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403-2015 ±800kV及以上特高压直流工程换流站消防设计导则.pdf换流站中移动式灭火器设置应满足GB50229—2006、GB50016、GB50140及DL5027的相关要求, 宜按表6进行配置。
表6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灭火器配置
GB/T 38536-2020 热水热力网热力站设备技术条件9.6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设备控制
换流站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116的规定 满足9.6中的规定
9.6.2探测范围及区域的划分
.6.2.1换流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探测范围应包括下列场所: a)阀厅; b)主、辅控楼:主控制室、培训室、资料室、会议室;站及双极控制保护设备室、极/阀组控制保 护设备室;极/阀组阀冷却设备室;站公用蓄电池室、极/阀组蓄电池室;通信设备室;极/阀组 380V配电室等; c) 就地设备室:就地继电器室;蓄电池室;380V公用配电室;35kV及10kV配电室;户内GIS 室、户内直流场等; d) 电缆隧道、电缆竖井、电缆夹层、户内电缆沟、重要功能房间活动地板下的电缆区域; 设有电控屏或柴油消防泵的综合水泵房; 综合楼:会议室、办公室、值班休息室、餐厅、厨房等; g)换流变压器组装/检修厂房:
h)检修备品库、车库等; i 换流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探测范围应包括下列设备: 1)换流变压器; 2)油浸式平波电抗器; 3)单台容量为125MVA及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 4)单台容量为200Mvar及以上的高压并联电抗器。 6.2.2换流站火灾报警区域应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可将一个防火分区或一个楼层划分为一个报 区域,也可将发生火灾时需要同时联动消防或暖通设备的相邻几个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为一个报警区 。
9.6.4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和设置
9.6.4.1换流站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应按表7的规定选择火灾探测器
9.6.4.1换流站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应按表7的规定选择火灾探测
(构)筑物和设备火灾
9.6.4.2阀厅内火灾探测器的设置符合下列规定: 阀厅内紫外(红外)火焰探测器的设置布置宜完全覆盖阀厅面积,阀厅中有火焰产生时,发出 的明火或弧光能够至少被2个探测器检测到: b 阀厅空调进风口处应设置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启动周边环境背景烟雾浓度参考值设定功 能,防止外部烧秸秆等产生的烟雾引起阀厅极早期烟雾探测系统误动; 阀厅内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管路布置以探测范围覆盖阀厅全部面积为原则,至少要有2 个探测器检测到同一处的烟雾; d)阀厅火灾探测系统设计可参见附录C。
9.6.5消防联动控制
9.6.5.1换流站不宜设置独立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宜与主控制室合并设置。 9.6.5.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实现与风机、空调、消防系统的联动控制。联动设备宜通过总线模块联 动,对重要设备还应通过主控制室设置的多线制手动控制盘实现手动控制。 9.6.5.3阀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联动控制要求如下:
Q/GDW 11403
宜设置压板,方便投退; D 闭锁判据应包括极早期烟雾报警和紫外(红外)火焰探测两类报警信号,其联动触发信号应采 用两类报警触发装置的最高级别报警信号; 阀厅火灾跳闸逻辑宜符合下列规定: 阀厅内所有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有1个监测到烟雾报警,且同时阀厅内所有火焰探测器 中有1个监测到明火或弧光,当上述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跳闸; 2) 如果阀厅进风口处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监测到烟雾报警,闭锁跳闸出口,如果这种情况 下有2个及以上火焰探测器同时发出报警,仍跳闸。
