直流功率应被限制在当时环境温度下柔性直流系统的固有过负荷 水平。

6.3.3.4电网安全稳定试验

当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与交流系统 急定控制要求时,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试验完成 ,还应进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及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有关的试验,试验项目及内容、评 判标准按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设计及有关

对于多端系统,完成两端系统试验内容后,进行三端及以上的多端系统试验。 多端系统下的启/停试验,功率升降试验,直流动态性能试验按照端对端试验的要求进行。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直流输电模式稳态运行工况下,定直流电压站直流电压设定在额定值。当 定直流电压站闭锁,预期的下一个换流站能正常进入定电压模式。 当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与交流系统有协调运行和安全稳定控制要求时,在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试验完成后,还应进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与交流系统协调及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有关的试验,试验项目及 内容、评判标准按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设计及工程技术规范进行。

7人工短路试验(选项试验)

7.1交流系统人工短路试验

当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相连接的交流美 动作。在试验中,对控制及保护装置的功能、动作协调性、交直流系统内全部元件的限定值进行校核。 通常情况下,为维持系统稳定,直流输电系统的输送功率从故障切除瞬间起到恢复故障前输送功率的 90%的时间应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直流输电模式稳态运行工况下,在交流侧进行人工单相对地瞬时故障。 交流侧保护应能正确动作。 直流功率应在技术规范规定的时间内恢复到故障前的稳态值;恢复期间不允许出现直流电流和直流 电压的持续振荡。

7.2直流系统人工短路试验

在直流系统各种可能的运行方式下,进行人工单线对地瞬时故障试验时。保护应能正确动作。 当设计有重启运行功能时,应能安全、可靠地完成重启动过程。 对于未设计故障重启功能或重启功能停用时,控制保护系统应保证在系统要求范围内可靠地闭锁柔 性直流输电系统。

DL/T15262016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具有黑启动控制功能。当电力系统发生重大事故,导致系统全停或瓦解时,可通 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作为电力系统恢复的电源。当一端电网全部失电情况下,能够通过外接电源完成对 失电端换流站启动,使电力系统逐步恢复运行。 具有黑启动功能的换流站应配置独立的站用电源后备电源。

在两端换流器与直流线路隔离开关闭合,两端接口变压器与换流器连接隔离开关断开的情况下,合 有源端接口变压器网侧交流断路器,通过直流线路向无源端换流器充电。 充电时,无源端换流器阀控系统应能正常工作,预检功能应正确,换流器相关保护不应误动作。 检查阀控装置回报模块电压和状态信号,检查直流侧电压极性变比,按预定充电时间后模块电压和 直流电压应符合设计要求。

连直流侧充电完成后,依次解 闭合无源端交流断路器。 无源端阀侧和网侧电压和电流的幅值、

9.1系统试验完成后,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投入正常工作状态,考核其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和系统设 计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9.2试运行应在端对端系统试验已完成,发现的缺陷和异常情况已处理后进行。 9.3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连续带电试运行时间不应少于168h。 9.4如果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试运行期间出现故障而被迫退出运行,须待故障或异常处理后重新进行。 9.5试运行期间,应实时监测有关设备各部分的温升。 9.6试运行开始前和结束后,应对充油设备取油样进行色谱分析。 9.7试运行完成后,应对设备做一次全面检查,处理试运行期间出现的缺陷和异常情况。对暂时不具 备处理条件而又不影响安全运行的项目,由启委会决定负责处理的单位和完成时间。 9.8由于设备制造质量缺陷而不能达到规定要求时,由建设项目法人或总承包商通知供货商负责消除 设备缺陷,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处理,并做出记录。消缺后视具体情况,由建设项目法人决定是否重新 进行有关试验进行验证。 9.9试运行过程中,应对各项运行数据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出详细记录。由试验指挥组编写试运行 报告。

A.1.1两电平换流器拓扑结构

两电平换流器拓扑结构见图A.1

A.1.2.1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

可控制开通和关断的电力电子器件。

A.1.2.2直流电容器

A.2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A.2.1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结构

A.2.2.1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

可控制开通和关断的电力电子器件。

DL/T 1526201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典型主接线

图A.1两电平换流器拓扑结构

DL/T 15262016

A.2.2.2子模块电容器

图A.2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结构

作为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阀级的一部分而使用的电容器,作为直流储能电源使用。

交直流转换过程中按照一定控制方式切入/切出的基本功率单元,它由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 能电容器组成。

A.2.2.4阀电抗器

A.3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典型直流侧接线方式

A.3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典型直流侧接线方式

A.3.1单极对称系统

单极对称系统直流侧接线方式见图A.3

A.3.2双极对称系统直流侧接线方式

双极对称系统直流侧接线方式见图A.4.

A.3.3单极非对称系统

单极非对称系统直流侧接线方式见图A.5。

图A.3单极对称系统直流侧接线方式

双极对称系统直流侧接纟

a)单极非对称金属回线系统直流侧接线方式

小河清淤疏浚工程招标文件A.3.4双换流器并联系统

双换流器并联系统直流侧接线方式见图A.6。

图A.5单极非对称系统直流侧接线方式

图A.6双换流器并联系统直流侧接线方式

B.1动态性能指标定义

动态性能指标的定义见图B.1

图B.1动态性能指标定义

当输入阶跃控制信号后,柔性输电装置输出电气量从0%目标值达到90%目标值所用的时间,且期 间没有产生过冲。

当输入阶跃控制信号后DB35/T 1285-2018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雷电应急处置规范,柔性输电装置输出电气量第一个波峰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