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双页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双页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7478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双页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9.0.1本条规定了杆塔类型的基本概念,使得杆塔类型的定义规 范化和具体化。同时,便于区分悬垂型和耐张型两类杆塔的荷载 组合。对于换位杆塔、跨越杆塔以及其他特殊杆塔,可以按绝缘子 与杆塔的连接方式分别归人悬垂型或耐张型。 9.0.2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如电气参数等)的杆塔外形或型式可

9.0.2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如电气参数等)的杆塔外形或型式可

9.0.3本条规定了杆塔的使用原则GB 51345-2018-T: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无水印,带书签)

4走廊清理费是指线路走廊的房屋拆迁和青苗赔偿等费用。 工程实践证明,当走廊清理费较大时,通过对铁塔、基础和走廊清 理费用进行综合经济比较,采用三角排列铁塔的工程造价较低;当 采用V型、Y型和L型绝缘子串时,线路廊会更窄,是廊清理费 用也会更小。 当同一走廊内线路回路数较多时,采用同塔双回或多回路杆 塔型式也是减小线路走廊的一种有效途径。 钢管杆占地小,外型比较简洁美观,但是造价相对高。因此, 它较适用于城市、城郊有美观要求的输电线路。 5悬垂型杆塔可带3°转角设计,是根据国内的设计和运行 经验提出的。由于悬垂型杆塔带转角只是少数情况,实际定位时, 有些塔位的设计档距往往不会用足,因此,设计时采用将角度荷载 折算成档距,在设计使用档距中扣除,杆塔仍以设计档距荷载计 算,这样做般比较经济合理。如果带转角较大,用缩小档距的办 法,使悬垂型杆塔带转角就比较困难,同时悬垂串的偏角较大,塔 头相应要放大,而且运行方面更换绝缘子也不方便。当带转角后 要导致放大塔头尺寸时,宜做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悬垂转角杆塔的允许角度也是根据国内的运行经验提出的 悬垂转角杆塔的角度较大时,通常需要在导线横担向下设置小支 架来调整导线挂点位置以满足电气间隙的要求,

10.1.2本条规定「荷载作用方向的分类

1一般情况,杆塔的横担轴线是垂直于线路方向中心线或线 路转角的平分线。因此,横向荷载是沿横担轴线方向的荷载,纵向 荷载是垂直于横担轴线方向的荷载,垂直荷载是垂直于地面方向 的荷载。 2悬垂型杆塔基本风速工况,除了0°风向和90°风向的荷载 工况外,45°风向和60°风向对杆塔控制杆件产生的效应很接近 因此,通常计算0°、45°及90°三种风向的荷载工况。但是,对塔身 为矩形截面或者特别高的杆塔等结构,有时候可能由60°风向控 制。 耐张型杆塔的基本风速工况,一般情况由90°风向控制,但由 于风速、塔高、塔型的影响,45°风向有时也会控制塔身主材。对于 耐张分支塔等特殊杆塔结构,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其他风向控 制构件的可能性。 3考虑到终端杆塔荷载的特点是不论转角范围大小,其前后 档的张力一般相差较大。因此,规定终端杆塔还需计算基本风速 的0°风向,其他风向(90°或45°)可根据实际塔位转角情况而定

