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67-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267-2019 核电厂抗震设计标准9.2.5本条根据美国核管会2007版《标准审查大纲》S
9.2.5本条根据美国核管会2007版《标准审查大纲》SRP3.7. 对疲劳循环次数进行了修改。
9.2.6本条根据美国核管会2007版《标准审查大纲》SRP3.7.
第Ⅱ节的内容给出了判断管道系统分析模型自由度数是否足够的 方法。振型曲线不光滑表明计算自由度数量不够,振型曲线光滑 也不意味计算自由度数量已足够GB 50352-2019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尚应通过计算做进一步判断。
9.2.7本条给出了复杂管道系统建模时系统解耦的原则和方法, 并参考EPR核电站给出了按支承管道和被支承管道的直径或截 面模量的比值判断是否可以解耦的条件,判断方法简单易行;这里 采用的EPR核电站的规定比AP1000核电站的规定更严格。
9.2.8AP1000核电站设计控制文件Revision18第3.7.3.8.
和第3.7.3.8.2.2条对管道解耦后被支承管道的地震反应分析 了详细的规定。总体而言,应考虑在解耦点处支承管道或设备又
楼层反应谱的放大效应,直接将楼层反应谱作为被支承管道系统 的输人不是保守的算法 9.2.9管道系统初步设计计算时可将支架做刚性假定处理。若 支架刚度大于表2中的参考值则可认为支架刚度无限大的假定成 立;否则应在管道详细计算阶段,考虑支架刚度不满足无限大假定 的影响。 为限制管道支架承受的荷载效应,可规定支架最小刚度或支 架间的最大跨距。表2为M310核电站规定的支架最小刚度,可 供使用参考(M310与AP1000的规定有差别)。对于管道支承间 的最大跨距要求可参见法国《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制造规则》 RCC一M规范H册或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规范NF册
9.2.10多支承管道系统应考虑支承点之间的位移差。AP1000 核电站设计控制文件Revision18第3.7.3.9节就此做了详细规 定,本条摘录了其中的要点。 9.2.11是否考虑偏心质量的判断标准依具体情况而定。 9.2.12本条内容是根据美国核管会《标准审查大纲》SRPSec ion3.7.2,subsection.8增加的。 9.2.13本条内容是根据国际原子能委员会IAEA导则NS一G 1. 6一2. 32 增加的。
1.6一2.34增加的。
9.2.15本条内容是根据国际原子能委员会1AEA导则NS一G 1.6一2.37增加的。当管道发生泄漏且泄漏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 通过专设监测装置予以测量,因此,在管道裂纹扩展到临界裂纹尺 寸而突然断裂之前,可有充裕时间实现安全停堆,对泄漏管道进行 修补或更换,避免管道双端断裂的发生;这一技术称为破前泄漏 (leakbeforebreak,LBB)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的应用于 核电厂管道设计和评价的新概念。应用LBB技术,可以不考虑核 电站设计基准中管道双端断裂引起的动态效应,进而取消防甩限 位器、防冲挡板和阻尼器等,提高电厂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9.3作用效应组合和设计限值
9.3.2~9.3.5条文规定与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2004版ASME 规范第Ⅲ篇的要求一致。参见本标准条文说明第8.3.2条~第 8. 3.5 条。
9.3.7、9.3.8这两条规定参考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20
9.4.1约束六个自由度运动的支承,其自身失效的可能性应达到 最小,或支承部件的裂纹传播到被支承部件(如承压外壳或者主管 道)的可能性达到最小。
尼器;应采用阻尼器的实际阻尼值进行抗震设计;超裕度的抗震设 计将因约束自由位移而降低热胀载荷的设计裕量
9.5.1本节规定参考美国核管会《标准审查大纲》SRPS 3. 9. 3,subsection IL. 3. B 编制 。
9.5.3本条对阻尼器力学性能参数的确定做出了规定
