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AD 102/07-2020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pdf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超过设计限值的区域。 3.6.1.2堆芯设计应允许安装必要的仪器和探测器,以监测堆芯参 数,如堆芯功率(水平,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冷却剂和慢化剂 的状态和物理特性(流速和温度)以及反应堆停堆装置的预期有效 性(例如,中子吸收装置的插入速率及其与插入极限的比较),以 便可以采取任何必要的纠正措施。在所有适用的核动力厂状态下包 括换料,仪器应监测预期范围内的相关参数。 3.6.1.3反应性控制装置 (1)反应性控制手段应具有使功率水平和功率分布维持在安全 运行限值内的能力,包括补偿反应性变化,以保持工艺参数在规定 的运行限值内,例如: 一正常功率调节; 一氙浓度变化; 一与温度系数有关的效应; 一冷却剂流速或冷却剂/慢化剂温度和密度的变化; 一燃料和可燃毒物吸收体的消耗; 一裂变产物的累积中子吸收。 (2)对于设计基准事故及其后果,反应性控制装置应能使反应 堆保持在次临界状态。应在设计中采取措施,使得核动力广在处于 以下状态时保持次临界,这些状态包括正常停堆、燃料冷却或一回 路冷却剂系统完整性暂时丧失(例如对于轻水堆,当打开反应堆压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DB43/T 1084-2015标准下载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3.6.2.4停堆速率应足以使反应堆及时进入足够深的次临界状 态,以避免超过燃料和反应堆系统压力边界的规定设计限值。 3.6.2.5在设计或评价停堆速率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触发停堆的仪表的响应时间; (2)停堆手段执行机构的响应时间; (3)停堆装置的位置(取决于选定的反应堆堆芯设计); (4)停堆装置要容易进入堆芯。这可以通过使用导向管或其他 结构手段以便于停堆装置插入,包括可以采用柔性接头连接以减小 亭堆装置全长度的刚性; (5)停堆装置的插入速度。为达到所要求的速度可采用下列 种或儿种方法: 一停堆棒由重力作用落入堆芯: 一停堆棒由液压、气压或机械弹力驱动进入堆芯; 一可溶性中子吸收剂由液压或气压注入堆芯。 3.6.2.6应提供停堆装置插入速度的检查手段。应定期检查插入 时间(通常在每个循环的初期),如果距限值的裕量不足时,则可 能需要在循环期间检查插入时间。 3.6.2.7在判断反应堆停堆手段是否适当时,必须考虑到发生在 核动力厂任何部位的、可导致一部分停堆手段失灵(如控制棒插入 故障)或可能弓起共因故障的故障。一般来说,在评价一束控制棒 插入失效时,应假设当最大反应性价值的停堆装置不能插入堆芯时 (如傻设一束控制棒被卡住)一堆芯会出现的最大反应性工况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括控制和停堆功能的分隔)应尽可能实现功能隔离和实体分隔; 一对于运行工况和设计基准事故工况要考虑堆内环境的影响: 呆证停堆手段易于进入堆芯:; 一采用便于维修、在役检查和运行中的可试验性的设计; 一提供在调试、周期性换料或维修停堆期间进行综合性试验的 手段; 一在运行期间测试触发机构(或如果可行,棒部分插入); 一设计成在极端条件下(例如,地震)能够执行功能。 (2)停堆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控制棒包壳的磨损和辐照效应的 影响,如燃耗、物理特性的变化以及氨气的产生。3.6.1.3(11)也适 用于停堆系统的设计。 3.6.2.10停堆系统的有效性 (1)停堆手段必须足以防止在停堆期间、换料操作期间或停堆 状态下其他例行或非例行操作期间出现的任何可预见的反应性增加 而导致的意外临界。应确定并评估长期停堆要求和停堆状态下使反 应性增加的预期操作(诸如维修时移动中子吸收体、硼稀释操作和 换料操作等),以保证在临界分析中考虑了最大反应性工况。 (2)设计中应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停堆棒的数目和反应性价 直,重要的因素包括: 1)堆芯尺寸; 2)燃料类型和堆芯装料方案; 3)要求的次临界裕量: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4)一个或多个停堆装置失效的相关假设; 5)与计算有关的不确定性; 6)停堆装置的干涉效应(见附件I); 7)停堆后堆芯的最大反应性状态,这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结 果,诸如: 一在所有燃料循环(包括换料)期间可能出现的最大反应性的 堆芯布置(以及相应的硼浓度); 一燃料温度和慢化剂温度可信的组合造成的最大反应性: 一导致设计基准事故工况的正反应性引入量; 一停堆后随时间变化的氙的总量; 一吸收剂的消耗。 (3)应论证停堆系统的有效性: 1)在设计阶段通过计算来加以证明; 2)在调试期间和每次换料后启动之前,通过适当的中子和工艺 参数的测量确认堆芯装载的计算结果; 3)在反应堆运行期间,测量和计算覆盖实际和预计的反应堆堆 芯工况。 上述分析应包括停堆装置故障假设下的堆芯最大反应性工况。此 外,在停堆系统出现单一随机故障时,应保持停堆裕量。 (4)如果停堆系统的运行是手动或部分手动的,应满足手动操 作的必要先决条件。 (5)停堆手段可部分用于正常运行时的反应性控制和中子注量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1)运行期间,应设置整定值用于随时控制或关停反应堆。在 反应堆瞬态期间,控制和保护系统自动启动以防止对核燃料的损伤 在反应堆事故的早期阶段,应将对燃料的损伤程度降至最低。 (2)应确定设备性能要求、运行限值和操作程序以防止控制棒 价值或反应性引入速率过高,上述能力应得到证明。当违反或即将 违反任何此类限值或限制时,在可行的情况下应设置相应的报警功 能。 (3)设计限值、不确定性、运行限值、仪表要求和整定值应在 设施操作人员使用的技术规范中描述。 3.6.5堆芯监测系统 3.6.5.1应提供堆芯监测仪表以支持反应堆保护和控制系统,并提 供足够详细和及时的堆芯局部产热工况的信息。堆芯设计应考虑监 测堆芯功率大小和变化的探测器和装置,以及堆芯热量的局部分布, 以便对堆芯参数(如控制棒插入位置、中子注量率、反应堆冷却剂 温度和压力)进行任何必要的修改,并使它们保持在规定的运行范 围内。 3.6.5.2应监测冷却剂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水平,以评估运行期间燃 料系统的完整性,并验证未超过设计或运行限值。 3.6.5.3应基于反应堆类型选择合适的堆芯监测参数,如: (1)中子注量率空间分布及相关功率分布峰值因子: (2)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压力;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应适当分布在堆内,保证能可靠探测出功率密度的局部改变。堆内 和堆外中子探测器应定期校准。 3.6.5.8采用计算机化堆芯监测系统来保证堆芯的状态在安全分 析中假定的运行限值范围内。只要该系统与保护系统有耦合,系统 的鉴定就应达到与其执行功能的安全分级相适应的程度。 3.6.5.9在反应堆停堆期间,也包括燃料装载和启动阶段,当反 应堆压力容器内有燃料组件时,应提供一组满足最低要求的仪表或 仅表与中子源的组合,以监测中子注量率(例如,使用适当灵敏度 的中子注量率探测器)。需要时,还要监测产热分布。 3.6.5.10在一些反应堆的启动期间,采用中子注量率监测系统与 反应性控制装置联锁组合,以保证对特定的中子注量率范围选用最 合适的监测装置,并避免不适当的事故保护停堆。这种联锁系统的 设计应与反应堆保护系统的设计一致。 3.6.5.11在反应堆启动期间,特别是首次启动时,中子注量率远 远低于满功率时的中子注量率,所以需要更灵敏的、临时的中子探 测器来监测中子注量率。为使中子注量率水平提高到启动中子注量 率监测器的量程之内还可能需要使用中子源。中子源的设计应保证: (1)中子源在计划寿期内功能正常并可为中子注量率监测器提 供足够的信号; (2)中子源与燃料组件及其支承结构相容。
3.7.1 设计考虑