考虑线路侧作用一相或两相断线张力(或分裂导线的纵向不平衡张 力),使终端塔的纵向荷载组合效应不低于耐张塔的纵向荷载组合。 6对于地线顶架连接在导线横担上面的情况,当横端部布 置成有隔面的非尖头时,单独断地线的工况有时候会控制横担正 面的局部构件。 10.1.7为了提高地线支架的承载能力,对悬垂塔和耐张塔,地线 断线张力取值均为100%最大使用张力。 10.1.8从历次冰灾事故情况来看,地线的覆冰厚度一般较导线 要厚,故对于不均匀覆冰情况,地线的不平衡张力取值(占最大使 用张力的百分数)较导线要大。无冰区段和5mm冰区段可不考 虑不均匀覆冰情况引起的不平衡张力。 本规范表10.1.8中不均匀覆冰的导、地线不平衡张力取值适 用于档距不大于550m、高差不超过15%的使用条件,超过该条件 时应按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10.1.9不均匀覆冰荷载组合,应考虑纵向弯矩组合情况,以提高 杆塔的纵向抗弯能力。 10.1.10本规范规定的各类杆塔断线情况下的断线张力(或分裂 导线的纵向不平衡张力)和不均匀覆冰情况下的不平衡张力值已 考虑了动力影响,因此,应按静态荷载计算。 10.1.112008年的严重冰灾在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份均有发 生串倒的现象,由于倒塔断线引起相邻档的铁塔被拉到的现象不 少。为了有效地控制冰灾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对于较长的耐张段 之间适当布置防串倒的加强型悬垂型杆塔,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 法,国外的规范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加强型悬垂型杆塔除按常规 悬垂型杆塔工况计算外,还应按所有导、地线同侧有断线张力(或 分裂导线的纵向不平衡张力)计算,以提高该塔的纵向承载能力。 10.1.12本条是根据以往实际工程设计经验确定的。验算覆冰 荷载情况是作为正常设计情况之外的补充计算条件提出来的。主 要在于弥补设计条件的不足,用以校验和提高线路在稀有的验算

以上导、地线风荷载计算公式、杆塔风荷载计算公式和绝缘子 串风荷载计算公式中均有系数B,B为覆冰工况时,风荷载的增大 系数,仅仅用于计算覆冰风荷载之用,计算其他工况的风荷载时, 不考虑系数B。

10.1.22本条参考了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第 7.2.1条的规定。 本规范表10.1.22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按下列公式计算得 出

7. 2. 1 条的规定

式中: Z一对地高度(m)。

=1. 00()° 0,44 μ=0. 318(

和现行行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I99的规定 所有杆塔结构的钢材均应满足不低于B级钢的质量要求。 由于厚钢板在热轧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当钢板与其他构件焊 接并在厚度方向承受拉力时.沿厚度方向可能会发生层状撕裂的 可题,所以本规范规定厚钢板应考虑采取防止层状撕裂的措施,例 如可采用Z向性能钢板、控制焊接应力、控制钢材的断面收缩率、 控制材料杂质含量、控制焊接工艺等措施。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规定:当焊接 承重结构为防止钢材的层状撕裂而采用Z向钢时,其材质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5313的规定。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现行行业标 催《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对厚度不小于40mm的钢 材,规定宜采用抗层状撕裂的Z向钢材。 设计人员可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考虑采取防止钢材层状撕裂 拱施

计人员可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考虑采取防止钢材层状撕裂

越塔结构和钢管塔的法兰上有一定的应用经验。但是10.9级螺 栓在输电塔上应用的还不多,螺栓强度越高,硬度越高、脆性越大, 尤其是氢脆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应特别注 意螺栓的塑性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 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的要求,

.. 本茶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第4.2.1条的规定。 10.2.5混凝土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我国混凝土电杆的设 计经验确定的

.6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紧固件

柱》GB/T3098.1的规定,螺栓的直径暂按照不大于39mm考虑, 直径大于39mm的螺栓可参照执行。各个性能等级螺栓的材料 必须满足最小抗拉应力、最小屈服应力及一定的硬度值和塑性

能力。 本规范的杆塔构件连接螺栓的强度设计值是以上述标准为基 础,并参照国内外的使用经验和试验结果提出的。 钢材设计值是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的规定。 10.2.7、10.2.8电力行业对拉线杆塔拉线的安全系数规定为 K一2.2。因此,按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拉线(或金具)的抗拉强 度设计值(f)应按公式 KYQ YR一 fs sYQ1. 4 K。×fu/1.57,上式中f.为拉线钢丝最小极限拉应力(N/mm²); K。为钢绞线绞合系数,7股线取K。=0.92;19股线取K。0.90; 为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 Q=1. 4。