1阻尼器在管道上安装时,通常要用阻尼装置组件(如阻尼 器管夹、调节杆、根部支承结构等)进行连接,类似串联弹簧。对阻 尼器刚度远小于阻尼装置组件刚度的情况,计算中可将阻尼装置 组件视为刚体:对阻尼器刚度接近或大于阻尼装置组件刚度的情 况,计算中不能忽略阻尼装置组件的刚度,需要对阻尼器和阻尼装 置组件的刚度进行比较、确定阻尼装置的组合有效刚度。 2阻尼器刚度的确定应独立于其间隙/无效行程、启动值或 锁紧后最大松弛率;必须核实阻尼器在电厂正常运行或预期瞬态 工况中可能承受的高热胀变形率不会超过阻尼器设计的锁紧 速率。
.5.4本条对阻尼器设计规格书提出了要求。
5可按美国核管会《标准审查大纲》NUREG/CR一5416推 荐的方法进行额定荷载超过22吨的大管径液压阻尼器的验证试 验和外推。 8阻尼器采购程序尚应包含要求制造商提交质量保证和控 制程序给购买者,以供审查和验收。
10.1.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核电厂地震监测与 报警系统示意图如图7所示,
核电厂地震监测与报警系统示意图
核电厂设置地震监测与报警系统的主要目的为: (1)地震发生时记录核电厂自由场地震动、反应堆和其他抗震 工类物项承受的地震动及地震反应,供震后对相关物项进行检查 时使用; (2)分析核电厂物项的抗震性能,检验各类物项抗震设计和抗 震计算方法是否适当、可靠,积累的数据和经验可供改善核电厂抗 震设计使用; (3)根据地震监测数据及时发布地震报警和设备故障报警信 号,前者旨在实现核电厂抗震设防目标,确保核电厂安全;后者可 发现系统白身故障,及时进行维修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0.1.2地震监测与报警系统自身的可运行性和功能可靠性取决
在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地区,以较低的地震动水准作为地震报 警的依据可能造成较频繁的停堆,对核电厂运营带来不利影响;可 取适当的运行安全地震动作为地震报警的基准。
有关核电厂地震报警指标和相关软件的应用在我国尚缺乏经 验,应经充分论证后采用;目前认为,加速度峰值并不是决定报警 实施停堆的最适当的参数,因为它不包含地震动持续时间的信息 孤立突出的单个高频加速度尖峰一般对地震反应并无决定性影 响;地震动累积绝对速度(CAV)用作报警和停堆指标可能更为 适宜。
10.2系统设备的布设
10.2系统设备的布设
10.2.1表10.2.1规定的加速度传感器的设置位置和数量宜作 为最低要求。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GB50267一97和美国核管会导则 RG1.12(1974ReV1)曾依极限安全地震动加速度的大小分两级 规定监测系统设备的布置,这种规定并无充分依据。美国核管会 导则RG1.12(1977ReV2)已修改了这一规定,本规范亦不再区分 极限安全地震动加速度峰值的大小进行系统设备的布设。 不依据核电厂物项上部结构布设的传感器监测数据决定触发 系统或发布报警信号,原因在于上部结构的地震动反应虽与地震 动输人相关,但两者关系的计算具有不确定性。 厂址各点地震动具有不确定性且可能存在差异,每个反应堆 的监测系统是否触发及是否实施地震报警应由该反应堆的地震监 测数据决定;考虑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和降低误报警的可能,可由自 由场和安全壳底板两处的监测信号决定是否触发系统和实施 报警。 同一核电厂中设计不同的反应堆,其地震反应将有差异,故均 宜依据表10.2.1的规定设置加速度传感器;设计相同的多个反应 堆,其中一个可按表10.2.1的规定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其他反应 堆除自由场和安全壳基础底板两处外,可视需要决定是否设置加 速度传感器。多个反应堆若坐落于同一基岩地基上,可仅于一处 设置自由场加速度传感器。
在满足表10.2.1有关加速度传感器布设位置和数量的基础 上,宜选择其他典型重要抗震物项增加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增设传 感器有利于震后对相关物项进行检查和检验各类物项抗震设计和 抗震计算方法。结构类型和地震反应基本相同的物项,可选择其 中之一设置加速度传感器;采用基底隔震技术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应在基础、隔震层和上部结构设置加速度传感器。 能蓝测一点的振动,结构的
10.2.2一组三轴向加速度传感器只能监测一点的振动,结构的 地震反应是处处不同耳复杂变化的,监测点必须精心选择以获取 结构抗震关键点的振动数据。监测结构地震反应的传感器应设置 于主要结构构件而不应设置于非结构构件,传感器设置方向应与 结构计算主轴一致、且宜接近构件重心,便于与计算数据进行 比较。
10.2.5当核电厂有多个反应堆时,记录器和中心处理系统可针
对各反应堆独立设置或共用;在后者情况下,需有足够的信
10.2.6报警信号传送至反应堆主控室,有助于控制人员及时接
