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YD/T 3285-2017 无线电监测站雷电防护技术要求a)所有连接应靠近建筑物的外围 b)入楼前宜在室外设置接地端子板作为各种线缆或线缆走线槽的入户接地点,室外接地端子板应 直接与地网连接,接入地网点应该远离防雷引下线; c)电缴进线室的连接导体应短、直。
7小型(前置、遥控)监测站防雷与接地
7.1.1小型监测站(其机房)防雷接地应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根据运营和安装环境的特殊性,菜用 恰当的防雷接地措施。
7.1.1小型监测站(其机房)防雷接地应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根据运营和安装环境的特殊性,菜用
GB/T 51355-2019 既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小型监测站宜利用建筑物原有的防雷装置作为
小型监测站直击雷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a)小型监测站直击雷防护宜首先利用所在建(构)筑物原有的防雷装置结合专设接闪器的方式, 天线及设备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保护范围可按滚球法设计; b)小型监测站设立有天线杆塔时,可利用天线杆塔进行直击雷防护; c)小型监测站站址宜避开河边、湖边、山顶、山谷风口等易遭受直击雷的地方;当因环境限制, 无法避开时,应提高直击雷防护水平; d)接闪器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6mm;采用钢管时其直径不应小于25mm,管壁厚度不应 小于2.5mm; e)接闪器至地网、接地排至地网应设置专门的接地引下线。接地引下线应采用40mmx4mm的热 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小于95mm的多股铜线; f)小型监测站所在建筑物有完善的防雷引下线或建筑物为钢结构时,接闪器应通过二条不小于 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小于95mm²的多股铜线与楼顶预留的端子或接闪带可靠连接。
小型监测站的地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a)小型监测站宜采用垂直主干接地线连接系统; b)小型监测站宜利用建筑基础钢筋作为地网,防雷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Q。当接地电阻不能满足 要求时,应增设人工接地极(网),并应根据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新设地网应 与建筑物基础钢筋相连:
YD/T32852017
c)防雷等级为一类的小型监测站(机房)使用铁塔(杆)时,宜围绕铁塔(杆)设置封闭环形接 地极,并宜与铁塔(杆)地基钢结构可靠焊接连通,在环形接地极的四角还可增设垂直接地极或向外增 设辐射型水平接地极; d)当小型监测站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Q“m时,可不对接地电阻予以限制,但地网等效半径应大 于10m,并应在地网周边增设垂直或水平辐射接地极。
小型监测站浪涌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a)防雷等级为一类的小型监测站配电变压器不宜与监测设备设在同一机房内; b)小型监测站应设置专用接地排。监测设备、电源SPD、信号SPD及天馈线SPD的接地线应接 至专用接地排; c)小型监测站电源和信号系统的浪涌防护应符合5.4和5.5条规定,宜采用两级组合型SPD; d)小型监测站使用铁塔(杆)时,铁塔(杆)上设备引下电缆的屏蔽层应至少在铁塔(杆)顶部、 下部与铁塔(杆)进行等电位连接: e)小型监测站设备的机壳及机架等金属构件应进行接地处理; f)缆线严禁系挂在接闪器上。
8.1.2可搬移站防雷设计应根据可搬移站的价值和特点采职综合防护措施,确保可搬移站设备和操作 人员的安全。
8.1.2可搬移站防雷设计应根据可搬移站的价值和特点采职综合防护措施,确保可搬移站设备和操作
可搬移站直击雷防护可采取以下措施: a)天线系统自身带有接闪装置时,应采用带有外层绝缘的专用引下线并可靠接地。天线系统自身 未设接闪装置时,可采用专设接闪器进行防护,接闪器宜与绝缘支撑结构连接,并采用带有外层绝缘的 专用引下线可靠接地 b)直击雷防护采用滚球法设计保护范围: c)可搬移站站址宜避开河边、湖边、山项、山谷风口等易遭受直击雷的地方;当因环境限制,无 法避开时,应提高直击雷防护水平; d)监测设备外壳应与金属塔杆保持大于3m的距离: e)专用引下线应采用不小于50mm²多股绝缘铜芯电缆。
YD/T32852017
可搬移站地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面设置的可搬移站宜在天线支架周围或专设接闪器周围设置4支以上的垂直接地极,接 地极间距宜大于其长度两倍,接地极应相互连接,连接线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70mm²的可拆卸多 股铜线; b)楼顶设置的可搬移站应首先利用所在建筑物接地网; c)垂直接地极宜采用经济适用的快装接地极等符合接地极技术要求的接地装置; d)防雷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2。当可搬移站架设地土壤电阻率大于1000Q·m时,可不对接地电 阻予以限制,但地网等效半径应大于10m,并应在地网周边增设垂直或水平辐射接地极。