11.1.111.1.3这三条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 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确定的

11.2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表达式

11.2.1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规定的有关原则确定的。其 中的荷载效应分项系数YG、YQ:和抗力分项系数R以及组合值系 数山等的取值不仅与《技术规程》规定的安全度有关,而且与可靠 指标β有关。在荷载标准值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条文中所规定的 各种系数值是不能随意改变的。 荷载标准值是指在杆塔结构的使用期间,在通常情况下可能 出现的最大荷载平均值。由于荷载本身具有随机性,因而使用期 间的最大荷载也是随机变量,原则上应用它的统计分布来描述 但是,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除了风荷载有较详细的统计资料外, 其他的荷载只能根据工程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判断后,规定一个公 称值作为它的标准值。荷载设计值是用它的标准值乘以相应的荷 载分项系数之后的数值。 构件抗力分项系数R一般是包含在构件的材料强度设计值 (或者抗力设计值)之中,即材料强度设计值是由其标准值除以抗 力分项系数R后得出的。材料强度设计值f和标准值fk般都 能在有关的国家标准中找到。当材料的fk和f值确定之后,抗力 分项系数YR也就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例如Q235钢,YR=1.087; 其他钢,YR=1.111。一般混凝土的平均值为1.354,

在规范编制中,根据《技术规程》的安全系数和容许应力与材 料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之间的上述关系,采用“校准法”来进行 换算和比较,结果表明,本规范中所采用的各项系数是能够满足 《技术规程》的安全水平的(在对悬垂型杆塔的比较时,其中的YR 和YG所占比例是采用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对于耐张型杆塔,则 略去R的影响)。

11.2.2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有关的荷载效应是根据荷载标准值

11.2.3本条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P

50191和《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的有关规定和线路 杆塔结构的特点制定的。ScE为永久荷载代表值,按照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确定。

11.3.1杆塔挠度由荷载、施工和长期运行等原因产生,而从设计 上只能控制由荷载引起的度值。计算挠度限值的确定原则是使 常用的杆塔结构尺寸在荷载的长期效应组合作用下一般能满足的 要求。

11.3.I杆塔挠度由荷载、施工和长期运行等原因产生,而从设计 上只能控制由荷载引起的挠度值。计算挠度限值的确定原则是使 常用的杆塔结构尺寸在荷载的长期效应组合作用下一般能满足的 要求。 11.3.2本条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第3.3.3条和第3.3.4条确定的。 11.3.3本条是按我国杆塔设计经验并参照美国标准《输电线路 角钢塔设计》ASCE10一97确定的。实际工程中塔身斜材长细比 较大时,由于刚度较弱会引起自重下垂变形,故参照美国输电铁塔 设计导则将一般受压材的最大允许长细比定为200。

角钢塔设计》ASCE10一97确定的。实际工程中塔身斜材长细比 较大时,由于刚度较弱会引起自重下垂变形,故参照美国输电铁塔 设计导则将一般受压材的最大允许长细比定为200。

11.3.4拉线混凝土杆允许最大长细比是根据国内电杆部件试验

单柱拉线铁塔主柱的允许长细比最初是根据丹汉二回和钟潜 线的使用情况,按22m塔高确定的;双柱拉线铁塔主柱的允许长 细比是按丹汉一回和七奉线的使用情况确定的。许多工程实践表

明此规定是合理的。 11.3.5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热浸镀锌工艺是铁塔构件防腐的有 措施。当选用其他防腐措施时,必须有足够资料证明其防腐性 不低于热浸镀锌工艺,方可采用

明此规定是合理的。 11.3.5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热浸镀锌工艺是铁塔构件防腐的有效 措施。当选用其他防腐措施时,必须有足够资料证明其防腐性能 不低于热浸镀锌工艺,方可采用。 11.3.6铁塔连接螺栓的螺纹进入剪切面,不仅降低螺栓的承载 力,而且大量螺栓进入剪切面还影响铁塔的变形。因此,设计时应 使螺纹不进人剪切面,

