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52.1-2014 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 第1部分:交流系统.pdf

Q/GDW 1152.1-2014 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 第1部分:交流系统.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1872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52.1-2014 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 第1部分:交流系统.pdf

式中: ESDD,一绝缘子上表面的ESDD,mg/cm?; ESDDg一绝缘子下表面的ESDD,mg/cm?; A,一绝缘子上表面的面积,cm²; Ag一绝缘子下表面的面积,cm2: A绝缘子上下表面总表面积,cm²。 注1:在0.001mg/cm范围内等值盐密的精密测量,推荐使用很低电导率的水,如小于1uS/cm。一般蒸馏水(去离子 水)的电导率小于10μS/cm,也可以使用,但要从含污水中的等值盐量中减去水的等值盐量。 注2:蒸馏水(去离子水)的用量取决宇污移的种类和数量。非带重污移或低溶解度污移推荐加大水量。实际上,可 安0.2~1m1/cm的水来清洗。如果测量的电导率非带高,可能由于水少而使污移物未充分溶解。 注3:测量电导率之前的搅拌时间,取决于污移物的种类:对于低溶解度污移物,可分几次测量,其间隔时间最长0.5h 取测量值稳定时的值为电导率值

对过滤纸(1.6um级或更小)烘干后称重,然后对测量了等值盐密后的污水使用漏斗滤纸过 同过长,可采用真空过滤),再将过滤纸和残渣一起烘干,最后称重。如图A.6所示。

DL/T 5161.9-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9部分:蓄电池施工质量验收图A.6测量NSDD的过程

A.2.8数据分析及处理

Q/GDW 1152.12014

取连续三至五年积污期结束后所测得的上、中、下部平均等值盐盘密和灰密作为现场的等值 密。

Q/GDW1152.12014

沿海地区的污移通常属于快速污染,污染的持续时间可能1h及以上乃至超过24h。为了确定其污 罗度,应采用周期性(如每1h或1.5h)测量或连续测量表面电流的方法。·所测值要与用人工盐雾试验 方法确定的现场污移度进行对比。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绝缘子表面有干盐层附着的地方,可用对A类污移现场污移度的评价 方法米对B类污移进行评价。

(1)表面电导的测直 在参照盘形悬式绝缘子上施加低电压,对其表面电导进行周期性测量,并记录电流值。所施加电压 应足够低(如比距约为0.7V(rms)/mm),以避免出现干带电弧。 (2)表面泄漏电流的测量 在一参照盘形绝缘子串上,连续测量其表面泄露电流,并记录电流值。所施加电压的值应使绝缘子 在现场污移度等级下耐受(试验期间内不应发生污闪)。 (3)盐雾试验校核 两种情况下测得的电流值,可通过在相同绝缘子和相同电压下进行盐雾试验(按GB/T4585)来校 核。试验时,逐次增加盐度,直到最大电流值Ih为现场测到的电流值时,该电流值所对应的盐度即为 见场等值盐度 注1:Ih为在足够的试验期间(如在户外试验站一年或多年或按GB/T4585和GB/TXXXX的方法进行盐雾试验1h)内 色缘子耐受时所测得的最大泄漏电流。 注2:如果用复合绝缘子代替本标准定义的标准绝缘子来评估等值盐度,要注意按GB/T4585和GB/TXXXX进行盐雾试 验时,由于经预处理后的试品表面增水性暂时丧失,复合绝缘子的耐污闪性能可能比现场运行绝缘子低。

B.3如何评估B类污现场污秽度

在评估现场污移度中,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受潮频繁程度是很重要的。大量现场污移度数据有助于 角定准确的现场污移度。如对于沿海地区,沉积在绝缘子表面的海水或导电雾和不溶物可能重要,也可 能不重要;现场污移度可由运行经验、等值盐密、表面电导率或泄漏电流获得。解释结果时,需比较各 方法的优劣。参照绝缘子有规律的受潮,:等值盐密测量值可能由于绝缘子表面被有规律的清洗而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需用统计法分析所得数据,根据其分布特征,估计其最大可能值。实际上,绝缘设计时 污染源和受潮状态很重要。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复合绝缘子现场污秽度与等值盐密/灰密的关系 只有获得在同种污移条件下复合绝缘子和瓷(玻璃)绝缘子积污差别,才能制定以复合绝缘子作为 参照绝缘子的污区图。由于缺乏数据,目前以复合绝缘子作为参照绝缘子的污区图只能是示意图,如图 C.1所示。