10.3设备功能与指标
定,不低于国家强震动台网对仪器性能指标的要求,这些性能指标 是基于力平衡式加速度传感器设定的。力平衡式加速度传感器的 性能指标高于动圈式加速度传感器,更能保障信号处理的精度和 数据应用的可靠性,此外,前者的检测比后者更为方便。 10.3.2记录器即强震数据采集系统,可接收加速度传感器的信 号并向中心处理系统传输,具有触发系统的功能。 3记录器运转期间持续记录并及时删除测点非地震引起的 环境振动信号和小于触发阐值的地震动信号,只有当振动超过预 定幅值并判断是地震引起的振动时,经触发后方可记录存储完整 的地震动或地震反应时程。 6自供电能力指由专门配置的蓄电池供电,蓄电池在外部电 源断开后应能连续工作24h。 10.3.3中心处理系统由工业级计算机(含显示器和键盘)组成, 以多串口卡与记录器相连,以输入输出接口卡与报警单元连接,且 配备地震监测与报警专用软件。 4地震监测与报警系统宜有实施自身设备故障报警的能力 即针对本系统电源失效、设备或软件故障等实施报警,该报警信号 的显示应与地震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设备故障报警与实施停堆 无关。
10.3.4报警单元由干触点继电器、报警显示器和蓄电池组成,
考虑到在地震动强度达到运行安全地震动报警指标后,后续 地震动有可能迅即达到乃至超过极限安全地震动,故发布报警信 号后宜自动启动停堆操作程序;不采取自动停堆措施可能影响地 震应急反应的效能。目前,日本、韩国等的核电厂已采用自动停堆 技术。
附录 A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
A.1地基的集中参数分析模型 A.1.1、A。1.2在采用集中参数分析模型进行地基与结构相互作 用体系分析时,本节规定的地基弹簧刚度和阻尼的计算方法有非 频率相关方法和频率相关方法两种。前者与美国结构工程师协会 标准ASCE4一98一致,后者则引自法国《压水堆核岛机械设备设 计制造规则》RCC一G(86)。 在采用频率相关方法时,若需考虑基础理置效应,可就基础底 面以上的地基介质经试算确定附加的弹簧、阻尼参数。
A.2地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2.1、A.2.2本节有关相互作用体系中地基有限元计算域、边 单条件和单元尺寸的规定,综合考虑了美国结构工程师协会标准 SCE4一98的规定和我国地基和地下工程分析设计的经验。
A.3相互作用体系的子结构分析方法
A.3.1子结构法是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体系分析常用的方法之 一,适用于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应用中采用频域方法较多,原因 有以下两点:其一,可以方便地考虑与频率相关的地基阻抗函数 其二,有限元分析或波动分析中的透射边界一般都是频率的函数 但当考虑相互作用体系的非线性特性时,原则上应采用时域方法
附录 B地震作用最大值的组合
B.1.1结构某一方向的总地震作用是该方向各振型地震作用的 叠加,结构各振型地震作用存在耦联,可采用完全二次方根法组合 各振型地震作用最大值。 振型叠加反应谱分析中,一般建筑物可仅考虑对结构反应起 控制作用的前若干阶振型,但是,核电厂设备往往存在大量密集的 不可忽略的高频振型,必须予以适当考虑。低频模态振动分量是 周期性的,高频模态振动既有周期性分量亦有刚性分量(分别对应 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在地震作用组合中应分别考虑。 考虑上述复杂影响因素的地震作用组合方法有多种,本条提 供的计算方法仅为其中较简单、且计算结果较为保守者。例如,振 型相关系数的计算采用了DerKiureghian的方法,可不涉及地震 动持续时间的取值,计算结果与采用Rosenblueth方法、且持续时 间很长时的结果一致。高频模态中周期性分量的计算采用了 Lindley一Yow方法,与Gupta方法相比更较简单,且可与计算剩 余刚性反应的静力ZPA方法相结合。 本标准并不排斥采用美国核管会NRC导则RG1.92中有关 地震作用组合的其他计算方法,也不排斥采用美国土木工程师协 会技术标准ASCE4一98中的方法,CQC方法中的计算参数可参 考美国NUREG/CR一6645采用。
本条提供的各分量组合系数(1.0,0.4,0.4)得出的结果是较为保 守的。
附录 D设计楼层反应谱的调整
