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2010.pdf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2010.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1901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2010.pdf

5.8.1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测量点的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5.2节的规定。 5.8.2测试声源应经计量校准,且在消声室内测得测试声源本身的语言传输指数值应等于或大于 0.97。 5.8.3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测量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外广播服务区应以广播分区为单位,分别进行测量;室内广播服务区每一个厅堂和每 个房间应分别测量。 2测量系统应按图5.8.3进行配置。

图5.8.3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测量原理

3测试声源应输出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测试信号。应调节测试声源的输出,使广播传声器 输入的稳态有效值声压级等于80dB。 4应调节公共广播系统增益,使测量现场信噪比等于或大于15dB。 5每一个测量点应测量3次,并应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值。 5.8.4当每一个被测广播服务区中有2/3以上(含2/3)的测量点的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值符

合本规范表3.3.1相应等级的规定时,应判定该广播服务区的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符合规定,

Q/CR 9250-2020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6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验收

6.1.1公共广播系统工程宜在系统试运行稳

6.2.1竣工验收应包括下列文件

1工程合同。 2设计任务书。 3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共同签署的深化设计文件。 4竣工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系统拓扑结构图(或原理图)。 2)系统平面布置图。 3)管线图。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设备器材清单(包括安装位置)。 6)设备、器材的检测报告及认证证书。 7)系统使用说明书(含操作和日常维护说明)。 8)工程和设备变更审核单。 9)系统调试记录。 5系统试运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备功能检验记录。 2)电声特性测试记录。

1工程合同。 2设计任务书。 3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共同签署的深化设计文件。 4竣工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系统拓扑结构图(或原理图)。 2)系统平面布置图。 3)管线图。 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设备器材清单(包括安装位置)。 6)设备、器材的检测报告及认证证书。 7)系统使用说明书(含操作和日常维护说明)。 8)工程和设备变更审核单。 9)系统调试记录。 5系统试运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备功能检验记录。 2)电声特性测试记录。 3)试运行记录。 6.2.2工程设备安装验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对照竣工验收文件,检查系统设备配置,包括设备型号、规格、数量、产地及安装位置、 2按本规范表B.0.2列出的相关项目与要求,采用现场观察、核对施工图、抽查等方法,对 工程设备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和观感质量验收,并做好记录。 6.2.3系统应备功能的验收应对照设计任务书和合同相关条款的要求,进行逐项功能演示。并应 按本规范表B.0.3做好记录。 6.2.4系统电声性能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对照设计任务书和合同相关条款的要求进行测试。 2系统电声性能测试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规定。 3应按本规范表B.0.4做好记录。 6.2.5应审查竣工文件是否齐全,并应按本规范表B.0.5填写验收结论 6.2.6竣工验收文件应一式两份,签字盖章后应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各存一份

6.2.2工程设备安装码

6.2.4系统电声性能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对照设计任务书和合同相关条款的要求进行测试。 2系统电声性能测试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规定。 3应按本规范表B.0.4做好记录, 6.2.5应审查竣工文件是否齐全,并应按本规范表B.0.5填写验收结论。 6.2.6峻工验收文件应一式两份,签字盖章后应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各存一份。

0.1施工设备、材料进场应按表A.0.1的要求场

附录A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记录表

表A.0.1设备材料进场报验表

A.0.2隐蔽工程应进行随工验收,并填写

急蔽工程应进行随工验收,并填写表A.0.2.

表A. 0. 2隐蔽工程验收表

B.0.1系统试运行记录应按表B.0.1的要求域

附录 B公共广播系统工程验收表

表B.0.1系统试运行记录表

表B.0.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应备功能验收报告表

B.0.5工程验收结论汇总应按表B.0.5的要求填写。 表 B. 0.5工程验收结论汇总表

0.5工程验收结论汇总应按表B.0.5的要求填

B.0.5工程验收结论汇总表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采用“可”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50356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3836.2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 《应急声系统》GB/T16851 《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0.2从厂义上说,公共厂播系统工程包括电声工程和建筑声学工程两个部分。本规范主要是销 对其中的电声工程部分,仅在必要的地方引用了建筑声学工程的有关规范和规定,但对于建筑声 学工程来说,这仅是必要的而不是充分的