可搬移站浪涌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a)可搬移站电源和信号系统的浪涌防护应符合5.4和5.5的规定; b)外接交流电源(或车载发电机)进入设备处应安装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于 40kA(8/20μs); c)设备处宜配置防雷插座,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UPS电源; d)监测设备宜装入金属机柜,金属机柜应可靠接地; e)天馈线金属外层应多点接地,设备接入端口宜设置匹配的天馈线SPD
可搬移站浪涌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a)可搬移站电源和信号系统的浪涌防护应符合5.4和5.5的规定; b)外接交流电源(或车载发电机)进入设备处应安装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于 40kA(8/20μs); c)设备处宜配置防雷插座,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UPS电源; d)监测设备宜装入金属机柜,金属机柜应可靠接地; e)天馈线金属外层应多点接地,设备接入端口宜设置匹配的天馈线SPD
9.1.1无线电监测站天线应设接闪器保护。 9.1.2接闪器保护范围应按滚球法计算。 9.1.3接闪器应根据被保护的天线的种类和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应尽量减少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9.1.4当被保护的天线占地面积较大无法用一只接闪器有效保护时,可以使用多接闪器进行联合保护, 9.1.5独立接闪器与天线体的距离宜大于3米。 9.1.6引下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或95mm²的多股铜线 9.1.7 天线的防雷接地装置的防雷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有特殊要求的天线按其要求设计。
扇锥天线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YD/T32852017
a)支撑铁塔上可架设接闪器,高度应高于天线体2m~3m;接闪器可直接焊接到铁塔上; b)引下线可利用电气贯通良好的天线铁塔(杆),也可专设引下线; c)拉线和天线体使用隔离子与铁塔(杆)进行有效隔离; d)扇锥天线宜围绕塔(杆)基础设置封闭环形接地极,并宜与塔(杆)钢结构可靠连通,在环形 接地极的四角还可增设垂直接地极或向外增设辐射型水平接地极。各支撑铁塔(杆)地网宜用两根 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焊接连通。当支撑铁塔(杆)地网与机房距离较近时,应将支撑铁塔(杆) 地网与机房地网互相连接,形成共用地网。
多模多馈天线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天线主杆和支撑杆上可架设接闪器; b)接闪器应采用专设引下线,引下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95mm²的绝缘多股铜线; c)多模多馈天线宜围绕天线主杆基础设置环形接地极,并与专设引下线和支撑钢结构可靠连通, 环形接地极四角还可增设垂直接地极或向外增设辐射型水平接地极。当多模多馈天线地网与机房距离较 近时,应将多模多馈天线地网与机房 相连接,形成共用地网
笼形天线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笼形天线宜采用支撑铁塔上架设接闪器的方式进行直击雷防护,接闪器高度应高于天线体2m~ 3m; b)拉线和天线体使用隔离子与支撑铁塔(杆)进行有效隔离: c)笼形天线宜围绕塔(杆)基础设置封闭环形接地极,并宜与塔(杆)钢结构可靠连通,在环形 接地极的四角还可增设垂直接地极或向外增设辐射型水平接地极。各支撑铁塔(杆)地网宜用两根 40mmx4mm的热镀锌扁钢焊接连通。当支撑铁塔(杆)地网与机房距离较近时,应将支撑铁塔(杆) 地网与机房地网互相连接,形成共用地网,
a)三线式通信天线宜采用支撑铁塔上架设接闪器的方式进行直击雷防护,接闪器高度应高于天线 体2m~3m; b)拉线和天线体使用隔离子与支撑铁塔(杆)进行有效隔离: c)三线式通信天线宜围绕塔(杆)基础设置封闭环形接地极,并宜与塔(杆)钢结构可靠连通, 在环形接地极的四角还可增设垂直接地极或向外增设辐射型水平接地极。各支撑铁塔(杆)地网宜用两 根40mmx4mm的热镀锌扁钢焊接连通。当支撑铁塔(杆)地网与机房距离较近时,应将支撑铁塔(杆) 地网与机房地网互相连接,形成共用地网。
9.6接收天线组(八木、对周等)
接收天线组(八木、对周等)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接闪器与支撑杆之间应采用非金属杆连接,并具有支撑接闪器和抗风所要求的强度;引下线采 用专用屏蔽引下线,穿支撑杆连接至铁塔平台; b)天线塔位于机房屋顶时,天线塔四脚应与屋顶接内带或预留接地端子就近焊接连通。建筑物无 防雷装置时,天线塔应设置引下线与地网连通,可采用专设引下线或利用建筑物外侧柱内的钢筋作为引 下线,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对称设置: c)天线塔位于机房附近地面时,宜利用关线塔基础作为接地极,并在基础外设置环形接地网,用 40mmX4mm的热镀锌扁钢将环形接地网与天线塔四个塔脚基础内的金属构件焊接连通;天线塔地网与 机房地网之间可每隔3m~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且连接点不应少于两点。与监测站其他建筑物距离 较近时,天线塔地网应与其他建筑物地网在地下焊接连通; d)设备引下电缆宜沿铁塔中部敷设,电缆屏蔽层应至少在铁塔顶部、下部与铁塔进行等电位连接。
