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737-2017 户内变电站防汛防涝设计技术规程.pdf

Q/GDW 11737-2017 户内变电站防汛防涝设计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8793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737-2017 户内变电站防汛防涝设计技术规程.pdf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

Q/GDW11737—2017

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项目(一期)总承包(EPC)招标文件(审定)户内变电站防汛防涝设计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forfloodpreventionandcontrolofurbansubstation

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

前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一般规定 5 站址选择 总平面布置. 竖向布置 7. 1 一般规定 7.2 设计标高的确定 7.3场地排水, 8主要建(构)筑物 8.1 建筑物 8.2地下电缆沟(隧)道 辅助设施 9.1集水坑与雨水泵池 9.2排水泵 编制说明

为规范户内变电站防汛防涝设计,提高户内变电站防汛防涝能力,降低特大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 对变电站电力设施的损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红军、邓佳翔、李伟、黄伟、吴培红、黄业胜、蔡祖明、魏宽民、刘庆时 朱占巍、高蓉、王骥、朱宇、张波、王小峰、谢冬、翰力。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部。

Q/GDW117372017

户内变电站防汛防涝设计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户内变电站防汛防涝设计中关于站址选择与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主要建(构)筑 物、辅助设施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电压等级为35kV~500kV新建户内变电站的防汛防涝设计,500kV以上电压等级的 新建户内变电站的防汛防涝设计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自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DL/T5056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户内变电站indoorsubstation 主变压器和高压侧电气设备其中之一或全部装设于建筑物内的变电站。 3.2 防汛flooddefense 在汛期采取措施,防止洪水泛滥成灾。 3.3 防洪floodpreventionandcontrol 根据洪水规律与洪灾特点,研究并采取各种对策和措施,以防止或减轻洪水 3.4 防涝waterloggingprevention 采取措施防止因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造成站内积水成灾。 3.5 地下变电站undergroundsubstation 全部或部分主要电气设备装设于地下建筑内的变电站。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DL/T5056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

Q/GDW117372017

包括全地下变电站和半地下变电站,其建筑可独立建设,也可与其它建(构)筑物结合建设。 3.6 全地下变电站fullyundergroundsubstation 变电站主建筑物建于地下,主变压器及其它主要电气设备均装设于地下建筑内,地上只建有变电站 通风口和设备、人员出入口等少量建筑,以及可能布置在地上的大型主变压器的冷却设备和二次设备室 等。

4.1户内变电站防汛防涝设计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重于抢,有备无惠 4.2户内变电站防汛防涝总体设计应在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流域防洪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和城市排水 规划基础上进行。设计需重视有关社会经济、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洪涝灾害等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根据洪涝特性及其影响,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城镇发展规划和市政公用设施条件确定防汛防涝设计 总体布局。 4.3防汛防涝设计宜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截、排、蓄综合治理,建立可靠的防汛防涝工程系统, .4防汛防涝设计宜根据城镇中远期发展规划、当地水文气象条件,确定适宜的设计标高。 4.5防汛防涝设计应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征地拆迁和土石方工程量。 4.6户内变电站站内宜预留应急抢险场地,并设置必要的防汛排水设施及监测设备

5.1户内变电站站址总体规划应符合DL/T5056的有关规定。站址选择应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网 络结构、负荷分布、城镇发展规划和防汛防涝的要求进行,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选择适宜的站址方 案。 5.2户内变电站站址选择应满足防洪、防涝的要求。站址宜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方,优先 选择经过少量填方就能够达到防汛防涝设防标准的站址或周边设有可靠防洪、防涝围护设施的站址。应 尽量避开: a)排水条件不良的地势低洼地区; b)冲沟、河道、达不到设防标准的水库堤坝下游或行滞洪区、蓄滞洪区; c)达不到设防标准的沿海滩涂围堤内; d)河道弯道或急剧缩窄等险工堤段下方: e)规划退圩还湖区等易受洪水和内涝影响的地区。 注:当现有防洪、排涝设施不能满足变电站防汛、防涝要求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 5.3户内变电站不应将站址选择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段,应避开孤立山嘴和不稳定土坡下方。 5.4在有山洪及内涝影响的地区建站,宜充分利用当地就近的防洪、排涝设施。 5.5进站道路应有良女 排水指, 当有沟渠穿越道路时,应有加固措施

/GDW 11737201

6.1户内变电站的建(构)筑物、站内外防洪防涝设施应一并纳入变电站的总体规划。防洪、防涝设 防地区的变电站,应根据地形、地质等因素,将主要的生产建(构)筑物布置在相对有利的地段。 6.2位于膨胀土地区的变电站,对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建(构)筑物,宜布置在膨胀土埋藏较深、涨缩 等级较低或地形较平坦的地段;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变电站,主要建(构)筑物宜布置在地基湿陷等 级低的地段。 6.3变电站围墙型式应根据站址位置、城市规划和防洪防涝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站区受洪涝灾害影 响较大或采用高填土提高站区场地标高方式不经济、不合理的变电站,可采用防洪围墙、钢闸门或防洪 提坝等特殊防洪设施。 6.4地势低洼、受洪涝灾害影响较大的变电站站区大门宜采用实体门,大门宜预留防水挡板卡槽

