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925-2018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pdf

DL/T 1925-2018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4.3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3284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1925-2018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pdf

9.2.2.8除氧器水位控制

.2.2.8.1投运前必要时进行除氧器水位动态特性试验,试验应包括给水流量、凝结水流量变化下,除 瓦器水位变化的动态特性试验。 .2.2.8.2新投入使用的除氧器水位调节阀应进行特性试验,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a)在额定凝结水母管压力下,调节阀全开时的最大流量应满足锅炉最大给水量的要求,并约有 10%的裕量。 b)调节阀全关时,漏流量应小于调节阀最大流量的10%。 c)调节阀特性曲线的线性工作段应大于全行程的70%,其回程误差不大于调节阀最大流量的3% d)调节阀的死行程应小于全行程的5%。 1.2.2.8.3控制系统满足下列条件时,可投入运行: a) 除氧器水位、给水流量、主凝结水流量指示准确,记录清晰。 b 除氧器水位调节阀有足够的调节范围。 c 除氧器水位保护投入运行。 d)凝结水再循环流量控制系统投入运行。 e)M/A操作站工作正常、跟踪信号正确、无切手动信号。 f)单冲量、三冲量调节性能完好,实现无扰动切换。 9.2.2.8.4控制系统品质指标(负荷范围70%~100%)应满足下述要求: a) 稳态品质指标:±100mm。 b)当水位给定值改变100mm时,过渡过程衰减率=0.7~0.8,稳定时间为:9F级燃气轮机等 级以下机组小于10min,9F级燃气轮机等级及以上机组小于20min。 9.2.2.8.5运行维护应满足下述要求: a)定期根据除氧器水位记录曲线,分析除氧器水位控制系统运行情况,及时消除异常。 b)运行中当稳态品质指标超差时,应进行水位定值扰动试验。

河南第二火电公司禹州电厂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9.2.2.8.6控制系统的撤出应满足

至行工况下,除氧器水位超出给定值土200mm,

9.2.2.9AGC控制系统

DL/T19252018

9.2.2.9.2控制系统满足下列条件时,可投入运行: a)燃气轮机、汽轮机、余热锅炉运行正常。 b)机组功率、负荷指令、主蒸汽压力、主汽温度、燃气轮机排气温度等主重要参数准确可靠,记 录清晰。 c)DEH、TCS系统功能正常,燃气轮机负荷控制方式改为远方DCS控制方式,投入CCS控制 方式投入,CCS投入后申请投入AGC运行。 d)给水、过热汽温、再热汽温、除氧器水位等主要控制系统已投入运行。 e)协调控制系统控制方式及各参数设置正确,手/自动操作站工作与跟踪信号正常,无切手动 信号。 9.2.2.9.3控制系统品质指标,应满足下述要求: AGC运行时速率设定宜大于3%Pe/min,实际机组速率应大于2.5%Pe/min,具体按照DL/T657相 关要求执行。 9.2.2.9.4检修验收应满足DL/T657和DL/T1210相关要求。 9.2.2.9.5运行维护应满足下述要求: a)应经常根据机组功率、负荷指令、燃气轮机排气温度、主汽温度、再热汽温度、汽包水位等主 要被调参数的记录曲线分析协调控制系统及各子系统的工作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消除。 b)运行中当稳态品质指标超差时,应进行各子系统的定值扰动试验。 9.2.2.9.6控制系统发生以下情况,可撤出自动: a)影响协调控制的主要测量参数如机组功率、主汽温度等信号偏差大或失去穴余。 b)主要被调参数严重越限(主汽温度偏差超过土15℃,再热汽温度偏差超过土15℃,汽包水位偏 差超过土100mm,主汽压力偏差超过土1MPa)。 c)协调控制系统发生故障。 d)计算机控制系统局部故障,机组运行工况恶化

9.2.3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

按照DL/T774和DL/T656的相关要求执行

9.2.4保护联锁功能试验

9.2.4.1常规系统联锁保护

常规部分按照DL/T774相关要求执行。

9.2.4.2余热锅炉保护

9.2.4.2.1余热炉保护动作条件试验要求如下:

