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1527-2016 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导则.pdf表2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
Q/GDW115272016
表3输变电工程重要性分级
4.5.2 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JTG/T 3222-2020 公路工程物探规程.pdf,进行充分论证。具体包括: a 应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逐一进行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对建设场地和规划范围内,输变电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 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C 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 4.5.3 二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包括: a 应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逐一进行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初步评估: b 对建设场地和规划范围内,输变电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 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初步评估; c)提出可行的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 4.5.4 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容,做出概略评估。
5.1.1本章适用于输变电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调查范围可根据DZ/T0286,DB11/T893,DB50/139 执行,对于输变电工程评估范围,宣综合考虑工程规模、重要性、场地等级等来确定,必要时可扩大评 古范围。 5.1.2通过调查,应分析地质条件对评估区及周边地质灾害形成、分布和发育的影响
5.2.1区域地质背景
5.2.1.1搜集区域地质及构造背景资料 5.2.1.2搜集评估区及周边活动断裂资料 5.2.1.3搜集区域地震历史资料。
5.2.1.1搜集区域地质及构造背景资料
5.2.2.1搜集评估区的气象资料,主要包括气候类型特征、气温、降水、蒸发、湿度等,重点掌握与 地质灾害关系密切的气象要素。 5.2.2.2搜集分析评估区地表水的流域特征与水文要素,主要包括流量、水位、含沙量、历史洪水及 洪涝灾情等。
5.2.3.1搜集评估区及周边地形地貌资料。 5.2.3.2调查评估区地形地貌特征,主要包括海拔、相对高差和地貌类型、成因与形态。 5.2.3.3重点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5.2.3.1搜集评估区及周边地形地貌资料。
Q/GDW115272016
a)斜坡的形态、类型、坡度、高度;沟谷、河谷、河漫滩、阶地、冲洪积扇等分布特征;微地 的组合特征、相对年代及其演化历史: b)人工边坡、露天采矿场、水库、大坝、堤防、弃渣堆等的分布、形态、规模及稳定状态
5.2.5.1调查评估区构造的分布、形态、规模、性质及组合特点等。 5.2.5.2分析区域活动断裂对评估区及地质灾害的影响。 5.2.5.3调查地质结构面的产状、形态、规模、性质、密度以及相互关系,分析地质结构面对地质 成灾作用的影响。
5.2.6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5.2.6.1调查岩土体的分布、岩性、成因、类型、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重点了解新近沉积土和特 类土的分布范围及工程地质特征。 5.2.6.2岩土体分类,应符合GB50021的要求
5.2.7水文地质条件
5.2.7.1调查评估区含水层的分布、类型、富水性、透水性,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 5.2.7.2调查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特征。 5.2.7.3分析地下水对评估区岩土体的影响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5.2.8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5.2.8.1调查评估区人类活动的类
5.2.8.1调香查评估区人类活动的类型 规模、分布及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5.2.8.2调查评估区人类活动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发生的状况
5.3.1滑坡调查可根据DZ/T0218执行,宜包括下列内容: a)搜集评估区及周边滑坡史、易滑地层分布、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资料 b)调查滑坡体上微地貌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如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平台、滑坡舌、滑坡裂缝、 滑坡鼓丘等;查明滑动带部位,滑痕指向、倾角,滑带的组成和岩土状态; c)调查裂缝的位置、方向、深度、宽度、产生时间、切割关系和力学属性; d)分析滑坡的主滑方向、主滑段、抗滑段及其变化: e)调查滑坡体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体、湿地分布及变迁情况; f)调查滑坡带内外建筑物、树木等的变形、位移及其破坏的时间和过程。 5.3.2泥石流调查可根据DZ/T0220执行,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 段,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a)沟谷区暴雨强度、一次最大降雨量,冰雪融化和雨洪最大流量,地下水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b)沟谷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各种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分布、物质组成和方量: MAAATAMAA E
段,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a)沟容区暴雨强度、一次最大降雨量,冰雪融化和雨洪最大流量,地下水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b)沟谷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各种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分布、物质组成和方量 c)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和沟床弯曲堵塞、粗糙程度,纵坡坡 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
Q/GDW115272016
d)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土性质及风化松散程度; e)流通区的沟床纵坡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 和泥石流的痕迹; f)堆积区堆积扇的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质的组成、 厚度、一般粒径、最大粒径以及分布规律; g)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率、规模、形成过程、历时、流体性质、暴发前的降雨情况和暴发 后产生的灾害情况
5.4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在充分搜集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估,分为复杂、中等、简单 个级别,具体分级条件见表4。
表4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6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本章适用于区域性的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该评估应结合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 和输变电工程的重要性进行
Q/GDW115272016
6.2.1应对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规模、特征、形成机理、发育程度、致灾地质作 用及灾情进行调查和评估。 6.2.2应对评估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工程重要性进行评估,上述工作所涉及的评估内容作 为本项评估的基本内容。
6.3.1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指标有: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指标、输变电工程重 性指标。 6.3.2滑坡和泥石流发育程度指标分别按表5和表6确定
6.3.2滑坡和泥石流发育程度指标分别按表5和表6确定。
表5滑坡发育程度分级表
表6泥石流发育程度分级表
6.3.3输变电工程重要性指标和分级按表3确定
6.4.1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分级, 分为高、中、低三级,具体分级见表7。
Q/GDW115272016
Q/GDW 115272016
表7地质灾害易发性分级
.4.2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分级和输变电工程重要性分级的基础