1.0.2从广义上说,公共广播系统工程包括电声工程和建筑声学工程两个部分。本规范主要是针 对其中的电声工程部分,仅在必要的地方引用了建筑声学工程的有关规范和规定,但对于建筑声 学工程来说,这仅是必要的而不是充分的

本章所有术语及其定义均只适用于本规范。 本规范的术语定义,只为说明本规范有关条文的含义,而不一定是该术语完整的科学定义 为了便于操作,其中有一些术语直接采用了我国公共广播行业的习惯用语,

3公共广播系统工程设计

CompulsoryCertification)缩写,是我国的市场准入认证,也是使用安全和保护环境所必须。在公 共广播系统中,有许多设备是必须通过3C认证的,也有一些设备不必通过3C认证。至于具体哪 些设备必须通过3C认证,应按《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令(第5号)的要求执行。 3.1.3公共广播原则上是单声道广播而不是立体声广播。例如,不可能或不必要在一条林荫道上 或在整个大型的候机楼内配置立体声的公共广播系统。但是,在个别特殊场合,例如小型会议室, 如果允许增加额外投资,则不排除设置一个具有立体声效应的广播分区。 3.1.4不同的公共广播用户对系统的用途、功能、档次、投资有不同的要求,有必要根据需要和 可能,加以区分。 3.1.5公共广播包括业务广播、背景广播和紧急广播;其中每一类广播系统均可按其功能的完善 程度分成三个等级。一个公共广播系统可以同时具有三类功能,但不一定必须;而且同一个公共广 播系统中的不同类别功能,可以具有相同的等级,也可以是不同的等级。例如,一个具有紧急广播 和背景广播两类功能的公共广播系统,其紧急广播部分是一级系统,而其背景广播部分可以是三 级系统。 3.1.6建立在易燃易爆区域内的公共广播系统,必须防范由于设备过热或意外的电火花引起燃烧 或爆炸。 3.1.7广播传输线路敷设路由和广播扬声器布点,均应结合广播服务区平面图绘制;设计应在现 场勘察的基础上进行。

3.2.1用传声器实时发布语 高广播优先级是必须的

3.2.1用传声器实时发布语

3.2.3业务广播系统

3.4.2由定压式广播功率放大器驱动功率传输线路,直接激励无源广播扬声器放声的系统,是典

型的无源终端系统(图1)

E儿际: 经由信号传输线路激励有源广播扬声器放声的系统,是典型的有源终端系统(图2)。 在具有主控中心和分控中心的系统中,分控中心通常是主控中心的有源终端;而由某些分控 中心管理的子系统则可以选用图1的无源终端方式或图2的有源终端方式构建。这就是一种典型 的有源终端和无源终端相结合的系统(图3)

图3有源终端和无源终端相结合的方式

3.4.3广播分区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其次也考虑到分散运行风险和避免设备的容量太 大。 3.4.4 公共广播系统应有监控中心,以便于对系统实行统一管理。三级公共广播系统的档次较低 功能也较简单,所以其监控中心可以由系统的广播功率放大器或前置放大器兼任。

3.5.1公共广播通常是有线广播。

3.5.2打算使用无线系统的有关方面应注意相关法规。 3.5.3当传输距离不远时,采用无源广播扬声器,并采用普通线缆传送广播功率信号,是最可靠 和最节约的选择。但长距离、大功率传输必须认真考虑线路衰耗、高频损失等问题,这时采用普 通线缆传送广播功率信号就不一定是可靠的和节约的。当传输里程大于3km,且终端功率在千瓦 级以上时,用五类线缆、同轴电缆或光缆作为低电平广播信号(俗称弱电信号)传输线,由有源 终端放声,不仅便于保障传输质量,且利于节约投资, 3.5.4由于公共广播系统的功率传输线路一般比厅堂扩声系统的传输线路长得多,所以通常使用 高电压、小电流的方式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功率放大器和广播扬声器一般都属“定压式” 而不是“定阻式”的。本条规定对“定压式”系统的额定电压进行了规范,其级差大致为3dB 3.5.5公共广播传输线路可能有多种。有驱动无源广播扬声器用的声频电功率传输线:有传输数