检查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余热锅炉应发出跳闸信号至燃气轮机: 1)高压汽包液位高Ⅲ值(信号来自三取中信号,延时超过设定值) 2)高压汽包水位低Ⅱ值(信号来自三取中信号,延时超过设定值)

3)中压汽包液位高ⅡⅢ值(信号来自三取中信号,延时超过设定值)。 4)中压汽包水位低Ⅱ值(信号来自三取中信号,延时超过设定值)。 5)低压汽包液位高IⅢI值(信号来自三取中信号,延时超过设定值)。 6)低压汽包水位低IⅡI值(信号来自三取中信号,延时超过设定值)。 7)烟肉挡板关闭。 8)紧急停炉按钮被按下。 b)逐一发出以上各信号,检查确认机组余热锅炉跳闸,状态、报警及首出信号显示应正确。 2.4.2.2余热锅炉跳闸动作后的联动功能试验要求如下: a)检查系统,当余热锅炉跳闸信号发出后,以下动作应联动产生: 1)SOE显示余热锅炉跳闸首出原因。 2)关闭余热锅炉过热器出口电动隔离门。 3)跳闸燃气轮机。 b)逐一检查确认对应的状态、报警及信号显示应正确。 2.4.2.3余热锅炉全速空载(FSNL)保护,动作条件试验要求如下: a 检查下列任一条件满足时,余热锅炉应发出全速空载信号至燃气轮机: 1)高压主汽温度IⅢ值。 2)高压主汽温度ⅡI值(延时超过设定值)。 3)再热主汽温度I值。 4)再热主汽温度II值(延时超过设定值)。 5)再热冷段主汽温度IⅢI值 6)再热冷段主汽温度ⅡI值(延时超过设定值)。 7)高压汽包压力高II值。 8)中压汽包压力高IⅡI值。 b)逐一发出以上各信号,检查确认机组余热锅炉发全速空载(FSNL)信号,状态、报警及首出 信号显示应正确。 2.4.2.4余热锅炉发全速空载(FSNL)信号发出后,检查系统以下动作应联动产生: a)SOE显示余热锅炉全速空载(FSNL)首出原因。 b)燃气轮机侧收到全速空载信号。 c)逐一检查确认对应的状态、报警及信号显示应正确。 2.4.2.5余热锅炉系统的动态试验,对机组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性,因此除新建机组或控制系统有较大 改的机组外,宜以静态试验方法确认。 2.4.2.6必须进行的余热锅炉系统动态试验,宜放在机组启、停过程中进行。 2.4.2.7动态试验期间,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中止试验并恢复设备原运行方式;查明故障原因并 消除后,经批准方可继续进行试验。

10.1.1.1电子设备间、工程师站及控制系统设备所处环境,满足运行要求, 10.1.1.2所有孔洞密封,防火、防水、防潮、防尘、防腐、防人为误动和防啮齿小动物、昆虫等有害 生物进入的隔离措施可靠。

10.1.1.3可能引入于扰的设备应已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0.1.2数据采集系统

10.1.2.1应随机组启动投运测量回路,均检修、试验完毕并投运,画面参数显示值与实际相符。 10.1.2.2各画面显示、功能操作、自诊断功能等画面,应切换流畅、数据刷新无明显时滞;报警信号 分级、定值设置应与清册一致,按设计要求全部正常投入运行。 10.1.2.3下列记录应齐全、完整、规范、数据正确,若有不合格项应列出清单,及时消除: a)核查各项停运前存在问题的处理,应无遗漏项。 b)测量系统综合误差测试记录与合格率统计表。 c)数据采集系统功能试验记录。 d)报警设定值修改记录及修改审批单

10.1.3模拟量控制系统

10.1.3.1系统检查,应满足下列要求: a)与控制系统相关测量和控制参数、设备状态指示准确,记录清晰。 b)控制回路参数设置合理,跟踪信号正确,手/自动切换正常。 c)各控制系统已完成相应的调节品质和功能试验,符合规定要求。 d) 联锁保护已验证可靠,正常投入运行。 e) 相关的主、辅设备可控且有调节裕量,在机组负荷规定范围内能正常变动,运行正常。 f 各个控制子系统调节品质试验合格。 10.1.3.2 下列试验报告应齐全、完整、规范、数据正确: a) 新投入使用或检修后的调节阀提供特性试验报告。 b)机组A级检修后提供控制对象特性试验报告。