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7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7.1.1本章适用于输变电工程杆塔和变电站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应根据地质灾害的发 育程度结合工程重要性进行。 7.1.2当自然和人类工程活动造成评估内容和指标发生变动时,宜进行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评 估。 7.1.3当评估场地内的地质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应分区(分段)进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估,并符 合下列要求: a)按级分区原则:对于不利工况组合条件下稳定性未达到要求,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致灾地质体 及其影响范围应单独分区;对于位置不同、灾种不同,但发育程度相同的区段应归类处理; b 按用地功能分区原则:不同的建设用地,一般承担的功能是不同的,每个分区面临的工程问 题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分别进行评估。 7.1.4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估工作以收集资料和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为主,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和相应 定量评价指标,辅以勘探手段,进行充分论证。
按级分区原则:对于不利工况组合条件下稳定性未达到要求,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致灾地质体 及其影响范围应单独分区;对于位置不同、灾种不同,但发育程度相同的区段应归类处理; b 按用地功能分区原则:不同的建设用地,一般承担的功能是不同的,每个分区面临的工程问 题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分别进行评估。 1.4地质灾害发育程度评估工作以收集资料和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为主,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和相应 量评价指标,辅以勘探手段,进行充分论证。
7.2.1确定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的位 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7.2.2应分别评价评估区发育的各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现状 7.2.3针对工程场地涉及的评估区域内发育的各种地质灾害,应分别评估其危险性
要性指标和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D/GDW115272016
Q/GDW115272016
7.3.2滑坡和泥石流发育程度指标按6.3.2确定。 7.3.3输变电工程重要性指标按表3确定。 7.4评估方法与分级 7.4.1杆塔和变电站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和输变电工程重要性性分 级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引发或加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 7.4.2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大、中、小三级,具体分级见表9和表10。
7.3.2滑坡和泥石流发育程度指标按6.3.
7.4.1杆塔和变电站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级和输变电工程重要性性 级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引发或加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 7.4.2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大、中、小三级,具体分级见表9和表10。
表9杆塔和变电站工程场地滑坡危险性分级
表10杆塔和变电站工程场地泥石流危险性分级
8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1.1地质灾害防治是指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 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Q/GDW 115272016
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导则
D/GDW115272016
编制背景 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15 主要工作过程 15 标准结构和内容. 条文说明, :
D/GDW11527201
本标准依据《关于下达2015年度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科(2015) 4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编制背景:我国尚未系统开展输变电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与评估、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 质灾害规律性研究评估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还缺乏输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评估及风险控制的 统一标准和方法。 本标准编制主要目的是规范输变电工程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与评估、地质灾害评估与风险控制技术, 提高我国输变电工程预防地质灾害的能力
本标准的编制立足于工程建设,以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为依据;以现行规范、标准为参考; 现先进性、创新性。
3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问题
2015年1月,项目启动。 2015年3月,完成标准大纲编写,组织召开大纲研讨会,确定了标准大纲。 2015年4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写,采用函审方式广泛、多次在各电力设计院范围内征求意 见。 2016年5月,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 2016年6月,公司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专业工作组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送审稿审查结论为:同 意修改后报批。 2016年6月,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5章,由总则、工程地质条件调查、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输 变电工程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组成。总则提出了输变电工程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流程等内容,是后续各章节的基础。工程地质条件调查是开展地质灾害 评估工作的前提条件。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和场地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则是为灾害分级防治提供了分级 标准。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最后一章提出了分级防治措施。本标准考虑了输变电工程的重要性,本着 实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结合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和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给出了输变电工程主要地质 灾害(滑坡、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了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Q/GDW11527201
D/GDW115272016
本标准第3.1条中,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 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本标准特指对输变电工程危害大的滑坡、泥石流两类灾害。 本标准第5.2条中,土层的分类和土性的描述主要根据GB50021等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本标准第5.4条中,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划分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有一条符合条件者即 为该类复杂类型。 本标准第6章提出了输变电工程区域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基于工程地质条件复 杂程度和输变电工程的重要性,是一种定性的评价方法。当评估区域内可收集精确的数据时,定量的评 估方法具体如下: 针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一定区域内输变电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可由电网地质灾害危险 性指数D,确定,D的分级可采用专家打分确定。
D,=n,R,+n2l
ni—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赋值的权重,可取0.7也可由专家打分法确定; R。一地质灾害易发育程度指数,与相应评价指标(地层岩性指标、断裂构造指标、地貌指标、地 形指标、降雨指标)有关,可由式(2)确定: n2—电网相对重要性赋值的权重,可取0.3也可由专家打分法确定; 1一一区域内各分区的标准化输电线路长度值。
W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指标的权重,可由层次分析法或专家打分法确定: X;一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指标分级后的对应赋值,表13~表17给出了建议值,也可由专家打 法确定。
DB/T 79-2018标准下载表2断裂构造指标分级
Q/GDW115272016
表4地形坡度指标的分级
1;的计算方法如式(3)和(4)
Zi一某一分区内的综合输电线路长度: A;一各分区的面积; m一不同电压等级长度评价的权重,可按表18取值,也可由专家打分法确定; f一各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长度。
GB/T 36274-2018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表6电压等级指标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