10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
11换流站消防供电与应急照明
11.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
1.1.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有交流电源和直流备用电源。 1.1.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采用两路220V、50Hz交流电源供电。当一路交流电源消失时,系统应 能自动切换至另一路交流电源上;当两路交流电源均消失时,系统应能自动切换至直流备用电源。 1.1.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直流备用电源宜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带的24V直流电源。直流备用电 原系统应具有自动充电及完善的蓄电池监视功能,其蓄电池容量应保证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在 水灾状态同时工作负荷条件下连续工作3h以上。 1.1.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现场探测和联动设备宜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中引出的总线上的直流电 原工作。 1.1.1.5当火灾报警控制器中引出的总线上的直流电源不能满足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工作电压和 功耗要求时,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可根据需要配置专用电源,其专用电源宜集中设置。 1.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火灾报警系统工作站(或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电源,宜 由换流站的UPS电源装置供电。
L1.1.2灭火系统的供目
11.2.1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设置应按照GB50229一2006第11.7.2执行。 11.2.2应急照明的照度应按照DL/T5390—2007第8.0.4条执行。 11.2.3应急照明网络供电应按照DL/T5390一2007第10.3条执行。 11.2.4应急照明回路明敷的电缆应实施耐火防护或选用具有耐火性的电缆。
11.2.1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设置应按照GB50229一2006第11.7.2执行。 11.2.2应急照明的照度应按照DL/T53902007第8.0.4条执行。 11.2.3应急照明网络供电应按照DL/T53902007第10.3条执行。 11.2.4应急照明回路明敷的电缆应实施耐火防护或选用具有耐火性的电缆。
11.2.1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设置应按照GB50229一2006第11.7.2执行。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换流变消防设计指导书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换流变消防设计指导书
根据GB50229一2006,单台容量为125MVA及以上的主变压器应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泡沫喷雾 系统或其他固定式灭火装置。而一般单台换流变的容量约380MVA,根据规范要求需设置固定式灭火装 置。常规变压器常用的灭火措施有水喷雾灭火系统,泡沫喷淋灭火系统及排油注氮灭火系统。水喷雾灭 水系统作为国际通行且在国内有最悠久历史的灭火措施,在换流变的消防措施中被广泛应用。泡沫喷淋 灭火系统由于其无需大量的换流变消防用水量在缺水地区逐渐采用。排油注氮灭火系统目前尚未在换流 站中运用。
指导书主要研究换流变的两种常用固定式灭火装置:水喷雾灭火系统和泡沫喷淋灭火系统
本指导书主要研究换流变的两种常用固定式灭火装置:水喷雾灭火系统和泡沫喷淋灭火系统。
A.2.1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计算
A.2.1.1换流变参数
换流变为三相分体式,以下所有计算均以单相为基准: a)换流变本体:长度L1(m),宽度W1(m),高度Hl(m); b)换流变油枕:直径D(m),长度L2(m); c)换流变油坑(不规则):长度L3(m),最大油坑宽度W3(m); d)换流变基础(不规则):长度L4(m),宽度W4(m); e)换流变散热器:长度L5(m),宽度W5(m),高度H5(m)。