3.7.1 设计考虑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3.7.1.1堆芯管理的王要目标是保证安全、可靠并优化使用反应 堆核燃料,同时保持在运行限值和条件内。 3.7.1.2每个换料循环设计都应采用适当的堆芯反应性和功率分 布控制手段以满足燃料设计限值。 3.7.1.3尽管堆芯管理的细节取决于反应堆类型,但在所有情况 下堆芯管理程序应提供: (1)在整个燃料循环中有效地执行堆芯管理功能,以保证堆芯 参数保持在燃料管理设计限值内。堆芯管理功能包括:堆芯设计(燃 料组件装载规范和装载方案提供优化的燃料燃耗和需要的中子注量 率设计)、燃料组件采购、反应性测定和堆芯性能监测。 (2)堆芯运行策略允许运行的灵活性和良好的燃料利用率,同 时保持在堆芯管理设计限值之内。 3.7.1.4 堆芯设计 (1)为了使反应堆在运行时达到所期望的堆芯反应性和功率分 布,应提供下列信息: 一每个燃料循环(轻水堆)中燃料组件的装载方案(包括燃料 棒的富集度和配置)和目标; 一燃料组件的后续卸载和装载计划; 一反应性控制和停堆装置的布置; 一需移除、插入或调整的可燃毒物和其他堆芯部件。 (2)应提供燃料燃耗、可燃毒物的消耗和其他反应堆物理参数 作为安全分析,核动力厂监测和保护系统以及操作规程的输入。因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通过特定的措施和设备能够防止燃料组件错装,则应证明这些预防 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如果不能证明特定的预防措施是充分的, 则应进行计算分析。 3.7.2堆芯管理设计限值 3.7.2.1反应堆堆芯分析应验证堆芯燃料装载方式是否满足所有 适用的核动力厂状态下的燃料设计限值。 3.7.2.2出于实际原因和简化考虑,对于轻水堆,可开发监测核 关键安全参数(见3.6.5.3)的系统用于验证换料堆芯设计的适用性。 3.7.3特殊堆芯布置 3.7.3.1混合堆芯 (1)当不同类型的燃料组件装入堆芯(所谓的混合堆芯)时, 所有类型燃料组件应满足所有适用的核动力厂状态下的燃料设计限 值。应对首次装料和后续的混合堆芯换料进行评估。评估应包括: 各种类型燃料组件的尺寸、机械和热工水力响应(例如通过燃料组 件的压降特性和流速),每组燃料组件与原始堆芯中子和热工水力 特性以及相关的安全分析的兼容性。应验证堆芯监测系统采用的临 界热流密度或临界功率关系式是否适用于混合堆芯中所有类型的燃 料组件。 (2)对于不同的燃料组件设计,应评估相关的核关键安全参数: 如反应性、反应性系数、控制棒价值和功率分布。燃料组件相容性 的评估可基于考虑适当措施的单个燃料组件计算来代表所有燃料组 件。应评估相关的堆芯范围内参数的组合影响,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5)对于MOX燃料,应限制最天环含量以保持一个负的反应性 空泡系数。 3.7.3.3负荷跟踪和功率调节 (1)只要采用,就应把负荷跟踪(见附件I)、功率循环、反应 堆启动和灵活性换料等运行工况的影响叠加到功率分布和温度史 上,来评价热疲劳对燃料棒热工机械响应的潜在影响,如裂变气体 释放到芯块包壳间隙而导致的压力增加和燃料包壳疲劳。 (2)一旦确定了所需的灵活性程度,就应对核动力厂设计和运行 的影响(如安全分析、运行限值和运行工况的要求)进行深入评价。 在此基础上,制定附加的技术规范进行限制并实施。 (3)为实施负荷跟踪和功率调节时的堆芯反应性控制,应保持堆 芯和发电机功率平衡以及反应堆状态稳定。 (4)应调整运行限值以包络因负荷跟踪运行引|起的扰动(见附件 。 3.7.3.4有燃料棒泄漏时的反应堆运行 (1)燃料棒破损将影响核动力厂运行人员出入、工作计划和人员 剂量。反应堆堆芯带缺陷的燃料棒运行时应满足技术规范中冷却剂 放射性核素活度限值规定的放射性化学要求(见附件I)。 (2)应在堆芯设计和运行大纲中制定操作程序和限值,保证堆芯 带缺陷燃料组件运行时,核动力厂人员的放射性剂量不超过剂量约 束值。在轻水堆中,如果超过了运行放射性化学限值将停堆,并且 在停堆后按照程序更换所有带缺陷的燃料组件。在加压重水堆中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通过降低功率水平,将有缺陷燃料的裂变产物释放和随后的包壳二 次氢化减至最低(见附件I)。 