图C.1复合绝缘子(大小伞)现场污秽度与等值盐密/灰密的关系(示意图)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缘子现场污秽度与等值盐密/灰密的关系

双伞型盘形绝缘子现场污秽度与等值盐密/灰密的关系

图D1给出了双伞型盘形悬式绝缘子与每一现场污移度等级相对应的等值盐密/灰密值的范围,该值 是根据现场测量、经验和污移试验确定的,是3年至5年积污的测量结果。对双伞型盘形绝缘子,因其 与普通盘形绝缘子在相同染污环境下可测得不同现场污移度,一般双伞型绝缘子比普通绝缘子积污少: 但在快速积污(如海雾和台风)时或在长期积污而自然清洗很少(如长期无降雨)时,也可能出现相反 的积污趋势。 图D1中数值是基于我国电网双伞型盘形绝缘子表面自然积污实测结果和正C60815“第2部分 现定的各级污区所用统一爬电比距并计及自然污移与人工污移的差别计算而得,而不是简单由人工污移 试验所得。现场污移度从一级变到另一级不表明突变。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污移外绝缘配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乍电压、内过电压和外部过电压三种电压的作 用。通常是根据工作电压选择绝缘配置水平,然后进行操作和富电冲击放电特性的校验。我国110kV (含66kV)~1000kV电网由于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外绝缘水平一般由工作电压控制,因此输变电设 备外绝缘配置主要取决于绝缘子的耐污闪能力

E.2污移外绝缘配置方法

(1)污耐受电压法 耐受电压主要通过人工污移试验进行,基本步骤简述如下: 确定所在地区输变电设备绝缘子表面的现场污移度(等值盐密和灰密值); 确定等价于自然污移等值盐密值的人工污移试验使用的盐密(有效盐密): 在试验盐密和灰密下进行各类设备的人工污秒试验,确定其50%污闪电压,试验尽可能在满足 运行电压要求的全尺寸试品上进行;或根据已有同类试品在典型灰密条件下的50%污闪电压特性,进 行必要的灰密修正: 一根据所在地区绝缘子上下表面的污移分布情况,对其50%污闪电压进行修正: 一确定绝缘子的雾中耐受电压,该值通常可取50%污闪电压减去3倍的标准偏差: 二根据绝缘子安装情况进行其耐受电压修正(如线路绝缘子串型、并联串数及区段闪络概率等): 一由于绝缘设计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系及不同试验室人工污移试验结果的分散性,在最终确定设计 爬电比距时应留有适当裕度;裕度可在上述各步骤中综合考虑 (2)爬电比距法 首先根据所在地区电网的污区分布图(根据现场污移度、污湿特征和长期运行经验绘制)确定污移 等级,接着按照本标准图2给出的统一爬电比距和现场污移度的相互关系选择普通盘形绝缘子(参照绝 缘子)的爬电比距,然后根据不同形状尺寸绝缘子和普通盘形绝缘子之间的有效爬电比距换算关系确定 斤用绝缘子的爬电比距,该爬电比距通常不等于其儿何爬电比距, 不同形状尺寸绝缘子和普通盘形绝缘子之间的有效爬电比距换算关系,可根据各地区的长期运行经 验来确定。根据几何爬电比距确定的外绝缘配置常常导致绝缘水平不足。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污移地区绝缘子积污状况调查表示例

附录.F (资料性附录) 污移地区绝缘子积污状况调查表示例

F.1影响电网外绝缘配置的基本数据

口气候类型:温带的、热带的、赤道的、大陆性的 口无降雨时间,按月计 口年降雨量,mm 月降雨量(如可能) 短时最大降雨量(如可能) 口年主导风:方向、平均风速,km/h 积污期主导风:方向 月数据(如可能)

口露 是/否月份: 日数: 口雾 是/否月份: 日数: 一次持续日数: 积污期雾水电导率,uS/cm

口湿度:月峰值和平均值(如有)

口现场污度等级(a/b/c/d/e),仅对交流系统而言 口试品绝缘子的型号和结构形状,尽可能使用普通型盘形绝缘子 口绝缘子积污起始时间 口绝缘子表面污取样时间 口测量连续积污3~5年的等值盐密和灰密(如可能,提供年度最大数据和雨季后的数据