据或低电平信号用的信号传输线或网络。本条规定专指目前用得最多的室内声频电功率传输线。 就公共产播工程的使用效果而言,只要其应备声压级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则线路衰减本可不 予限定。但是,推荐一个衰减标准,会为线路设计提供方便。 传输距离、负载功率、线路衰减和传输线路截面之间的关系,可按公式(1)计算:

式中S 传输线路截面(mm²) P 一一传输线材电阻率(Q2·mm²/km) L一一传输距离(km) P一一负载扬声器总功率(W) U一一额定传输电压(V) 一一线路衰减(dB) 当今公共广播服务区的覆盖范围日益扩大,成千瓦、上千米的线路十分寻常。如果把线路衰 减定得过于严格,将会大大增加工程负担。基于同样理由,本规范对室外线路衰减不予限定。 当传输线采用铜导线、额定传输电压为100V、线路衰减为3dB,且广播扬声器沿线均布时, 式(1)可简化为式(2):

式中S一一传输线路截面(mm²) L一一传输距离 (km) P一一负载扬声器总功率(kW) 3.5.6用于火灾隐患区的紧急广播设备,应能在火灾初发阶段播出紧急广播,且不应由于助燃而 扩大灾惠。 3.5.7室外导电传输线可能引雷,导致雷击,所以相关系统应有防雷设施,

3.6.1~3.6.3广播扬声器选型、布点,是保障广播服务区重放声场达标和适当控制投资的关键, 是系统设计时应优先考虑的。公共广播系统的其它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广播扬声器的数量 贡量指标和现场配置方案来进行设计的。 分散配置广播扬声器(或广播扬声器群组)是为了分片覆盖。由于广播扬声器的覆盖边界不 可能非常明确,相邻广播扬声器的覆盖难免互相重叠,但宜尽可能减少重叠,尤其是应避免多个 一播扬声器的覆盖互相重叠,以免发生严重的梳状效应。 3.6.4、3.6.5原则上应视环境选用不同品种规格的广播扬声器。例如在有天花板吊顶的室内, 可用嵌入式无后罩的天花扬声器,因为天花板相当于扬声器的半空间障板;而在仅有吊架而无天 花板的室内,则宜用有后罩的、或有音箱的广播扬声器:在室外则应选用防雨雪、防雾的广播扬 告器。此外,厂播扬声器的品位,也宜同坏境相适应。 3.6.6即宜采用高电压、小电流的“定压”式广播扬声器;同时,额定传输电压、广播功率放大 器的标称输出电压、广播扬声器的额定工作电压应互相匹配。 3.6.7用于火灾隐患区的紧急广播设备,应能在火灾初发阶段播出紧急广播,且不应由于助燃而 扩大灾患。发生火灾时,自动喷淋系统将会启动,广播扬声器依靠自身的外壳防护,在短期喷淋 条件下应能工作,

3.7.1本条规定与“高电压、小电流”的传输方式相容。

3.7.1本条规定与“高电压、小电流”的传输方式相容。

3.8公共广播信号源设

3.8.1公共广播信号源设备是公共广播系统设备的一个部分,本条是对这一部分的综述。 3.8.2传声器及其信号处理电路的品质对语言扩声极为重要,但其选型和设计容易被忽礼 有必要予以规范。

播信号源设备是公共广播系统设备的一个部分,本条是对这一部分的综述。 及其信号处理电路的品质对语言扩声极为重要,但其选型和设计容易被忽视,所以 包。

4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施工

4.1.1必须特别注意施工安全。广播扬声器的数量可能很多,并且常常须要高架,所以广播扬声 器安装架设的施工安全尤其值得注意。 4.1.3注意同土建工程之间的协调,掌握适当的施工进场时机。 4.1.6应杜绝不合格的和不完整的设备进入安装程序。 4.1.7本条规定是为了避免软件侵权、保障软件运行安全可靠,以及便于日常操作维护。 4.1.8隐蔽工程可能被其它后续工程掩蔽,所以应随工验收。

4.2广播传输线路敷设

4.3广播扬声器安装架设

.3.2广播扬声器的指向性容易被安装者忽视或误解,所以有必要予以规范。正确安排广播扬声 器的声辐射方向是保证达到合格声场的重要因素。 .3.4安装、固定广播扬声器的路杆、桁架、墙体、棚项和紧固件等的承载能力往往容易被忽视 应特别予以注意,