A.2.1.2换流变表面积
换流变为三相分体式,以下所有计算均以单相为基准: a)换流变正面面积为A=LI×HI(m²); b) 换流变侧面面积为A2=W1XHI(m²); c) 换流变顶面面积为A3=L1×W1(m²); d) 换流变油枕面积为A4=π×D×L2十2×(π×D24)(m²); 换流变油坑面积为A5=L3×W3一L4×W4(m²); f 换流变散热器面积为A6=2XL5XH5+2XW5XH5+L5XW5(m²)
A.2.1.3理论用水量
J201/min·m²,油坑为61/min·m²,换流变各面
a)换流变正面水量为Ql=A1×20(1/min); b)换流变侧面水量为Q2=A2×20(1/min); c)换流变顶面水量为Q3(=A3×201/min); d)换流变油枕水量为Q4=A4×20(1/min); e)换流变油坑水量为Q5=A5×6(1/min); f)换流变散热器水量Q6=A6×20(1/min); g)理论用水总量为Q=2×(Q1+Q2)十Q3+Q4+05+Q6(1/min)。
A.2.1.4理论喷头数量
A.2.1.5实际喷头布置
A.2.2泡沫喷淋灭火系统设计计算
A.2.2.1灭火剂用量计算
灭火剂用量计算见本标准8.1.3.1规定。
A.2.2.2保护面积计算
变应包括本体与油枕为一个保护区域,其保护面 变本体宽度Al (m),度Bl (m):
b)油枕本体宽度A2(m),长度B2(m); 换流变保护面积为S1=(A1+2)×(B1+2)(m²); 油枕保护面积为S2=A2×B2(m²) e 变压器泡沫喷淋保护面积为S=S1+S2(m²)
A.2.2.3储液罐容积计算
A.2.2.4喷头数量计算
A.2.2.5动力源数量计算
A.3换流变消防系统设计
A.3.1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
A.3.1.1 系统设讯
A.3.1.2管道设置
3.1.2.1换流变水喷雾灭火装置包括水喷雾环管、水喷雾立管、水喷雾顶管、水雾喷头和进水管 中水喷雾环管一般设置在变压器的油坑内,水喷雾环管上安装有多根水喷雾立管和支撑立管,支
Q/GDW11403—2015管顶端连接有水喷雾顶管,在水喷雾立管和水喷雾顶管上设有喷雾管,在喷雾管的管口处安装有水雾喷头。如图A.1所示。项部移动部分限声标6.004503.0.00101+20.30±0.001.607519002810携康变中心线图A,1换流变水喷雾立管布置图A.3.1.2.2仅在变压器的油坑内设置一道水喷雾环管,水喷雾立管一端流体连通地连接于水喷雾环管,另一端封闭。A.3.1.2.3变压器水喷雾灭火装置包括两根用于变压器油枕灭火的支撑立管,该支撑立管位于变压器油枕附近。A.3.1.2.4水喷雾立管上沿从上到下的高度方向依次安装有方向设置成水平的喷雾管和设置成具有拐角从而使得喷雾管口竖直向下的喷雾管,且水喷雾顶管上安装有倾斜向下的喷雾管。A.3.1.2.5在水喷雾立管的不同位置上安装不同型号和数量的水雾喷头用于对变压器的不同部分进行保护,不同型号的水雾喷头具有不同的水喷雾流量和喷射强度。A.3.1.2.6水喷雾环管、水喷雾立管、水喷雾顶管、水雾喷头和进水管道相互连接成使得当喷雾灭火装置开启时,水流通过进水管道进入喷雾灭火装置底部的水喷雾环管,接着流向各个水喷雾立管和水喷雾顶管,再从各个水雾喷头喷出,水雾喷头喷出水雾的包络线可覆盖主变压器的主要组件从而完成有效的水喷雾保护。A.3.1.2.7水喷雾立管与水喷雾环管处的连接应采用卡箍或法兰,方便拆卸。A.3.1.2.8改进的变压器水喷雾灭火装置中,经过对水喷雾管网布置的有效改进,可以优化管网水利条件,节约管材,同时美化视觉效果。此外,当主变压器需要检修时,仅拆除外侧水喷雾立管就可以将主变推出。A.3.2泡沫喷淋灭火系统设计20
A.3.2.1保护面积按变压器油箱本体水平投影且四周外延1m计算确定。 A.3.2.2泡沫混合液或泡沫预混液供给强度为81/(min·m²)。 A1.3.2.3泡沫混合液或泡沫预混液连续供给时间为15min。 A.3.2.4喷头的设置能使泡沫覆盖变压器油箱顶面,每个变压器进出线绝缘套管升高座孔口应设置单独 的喷头保护 1.3.2.5保护绝缘套管升高座孔口喷头的雾化角为60°,其他喷头的雾化角为90°。 一能用沟法亚小剂的亚山址能组别为级培战水平为级
保护面积按变压器油箱本体水平投影且四周外延1m计算确定。 泡沫混合液或泡沫预混液供给强度为81/(min·m²)。 包沫混合液或泡沫预混液连续供给时间为15min。 喷头的设置能使泡沫覆盖变压器油箱顶面,每个变压器进出线绝缘套管升高座孔口应设置单独 护。 保护绝缘套管升高座孔口喷头的雾化角为60°,其他喷头的雾化角为90°。 所用泡沫灭火剂的灭火性能级别为I级,抗烧水平为C级。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阀厅消防系统设计指导书
B.1阀厅本体建筑物及设备材料特点