口绝缘子串的位置 口绝缘子型号(伞型) 口绝缘子材料 口元件伞径、结构高度和片数 口外形 口元件爬电距离 口干弧距离(及绝缘距离)

口绝缘子串的位置 口绝缘子型号(伞型) 口绝缘子材料 口元件伞径、结构高度和片数 口外形 口元件爬电距离 口干弧距离(及绝缘距离)

口绝缘子的位置 口绝缘子型号(支柱、套管等伞型) 口绝缘子材料 口长度、伞径(及杆径) 口外形 口总的爬电距离 口干弧距离(及绝缘距离)

Q/GDW 1152.12014

Q/GDW 1152.12014

运行经验表明:设备外绝缘配置与现场污移度相适应时,污闪跳闸率就会很低;不相适应时,污闪 兆闸率就会增高,基至造成电网大面积污闪事故。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大气污染相对比较严重, 中、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尤其如此,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也有加重趋势。因此,仍可能发生污 内。通常电压等级越高,对线路与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要求也越高。对电网主网架、大电厂和枢纽变电 站及其送出线要尽可能防止污闪的发生。 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应统计污闪(不含冰闪、雨闪、覆雪闪络)跳闸率,积累运行经验,

:·米用连续积污3~5年的等值盐密和灰 分污移等级后,以往的“运行经验”大多不能使用了 因此,各省、网在实施饱和等值盐密测量的同时,应注意本地长年不清扫线路的运行情况以及实施状态 检修或称以等值盐密指导清扫线路的运行情况,用以指导邻近或自然地理环境相似地区调爬工作,

G.3要重视大环境污染的影响

G.4要认真总结本地区复合绝缘使用的经验

在重污移和很重污移地区采用硅橡胶复合绝缘,可有效的防治电网污闪,这是多年来我们获得宝费 经验之一。线路使用复合绝缘子,变电设备涂刷RTV和加装复合增爬裙,经济有效。它不仅是运行维 护部门防污闪的补救措施,也可以是设计部门技术经济比较后对外绝缘配置的选择。 与传统电瓷绝缘相比,复合绝缘有老化的可能,由此引出使用寿命(特别是RTV的更新周期)和 爬距选择问题。这要视各地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情况而定。 现有运行经验和试验室试验表明,复合绝缘子呈现硬度增加、易撕裂和憎水性接近消失等老化状况 时,其机电性能仍可保障其安全运行,不会立即导致电网灾难性事故发生,运行部门仍有充裕的时间采 取措施,逐步更换。 现有运行经验和试验室试验还表明,复合绝缘子即使增水性很差,其耐污闪能力也明显高于相同爬 距的瓷绝缘,重污区复合绝缘可以使用相对较低的爬距

G.5要注意统计盘形瓷绝缘子的劣化率和玻璃绝缘子的自破率

根据我国电网运行经验,盘形瓷绝缘子的年劣化率在方分之儿到干分之儿浮动,近年有所好转:玻 璃绝缘子的自破率也大致在同一水平。因此,线路绝缘 子片数的选择还应考虑劣化绝缘子的存在。

Q/GDW 1152.12014

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 第1部分交流系统

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

2编制主要原则. 3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4主要工作过程.、 5标准结构和内容. .28 6条文说明。 28

Q/GDW 1152.12014

2013年3月,本标准的编制工作开始启动,并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 2013年8月,依据调研阶段所整理的相关资料,确定了标准编制的总体原则、所涉及的内容、相 项、各部分分支条目及顺序安排;编写本标准的各项内容、指标及规定,形成本标准初稿, 2014年6月10日,中国电科院高压所内部召开了标准初稿讨论会: 2014年6月19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防污内学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电力系统污 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制修订研讨会,进一步完善了标准稿内容: 2014年11月,对TC04所有委员发送了征求意见稿,委员对标准进行了认真审议,提出了修改意 见。编写组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 2014年11月,国家电网公司运检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第 部分:交流系统》(送审稿)评审会。国家电网公司运检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湖北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对该标准再次进行了审查。现根据会议意见修改后形成报批稿报 。

Q/GDW1152.12014

标准的主要结构及内容如下: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和术语 (4)污移种类与环境类型 (5)污移度评估 (6)外绝缘选择