4.4.1公共广播系统通常有监控室(或机房),但有些简单的系统可能没有专用的监控室(或机 房)。 4.4.2功率较大的动力或照明设备换路时,对电网会产生很大干扰,可能干扰共网的公共广播系 充,特别是具有程序控制功能的公共广播系统。所以公共广播系统不宜与它们共用同一供电回路

4.5.1本条所指的通电正常,是指通电后系统没有出现跳闸、设备冒烟等极端情况。 4.5.2尽管不能全靠试听检验公共广播系统的质量,但对于任何电声系统(包括公共广播系统) 试听都是必要的。试听可以发现许多问题,经初步调试后,应达到系统能够扩声。 4.5.3经试听和初步调试,然后进行系统应备功能的调试。 4.5.4系统的音质主要是由其电声性能指标保障的,所以必须在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系统 的电声性能,使其达标。

4. 6 系统试运行

4.6.1~4.6.3系统试运行主要是检验系统在较长时间持续加电和反复操作中是否能够维持正常 和稳定。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误操作”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正确设计和正确施工的系统, 应由于一些不危及安全的误操作而导致颠覆。

5公共广播系统电声性能测量

5.1.2当测量公共广播系统电声性能时,不一定能够获得“空场”条件,所以须规定信噪比条件。 否则,所测得的声压级可能是背景噪声(例如施工噪声)形成的。 测量应在满载条件下进行。当逐个广播服务区进行测量时,应把由同一台广播功率放大器驱 动的广播扬声器全部开启

5.2.1测量点选择的要点是

应具有代表性,疏密有度且尽可能均布。 应避免选在广播扬声器附近且在其声辐射轴线上的测量点,是为了避免形成声压级很大的 假像。 不必重复相似的测量点。

5.3.1本条规定传输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5.3传输频率特性测量

5.3.2测量结果首先须逐点判定。可将被测点的传输频

频率特性的判定(以测量点的传输频率特性曲线上的最

一级公共广播系统传输频率特性容差域的下限: 二级公共广播系统传输频率特性容差域的下限: 三级公共广播系统传输频率特性容差域的下限: 4一被测点的传输频率特性曲线:5一参考点(最大值为0dB)。 本条规定的测量方法为“电输入法”,对于整个系统而言,此法未考虑广播传声器的实际响应

相当于默认广播传声器的频响特性是平直的。广播传声器的实际响应,将包含在“扩声系统语言 专输指数”的考核中。

5.4.1本条规定声场不均匀度的测量方法和步

5.4声场不均匀度测量

5.5.1测量应备声压级时,可逐步调节系统的增益控制器件,使系统达到额定输出。在该项测量 中,宽带粉红噪声信号的大尖峰有可能使系统进入饱和状态,但只要系统能够承受,则是允许的。 当有必要查核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粉红噪声信号电压(或电平)时,应使用真有效值仪表。 .5.2测量结果的处理和判定 1式(552)显冬测是占的声能平均筒注

5.5.2测量结果的处理和判定

5.6.1、5.6.2这两条规定旨在指引测量者在被测公共广播服务区边界外30m处的东南西北四个 方位上,尽可能测取漏出声最大的数据。 5.6.3测量结果判定DB21/T 3165-2019 钢筋钢纤维混凝土预制管片技术规程,可以利用应备声压级测量所获得的数据代入式(5.6.3)进行计算

5.7.1本条规定系统设备信噪比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5.7系统设备信噪比测量

1系统设备信噪比同产播功率放大器的品质关系密切,由于不同的产播分区可能使用不同的 播功率放大器,所以应以广播分区为单位GTCC-003-2018 钢轨焊接接头-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分别进行测量。 3、4有的广播扬声器可能有多种输入端子,例如数据输入端、模拟信号输入端·..等。系 统设备信噪比的测量点应选择在广播扬声器的“声频模拟信号输入端”,并应测取其有效值电平。

5.8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测量

5.8.2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测试声源包括测试信号软件及其播放器,应一并校准。由于扩声系 统语言传输指数包括建筑声学效应,所以在消声室(接近自由场)内,不经过扩声系统,直接查 核测试声源,应有接近理想的评价(即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值应等于或大于0.97)。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