7.1.1站区竖向布置应合理利用自然地形,根据工艺要求、站区总平面布置格局、交通运输 放方向及排水点、土(石)方平衡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确定竖向布置形式,尽量减小边坡、 用地、场地平整土(石)方量、挡土墙及护坡等工程量,并使场地排水路径短而顺畅,场地平整 方量最优。

7.1.1站区竖向布置应合理利用自然地形,根据工艺要求、站区息平面布置格局、交通运输、雨水排 放方向及排水点、土(石)方平衡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确定竖向布置形式,尽量减小边坡、排水设施 用地、场地平整土(石)方量、挡土墙及护坡等工程量,并使场地排水路径短而顺畅,场地平整土(石) 方量最优。 7.1.2场地设计综合坡度应在工艺布置的基础上,根据自然地形、土质条件、排水方式和道路纵坡等 因素综合确定,宜为0.5%~2%,有可靠排水措施时,可小于0.5%,但应大于0.3%。局部最大坡度不 宜大于6%,必要时宜有防冲刷措施。 7.1.3山区、丘陵地区变电站的竖向布置,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合理利用地形,站区自然地形 坡度在5%~8%以上,且原地形有明显的坡度时,站区竖向布置宜采用阶梯式布置,尽量避免深挖厚填 并确保边坡的稳定。 7.1.4位于膨胀土地区的变电站,其竖向设计宜保持自然地形,避免大开大挖;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 的山前斜坡地带的变电站,站区宜尽量沿自然等高线布置,填方厚度不宜过大。

户内变电站的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应根据变电站的电

7.2.2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户内变电站,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频率为1%(重现期GBT36534-2018 陶粒发泡混凝土砌块.pdf,下同) 的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地下变电站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频率为 1%的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其他电压等级的户内变电站站区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频率为2%的 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当站区场地设计标高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区别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 以下三种不同的措施: a 对场地标高采取措施时,场地设计标高应不低于相对应电压等级要求的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 涝水位; 6) 对站区采取防洪或防涝措施时,防洪或防涝设施标高应高于上述洪水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 标高0.5m; ) 采取可靠措施,使主要设备底座、户外端子箱、控制箱和生产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不低于上述 标高水位。 注:沿江、河、湖、海等受风浪影响的变电站,防洪设施标高还应考虑频率为2%的风浪高和0.5m的安全超高

Q/GDW117372017

7.2.3地势低洼或站区周边规划、建设不成熟、防洪防涝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建设户内变电站,宜适当 提高站区场地设计标高。 7.2.4户内变电站站内场地设计标高宜高于或局部高于站外自然地面,以满足站区场地排水要求。场 地设计标高的确定应考虑软弱土质及高填方区地面自然沉降对站区场地设计标高的影响。 7.2.5站区出入口的路面标高宜高于站外路面标高,否则应有防止雨水倒灌措施。 7.2.6变电站主要生产建筑物室内地坪应根据站区竖向布置形式、工艺要求、场地排水和土质条件等 因素综合确定:

T/CECS 672-2020标准下载素综合确定: a)全地下变电站、半地下变电站地上建筑物室内地坪应高出室外地坪0.45m b)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及易下沉软地基地区 建筑物首层室内地坪应高出室外地坪0.45m

a)全地下变电站、 出室外地坪0.45m: b)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及易 室内地坪应高出室外地坪0.45m

7.3.1场地排水应根据站区地形、地区降雨量、土质类别、站区竖向布置及道路布置,合理规划场地 排水通道,明确站内外排水方向及去向,场地排水应畅通。 7.3.2场地排水应合理选择排水方式,宜采用有组织排水、地面自然散流渗排或混合排水方式。场地 排水设计应符合DL/T5056的有关规定。 7.3.3采用有组织排水时,站区雨水宜排入市政管网。当周边无市政管网或市政管线不满足要求时 在征得当地相关部门同意后,就近排入附近水域或明沟。 7.3.4采用全部或部分散流排水时,应在排水侧围墙下部留有足够的排水孔,排水孔宜设防护网。多 雨地区在设有排水孔的站外侧应有要善的排水和防冲刷设施。 7.3.5站区雨水宜自流排放,当无条件自流时应采用机械排水。 7.3.6山区变电站挡土墙或边坡坡顶应根据需要设置有截水沟或泄洪沟。截水沟内边缘至坡顶的距离 不应小于2m,当土质良好、边坡较低或对截水沟加固时,该距离可适当减少。截水沟不应穿越站区。 7.3.7降雨量大、洪涝多发地区,为减少排放至市政管网的雨水量,可考虑设置雨水调蓄系统以利于 排洪调蓄。当站址所在地区有城市排水总体规划强制性要求时,应设置雨水调蓄系统。雨水调蓄设施的 调蓄容积,需根据区域降水,地形条件及周边雨水排放系统等情况综合考虑确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