阀厅建筑物的建筑防火特性如下: a)火灾危险类别:丁类; b)建筑的耐火等级:二级; c)建筑层数:单层(阀厅内巡视走道设有一个出入口,与控制楼相衔接); d)建筑高度(m):高端阀厅H>24,低端阀厅H<24; e)建筑体积(m²):高端阀厅V>50000,低端阀厅20000 B.1.2设备材料特点 B.2规范对阀厅消防的要求 B.3阀厅灭火器配置设计参数 阀厅内灭火器设计参数如下: a) 阀厅的火灾种类:E类: b) 阀厅的危险等级:中危险级。 c) 阀厅的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m):手提式灭火器20m,推车式灭火器40m; d) 高端阀厅的长度和宽度(m); e) 高端阀厅的建筑面积S,(m²); f) 低端阀厅的长度和宽度(m); g) 低端阀厅的建筑面积S2(m²); h) 阀厅的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2A; i) 阀厅的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U(m²/A):75; j) 阀厅的灭火器配置计算修正系数K:取K=1.0; k) 阀厅的室内环境温度(℃):10~50 B.4阀厅灭火器配置设计计算 ■阀厅最小需配灭火级另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阀厅消防系统设计指导书 Q/GDW 11403 Q/GDW 11403 配灭火级别(2A)灭火器数量Q1按式(B.1) B.4.1.2低端阀厅最小需配灭火级别(2A)灭火器数量Q2按式(B.2)计算: 小需配灭火级别(2A)灭火器数量Q2按式(B 4.1.3各阀厅内的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N(个)根据各阀厅的平面尺寸(长度、宽度)和 的最大保护距离进行确定 3阀厅内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 B.4.3.2低端阀厅内每个灭火器设置点最小需配灭火级别(2A)灭火器数量Q2e按 低端阀厅内每个灭火器设置点最小需配灭火级别(2A)灭火器数量Q2e按式(B.4)计算: B.4.4灭火器类型、规格与数量 B.4.4.1计算结果进位取整。 B.4.4.2每个灭火器设置点实配灭火器的灭火级别和数量Wie最小需配灭火级别和数量的计算值。 B.4.4.3根据阀厅的建筑特点、火灾种类和各类灭火器的灭火效能与通用性,阀厅内宜配置推车式ABC 干粉灭火器。 3.4.4.4阀厅内巡视走道出入口处宜配置手提式ABC干粉灭火器, Q/GDW11403—2015附录C(资料性附录)阀厅火灾探测系统设计指导书C.1概述阀厅火灾探测系统应包括阀厅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构成。其中阀厅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应包括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和点式火焰探测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应包括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联动、灾后机械排烟系统联动及控制保护系统联动。C.2设计计算C.2.1i阀厅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设计计算C.2.1.1吸气式烟雾探测器采样点保护面积阀厅吸气式烟雾探测器采样点间距为5m且为2m,每个采样点保护面积为25m²,采样点保护范围见图C.1。5000500050bo0009X?图C.1采样点保护范围C.2.1.2阀厅吸气式烟雾探测器的布置原则C.2.1.2.1高端阀厅吸气式烟雾探测器应布置在屋架下弦层、巡视走道下、14m以下层、空调新风口及回风口;低端阀厅吸气式烟雾探测器应布置在屋架下弦层、巡视走道下、空调新风口及回风口。C.2.1.2.2吸气式烟雾探测器采样管总长200m,单管长度100m。探测器每侧单管宜采用“L"形布置,管间距5m。高端阀厅屋架层吸气式烟雾探测器布置参照图C.2,低端阀厅屋架层吸气式烟雾探测布置参照图C.3。高端阀厅巡视走道下及14m层吸气式烟雾探测器布置参照图C.4。低端阀厅巡视走道下吸气式烟雾探测器布置参照图C.5。24 Q/GDW11403—2015图C.2高端阀厅屋架层吸气式烟雾探测器管道布置图图C.3低端阀厅屋架层吸气式烟雾探测器管道布置图图C.4高端阀厅巡视走道下及14m层吸气式烟雾探测器管道布置图25 Q/GDW114032015图C.5低端阀厅巡视走道下吸气式烟雾探测器管道布置图C.2.1.3阀厅吸气式烟雾探测器数量以轴线尺寸为86.2m×33.5m、屋架下弦高度26m的高端阀厅和76.5m×23.1m、屋架下弦高度16.2m的低端阀厅为例,管间距为5m,数量如下:a)高端阀厅屋架层需9台(共计18只管路,能够覆盖90m宽区域,大于阀厅长度86.2m),巡走道下需1台,14m层需1台,空调新风口和回风口各需1台,共计13台;b)低端阀厅屋架层需8台(共计16只管路,能够覆盖80m宽区域,大于阀厅长度76.5m),巡视走道下需1台,空调新风口和回风口各需1台,共计11台。