力,而且大量螺栓进人剪切面还影响铁塔的变形。因此,设计时应 使螺纹不进人剪切面,

围内的塔腿和拉线部位的连接螺栓采取防御措施。

12.0.2按照输电线路设计方法和经验,对基础稳定、基

采用荷载的设计值进行计算,对地基的不均习沉降、基础位移等来 用荷载的标准值进行计算。 12.0.3基础的附加系数是按照输电线路设计方法和经验对各类 基础的安全度换算而来的。表达式中的基础上拔或倾覆外力设计 值TE,对可变荷载计入了荷载分项系数1.4,对永久荷载计人了 荷载分项系数1.2或者1.0。土壤分类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相一致。

衔接。 12.0.5线路施工点分散,施工条件较差,对现浇基础不论配筋与 否其混凝士强度等级均规定不应低于C20。 12.0.6线路沿线岩石地基的岩性和完整程度通常存在较大差 异。由于在线路勘测期间工程地质人员野外对岩石地基的鉴别存 在局限性,所以,对配置岩石基础的杆塔位,在基坑开挖后必须进 行鉴定。条文中强调了必须对岩石逐基鉴定,保证设计的岩石基 础安全、可靠,这也是对选择合适基础型式、正确取定计算参数的 验证。 12.0.7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其标准冻结深度可由地质资料提出 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箱地其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

异。由于在线路勘测期间工程地质人员野外对岩石地基的鉴别存 在局限性,所以,对配置岩石基础的杆塔位,在基坑开挖后必须进 行鉴定。条文中强调了必须对岩石逐基鉴定,保证设计的岩石基 础安全、可靠,这也是对选择合适基础型式、正确取定计算参数的 验证,

12.0.7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其标准冻结深度可由地质资料提出

12.0.7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其标准冻结深度可由地质资料提出, 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 确定。多年冻土地区所涉及的区域较少,本规范不作详细规定,

越杆塔基础可采用50年一遇;500kV输电线路和110kV~330kV 大跨越杆塔基础可采用30年一遇;其他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和无冲 刷、无漂浮物的内涝积水地区的杆塔基础可采用5年一遇;当有特 殊要求时,应遵循相关标准确定。

12.0.9本条是根据以往工程实践经验提出的。防治措施可参照

现行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和《电力设施抗震 设计规范》GB50260的规定。 12.0.10转角塔、终端塔的预偏要根据杆塔结构的变形和基础设 计时地基出现的变形综合考虑确定,或根据工程设计、施工、运行 经验确定。 杆塔的变形与杆塔结构型式、转角度数、地基情况、导线型号 以及张力大小等有关,而加工因素和施工过程也会对杆塔的变形 产生影响。

13.0.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 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垂直距离,《技术规程》是按 最高气温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来计算。在制定过程中,有 些单位提出是否可按导线允许温度来计算弧垂,理由是:第一,目 前电力系统负荷较重,导线有过热现象,应予考虑;第二,国际上许 多国家也是按导线允许温度设计的。对上述意见,经过研究认为, 最大弧垂的计算条件和间隔距离要求是相对应的,它决定了杆塔 的高度。多年来,按《技术规程》设计的线路,在对地距离和交叉跨 越方面,运行情况是好的。如果现在改为按导线允许温度来设计, 势必抬高了标准,增加了基建投资。 一般情况下导线截面是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的,常年运行时 导线温度是不高的,只在系统事故线路短期过载运行时导线温度 才能达到70℃。 因此,保留《技术规程》的计算条件是合适的。现再补充说明 以下三点: 1重覆冰区的线路,由于严重的冰过载或不均匀覆冰和验算 覆冰使导线弧垂增大,对跨越物或地面的间距减小,造成人身触电 伤亡,导线烧伤、线路跳闻等事敌。如贵州六水线、水盘线,云南的 以东线,羊盘线、五镇线,湖南的双道线等均发生过这类事故。为 此,本条补充规定了对重覆冰区的线路,还应计算导线不均匀覆冰 和验算覆冰情况下的弧垂增大。 2为解决架线过程中,由于设计和施工的误差而引起导线对 地距离的减少,一般采用在定位过程预留“裕度”的方法来补偿。 在输电线路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上和设备工具上