卫星收发天线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位于综合监测楼楼项的卫星收发天线宜利用所在建筑物现有防雷装置进行直击雷防护; b)无已有接闪器可利用时,可在卫星收发关线反射面上安装接闪器进行直击雷防护; c)接闪器数量、位置和高度等参数应合理设置,避免对天线的发射和接收性能产生不可接受的 影响; d)卫星收发关馈线电缆、电源电缆、控制电缆应采用屏蔽措施,电缆屏蔽层应就近与楼内等电位 连接排连接接地。
9.8测向天线(阵)防雷与接地
测向天线(阵)可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接闪器数量、位置和高度等参数应合理设置,减少对天线的发射和接收性能产生影响: b)可采用快速架设的接闪器,雷雨天架设,非雷雨天拆除:
10移动监测车防雷与接地
YD/T32852017
10.1.1移动监测车的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移动监测车的特点,根据车辆的尺寸、天线架设的高度、内 部设备的特征(位置、接口、EMC防护、信号走向)等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确保 雷电天气移动监测车、设备和车内人员安全。 10.1.2移动监测车雷雨天外出工作地点宜避开河边、湖边、山顶、山谷风口等易遭受直击雷的地方。 有条件的监测站应使用地下车库或有防雷措施的地面车库停放移动监测车。 10.1.3车辆雷雨天工作时,在不影响监测性能的前提下,应合理利用附近建筑物防雷装置进行直击雷 防护。
10.1.1移动监测车的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移动监测车的特点,根据车辆的尺寸、天线架设的高度、内 部设备的特征(位置、接口、EMC防护、信号走向)等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确保 雷电天气移动监测车、设备和车内人员安全。 10.1.2移动监测车雷雨天外出工作地点宜避开河边、湖边、山顶、山谷风口等易遭受直击雷的地方。 有条件的监测站应使用地下车库或有防雷措施的地面车库停放移动监测车。 10.1.3车辆雷雨天工作时,在不影响监测性能的前提下,应合理利用附近建筑物防雷装置进行直击雷 防护。
移动监测车应采取以下直击雷防护措施: a)雷雨天野外固定工作的移动监测车,雷击风险较高时,宜采用接闪器作为直击雷防护,接闪器 应根据移动监测车的外形尺寸和车辆上的天线位置及高度布置,接闪器与天线距离应大于3m;接闪器 支架与车体应绝缘; b)安装在移动监测车上的接闪器可根据车体空间布局采用拆卸式或升降式,也可采用经实践证明 行之有效的其他接闪器; c)当移动监测车靠近有避雷装置的高大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可不架设接闪器,但应与建筑物或设 施保持3m以上的距离; d)引下线应采用不小于50mm多股铜芯绝缘电缆; e)移动监测车接地宜采用方便快速安装和拆卸的快装接地极;快装接地极不宜少于两根,有效长 度应大于0.5m; f)当移动监测车靠近高大建筑物且利用建筑物防雷设施作为直击雷防护时,可利用建筑物的地网 作为防雷接地,将引下线直接与建筑物的防雷地网连接。
移动监测车应采取以下浪涌防护措施: a)外接交流电源(或车载发电机)进入车辆整流设备前应安装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 小于40kA(8/20μs),浪涌保护器接地线就近与车内接地相连; b)整流设备输出的直流电源进入无线监测设备前宜安装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 应小于5kA(8/20μs),直流浪涌保护器地线就近与车内接地排相连; c)天线的馈线金属屏蔽层两端应与金属车体进行等电位连接; d)天馈线在进入无线监测设备之前宜安装天馈线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于10kA(8/20 Hs),天馈线浪涌保护器就近与车内接地排相连:
YD/T3285—2017 e)车内地板应设置接地排,接地排可采用40mmx4mm铜排,金属车体、设备金属外壳、保护地、 直流电源地、防雷地、静电地等就近与接地排相连,连接导体宜采用不小于16mm²多股铜芯线; f)接地排应采用不小于50mm²的多股铜芯线与接地极连接。
11附属设施防雷与接地
燃油库房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燃油库房选址应尽量独立,远离天线铁塔、河流和池塘等易受雷击地点,并远离综合监测楼 机房等场所; b)燃油库房建筑物直击雷防护应符合GB50057规范规定的一类建筑物防雷要求; c)燃油库房配电箱应设置在建筑物外,电源和信号系统的浪涌防护应符合5.4和5.5的规定。
安防设施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室外监控终端设备应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 b)安防设施应分别根据视频信号线路、解码控制信号线路及摄像机供电线路的性能参数选择浪涌 保护器进行防护,信号浪涌保护器应满足设备传输速率、带宽要求,并与被保护设备接口兼容; c)监控摄像机设备的户外(外场)设备电源系统应采用浪涌保护器保护,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 于10kA(8/20μs); d)户外摄像机的输出视频接口应设置视频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摄像机控制信号线接口处应设置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于5kA(8/20μs); e)户外供电线路、视频信号线路、控制信号线路应有金属屏蔽层并穿钢管敷设。视频信号线屏蔽 层应单端接地,其他线路屏蔽层及钢管应两端接地: f)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Q