C.2.2P阀厅点式火焰探测系统设计计算C.2.2.1阀厅点式火焰探测器的选择阀厅内配置点式紫外火焰探测器。C.2.2.2阀厅点式火焰探测器的布置原则C.2.2.2.1阀厅内紫外火焰探测器采用单层布置,布置高度高于换流阀阀塔顶部且应低于屋架下弦;全部探测器探测范围覆盖阀厅全部空间,无死角盲区。对于换流阀等重要设备保证同一位置能同时被2台探测器探测范围覆盖。C.2.2.2.2高端阀厅内紫外火焰探测器单层布置参照图C.6,低端阀厅内紫外火焰探测器单层布置参照图C.7。图C.6高端阀厅内紫外火焰探测器单层布置平面图26 Q/GDW11403—2015图C.7低端阀厅内紫外火焰探测器单层布置平面图C.2.2.3阀厅点式火焰探测器数量以轴线尺寸为86.2m×33.5m、屋架下弦高度26m的高端阀厅和76.5m×23.1m、屋架下弦高度16.2m的低端阀厅为例,紫外火焰探测器单层布置,数量如下:a)高端阀厅长度方向每面侧墙布置6台紫外火焰探测器,直流场与控制楼侧山墙中点处各布置1台,共计14台;b)低端阀厅与高端阀厅布置方式一致,长度方向每面侧墙布置6台紫外火焰探测器,宽度方向每面山墙中点处各布置1台,共计14台。C.2.3阀厅火灾报警联动系统设计阀厅火灾报警系统与通风及空调系统和控制保护系统联动控制。各火灾探测区域的报警信号既通过消防模块箱向中央火灾报警屏发出报警信号,又接受中央火灾报警屏给出的联动控制指令,主要联动包括:通风空调设备的供电电源的切断与复位、通风空调系统防火阀的关断与复位。同时报警信号经扩展装置发送到控制保护系统,由控制保护系统进行火灾报警逻辑判断,决定是否闭锁换流阀。27 土800kV及以上特高压直流工程换流站 Q/GDW11403—2015目次编制背景.….312编制主要原则31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4主要工作过程·.31标准结构和内容..316条文说明.*.3130 GB/T 23257-2017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Q/GDW 11403 本标准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2014年度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4) 64号)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编制背景:随着特高压直流事业快速发展,多个土800kV电压等级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相 继建成投入生产,土1100kV电压等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初步完成,也已具备进入工程实施阶 段的条件。土8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送容量巨大,如果换流站发生火灾,将对 换流站设备和电网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如应对不当,会进一步危及运行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标准编制主要目的:参照GB50229一2006,结合土800kV及±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最新技 术特点、技术要求及研究成果,对换流站的消防设计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予以规范,确保换流站运行人员 生命及设备安全,保障换流站安全稳定运行,使换流站消防设计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环境友好的原则, 本标准根据以下原则编制: 总结近年来已建成的锦苏、哈郑、溪浙等土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经验总结以及土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前期研究成果;以及公司总部、调度、运行单位对已建成投运的土800kV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消防设计的技术要求,编制本标准,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 2014年3月,在北京召开编制工作启动会。 2014年4月,根据工作启动会专家评审意见,修改完成工作大纲,确定编研工作总体目标,构建组 织机构,确定参编单位及其人员,开展课题前期研究工作。 