10.1.4开关量控制系统

10.1.4.1系统检查,应满足下列要求: a)各控制系统已完成相应的功能试验,动作可靠;联锁、保护试验正常。 b)各控制系统已随机组投入运行。 c)报警定值、报警分级设置正确,声光报警及打印记录正常。 10.1.4.2下列试验报告、记录应齐全、完整、规范、数据正确: a)控制逻辑和定值修改验收符合要求,规定程序中的修改流程文件、资料、记录 b)联锁、保护试验记录、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汇总记录。

10.2.1硬件运行维护

10.2.1.1运行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

a)控制系统设备所处运行环境的温度、湿度、振动、清洁度以及防水、防尘、防小动物隔离措 施,应满足设备运行的要求。 b)电子设备间、工程师站等控制系统设备集中安装场所,可配置带有身份识别的门禁系统和电子 摄像监控系统,且相互间的时钟应保持一致。 10.2.1.2日常维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a)应建立控制系统与设备运行日常

件指示灯状态及系统诊断报警画面缺陷记录,并按规定及时安排消缺和统计归栏 b) 检查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服务站等的软硬件环境,应符合系统运行要求。 c)为防止对控制系统造成干扰,系统运行期间,不宜在电子室内使用对讲机和手机。 d)应建立并及时登录控制系统硬、软件故障记录台账。 e)运行中的分散控制系统设备应保持整洁、完好,外围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标志牌和铭牌应 正确、清晰、齐全。 f) 保持控制系统设备、部件及配套的内外部环境,满足运行要求。 0.2.1.3定期维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a)每季应进行控制系统设备运行状况全面检查与可靠性分析,及时对异常情况作出判断处理。 b)至少每年应进行一次控制机柜通风孔滤网检查清扫,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c)定期检查历史数据存储介质,当存储量达到80%或以上时,应转移出部分历史数据存档,保 持足够存储余量。 d)机组A级(或定期)检修中,应重启操作员站、工程师站,以消除系统长期运行的累积错误。 e)每季度检查各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和服务站硬盘容量,确认保持有足够的空余空间。 f)每半年一次,应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和记录主要电源系统的接线连接点温度,判断连接可靠性。 h)机组检修中,检查控制机柜防水、防火、防误动、防尘、防小动物设施,应完整、可靠。 b.2.1.4缺陷及故障处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a)运行中的频繁报警信号和画面过多参数闪烁现象,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消除。 b)日常工作中做好缺陷记录并按规定及时安排消缺,每季度应核查消缺记录和处理结果。 c)系统发生异常,查找原因及处理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防止故障范围扩大。 d)模件故障更换时,应对新更换模件的设置和组态进行检查,并做好防范措施。 e 保护装置因故障被迫退出运行时,必须制订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恢复。 f)不能随机组运行需求及时投入运行的信号,应有原因分析记录并存档。

10.2.2监控功能运行维护

10.2.2.1日常维护

0.2.2.1.1检查数据采集信号,不满足下列要求时,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a)所有信号应随机组运行需求及时投入正常运行,显示应符合机组运行实际。 b)运行中不应有频繁报警信号和画面过多参数闪烁现象 c)查看和分析记录曲线,发现异常显示应及时检查处理。 d)不同类传感器的同参数测量偏差值,应小于系统综合允许误差中的最大值。 e)元余信号的运行选择方式,应符合控制系统可靠性要求。 f)穴余信号的偏差,不应大于测量系统允许综合误差。 g)不能随机组运行需求及时投入运行的信号,应有原因分析记录并存档。 0.2.2.1.2检查模拟量控制系统,不满足下列要求时,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a)控制回路的运行方式,应无异常切换。 b)控制参数的趋势曲线显示,各种工况下的调节品质应满足控制指标要求。 0.2.2.1.3检查保护联锁及开关量控制回路,不满足下列要求时,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a)保护、联锁动作条件,应全部正常投用。 b)顺序控制逻辑及步序,应符合设备运行要求。 C)信号强制和逻辑修改记录,应与实际相符。