的原因,往往使计算所得的导线弧垂数值与竣工后的数值之间存 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可分为:测绘误差、定 位误差和施工误差三种情况。如果再细分一下,测绘误差又包含 有断面测量和制图展点两种误差。定位误差有模板刻制和图纸上 排杆位两方面的问题。施工误差则是由于工艺水平关系必然存在 的一种实际情况,它是由于划印压接不准,耐张绝缘子串量度不 准,以及温度计指示的气温数值不能代表导线的温度等原因产生 的。因此,杆塔定位时必须考虑“导线弧垂误差裕度”。该值视档 距天小、地形条件、断面图比例尺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可根据 线路电压等级确定。110kV及以下线路不宜小于0.5m,220kV 及以上线路不宜小于0.8m,大跨越尚应适当增加。 3大跨越的导线,其截面往往是按发热条件确定的。导线允 许温度远天于本条规定的一般线路的数值,而且天跨越在线路中 的地位又比较重要,因此为考虑电流过热引起弧垂增大的影响,敌 补充规定了在大跨越段,确定导线至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 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按导线实际能够达 到的最高温度计算最大弧垂。 提高导线允许温度到80℃时,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的线 路,应按50℃弧垂校验限距。 计算表明导线40℃~50℃弧垂差大于70℃~80℃弧垂差。 为简化按经济电流密度设计线路的工作,可在导线允许温度从 70℃提高到80℃时,将定位弧垂的温度相应从40℃提高到50℃。 这样的调整,对般的平地档距,可以期望获得与现行规范相似的 银好配合和运行效果。 据1EEE1980年No.2的论文介绍,美国BPA公司也是按 50℃导线弧垂做定位设计。 验算覆冰条件、导线最高温度及导线覆冰不均匀情况下对被 交义跨越物的间隙距离按操作过电压间隙校验。

13.0.2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说明女

1导线对地距离。 1)110kV~330kV线路的对地距离是以不发生危险的电气间 隙放电事故,即考虑正常的绝缘水平来决定的。 如330kV在非居民区按城乡郊区在夏收季节若用汽车运输 时,按交通部门规定载高以4.0m计算,操作过电压的等效间隙取 1.95m,裕度取0.5m,则导线对地距离为:4.0十0.5+1.95 6.45m。 如按日本规范计算(对地距离数值按每10kV增加0.12m计 算),现以220kV的对地距离数值为基准,得330kV导线对地距 离值为:6.5十11×0.12=7.82m。 此外,前苏联1972年《电工手册》规定取7.5m,加拿大标准取 8.25m。 根据上述情况,经讨论确定,330kV对地距离数值采用7.5m。 2)500kV输电线路导线对非居民区地面的距离除要考虑正 常的绝缘水平外,还要考虑静电场强的影响。 对高压输电线下静电感应的影响,各国考虑的原则和方法各 不相同。日本建设500kV线路时,对地距离是由静电感应来控制 的,考虑的原则是把线下可能出现的暂态电击,控制到人们没有感 觉或没有不舒服的水平,为此对地距离选得很高。美国和前苏联 则是先按绝缘要求选择对地距离,然后再作静电感应校核,要求人 在线路走廊内接触车辆或其他物体时不遭到损害,即符合电容耦 合流过人体的工频电流不超过5mA和4mA。在设计我国第一代 500kV线路时,对可能停留在线下的各种车辆做了模拟试验和试 验线路的实测试验,试验结果均表明对500kV线路在满足绝缘要 求的条件下,一般都能满足稳态电击电流小于5mA的要求。根 据当时在试验线路下所做的大量电击试验证明,由静电感应产生 的暂态电击,虽然不会危及人身安全,但给人们造成的刺激是明显 的,甚至可以很难受的,随着场强的减小,电击引起的疼痛也明显 减轻。从500kV线路电击情况的调查来看,基本上全属暂态电

