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1568-2016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技术导则.pdf

Q/GDW 11568-2016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技术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8802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568-2016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技术导则.pdf

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TG/GW 277-2015标准下载Q/GDW1156820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技术导则

hnical specificationofpowerdemandrespo

D/GDW115682011

前 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系统组成及建设原则 系统架构 6系统架构 性能指标 :系统接口与通信要求 9工作环境 10安全防护 附录A(资料性附录)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及子系统功能. 编制说明

Q/GDW115682016

为规范电力需求响应系统的发展方向,推动需求响应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 电力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鸣、闫华光、何胜、张兴华、赵建立、罗志坤、何桂雄、杨斌、蒋利民、李 德智、杨旭、孟珺遐、方智淳、袁新润、周琪。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为规范电力需求响应系统的发展方向,推动需求响应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国网浙江省 电力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钟鸣、闫华光、何胜、张兴华、赵建立、罗志坤、何桂雄、杨斌、蒋利民、李 德智、杨旭、孟珺遐、方智淳、袁新润、周琪。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Q/GDW115682016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技术导则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包括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架构、基本功能 性能指标、系统接口与通信、工作环境和安全防护等。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需求响应系统设计、开发和运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需求响应demandresponse 电力用户对实施机构发布的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作出响应,并改变电力消费模式的一种参与行为, 本标准中特指电力需求响应。 3.2 需求响应系统demandresponsesystem 通过信息双向互动,实现需求响应信息处理、运行监控、业务管理、计划监管等功能的软硬件系统 其中能够按照设定条件自动执行的需求响应系统,为自动需求响应系统。 3.3 需求响应服务系统demandresponseservicesystem 在需求响应系统中,对需求响应需调整负荷进行分析、发出调整负荷信号并进行处理的信息化管理 系统。

需求响应系统demandresponsesystem

需求响应监管系统demandresponseregulatory

Q/GDW115682016

4.1电力需求响应系统组成及要求

需求响应系统由需求响应监管系统、需求响应管理系统、需求响应服务系统、需求响应聚合系统及 需求响应终端等部分组成。应满足如下要求: 需求响应系统可包括总部级、省级、地市级及县级等层级GB/T 39265-2020 道路车辆 盲区监测(BSD)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pdf,其中总部级及省级部分分别管理电 网公司或省级电网公司进行的需求响应项目,地市级及县级部分具体实施需求响应项目; ) 应能够有效地支持需求响应监管者、电能供应商、需求响应服务提供商、电力用户等参与者共 同开展需求响应活动; C 需求响应的发起和执行需符合电力运行管理部门及电网公司对电力管理的要求; 1 需求响应监管系统宜由政府、电网公司或其委托的单位管理,需求响应服务系统宜由电网公司 进行管理,需求响应聚合系统宜由电网公司营销部门或负荷集成商进行管理

4.2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建设原则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设计标准化: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 ) 架构先进性:系统在总体规划时,应选择先进和成熟的技术作为系统的技术架构,符合电力需 求侧管理、电力需求响应发展的要求: C 功能扩展性:在不影响系统执行情况下,需求响应系统功能或承载的用户有可持续扩展或提升 的能力; d) 扩展灵活性:应提供标准化的接口,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同时符合需求响应产品通用、互换的 要求; e 运行维护性:对系统运行中发生的错误进行改正和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和业务处理变化而不断修 改的能力; 信息安全性:需求响应业务涉及到设备、系统等运行,应该在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业务运 行及管理等方面保障数据的安全。

5.1主要参与者及其关系

Q/GDW115682016

行再分配,其中需求响应聚合系统可以通过下级聚合商的聚合系统嵌套联合实施需求响应业 务; d 电力用户包括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和工业用户等,通过需求响应终端参与需求响应,需求响应 终端连接电力用户所属的用电设备(系统)、智能终端设备、能源管理系统等,与需求响应服 务系统或聚合系统进行信息交互; e 电能提供商可以通过需求响应服务系统直接与参与者联系实施需求响应业务,而不一定需要需 求响应服务提供商参与。

5.2需求响应系统互操作架构

图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参与者关系图

GB/T 51365-2019 网络工程验收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图2电力需求应系统互操作架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