d)热工保护、联锁条件信号需退出/投入运行时,应严格执行规定程序

10.2.2.2定期维护

DL /T 1925 2018

10.2.2.2.1检查数据采集信号,不满足下列要求时,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a)机组B级检修中核对信号量程、报警分级及定值设置,应与清册一致且符合机组运行实际要求。 b)机组C级检修中核对压力测量设备安装位置高度修正值,应与清册和安装实际高度一致。 每季度应进行5%及以上的主重要模拟量信号和报警、联锁保护信号抽检,准确性应达到技术 监督规定的指标。 d)根据实际需求,定期对测量取样管路进行吹扫或排污,保持取样管路畅通。 e)每季检查统计I/O点的接入率和完好率,应符合指标要求,坏点信号及原因统计应与实际相符。 f)检查各类报表打印功能,并检查数据的正确性。 10.2.2.2.2检查模拟量控制系统,不满足下列要求时,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a)每季度进行控制系统调节品质分析,应满足DL/T657要求,并形成报告归档。 b)对参与自动控制的执行机构和调节阀,对影响调节特性的相关信号(如控制指令、位置反馈、 过程变量等)宜定期进行对比分析,确认满足控制要求。 c)检查模拟量控制系统自动利用率、缺陷等统计报表,应与实际一致。 d)当调节品质不符合指标要求时,应及时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 10.2.2.2.3检查保护联锁及开关量控制回路,不满足下列要求时,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a)定期进行控制系统设备运行状况、逻辑状态关系及输入/输出信号状态的检查分析。 b)按规定要求,定期进行保护、联锁试验,确认跳闸逻辑、报警及保护动作正确、可靠。 C)按规定的检验周期,对保护、联锁 能的传感器进行检验

10.2.2.3故障处理

10.2.2.3.1运行人员应按照故障应急处理预案要求进行相应故障发生后的操作处理,加强相关工艺过 程的监视,当故障涉及火灾敏感系统设备时,应及时做好相关消防措施;当故障涉及机组稳定运行 时,应及时汇报电网调度机构。 10.2.2.3.2热控人员按照故障应急处理预案的方法、步骤进行故障查找和处理时,应及时准确地掌握 现场情况,按照应急处理预案中的快速查找表、典型故障诊断流程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进行故障的 分析、查找和处理。处理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a)做好模件的防静电措施,并确保处理过程中的人身、设备安全,防止故障影响范围扩大。 b)需要更换模件前,应确认替换模件的型号、版本、跳线或控制器的地址等设置正确。 c)故障应急处理完成且系统恢复运行后,应全面检查系统运行状况,确认无隐惠。 10.2.2.3.3模拟量控制系统发生下列情况时,宜退出自动运行方式,并及时查明原因,消除故障,恢 复自动运行: a)机组运行工况恶化。 b)控制系统工作严重不稳定。 c) 设备发生故障,不能保证控制指令的正确执行。 d)控制系统涉及的保护、联锁功能退出运行。 e)余信号偏差大或失去穴余且信号的可靠性不能确认。 f)主要被调参数、控制指令严重越限

10.2.3易燃气体检漏装置运行维护

10.2.3.1投运前的检查与验收,应满足下述要求:

10.2.3.1投运前的检查与验收,应满足下述要求:

DL/T 1925 2018

a)传感器应安装在爆炸性混合物最容易积累处,周围应留有不小于0.3m的净空间,且无冲击、 振动和无电磁场干扰;被测气体为甲烷和氢气时,探测仪位置应安装在被监测设备上方。 b)传感器与装置间的裸露线头间连接,应焊接并包扎完好。 c)检查仪表盖应拧紧且探测器良好接地,一次元件、连接导线和测量装置环境等,应符合投运 要求。 d)检查所有舱室门应关闭。 e)送上电源后,检查控制装置面板,应无异常指示,系统正常运行。 0.2.3.2 2运行中,应定期进行下述维护: a 检查并确保装置满足防爆要求。 b) 检查导压管路应畅通,密封性能良好。 C 检查易燃气体监视系统,确保监视器和所有检测器连接正确,运行良好。 d)检查报警和设定值,应与定值清册一致。 e)装置校准应每季一次,校准时应确保场地通风良好,防火、防爆措施可靠,标定记录填写正 确、完整。 f 当发生易燃气体报警时,应确认实际的报警状态,检查并确定报警原因;当易燃气体浓度高迫 使紧急停机时,应防止人员进入受影响的舱室,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并查明原因;停机后, 应立即检查系统,验证气体浓度测量的正确性,尽快查明原因、消除异常工况和报警。 023.3仪表停用时,应切断仪表的电源,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天然气流量计量装置运行