D.0.1、D.0.2有关楼层反应谱的调整采用了美国核管会NRC 导则RG1.122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标准ASCE4建议的方法 考虑楼层反应谱的生成涉及主结构地震反应的诸多不确定因素 故应拓宽确定性楼层反应谱的狭窄的尖峰;为避免设计过分保守 可适当削减楼层反应谱的峰值。 D.0.4考虑生成的楼层反应谱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和保守性,且 支承结构的振动一般只能激起相应被支承结构的某一个自振频率 的共振效应,故在应用分析时可采用本条方法对楼层反应谱再做 修正。这种修正虽然具有任意性,但已广泛用于美国的核电厂抗 震设计,并纳入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技术标准的附录中
附录E基于性能的抗震安全概率评估参考方活
E.0.1本附录内容独立于本标准其他章节,并非进行核电厂抗 震设计的一般规定,仅供评估核电厂物项抗震能力参考。 E.0.3本条引用了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标准《核设施结构、系统 和部件的抗震设计准则》ASCE/SEI43一05的规定,其中抗震分 类1类和2类不建议用于核设施。应当注意的是,本附录中的物 项抗震分类与本标准其他章节的物项抗震分类是有区别的,不应 无分析地混用
地基不同深度处的地震动时程和地震动参数的生成方法与 标准第4章的规定方法原则上是一致的,竖向地震动的确定应 合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标准ASCE4的要求。
梁结构;反应谱法和线性时程分析法适用于任何结构,分析中应 虑显著的P一△效应;非线性分析方法用于某些构件具有明显 线性的结构和具有明显不规则性的结构
虑显著的P一△效应;非线性分析方法用于某些构件具有明显非 线性的结构和具有明显不规则性的结构。 E。0.7本附录地震反应分析中采用的临界阻尼比、强度衰减因 子、材料强度、非弹性耗能因子等均应符合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标 准《核设施结构、系统和部件的抗震设计准则》ASCE/SEI43一05 的规定
E.0.8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标准《核设施结构、系统和部件的
震设计准则》ASCE/SEI43一05采用了简化的基于性能的概率 计方法,对荷载组合、许用强度、许用变形、许用转角等都给出了
定性的规定。 E.0.9~E.0.12这几条给出了直接采用极限状态概率方法进行 抗震能力评估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F.0.1、F.0.2本附录提供的标准设计反应谱系美国核管会导则 RG1.60反应谱,其中,加速度、速度、位移三者的反应谱均以对数 坐标标示于同一幅图中。该反应谱对应的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 1.0g,位移峰值为91.44cm;使用时应按具体,址的设计基准地 震动加速度峰值依比例调整。 本标准并不排斥使用其他适用的核电厂抗震设计标准反 应谱。
值均大于要求反应谱RRS的谱值的1.1倍是难以实现的,此
K.2激振装置及外围设备
K.2.2如果条件不允许,抗震试验时可不加温加压,但应布置足 够的测点,将地震作用下得到的试验结果提交业主做进一步评定。 可采用计算方法将温度、压力等荷载按规定的组合方法叠加,评定 计算结果是否在规定的应力限值或变形限值范围内。
K.3.1本条是对试验试件的要
1模型在尽量不影响设备动态特性和试验目的的前提下,可 对原件在结构上做适当简化或采用适当代用件,但应论证其合理 性;当配置人工质量时,应使试件的质量与质量分布与原件相同或 相近,当结构简化对试验结果有明显影响时,应对结果进行修正。 2某些设备、特别是电气设备的器件(如继电器),其共振频 率与组件的共振频率不同,各器件在地震中的共振现象(如继电器 的高频颤振)不能在组件的单频拍波试验中得到反映。此时,可根 据组件试验得到器件安装部位的振动反应,再以此振动反应作为 输入,进行器件试验。注意器件安装条件必须与实际相符,试验频 率上限可超过33Hz(可能达到100Hz)。 K.3.2本条是对试件的安装方式的要求。 1~4包括安装支承处的输入荷载和加载方式在内的试验安 装、固定及加载条件应模拟真实情况,若不能模拟真实情况或当设 备支承在多个支座上且各支承点运动有很大差别时,应经论证选 取起主导作用的支承部件,使其支承安装条件和输入与实际相同; 其他支承点宜尽可能模拟支承安装条件和输入的实际情况。如有 可能,宜采用多点激振、输入对应各支承点的反应谱。 5设备的单向试验方法适用于以下任何一种情况: 一设备的三向运动中,每两向运动间无耦合、或耦合很小; 一受试验条件或设备及安装条件限制、设备只能在一个方 向运动; 一一设备某一方向的输入相对其他方向大很多。 单向加载试验可就设备运动的三个方向逐次进行,但要考虑 不同方向运动间的耦合影响。单向输人入可采用不同方式,包括正 弦驻波(一般为正弦三波)、正弦拍波和正弦扫描波等,试件对不同 输入波的反应不同。每拍5周的正弦拍波与正弦三波的试验结果 比较接近,但正弦扫描波的反应要比正弦拍波大,故采用正弦扫描 波时应乘以波形因子入。 考虑设备各向空间运动间的耦合,单向试验的输人加速度峰