态电击引起的直接伤亡和二次事故。但由于电击给人造成疼痛和 惊慌而向电力公司提出申诉是有的,电力公司记录在案的申诉情 况如表26所示:

表26北美500kV和750kV电击情况

上述调查是通过通信填表方式进行,电力公司记录的电击效 不不能完全代表运行以来总的电击数,但从两种电压等级电击数 对比来看,500kV电压级的电击数是较低的,从表26还可以看出 765kV线路运行时间和线路长度都较500kV线路短,但电击数大 于500kV线路。若折算成同样长的线路和运行时间,它的申诉率 为500kV的6.23倍。 1982年12月对已建成运行的500kV平武的线下电场进行实 测的结果表明,平武线线下实际场强较设计允许值低很多,主要的 原因是导线实际对地高度普遍比设计值高。抽查元锦辽工程部分 线段工程断面图亦发现这一现象,在被抽查的平地和山地两个线 段中,定位后的对地距离比设计要求高出0.5m及其以上的平地 占95%,山地占99%。分析原因除了在定位设计时按规定考虑对 地距离综合误差外,还有其他一些客观原因,例如,定位时为了躲 开沟渠或选择合适的建立塔地点,常使实际档距缩短,从而使对地 高度增加;线路跨越通信线或低压配电线时,为满足交叉跨越要求 亦使对地距离相应增加;此外,由于杆塔是按3m一级分档,选用 高一档杆塔时亦使对地距离无形增大。考虑这些因素后,500kV 三角排列线路按10.5m对地距离设计,建成后能在档距中央出现 10kV/m场强的档距是为数不多的。 2导线对山坡、峭壁、岩石的距离。 线路在交通困难地区、步行可达和不可达山坡的对地距离均

2.0X V2X550 Uc=K U, =1.25X =1125kV V3

13.0.5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场强取值高度与有关标准一致

经过各国量的试验研究,到目前为止,普遍认为长期处于超 高压线路附近的电场中,对人体不至于产生不良影响,但本条仍规 定500kV及以上电压级线路暂不考虑跨越经常住人的建筑物,并 按运行线路实际情况,对500kV和750kV线路分别规定边相导 线地面投影外5m和6m以内不允许有经常住人的建筑物(日本规 定500kV线路边相地面投影3m以内不允许有住房),以策万全。 对被跨越的非长期住人建筑物和邻近民房,控制房屋所在位 置离地面1.5m处未畸变电场不超过4kV/m,以满足环保部门的 要求。根据实测,此时户内的电场小到接近于零。参照《技术规 程》规定:330kV线路同220kV线路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是允许跨 越房屋的。330kV线路线距一般为7m、8m和9m,若被跨越的民

房高度为4m或5m,线路架线相应的高度为11m或12m,其相应 的最大地面未畸变场强如表27。

表27线下最大地面未畸变场强

可见,330kV线路跨越民房时,其最大地面未畸变场强在 4kV/m上下。500kV线路即按此经验选取4kV/m作为界限,多 年来华东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地区的绝大部分500kV线路拆迁房 屋的实际标准均为4kV/m。 我们曾对某500kV线路工程的拆迁房屋数量进行统计分析, 该线路导线排列为三角排列,常用悬垂型杆塔的横担宽度为14m, 仅为水平排列导线横担长度的60%左右,若场强取3kV/m为界 限,则拆房费用还要增加12.5%,相当可观。近年来,拆房费用不 断上涨,华东地区线路拆房费甚至高达2000元/m²以上。并且还 涉及大量政策处理和住房建设问题,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 13.0.6为满足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按有关规定:输电线路经过经 济林木或树木密集的林区时,应按树木生长的自然生长高度,采用 高跨原则。林木的自然生长高度,需经调查收资,并取得当地林木 管理部门的认可。对于高跨绿化带困难且不经济时,可与有关部 门协商考虑更换树种。 导线与树木、果树、经济作物的垂直距离、净空距离,都为电气 安全绝缘间隙加上一定的裕度而计算得到的。 13.0.7本条文是按架空输电线路与弱电线路接近和交叉装置规 程中有关规定而编制的。 13.0.8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 求,作了些补充和修改。