10.2.4.1投运前的检查与验收,应满足下述要求: a)显示应清晰、完整无缺,指示灯正常且无故障报警。 b)装置供电电压符合制造厂要求。 c)电缆外壳无破损,接地满足要求。 d)防水措施良好。 e)装置内部软件设置及参数设置正确。 10.2.4.2运行中除日常检查和通过相应的专用软件检查确认流量计各参数的设置正确外,应定期进行 下述维护: a)检查流量计端盖与接头密封,应无泄漏。 b)按计量周期,定期校准仪表的温度、压力补偿精度满足要求。 c) 检查标气压力与标气使用期限,应满足规定要求。 d)保持系统的严密性、电源线穿线管密封圈及密封性良好,丝扣上应涂有密封胶,不用的进线口 应密封完好。 e 定期检查、记录过程变量数值,对比流量、密度、温度等参数显示应正常。 f)定期检查电源与信号电缆外观完好。 g)定期进行流量计的零点检查与周期标定,以保证测量准确。

10.2.5燃烧脉动监视装置运行维护

10.2.5.1投运前的检查与验收,应满足下述要求: a)装置供电电压符合制造厂要求。 b)电缆外壳无破损,接地满足要求。 c)电缆需使用耐高温的电缆。 d)传感器各状态正常,无报警。

10.2.5.2运行中,应定期进行下述维护: a)外置传感器应安装有保护罩。 b)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检查,更换不合格传感器。 c)运行中一旦某示值发生异常,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0.2.6点火装置运行维护

10.2.6.1点火装置线路检测条件应满足下述要求: a) 机组处于停止运行状态。 b)1 切断所有的燃料供应。 c) 如果要进入燃烧室,盘车装置应处于停止状态。 d 如果之前机组运行过,燃料系统应进行吹扫。 e) 燃烧室需要保持干燥并达到电气安全标准要求。 f 检查点火变压器外观正常,接线柱无过热及异常现象,高压点火电缆无破损、全程无放电痕迹。 10.2.6.2 2运行中,应定期进行下述维护: a) 点火装置防水措施良好,接地连接及电阻符合要求。 b 点火装置相关电缆无破损。

10.2.7火焰检测装置运行维护

10.2.7.1投运前的检查与验收,应满足下述要求: a) 启动前,应检查确认原工作回路已恢复,进出线口已封堵,接线正确、紧固、美观,回路接线 号牌清晰、齐全、正确。 b)应保证火焰检测冷却水系统工作正常,任一火焰检测传感器筒内的冷却水量充足。 0.2.7.2运行中,应定期进行下述维护: a 应定期检查火检冷却水(冷却风)管路,保证顺畅、滤网无堵塞,并进行清洗。 6 应定期检查火检传感器,用酒精清洁火检传感器镜面,去除污染,如有烧损及时更换。 c) 维护时,应保证冷却水管接头垫片,选用耐高温型垫片。 d 对火检航空插头插针焊接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无脱焊、虚焊,检查线芯与外壳绝缘应良好,电 缆接头无磨损现象。

10.2.8机械量测量运行维护

10.2.9IGV角度测量装置运行维护

10.2.9.1定期进行检查,发现设备缺陷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缺陷处理记录。 10.2.9.2定期化验液压油油质应满足DL/T571或ISO3448要求规定。 10.2.9.3液压油油压正常,满足机组运行要求。 10.2.9.4应定期对IGV叶片进行活动试验,打开IGV进气室,检查IGV活动时是否有异响,叶片是 否有磨损,活动是否灵活,角度是否与热工反馈信号一致。 10.2.9.5机组运行期间,禁止在IGV控制指令和反馈模块附近使用对讲机等干扰源。