6.1标准适用范围扩大至特高压1000kV

6.2标准中引入复合绝缘子测污用的参照绝缘子之一

随者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复合绝缘子因为其优异的防污闪能力, 在我国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截止2005年底,复合绝缘子在我国输电线路上的 用量已达400万支以上。目前在输电线路的外绝缘设计中,复合绝缘子的串长配置仍然是建立在瓷或玻 璃绝缘子测污基础上的。而复合表面和瓷/玻璃的积污水平是不同的,为了首接体现复合绝缘表面的积 污能力,有必要引入复合绝缘子作为参照绝缘子直接用于复合测污。考虑到我国输电线路上复合绝缘子 的伞型用量比较大的是大小伞型,因此,本标准推荐参照复合绝缘子的伞型为大小伞型。

同材质积污比较——交流复合绝缘子和瓷/玻璃

6.3.1国外污移测量数据及分析

CIGRETB158(2000.6) 图6.1是基于Imagawa等的报道的,示出了在内陆和沿海现场硅橡胶和瓷绝缘子的ESDD比较 些结果表明,硅橡胶绝缘子趋向于比瓷绝缘子积累更多的污移。在突尼斯进行的测量也表明,对 型环境这个趋势也是真实的

图6.1在4个不同现场瓷和聚合物绝缘子的ESDD的比较

6.3.2国内污移测量数据

(1)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Q/GDW 1152.12014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复合和瓷绝缘子ESDD

图6.3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复合和瓷绝缘子NSDD比较

国内外测污情况而言,复合绝缘子数据量偏少,分散性较大,如图6.1至6.3所示。

6.4.不同伞型积污比较普通型和外伞型绝缘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大量测污数据表明,普通型和外伞型绝缘子盐密比平均值为1.46,即外伞型约 缘子积污为普通型绝缘子积污的68%,接近2/3水平。 6.5不同串型绝缘子积污比较一一悬垂串和耐张V串的积污特性比较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测污数据表明,同种伞形复合绝缘子,I串和V串的盐密积污比为1.78, 即V串积污为I串积污的56%

对多串并联条件对绝缘子污闪电压影响的分析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绝缘子串的污闪概率与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和串长之间呈现正态分 准正态分布公式为:

Q/GDW1152.12014

串绝缘子来说,在特定污移度及运行电压下,绝缘子串的污移闪络概率P(u)可通过绝缘子的 闪络电压U50%和标准偏差c来表示:

式中:U为绝缘子的运行电压;u为绝缘子的耐受电压;G标准偏差;U50%为绝缘子的50%污移闪 络电压。 根据我国现行的外绝缘设计方法,计算某一污移度及设计运行电压下,绝缘子串的耐受电压时,采 用三倍标偏(3g),即单片绝缘子的耐受电压(U)为:

式中:P为并联绝缘子串的闪络概率;P,为单个绝缘子串的闪络概率;n为并联串数。 对于多串并联绝缘子串,即使并联绝缘子串间距足够大、相互间不存在降低绝缘子污闪电压的影聊 时,该并联绝缘子串的闪络概率也会有所增加。以6串绝缘子并联为例,此时6联串的闪络概率(P6 为:

P =1(IP)° =0.807%

,为了保持整条线路设计的统一性,同时也使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不降低,需要增大每串的串长, 绝缘子的耐受电压(U.)从而使6联串的闪络概率(Pc)仍保持为0.135%。根据计算,当

时,单串绝缘子的闪络概率(P")应为0.0225%。此时,该单串绝缘子中的每片绝缘子的耐受电压 应降为:

当6取7%时,=1.045,即单串绝缘子的串长应增加4.5%;当6取8%时,=1.054mg,即单串绝缘 子的串长应增加5.4% 同样地,对于4联串,当6取7%时,单串绝缘子的串长应增加3.9%;当6取8%时,单串绝缘子 的串长应增加4.6%。

T/CBDA 29-2019 搪瓷钢板工程技术规程.7推荐复合绝缘子串长

考虑到复合绝缘子绝缘裕度较大,以及缺乏不同伞形绝缘子间的污闪电压数据,暂不给出推荐 复合绝缘子具体尺寸参数

6. 8 上下表面积污比

Q/GDW 1152.12014

强降雨多或少的区域差异主要取决于上下表面积污比,本表北方积污比参照山西和河南积污数据, 南方积污比参照华东数据

DG/TJ08-2100-201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6. 9 带电系数 K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