1关于输电线路与易燃易爆场所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杆塔 高度加3m。 2散发可燃气体的甲类生产厂房如与明火接近,有可能发生 燃烧或爆炸。考虑到输电线路运行过程有可能产生电弧或火花, 为安全起见,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补充规 定了输电线路与散发可燃气体的甲类生产厂房的防火间距还应大 于30m的要求。 3关于输电线路与爆炸物的接近距离,按照爆炸物的布置方 式(开口布置或闭口布置)有不同的要求,设计时可参考有关专业 规范。 以上规定,均是针对输电线路事故时,不致危及接近的易燃易 爆场所。但在输电线路设计中,往往还要考虑易燃易爆物发生事 故时,不危及线路的安全运行。如果有此需要,可参照有关专业规 范或与有关单位协商解决。 13.0.9在通道非常拥挤的特殊情况下,可与相关部门协商,在适 当提高防护措施,满足防护安全要求后,可相应压缩防护间距。 13.0.10根据原能源部《关于防范500kV输电线路事故再度发 生的紧急通知》(能源电【1989】159号)的建议提高对重要交叉跨 越的可靠度提出此项要求。华东地区500kV线路均按此标准设 计。 13.0.1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输电线路对各种交叉跨越物的距 离,其取值原则由电场强度、电气绝缘间隙以及其他因素决定。输 电线路与交叉跨越物的水平距离主要是为了避免输电线路对其他 部门设施产生影响,如车辆行驶时电力线杆塔对司机视线的阻挡 电力线倒塔时对其他设施造成的危害等。在现行线路设计规程 中,其取值大多与电压等级无关,相关部门亦已认可,故可沿用《技 术规程》的值。个别与电压等级相关的距离,按各电压等级取值的 级差递增取值。 以500kV架空输电线路交叉跨越为例:

交叉跨越表(见表28)

注:500kV线路跨越电力线时、还应验算导线上带电作业,人体及飞车金属部分 (如用飞车时)对被跨越导线、地线间的距离不小干3.8m

结合第二代500kV塔头及国内目前的设计标准,并参照前苏 联、日本等国的规程规定本规范表13.0.11中的500kV跨越要 求。 2目前我国的电力线路已有很大的发展。35kV及以下线 路遍布各个地区,这些线路对电网的影响也随着低压线路的不断 增加而相对减少。对跨越35kV及以上线路时跨越档内不允许有 接头的要求给施工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已不适应日前的实际情况。 司样,线路跨越等级公路也有类似的问题,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飞速 发展,各地的公路网四通八达,二级公路随处可见。线路跨越二级 公路不允许有接头的要求也对电力线路的建设造成很大的限制。 根据线路施工及运行经验,仅对曾经出现过事故的爆压连接加以

杆双回路上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线距。 同一回路导线的水平线间距离,对1000m以下档距,按档距 中导线接近条件考虑,按以下公式计算:

表29路径受限制地区同步排列输电线路边导线 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取值表

按上式计算结果,最后取值再考虑一定的安全裕度。 相互平行的500kV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华南地区为 40m;华北地区为55m;华东地区为45m;东北地区一般都在60m 以上。最小走廊宽度的计算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无线电