10.2.10汽包水位运行维护

DL/T 1925 2018

b)信号进入调节或控制回路的在线运行仪表,停用前须先将调节切至手动。 c)关断仪表电源开关。 d)运行中因检修需拆除仪表接线和仪表时,应做好标志并包扎好接线和取样口。 e)重要水位测量装置的因故障,按规定程序退出运行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恢复运行;若不能完 成,应制事实上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延长工期完成,但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f)长期停用时,必须打开平衡阀,关闭二、一次阀门;拆除变送器时,先打开平衡阀,关闭二、 一次阀。

10.2.11烟图挡板电动执行机构运行维护

10.2.11.1投运前检查项目与验收要求如下: a)外观检查符合质量要求。 b)测量回路接线号牌清晰、齐全,接线正确、美观,用手轻拉接线无松动,进出线口已封堵。 c)现场设备挂牌清晰、正确。 d)仪表检修前后校准记录齐全、规范,数据正确。 e)原工作回路已恢复,合上执行机构电源开关,阀位显示与实际阀位相符。 10.2.11.2烟肉挡板电动执行机构维护要求如下: a)各可动部分应灵活可靠,机械连接处不应有晃动现象, b)机械限位块紧固螺钉不应松动,制动装置应灵敏可靠。 c)执行器无漏油现象,齿轮箱油位不应低于油标孔中心线。 d)输出轴上的轴承、手操机构的丝杆、切换轴和滑块上的轴承等,每3~6个月应加一次润滑油 e)手动操作前,应将执行机构手/自动切换手柄切换至手动位置。 f)定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设备缺陷及时进行处理,并做好缺陷处理记录。 g)清扫宜每月一次,保持仪表及附件整洁、完好,标志正确、清晰、齐全。 10.2.11.3烟窗挡板电动执行机构停用要求如下: a)关断执行机构电源开关,采用抽展式电源开关的,应将切换开关切至就地位置。 b)运行中因检修需拆除接线时,应做好标志并包扎。

10.2.12其他系统运行维护

其他热工仪表、设备和装置的运行维护参照DL/T774相关规定

11.1.1控制系统的逻辑组态及参数修改、软件的更新(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版本升级和安装 补丁,保护联锁信号的临时强制与解除,均应履行审批授权及责任人制度,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实 行监护制,做好记录备案,监护人应对试验的具体操作进行核实和记录。 11.1.2控制系统检修与维护工作的单位,应制订资料管理制度(包括鉴别、分类、接受、归档、保管 和处置)。应健全控制系统各项技术资料和管理资料,并归类设立专人管理、及时更新

11.2.1信息安全防护

11.2.1.1应实施有针对性的防病毒侵害、防外部系统非法入侵和信息窃取的控制系统网络与信自安全

DL/T19252018

DL/T19252018

11.2.2信息安全管理

11.2.3操作权限管理

11.2.3.1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管理分级责任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对主机密码进行修改加固,完成主机加固。 b)对账户进行权限分配,保证对系统资源(包括数据和进程)的访问符合定义的主机安全策略, 防止主机权限被滥用。 11.2.3.2 权限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a)针对不同的电力监控专业系统,对不同的用户实体、不同的使用人员赋予相应级别的访问权限 和操作权限。 b)操作人员登录进入控制系统及操作,应进行账号身份认证及操作权限控制。从应用底层关闭系 统服务器上不必要的USB接口,杜绝操作人员外接U盘的操作。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如果是一体化DCS和TCS控制时,应对操作员站、工程师站、燃气轮 机控制室等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进行区别。 d)多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网络互通时,应对不同的机组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进行区别和核 实,操作权限上要做到相互隔离,同时当操作共用系统的机组网络通信出现故障时,共用系统 的操作权限能交由其他机组进行控制,指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 11.2.3.3密码及口令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a)服务器密码及口令管理要求如下:

DL/T 1925 2018

11.3.1检修试验管理要求

11.3.1.1为确保热工仪表、自动装置和保护装置准确、可靠地运行,应结合机组定期检修,对现场的 主要仪表、自动装置和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试验和抽查校验工作。 11.3.1.2应定期核对DCS和TCS的报警优先级的设置、报警设定值和变化速率设定值、自动控制调 节参数设定值、保护设定值与延时时间设定值设置,应与批准发布的定值清单一致并符合安全运行 要求。 11.3.1.3机组检修后定期试验项目,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制定。热工专业根据机组实际运行、检修情 况,在15天内完成试验项目的增补、修改,明确试验项目负责人,并将结果反馈至生产技术管理部门 汇总。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将最终的试验项目列入检修计划,并明确定期试验项目的时间、责任人。热 工专业根据审批后的试验项目,负责制订定期试验项目方案。 11.3.1.4机组检修时应对易燃气体检测传感器做好保护工作,防止检修期间对传感器进行污染,同时 做好登记和记录工作,检修结束后应对易燃气体检测传感器进行恢复,拆除保护装置,启机前应查看 易燃气体传感器状态和零位情况,有必要时对易燃气体传感器进行更换和标定工作,以满足机组正常 运行要求。 11.3.1.5机组大修后宜对IGV、速比阀、燃料截止阀、燃料阀等重要设备和阀门的控制特性进行试 验,记录其指令、阀位、位移、角度和电压等参数,和上次记录进行对比和分析,当出现较大偏差或 不满足规程要求时,应对其控制特性进行重新整定,并对整定后的结果进行记录和保存。 1.3.1.6在有爆炸危险的区域工作前,应在静电释放球处释放静电,使用铜质(防爆)工具,交出火 种和移动通信设备,着装符合防爆要求。

.3.1.7定期试验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a)定期试验由运行管理部门负责协调、组织,热工专业负责配合。 b)定期试验应在相关系统已投入运行,相关设备动作正常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定期试验只做逻辑 而不联动现场设备的情况产生(有些开关、高压电机等因设备自身原因不允许连续多次启动 的,可以切至试验位进行),确保试验项目的完整性。 c 定期试验进行前,热工专业应全面核对一次元件、通道、逻辑的正确性,试验时应尽可能采取 实际传动(现场原点处加信号)方式进行。不具备实际传动的信号,在确认现场回路可靠的情 况下,可在现场接线盒内加信号进行。 d)试验项目完成后,由运行管理部门、热工专业、生产技术管理部分别在试验记录表签字确认栏 中签字确认。试验结果栏由运行部门填写,应填写正常、不正常,某些特殊情况应在备注栏中 加以说明。 1.3.1.8检修机组在投入运行之前,应进行检修后的验收和试验工作,如果已经对系统相关设备进行 检查,则应按照适用的系统使用说明书要求重新对检修后的检查要求进行回顾。

11.3.2报警、保护、联锁信号定值修订

联锁信号定值,应由企业技术管理部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会审,厂级最高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签字汇编 成册,下发执行。 11.3.2.2报警、保护、联锁信号定值,按DL/T774相关要求,每两年核查修订一次。修改时应严格执 行规定的修改程序;修改后的定值清册、图纸、组态文件备份和核查修改过程资料,应在15天内归档 保存。

11.3.3控制组态修订

11.3.4软件、硬件升级改造管理

11.3.4.1应制订软件、硬件升级改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11.3.4.2控制系统应建立可靠性台账(包括部件更换、故障处理、异常检修,基本性能与应用功能试 验和模件精度测试记录台账,各控制站、操作员站、数据通信总线的负荷率定期在线测试台账等),通 过数据统计和设备检定的溯源数据分析,为软件、硬件升级改造提供基础依据。如控制系统运行时间 达两个机组A级检修周期,且故障异常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或因厂家已停止生产,备品价格明显上 涨时,经评估后可提出机组改造的建议。 11.3.4.3升级前,应对所有相关硬件的规格型号和相关软件的名称、版本号等做好记录,并进行所有 软件、数据的完全备份。升级后,应对系统的所有软件和数据进行完全备份。 11.3.4.4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后,应根据升级改造程度,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各项基本性能与应 用功能试验。全面升级改造后则应进行控制系统性能与应用功能、监控功能全面测试,测试结果应符 合制造厂和有关标准的要求。 11.3.4.5经过升级改造后的监控系统,在各设备性能及功能检查、试验正常的情况下,应进行72h的 离线运行,只有在系统的稳定性符合要求后,才能将系统正式投入在线运行。

