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31029-2019 海上风电场工程风能资源测量及海洋水文观测规范(条文说明).pdf

NBT 31029-2019 海上风电场工程风能资源测量及海洋水文观测规范(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2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4516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31029-2019 海上风电场工程风能资源测量及海洋水文观测规范(条文说明).pdf

3.5CTD定点测量盐度应注意以

1每个潮周日应至少选择一个比较均匀的水层采集水样, 利用实验室盐度计测量海水样品的盐度,将其与CTD现场测量 结果进行比对。当发现CTD的测量结果达不到所要求的准确度 时,应及时更换仪器,并应将比对和现场标定情况记入观测值班 日志。 2CTD的电导率传感器应保持清洁。每次观测完毕,应采 用蒸留水或去离子水冲洗王净,不能残留盐粒或污物

JTT821.1-2011 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用防腐涂料 第1部分:溶剂型涂料4.8.6盐度观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CTD测得的盐度记录,可按本规范第4.7.6条的规定进 行整理。测量的电导率值换算成盐度后,当跃层中有明显的异常 直时,应将电导率或温度测量值进行时间滞后订正,并重新计算 盐度。 2实验室盐度计测量海水样品盐度资料处理方法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 12763.2的有关规定。

4.9.1海冰观测方式和时间应符合本规范表4.1.3的规定。

1浮冰的主要观测要素为冰量、密集度、冰型、表面特征、 冰状、漂流方向和速度、冰厚及冰区边缘线。 2固定冰的主要观测要素为冰型、冰厚和冰界。 3海冰的辅助观测要素为海面能见度、气温、风速、风向 及天气现象。

4.9.4海冰观测要素的准确度应符合表4.9.4的规定。

NB/T310292019

表4.9.4海冰观测要素的准确度

4.9.5海冰观测宜在调查船上进行,船到站即观测。船上观测 海冰的位置,宜选在高处。观测对象应主要为距离调查船2倍船 长以外的海冰,以避免船只对海冰观测的影响

NB/T310292019

无冰水域时,此水域不能算作浮冰分布海域。 4)当海面上有多个浮冰分布区域时,应分别进行观测, 取各区域密集度的平均值作为整个能见海面的密 集度。 3冰型应根据海冰的生成原因和发展过程划分。观测时应 环视整个能见海面,判断其所属类型,并用符号记录。浮冰冰型 应按本规范第D.0.2条的规定进行判断。当海面上同时存在多 种冰型时,按量多少依次记录;量相同时,按厚度大小的顺序记 录。每次观测最多记5种。当无法判定冰型时,冰型栏记“一”。 4冰表面特征观测应记录浮冰在动力或热力作用下所呈现 的外貌。观测时应环视整个能见海面,判断其所属种类,并用符 号记录。浮冰表面特征分类应按本规范第D.0.3条的规定进行 判断。 5冰状观测应记录浮冰冰块的最大水平尺度。观测时应环 视整个能见海面,判断其所属种类,并用符号记录。浮冰冰状应 按本规范第D.0.4条的规定进行判断。 6漂流方向观测应记录浮冰漂流的去向,漂流速度观测应 记录单位时间内浮冰移动的距离。漂流方向和速度应在锚定船只 上利用雷达或罗经和测距仪进行观测,观测步骤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在雷达荧光屏或海面上2倍船长距离以外选择具有 明显特征的浮冰块,测定其方向和离船距离作为起 点,同时启动秒表记时。 2)当所测冰块移动距离超过原离船距离的1/2或其方 向改变20°时,读取时间间隔,同时测定其方向和 离船距离作为终点。 3)根据起点和终点的方向和离船距离,用失量法或计 算圆盘求得浮冰的漂流方向和移动距离,再用移动 距离除以间隔时间后得到漂流速度。