1模型在尽量不影响设备动态特性和试验目的的前提下,可 对原件在结构上做适当简化或采用适当代用件,但应论证其合理 生;当配置人工质量时,应使试件的质量与质量分布与原件相同或 相近;当结构简化对试验结果有明显影响时,应对结果进行修正。 2某些设备、特别是电气设备的器件(如继电器),其共振频 率与组件的共振频率不同,各器件在地震中的共振现象(如继电器 的高频颤振)不能在组件的单频拍波试验中得到反映。此时,可根 据组件试验得到器件安装部位的振动反应,再以此振动反应作为 输入,进行器件试验。注意器件安装条件必须与实际相符,试验频 率上限可超过33Hz(可能达到100H2)
ar= apXGXA
式中:aE 单向输入的加速度峰值; 要求反应谱的ZPA值(接近零周期的加速度谱幅 值; G一考虑不同方向运动耦合影响的几何因子,一般可取 1. 2~1.3;
以上所述的单频率振动输入,如止弦拍波等,是对具实地震动 (或结构地震反应)的一种近似模拟。实际地震动(或结构地震反应) 本是一种多频的随机运动,现用一个个单频运动逐个发生来模拟,因 此只是一种近似。只有在下列情况采用单频振动才是最合理的: (D要求的反应谱由单一频率控制,如由于结构、管道的过滤放 大作用,支承在管道上的设备即属此类。 ②设备在0~33Hz范围内只有一个主频,对应其他阶自振频率 的响应与之相比均很小;或这些自振频率均在33Hz以上;或在0~ 33Hz范围内有几个自振频率,但它们相隔频段较宽,相互间没有 耦合影响。 因此,单频试验方法一般只适用于管道上安装的电气仪表或 机柜中的元器件。
K.6 抗震性能试验
图8地震动循环次数的确定
K.6.4本条是对抗震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
1对于刚性安装在楼层墙体上的设备,一般采用多频反应谱 方法进行试验。试验一般采用三向输入,但也可采用双向输人(即 一个水平方向和竖向及另一个水平方向和竖向)。试验时应根据 设备的要求反应谱RRS,生成包络该反应谱的人工模拟加速度时 程,由该人工时程通过数学变换、计算得到的试验反应谱TRS应 包络相同阻尼比的要求反应谱,再以该人工时程作为振动台的台 面输人。理论上讲,一个确定的反应谱可以生成无数条人工加速 度时程,为满足抗震试验要求,输入的模拟人工加速度时程应满足
应频率范围的目标功率谱密度曲线的80%,使试验中施加给试件 的能量足够大。 目标功率谱可由要求反应谱利用下式计算:
图9阀门及其执行机构的抗震试验通用包络反应谱
电设备和组件抗震试验通用水平包络
设备和组件抗震试验通用竖直方向反
②安装在管道上的设备或安装在机柜(台、盘、柜)中不同标高 处的仪控电元器件或阀门执行机构的元器件(如继电器、开关、接 插件等),可采用适用于器件的通用包络反应谱(见图12和表6, 其中极限安全地震动ZPA加速度为6g)。 采用正弦拍波方法进行5次运行安全地震和1次极限安全地 震模拟试验。正弦拍波试验可就三个相互正交的轴线(OX、OY、 0Z)分别进行。试验应在2Hz~33Hz范围的1/3倍频程处和自 振频率处进行。正弦拍波的每个拍中应含12个~15个周波。各 拍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取2s。每次试验持续时间至少为15s(不 含拍波之间的间歇)。试验中应对设备的功能和特征进行测量,以 了解其可运行性。
图12器件抗震试验的通用包络反应谱,阻尼比5%
器件抗震试验的通用包络反应谱的特
(4)对管道上的电气设备或安装在机柜中的元器件,采用单频 正弦拍波方法用逐个单向试验模拟多向试验、用逐个单频试验的 组合模拟多频的反应,是一种近似方法。图13给出了单个频率下 的单个正弦拍波的响应以及多个正弦拍波(频率间隔为1/3倍频 程)的组合,该组合形成的试验反应谱可以包络要求反应谱。 抗震性能试验中采用单频正弦拍波方法时,试验频率可根据 实测的自振频率和规定的频率间隔(1/3倍频程)在1Hz~33Hz 的范围内选择,输入的幅值为要求反应谱的零周期加速度值
DB11T 1300-2015 湿地恢复与建设技术规程图13正弦拍波的组合包络要求反应谱的示意图
PA的比值(即放天系数)和临界阻尼比值根据图14确定。每个 率处的试验持续时间至少为15s(不含拍波之间的间歇)。
表 7安全一级部件的载荷组合和应
GB/T 31997-2015 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表8安全二级和三级泵的荷载组合和应力限值
统一书号:155182·0625 定 价:38.00元
统一书号:155182·0625 定价:3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