11.3.5备品备件的保存与管理

TT.3.5.针对控制系统与设备运行情况,应建立备品备件管理台账,记录备品备件使用、存储情况, 并定期核对,及时补充;应特别加强预防和消除事故所需的备品配件的储备和管理,既要防止储备不 足而影响机组可靠运行的情况发生,也要防止储备过多造成浪费。 11.3.5.2应对备品备件的采购和服务进行控制(确认由供货方提供的技术规范书与实测指标的真实 性,对供方设备进行出厂测试、现场交货检验、安装后试验,过程服务质量评价等),以保证采购的备 品备件质量满足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要求。 11.3.5.3控制系统备品备件贮存环境与贮藏方式,应符合控制系统制造商要求和当地的安全防护要求 (宜贮存在环境温度一10℃~十40℃,相对湿度10%~90%且无易燃、易爆及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存储场所应无强烈振动、冲击、强磁场和鼠害)。 11.3.5.4控制系统模件应采用防静电袋包装或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后存放。存取时也应有相应的防 静电措施,禁止用手直接触摸模电路板。

11.4技术规程、制度与技术档案管理

钢筋直螺纹连接施工工艺[11.4.1基本要求

11.4.1.1应制订技术资料(技术规程、制度与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技术资料应纳入计算机管理

人负责。 11.4.1.2热工自动化系统运行、维护、检修过程的所有文件,在完工后应进行资料的分类整理,使其 符合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的要求。按规定的流程归档(如为纸质资料,应分类装订成册,及时移交相 关部门)。 11.4.1.3存储数据的专用存储介质,应分类保存,做好标签。异常、事故工况下的事故趋势记录、事 件顺序记录以及事故追忆记录,应明确汇集的责任人,负责复制一式三份,并送有关部门分级管理。 11.4.1.4技术资料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时,应有完备的防止存储介质损坏及其他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记录如以纸质版保存,应制订并落实有相应措施对记录储存设施进行有效控制,包括消防、防虫、温 湿度控制等,以确保记录保存在适当的环境中,以减少变质或损坏并防止丢失。 11.4.1.5当运行检修采用外包方式,则外包单位应进行峻工资料移交。移交时应形成峻工资料移交清 单,并经过双方签字认可。

11.4.2数据和软件备份

11.4.2.1试验结束后,记录表格的原件由热工专业负责归档保存,并且将扫描后的电子文档分别发至 运行部门、生产技术部保存。试验资料至少要保留两个检修周期CJJ 82-201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以备查阅。 11.4.2.2为防止软件管理不完善,发生软件内容不尽相同、版本不相统一、备份不及时、无统一管理 等现象,应从软件备份、软件保护、非临时性和临时性的软件组态修改、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升级等 方面规范控制系统的软件管理。

11.4.3.1健全技术标准库,包括相关的国家和行业规程、规范与技术标准和本单位热工 规范与制度和相关的企业标准。 11.4.3.2健全设备台账、记录,包括:控制系统设备清册台账,各类清册、系统图、厂家说明书,机 组检修计划和总结、控制系统设备检修台账、控制系统设备故障损坏和更换分类记录、保护系统动作 统计分析处理报告和异动申请、完工报告。

11.4.4.1测量与执行仪表系统,应建立定期抽查记录台账、调前合格率统计台账、检修与更换台账、 重要设备和阀门的整定参数记录。 11.4.4.2模拟量控制系统应健全试验方案、品质指标和整定参数记录、调节品质试验记录曲线和报 告、调节品质季度分析报告、控制系统逻辑和参数异动台账等。 11.4.4.3保护、联锁控制系统应健全报警和保护定值清册、试验操作卡和试验记录、异常动作和故障 统计台账、系统及设备检修台账。 11.4.4.4电源系统应健全电源熔断器容量及定值一览表、UPS电源装置功能异常记录和定期试验记 录、各档电源参数测试记录、电源系统布置、连接图纸、电源系统检修、试验方案及检修、试验记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