安防设施应采取以下防雷措施: a)室外监控终端设备应采取直击雷防护措施; b)安防设施应分别根据视频信号线路、解码控制信号线路及摄像机供电线路的性能参数选择浪涌 保护器进行防护,信号浪涌保护器应满足设备传输速率、带宽要求,并与被保护设备接口兼容; c)监控摄像机设备的户外(外场)设备电源系统应采用浪涌保护器保护,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 于10kA(8/20μs); d)户外摄像机的输出视频接口应设置视频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摄像机控制信号线接口处应设置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其标称放电电流不应小于5kA(8/20μs); e)户外供电线路、视频信号线路、控制信号线路应有金属屏蔽层并穿钢管敷设。视频信号线屏蔽 层应单端接地,其他线路屏蔽层及钢管应两端接地: f)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Q
图A.1扇锥天线防雷示意图
图A.2多模多馈天线防雷示意图
YD/T32852017
图A.3笼形天线防雷示意图
图A.4三线式天线防雷示意图
A.5接收天线组(八木、对周等)
A.5接收天线组(八木、对周等)
YD/T32852017
图A.5接收天线组防雷示意图
图A.6卫星收发天线防雷示意图
YD/T32852017
B.1.1防雷工程施工应按本规范的技术要求和已批准的设计施工文件进行 B.1.2防雷工程中采用的器材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书。 B.1.3防雷工程测试仪表、量具应鉴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B.1.1防雷工程施工应按本规范的技术要求和已批准的设计施工文件进行 B.1.2防雷工程中采用的器材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书。 B.1.3防雷工程测试仪表、量具应鉴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2.1专用接内器位置应正确。采用骤栓固定的接闪器,防松零件应齐全;来用焊接方式固定的接闪 器,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位应做好防腐处理。 B.2.2接闪带应位置正确、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 B.2.3固定接闪带的固定支架应固定可靠,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固定支架应均匀。
3.2.1专用接内器位置应正确。采用螺栓固定的接闪器,防松零件应齐全;来用焊接方式固定 器,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位应做好防腐处理。 B.2.2接闪带应位置正确、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构 B.2.3固定接闪带的固定支架应固定可靠,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固定支架应
B.3.1明敷的专用引下线应分段固定,并应以最短路径敷设到接地极。引下线应平正顺直、无急弯。 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应有防松零件,焊接部分应有防腐措施。 B.3.1 引下线敷设在人员可能停留或经过的区域时,应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防止接触电压和闪 络电压对人员造成伤害:
a)设立阻止人员进入的护拦或警示牌,与引下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 b)外露引下线在高2.7m以下部分穿不小于3mm厚的交联聚乙烯管,交联聚乙烯管应能耐受 冲击电压(1.2/50us波形)。
引下线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瓜
B.3.5在易受机械损伤之处,地面上
YD/T32852017
接地极宜直接打入地沟内,其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并均匀布置。铜质材料、石墨或其他 非金属导电材料接地极宜挖坑埋设或参照生产厂家的安装要求埋设
4.3钢质接地极应采用焊接连接。其搭接长度应
a)扁钢与扁钢(角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b)圆钢与圆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c)圆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d)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时,除应在接触部位双面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搭接件; 接件在水平、垂直方向的焊接长度各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e)焊接部位应除去焊渣后作防腐处理。