十扰;②静电感应;③工频及操作冲击条件时的闪络;④导线偏移; ①舞动;③线路维修要求;线路架设要求;③杆塔型式及尺寸; ③可听噪声。根据国内外的计算资料,最小走廊的范围是在40m 70m(风速范围30m/s~40m/s)变化。建议两回三角排列塔的 平行线路取中心线间最小水平距离(横担长度≤9m)为45m。两 回水平排列塔的平行线路取中心线间最小水平距离为55m。 考虑其他变化因素等,对于500kV相互平行两线路杆塔位置 交错排列,导线在最大风偏时对相邻线路杆塔的最小距离取7m。 表3.0.11注1~4保留了《技术规程》条文;注2中500kV内 容见上述第10款的计算内容;注5重要交叉跨越技术条件需征求 施工及运行单位意见后制定,是为了确保交叉跨越满足其他行业 的相关要求。

16.0.1巡线站的设置与否跟沿线交通条件关系很大,在交通方 便地区一般不需要设置巡检站。 16.0.2按以往的惯例运行管理部门确有此需要,故一直沿用至 今,根据近年来线路运行中发生的攀爬、触电事故.增加“设置高压 危险,禁止攀爬杆塔和接近”,并增加“杆塔上固定标志的尺寸、颜 色和内容还应符合运行部门的要求”。 16.0.3根据现在的通信条件完全没有架设检修专用通信线路的 必要,对于大山、大森林或荒原等通信困难地段,也应采用适当的 先进通信手段而不宜架设专用通信线,宜根据现有运行条件配备 适当的通信设施。 16.0.4本条是根据近年来工程实践确定的,已得到有关工程运 行部门的认可。

表A.0.1中基本风速是按基准高10m制定的。表底的注是 吸收了国内覆冰倒塔事故的情况而增添的,使用者可按工程实际 情况适当选择

表A.0.1中基本风速是按基准高10m制定的。表底的注是 吸收了国内覆冰倒塔事故的情况而增添的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pdf,使用者可按工程实际 情况适当选择

附录B高压架空线路污分级标准

高压架空线路污移分级标准按照国家标准《高压架空线路和 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16434一 996表1和表2修改。 目前代替GB/T16434一1996的现行国家标准《污移条件下 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一般原 则》中污移度等级描述如下: 污移度等级:为了标准化的目的,定性地定义了5个污移等 级,表征污移度从很轻到很重; a—很轻;b—轻;c中等;d——重;e很重。 注:1这些字母等级与国家标准《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移等级》GB/T5582 1993的数字等级不能直接对应。 2实际上从一个等级到另一等级是逐渐变化的。因此,如果可以进行测量, 确定绝缘子尺寸时优先考虑实际现场污移度(SPS)值,而不是等级。 能导致闪络的绝缘子污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两类: A类:沉积在绝缘子表面上的有不溶成分的固体污秽,湿润时 该沉积物变成导电的。这种类型污移的最好表征方法是进行等值 盐密/灰度(ESDD/NSDD)测量。固体污移层的ESDD值也可以 用在控制湿润条件下的表面电导率来评定。 B类:沉积在绝缘子上的不溶成分很少或没有不溶成分的液 体电解质。这种类型污移的最好表征方法是进行电导或泄漏电流 测量。 对于A类污移,图16给出了参照盘形悬式绝缘子对应于每 一SPS等级的ESDD/NSDD值的范围。这些值是从现场测量、经 验以及污移试验推导出来的,并且是从至少一年时间的定期测量

*表示在风暴期间,在这样的离海 水平; **相比于规定的离海、荒漠和干燥陆地距离,大城市影响的距离可能更远;

:*表示在风暴期间,在这样的 水平; **相比于规定的离海、荒漠和干燥陆地距离,大城市影响的距离可能更远;

高海拔绝缘子片数需修正,m1特征指数反映了气压对于污闪 电压的影响程度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非居民电力用户业扩工程技术导则(2014版)(国网上电司运检[2014]618号),数值由试验确定。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科学技术 项目“西北电网750kV输变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中的《高海拔 区750kV输变电设备外绝缘选取方法及绝缘子选型研究》课题, 列表供设计参考。

参照了现行行业标准《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

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的规定定义 公路等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