NB/T310292019

4)无仪器时,可根据浮冰块的移动特征,目测估计漂 流速度(α),确定相应流速等级。浮冰漂流速度的 且测估计应符合表4.9.6的规定,

表4.9.6浮冰漂流速度的目测估计

5)记录时,海面无浮冰或仅有初生冰时,流向、流速 栏空白;漂流速度小于0.05ms时,流向记“C”, 流速记“0”;海面有浮冰,但无法观测漂流速度和 方向时,应在备注栏说明。 7冰厚观测应记录从冰面至冰底的垂直距离,分辨率不应 大于1cm。观测时可用绞车或网具捞取3个以上冰块,分别测量 冰块厚度,取各冰块厚度平均值作为冰厚观测值;或选择有代表 性的冰块,用冰钻钻孔,用冰尺测量其厚度。 8冰区边缘线观测应记录海冰分布区域的冰水分界线,当 冰区与开阔水域存在明显分界线时进行此项观测。观测时应环视 整个能见海面,在冰水分界线上选定不少于3个特征点,其中远 离冰区的少量冰块不能选作特征点,用雷达或罗经和测距仪观测 出各点相对测站的方向和距离。将各特征点标注在调查研究海区 空白海图上,用圆滑曲线连接各特征点后得到冰区边缘线,观测 不到冰区边缘线时,应在备注栏说明。 9浮冰观测记录宜符合本规范第C.0.10条的规定。 4.9.7固定冰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冰型应根据海冰的生成和形态等划分。观测时应环视整 个能见海面,判断其所属种类,并用符号记录。固定冰冰型应按

NB/T31029—2019

本规范第D.0.5条的规定进行判断。当海面上同时存在多种冰 型时,按量多少依次记录。当无法判定冰型时,冰型栏记“一”。 2冰厚观测宜用冰钻和冰尺进行。钻孔过程中,冰钻应保 持垂直,直至钻透,然后将冰尺插入冰孔测量其厚度。 3冰界观测应记录固定冰和浮冰或固定冰和无冰水域的分 界。观测方法与浮冰冰区边缘线的观测方法相同。 4固定冰观测记录宜符合本规范第C.0.11条的规定。 4.9.8海冰辅助要素的观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 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GB/T12763.3的有关规定。 4.9.9海冰观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海冰观测记录,在观测海区空白海图上绘制冰情 图。冰情图的内容应包括冰区边缘线、冰区内各测点的观测结果 及航线附近冰山的分布和漂流情况。 主 可口绘制易士狐租线

1应根据海冰观测记录,在观测海区空白海图上绘制冰情 图。冰情图的内容应包括冰区边缘线、冰区内各测点的观测结果 及航线附近冰山的分布和漂流情况。 2视野范围内全部被海冰覆盖,可只绘制最大视程线,

NB/T310292019

附录A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记录

风塔信息记录表格式宜符合表A.

息记录表格式宜符合表A.0.1的

表A.0.1 测风塔信息记录表

0.2测风设备配置记录表格式宜符合表A.0.2的规定

数据记录器编号: 密码: 测风塔编号

表A.0.2测风设备配置记录表

NB/T310292019

NB/T310292019

表A.0.3测风塔验收/检查记录表

NB/T31029—2019附录B短期风速和风向测量记录B.0.1短期风速和风向测量数据记录表格式宜符合表B.0.1的规定。表B.0.1短期风速和风向测量数据记录表记录日期:场址海区测站名称调查船观测方式航次经度测风设备测站位置纬度名称、型号测风数据测风数据开始日期时间截止日期时间数据完整率(%)10min对应风向日期时间平均风速(°)(m/s)观测者:记录者:校对者:31

NB/T310292019

B.0.2短期风速和风向测量数据整理表格式宜符合表B.0.2的 规定。

.0.2短期风速和风向测量数据整理表

观测者: 记录者: 校对者:

NB/T31029—2019C.0.5声学多普勒测流仪观测记录表格式宜符合表C.0.5的规定。表C.0.5声学多普勒测流仪观测记录表调查船:海区:磁偏角:仪器名称、型号:站号:经度:纬度:水深:存储文件名仪器工作情况层数层厚(m)采样间隔(s)输人盐度(%)输人温度(℃)开始日期(公历/农历)开始时间实时/自容入水时间出水时间观测者:记录者:校对者:C.0.6悬沙观测样品登记表格式宜符合表C.0.6的规定。表C.0.6悬沙观测样品登记表海区:调查船:站号:经度:纬度:观测日期:第 页共页瓶号采样时间水深(m)相对水深容积(mL)备注采样者:记录者:校对者:35

NB/T31029—2019C.0.7底质采样登记表格式宜符合表C.0.7的规定表C.0.7底质采样登记表海区:调查船:航次:仪器名称、型号:采样日期:第页 共页样品编号采样时间经度纬度水深(m)沉积物性状描述备注采样者:记录者:校对者:36

NB/T310292019C.0.8CTD观测记录表格式宜符合表C.0.8的规定。表C.0.8CTD观测记录表调查船:海区:航次:水深:仪器名称、型号:观测日期现场工作情况站号纬度经度采样间隔入水时间出水时间下放速度电池电压海况CTD采水记录采水压力温度电导率采水层次盐度盐度备注器号(MPa)(℃)(S/m)瓶号计值观测者:记录者:校对者:37

NB/T31029—2019厚冰状4向。面征表特冰型日度()集3月密()年冰气象天现冰2表向至录区[(s/w)]速风3月温(0.)浮气年1能分向表方度观时速/w)观间隔(s)时间度纬动离(w)移距面位怕21断航站漂点终度浮经o10:者号调注海站观备39

NB/T31029—2019(u)4向方距点3向方冰2月年厚汕表蛋日冰0型冰气象定天现固年表'0速创民表温(0.)气校面度见海能分测间者面次观时断航时记度位纬固站度经I'0查海调号注站备40

D.0. 1 波浪波级应按表D.0.1的规定进行判断,

.0.1波浪波级应按表D.0.1的规定进行判断,

NB/T31029—2019

D波浪波级和海冰特征判

表D.0.1波浪波级

0.0.2浮冰冰型应按表D.0.2 的规定进行判断。

D. 0. 2 浮冰冰型

NB/T310292019

D.0.3浮冰表面特征分类应按表D.0.3的规定进行判断。当海 面上同时存在多种冰表面特征时,按量多少依次记录;量相同 时,按表D. 0.3所列顺序记录。每次观测最多记3种

表D.0.3浮冰表面特征分类

D.0.4浮冰冰状应按表D.0.4的规定进行判断。当海面上同时 存在多种冰状时,按量多少依次记录;量相同时,按表D.0.4 所列顺序记录。每次观测最多记3种,

表D.0.4浮冰冰状

D.0.5固定冰冰型应按表D.0.5的规定进行判断。

NB/T31029—201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NB/T31029—201

《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GB/T12763.3 《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 T 12763.8 《海洋学术语物理海洋学》GB/T15920 《差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DGNSS)技术要求》GB) T1742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测风塔数据测量技术要求》NB/T31079

《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GB/T12763.3 《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 T 12763.8 《海洋学术语物理海洋学》GB/T15920 《差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DGNSS)技术要求》GB T1742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 《风电功率预测系统测风塔数据测量技术要求》NB/T31079

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

海上风电场工程风能资源测量及

NB/T3102920

《海上风电场工程风能资源测量及海洋水文观测规范》 NB/T31029一2019,经国家能源局2019年11月4日以第6号公 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是在《海上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及海洋水文观测规 范》NB/T31029一2012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 是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员是计金 华、李睿元、刘光保、周鹏飞、陆艳艳、沈小勤、杨娟、赵建 春、叶丰衣、何倩倩、王卫远、王涛、王尼娜、陈晓锋。 本规范修订过程中,编制组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 上,总结了我国海上风电场工程风能资源测量和海洋水文观测的 实践经验,收集了自上一版发布以来反馈的意见和建议。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海上风电场工程风能资 源测量及海洋水文观测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 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 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 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NB/T 31029—2019目次2术语503风能资源测量513. 1一般规定513. 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513.3短期风速和风向测量52海洋水文观测534. 1般规定534. 3水位观测534. 4海流观测544.5波浪观测544.6泥沙观测544. 7水温观测554.8盐度观测554. 9海冰观测5549