2014年6月,完成收集、整理国内土800kV及以上级直流输变电工程消防系统设计、施工、运行的 有关资料,针对换流站消防系统特点,召开内部协商会,提出本课题研究的规程规范各章节目录及其主 要内容。 2014年10月,各参编单位完成本标准初稿内容,并进行内部讨论、修改。 2014年12月,根据修改意见,完成征求意见稿。 2015年4月,向国网公司总部、运行单位、设计院等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并召开专家评审会。 2015年5月,公司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审查结论为:同意修改后 报批。 2015年5月,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 【2014】455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主题章共分8章:总则,换流站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换流站建(构 筑物的安全疏散和建筑构造,换流站工艺系统、换流站消防给水、灭火设施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暖、 通风及空气调节,换流站消防供电与应急 个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第7.2.2条中,对阀厅出入口设置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3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50217-2007,具体内容如下: a)阀厅作为换流站中比较特殊的建筑,长期运行于高电压、大电流的工况下,正常运行环境下, 运行人员不得进入阀厅零米层; b)阀厅常规巡视工作在后台控制室通过监视成像系统或阅厅上空的巡视走道里完成,而且巡视人 员一般为2人左右。阀厅内设备及建筑材料均为不可燃物燃烧体,电缆均为VO级阻燃(难燃) 电缆,不可能出现大面积明火及火势蔓延的情况。因此,对阀厅及巡视走道的巡视走道设一个 出入口。 本标准第8.1.3条中,目前国内已建换流站的换流变均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泡沫喷雾系统等固定 式灭火系统,排油注氮由于在换流变消防系统中尚未有实际使用也未实验验证,所以仅作为一种固定式 灭火系统的后备选择。所有用于换流变的固定式灭火系统均需得到当地消防部分审查许可。另外,由于 备用换流变平时为不带电状态冷备用,所以没有火灾隐患,可以不设固定式灭火系统。 本标准第8.1.3条中,备用的带油电气设备,平时为不带电状态冷备用,没有火灾隐患,所以无需 设置贮油或挡油设施,也无需设置将事故油排至安全处的设施。 本标准第8.3.3条中,换流站的直流电源和保护装置采用双重化配置,是为了确保整个系统的可靠 生,因此将双重化配置的两条回路电缆分别布置在两个独立或有防火分隔的通道中,可以保证火灾时, 两条线路不会同时断电或失去信号。 本标准第8.3.4条中,火灾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和消防联动线路需要在火灾时继续工作,应具有相 应的耐火性能,因此这里规定此类线路应采用耐火类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对于火灾报警系统的其他传 输线等要求采用阻燃型或阻燃耐火电线电缆,以避免在火灾时发生延燃。 本标准第9.1.2.4条中,泡沫炮灭火系统对供水压力要求较高(约1.1MPa),为避免全站消防供水系 统压力过高,推荐消防炮灭火系统给水设置独立的供水泵组及管道。 本标准第9.1.2.5条中,换流变水喷雾灭火系统与换流变安装(或检修)厂房内消防炮灭火系统的供 水压力均较高,而换流站消火栓供水系统要求供水压力相对较低,消火栓给水系统独立设置,可避免消 火栓供水系统压力过高。 本标准第9.6.5.3条中,对阀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联动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 提出阀厅发生火灾时需要联动闭锁相应阀组,并给出了相关的逻辑要求。以往工程中阀厅火灾报警系统 通常仅发出报警信号,并不联动闭锁阀组。在锦屏换流站极1高端换流阀触发板起火故障后,直流系统 没有停运,经多次故障分析会议讨论认为这种报警方式存在安全隐患。为了全面提升直流换流站阀厅防 火水平,确保阀厅出现火情时能够尽快停运直流,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多次专家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将 阀厅火灾报警系统由报警方式改投跳闸方式,因此本标准补充了本条的条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