3.7.3.5燃料组件修复后的堆芯重新设计 (1)在轻水堆中,对于含有损伤和泄漏燃料棒的燃料组件可用 替换棒、假棒或空置进行修复和重组。应限制空置的使用,以满足 设计限值。 (2)应评估重组燃料组件对反应堆堆芯设计的影响。 3.7.4燃料组件设计和堆芯管理对燃料操作、运输、贮存、后处 理和处置的影响 根据纵深防御概念确定设计限值,以满足所有适用的核动力状 态下的安全要求。在第3.4.2.2和3.4.2.3节描述的燃料设计限值应折 展,以保证燃料棒和燃料组件从堆芯卸出后,保持完整(如适用) 或在燃料循环后端处置阶段不会进一步降级(以防止燃料棒泄漏)。 然料循环后端处置包括:操作、运输、贮存、后处理和处置。以下 然料性能参数可能对燃料棒和燃料组件辐照后行为产生影响: (1)寿期末燃料棒内压 即使燃料棒能够一定程度上承受超过正常冷却剂压力而不会在 正常运行中失效,但当冷却剂压力降低时(例如在乏燃料贮存设施 中),在这种高压下使用的燃料棒可能无法操作。这对于在较长时 间内保持高温并从燃料材料中释放氮气的MOX燃料是尤其重要的。 (2)大量包壳氢化和包壳机械性能 在正常运行中,局部氢化(例如由于腐蚀层剥落或轴向芯块间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控制系统)在整个寿期内的安全运行需要稳健的程序,用于设备设 计和分析过程的鉴定、检查和试验
一运行经验来确定。应确定以往经验的基础,并评估运行 参考最大燃耗和堆芯功率运行经验,并将燃料组件性能与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磨蚀、氧化、氢化、水垢累积、燃料组件弯曲等现象确定的设计准 则进行比较。
应设计系统使之能鉴别每个燃料组件及其在堆芯中的方向。在堆 芯燃料初始装载或堆芯换料重装载之后,应检查每个燃料组件的位 置和方向以验证燃料位置和定位是否正确。
4.4原型组件和先导组件试验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11)控制棒和导向管磨损(对压水堆)。 4.4.4如果无法对新燃料组件设计或新设计特征进行堆内试验, 则应特别注意分析评估和加强检查或监督,以验证燃料设计能力和 性能特征。
(11)控制棒和导向管磨损(对压水堆)。 4.4.4如果无法对新燃料组件设计或新设计特征进行堆内试验, 则应特别注意分析评估和加强检查或监督,以验证燃料设计能力和 性能特征。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表I.1提供了在本导则中使用的术语的补充技术信息,并为本导 则中给出的设计建议提供其他背景或支持性示例。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在燃料棒、燃料组件、反应性控制组件、中子源组件 和阻力塞组件的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7)辐照下的热工机械性能; (8)微观结构随辐照的变化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DB13/T 2864-2018 城市大型综合体安全管理规范燃料组件各部件(如压水堆的上下管座、导向管、定位格架、 交混格架、格架弹簧、连接件和燃料组件压紧系统)需要设计成能 承受以下条件和载荷: (1)堆芯夹持系统载荷; (2)水力载荷; (3)热工水力限值(如临界热流密度): (4)事故载荷(如失水事故)和地震载荷:
核动力厂反应堆堆芯设计
(5)操作和运输载荷; (6)燃料组件弯曲变形
NB/T 10097-2018标准下载II.3 反应性控制组件
反应性控制组件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在正常运行、瞬态和事故工况下的棒内压和相关的包壳应 力; (2)热膨胀和辐射导致的肿胀; (3)吸收材料和包壳受辐照的影响; (4)微振磨蚀对包壳热阻的影响
阻力塞组件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由于热膨胀或辐照肿胀导致的与导向管相互作用; (2)对冷却剂旁流的影响(对压水堆); (3)微振磨蚀对导向管热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