B.4.4铜质接地装置应采用焊接或热熔焊。钢质和铜质接地装置之间连接应采用热熔焊,连接部位应
B.4.5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 B.4.6接地装置施工结束后,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隐蔽工程部分应有随工检查验收合格的 文字记录档案。
B.4.5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 B.4.6接地装置施工结束后,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隐蔽工程部分应有随工检查验 文字记录档察。
B.4.5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
B.5.1接地引出线与接地装置连接处应焊接或热熔焊。连接点应有防腐措施。
B.5.1接地引出线与接地装置连接处应焊接或热熔焊。连接点应有防腐措施。 B.5.2接地线采用螺栓连接时,应连接可靠,连接处应有防松动和防腐蚀措施。接地线穿过有机械应 力的地方时,应采取防机械损伤措施。 B.5.3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等自然接地极的连接应根据其工艺特点采用可靠的电气连接方法。 B.5.4室外场地接地线应有防腐蚀、防机械损伤的保护措施,并设有明显标识
B.6接地排、接地汇集线、等电位连接线
B.6.1连接导体与接地汇集线的连接宜来用焊接、熔接或压接。连接导体与接地排之间应采用螺栓连 接,连接处宜进行热糖锡处理。 B.6.2等电位连接导线应使用具有黄绿相间色标的铜质绝缘导线。 B.6.3 对于暗敷的等电位连接线及其连接处,应做隐蔽工程记录,并在竣工图上注明其实际部位 走向。 B.6.4 接地汇集线表面应无毛刺、明显伤痕、残余焊渣,安装平整、连接牢固,绝缘导线的绝缘层无 老化龟裂现象。
YD/T32852017
电源线路的各级浪涌保护器应分别安装在线路进入建筑物的入口、防雷区的界面和靠近被保护设备 处。各级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短直,其长度不宜超过0.5m,并固定牢靠。浪涌保护器各接线端应在 本级开关、熔断器的下桩头分别与配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连接,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应以最短距离 与接地排或接地汇集线连接。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PE)应与接地排或接地汇集线直接连接。
B.7.2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
a)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应安装在天馈线与被保护设备之间,宜安装在机房内设备附近或机架上, 也可以直接安装在设备射频端口上; b)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应采用多股铜芯导线就近连接到接地排或接地汇集线上,接地线 应短直。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应不小于6mm²。
7.3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的信号端口上。浪涌保护器可以安装在机柜内,也可 以固定在设备机架或附近的支撑物上; b)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应采用铜芯导线与设备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连接,接地线应短直。
B.8.1机房屏蔽体表面应平整,屏蔽体间连接应采用焊接,焊缝应均匀、整齐,并与机房接地排或接 地汇集线可靠连接。抗静电地板的金属龙骨架至少在整个龙骨架的一个对角线两端用不小于 4mm?的铜线与接地排或接地汇集线连接。 B.8.2 线缆的金属屏蔽管转弯时弯角应大于90度,接头间应连接可靠、无缝隙,金属屏蔽管、屏蔽层 应全线电气贯通,并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B.8.3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套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 连通。 B.8.4丝 线槽或线架上的线缆绑扎间距应均匀合理,绑扎线扣应整齐,松紧适宜:绑扎线头宜隐藏不 外露。 B.8.5接地线、浪涌保护器连接线的敷设宜短直、整齐。 B.8.6接地线、浪涌保护器连接线转弯时弯角应大于90度,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10倍,