NB/T310292019

2.0.1根据《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 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6]]394号)、《国家能 源局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发新能 【2018]4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 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121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 整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发改价格【2016】 272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9]882号)等国家关于海上风电建设管理文件 和电价政策文件,本次修订调整了海上风电场分类。 2.0.2~2.0.3考虑到风电场高压交流输电与高压直流输电的经 济性平衡点一般为65km,本次修订以场区离海缆路由登陆点所 在岸线最近距离65km为界,定义近海风电场、远海风电场。 2.0.4界定海上风电场类型所用的“沿海多年平均大潮高潮线” 是指大潮期间高潮水位多年平均值的痕迹线,常被用来作为水陆 分界;“理论最低潮位”是指13个分潮组合下理论上可能的潮水 位最低值。

2.0.5~2.0.6考虑到水深大于理论最低潮位以下50m的

场一般更适合采用漂浮式风机基础,本次修订以风电场水深在理 论最低潮位以下50m为界,定义浅海风电场、深海风电场。

NB/T310292019

3.1.1海上风电场工程风能资源测量是指用于风电场风能资源 评估的风速和风向等要素测量。

3.1.2由于目前雷达和超声波测风仪的可靠性未能充分论证

般采用可靠性更好的机械式测风设备进行风能资源测量,当机 械式测风设备发生故障或需要进行补充对比测量时,可采用雷达 和超声波测风仪进行补充。

3.1.3短期风速和风向测量是指全潮水文观测期间进行的风速

3.1.4海上风电场工程风电功率预测系

3.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

3.2.1测风塔位置需要避开桥梁、海上钻井平台、海岛等障碍 物,与障碍物的距离一般大于30倍障碍物的高度。 3.2.2.测风塔布置可优先考虑垂直海岸线方向的风能资源变化。 在垂直海岸线方向的控制距离是指在与海岸线垂直的方向上,测 风塔的有效控制距离,并非测风塔的离岸距离。 3.2.3测风塔在20m高度设置仪器时,为避免波浪的影响,可 根据具体情况活当调敕此外为满品建立风浪关系和验证波消

3.2.3测风塔在20m高度设置仪器时,为避免波浪的影响

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此外,为满足建立风浪关系和验证波浪 观测资料可靠性方面的需求,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除在条文中各 相应高度安装测风设备之外,可在10m高度安装风速传感器和 风向传感器。

3.2.4对测风塔传感器与塔身距离的规定,目的是减小测风塔 的“塔影效应”对传感器的影响,尤其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 附近。

3.2.5修订的原因是目前采集设备已经更新。

3.2.5修订的原因是目前采集设备已经更新。

3.3.1短期风速和风向测量一般是在全潮水文测验期间与海流 观测同步开展,由于全潮水文测站的位置往往比较分散,分布范 围也比较广,为了掌握全潮水文测验期间海况条件的空间分布差 异,短期风速和风向测站总数一般不少于2个,而且测站布置范 围尽量控制整个施测海域

围尽量控制整个施测海域。 3.3.2考虑到极大风速对测风设备的要求较高,而且该值不是 全潮水文观测期间的必需辅助观测要素,因此本次修订删除了日 极大风速的相关要求。

3.3.2考虑到极大风速对测风设备的要求较高,而且该值不是

全潮水文观测期间的必需辅助观测要素,因此本次修订删除了日 极大风速的相关要求。

NB/T310292019

4.1.1海洋水文观测方案一般由观测任务承担单位在开展海洋 水文观测之前提交观测任务委托单位复核确认。调查海区范围与 测站布设、观测要素与观测层次、观测方式与时次等方面内容 可兼顾海上风电场不同阶段的工程设计需求以及海洋环境影响计 价、海域使用论证等专题的编制需求。

4.1.3为了满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阶段的海 洋水文气象多要素联合概率分析等方面需求,本次修订要求水 位、海流、波浪长期测站的观测期应与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 同步。

4.1.4要求水位长期测站数量不少于1个,是为了满足推求工

程场区设计潮位的需求;要求海流长期测站数量不少于1个,是 为了满足分析海流特性年内变化差异和统计流速分级频率等方面 需求,该站通常情况下可与波浪长期测站相结合,进行同步观 则;要求全潮水文测站总数不少于6个,是为了掌握海流条件的 空间分布差异,并满足工程设计需求。此外,结合目前已建、在 建海上风电场工程的装机规模和用海面积情况,本次修订调整了 场区内全潮水文测站、底质采样站在站位数量方面的设置标准

4.3.2对于多场区海上风电场工程,若各场区之间距离较远, 朝汐性质相应会有一定差异,因此每个场区内要有不少于1个代 表测站,该测站可以是长期测站或者短期测站,但长期测站总数 不少于1个。

NB/T310292019

4.4.1全潮水文观测选择在代表性季节的大、中、小潮全潮其 进行,具体潮型可根据朔、望日并结合潮汐表中的潮差来确定 一般朔、望日为大潮日期,上、下弦日为小潮日期,连续的大 小潮中间为中潮日期。

4.5.6对于重力式测波仪,为避免在水流和系缆合力作用下, 其浮标的运动轨迹不能完全反映波浪运动,所以根据《水运工程 水文观测规范》JTS132一2015的要求,测波点处的最大流速通 常小于2m/s,最小水深通常大于5m。 对于坐底安装的测波仪,为避免仪器被海床泥沙淤埋或倾斜 过度造成无法正常测波,对于不同的海床底质条件需采取相应的 处理措施。为避免在水深一定的情况下,由于波周期小到一定测 量值,作用在压力式观测仪器上的波动水压力不能换算成足够精 度的波高和波周期,所以本条对压力式测波仪的适用水深条件提 出了具体要求。 对于超声波式测波仪,由于固定结构物会生产波浪反射,影 响测波效果,布设仪器时需考虑结构物对波浪反射的影响,

4.6.1出于篇章结构合理化安排考虑,本次修订将上一版规范 中的海洋底质采样和含沙量观测两部分合并为泥沙观测GB/T 18840-2018标准下载,并将泥 沙观测划分为悬沙和底质两部分

4.6.2悬沙是指悬浮在水体中随水流运动的泥沙颗粒,观测内

NB/T310292019

运动之间响应机制的需求,悬沙观测一般在全潮水文测验期间与 海流观测同步进行

海流观测同步进行。 4.6.3积点法是在同一点采集水样,要求控制入水口打开时间, 当取样器到达指定水层时,才打开入水口取样。具体采水量需根 据施测水域的水体悬沙量和精度要求确定,当水体含沙量低、精 度要求高时,增大取样量,反之则少取。 4.6.5底质是海底表面各组成物质的统称,一般通过底质采样 方式进行观测。

4.6.5底质是海底表面各组成物质的统称,一般通过底质采样 方式进行观测。

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 则》GB/T12763.2做了原则规定。其中DB37/T 3364-2018标准下载,水温观测精度是依据 自前观测的技术手段和海上风电场工程的技术要求确定的

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 测》GB/T12763.2做了原则规定。其中,盐度观测精度是依据 目前观测的技术手段和海上风电场工程的技术要求确定的

海冰观测属于我国北方沿海海上风电场工程海洋水文观测的 特殊项目,具体的有关规定是根据《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 海洋水文观测》GB/T12763.2的要求和海上风电场工程的技术 要求编写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