B.8.1机房屏蔽体表面应平整,屏蔽体间连接应菜用焊接,焊缝应均匀、整齐,并与机房接地排或接 地汇集线可靠连接。抗静电地板的金属龙骨架至少在整个龙骨架的一个对角线两端用不小于 4mm?的铜线与接地排或接地汇集线连接。 B.8.2 线缆的金属屏蔽管转弯时弯角应大于90度,接头间应连接可靠、无缝隙,金属屏蔽管、屏蔽层 应全线电气贯通,并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B.8.3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套钢管或其他坚固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 连通。 B.8.4 线槽或线架上的线缆绑扎间距应均匀合理,绑扎线扣应整齐,松紧适宜:绑扎线头宜隐藏不 外露。 B.8.5接地线、浪涌保护器连接线的敷设宜短直、整齐。 B.8.6接地线、浪涌保护器连接线转弯时弯角应大于90度,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10倍,
C.1.1接地装置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
a)接地装置的结构和安装位置; b)接地极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 c)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d)接地装置的材质、连接方法、防腐处理; e)随工检测及隐鼓工程记录。
C12接地线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
YD/32852017
a)接地装置与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导体规格和连接方法; b)接地干线的规格、敷设方式、与机房局部接地排或接地汇集线的连接方法; c)接地线与接地极、金属管道之间的连接方法; d)接地线在穿越墙体、伸缩缝、楼板和地坪时加装的保护管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C.1.3接地排、接地汇集线、等电位连接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
a)接地排或接地汇集线的安装位置、材料规格和连接方法; b)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安装位置、材料规格和连接方法; c)外露导电物体、各种线路、金属管道以及设备等电位连接的材料规格和连接方法,
a)机房和设备屏蔽设施的安装方法; b)进出建筑物线缆的路由布置、屏蔽方式; c)进出建筑物线缆屏蔽设施的等电位连接。
C.1.5浪涌保护器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
a)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连接方法、工作状态指示; b)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的长度、截面积; c)电源线路各级浪涌保护器的参数选择。
C.1.6线缆敷设验收应包括下列项目
a)电源线缆、信号线缆的敷设路由: b)电源线缆、信号线缆的敷设间距。
YD/T32852017
C.2.1防雷工程竣工后,应由相关单位代表进行验收。 C.2.2防雷工程竣工验收时,凡经随工检测验收合格的项目,不再重复检验。如果验收组认为有必要 时,可进行复检。 C.2.3检验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C.2.4防雷工程竣工后,应由施工单位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并由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安装质量做出评
DB37/T 3262-2018 矿山供电系统接地装置电气试验规范a)项目概述; b)施工与安装; c)防雷装置的性能、被保护对象及范围; d)接地装置的形式和敷设; e)防雷装置的防腐蚀措施; f)接地电阻以及有关参数的测试数据和测试仪器; g)等电位连接及屏蔽设施; h)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i)结论和评价。
2.5防雷工程竣工,应由施工单位提供下列技大
工程竣工,应由施工单位提供下列技术文件和资
D.1.1防雷装置的维护应按下列要求执行
YD/T32852017
a)每年在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应进行一次定期全面检测维护; b)日常维护应在每次雷击之后进行。在雷电活动强烈的地区,对防雷装置应随时进行目测检查; c)检测接闪器、引下线的电气连续性,若发现有脱焊、松动和锈蚀等,应进行相应的处理,特别 是在断接卡或接地测试点处,应经常进行电气连续性测量; d)检查接闪器、杆塔和引下线的腐蚀情况及机械损伤,包括由雷击放电所造成的损伤情况。若有 损伤,应及时修复;当锈蚀部位超过截面的三分之一时,应更换; e)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若测试值大于规定值,应检查接地装置和土壤条件,找出变化原 因,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f)检测设备金属外壳、机架等电位连接的电气连续性,若发现连接处松动或断路,应及时更换或 修复; g)检查各类浪涌保护器的运行情况:有无接触不良、漏电流是否过大、发热、绝缘是否良好、积 尘是否过多等。出现故障,应及时排除或更换
DB12/T 822-2018 路用高粘结力环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D.1.2防雷装置的管理应按下列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