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20488-2018 核设施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pdf

NB/T 20488-2018 核设施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NB/T 20488-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3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2133
下载资源

NB/T 20488-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20488-2018 核设施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pdf

NB/T204882018

核设施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

NB/T204882018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抗震设计基准分级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总体要求 厂址设计基准地震动 6.1设计反应谱 6.2设计地震动时程的要求 地震效应计算. 7.1分析方法, 7.2模型和输入参数. 结构承载力评估, 8.1结构体系.. 8.2结构承载力. 结构荷载效应组合和接受准则 9.1荷载效应组合 9.2接受准则新12G03墙下扩展基础.pdf, 12 0延性构造要求 4 10.1总体要求 4 10.2钢结构 4 10.3混凝土结构 15 10.4钢板混凝土结构 15 其他要求 16 11.1 构筑物滑移 16 11.2构筑物倾覆 16 11.3相邻构筑物抗震间距, 11.4基础的抗震设计要求 17 衬录A(资料性附录) 核设施可接受的结构体系 18 附录B(规范性附录) 低矮混凝土剪力墙的承载力, 20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构筑物转动近似计算方法, 22 参考文献,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 计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芳、徐征宇、叶献辉、葛鸿辉、黄小林、董占发、屈云光、吴万军、田华 杨建华、孟剑。

NB/T 204882018

本标准规定的核设施运行期间可能遭遇的、作为设计输入采用的地震动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robabilisticseismichazardassessment(PSHA) 采用概率论的方法进行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考虑地震发生及相应地震动中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果包括场地的地震危险性曲线和一致危险性反应谱,用于确定设计基准地震。 地震危险性曲线 seismichazardcurve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robabilisticseismichazardassessment(PSHA) 采用概率论的方法进行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考虑地震发生及相应地震动中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分 析结果包括场地的地震危险性曲线和一致危险性反应谱,用于确定设计基准地震。 3.5 地震危险性曲线seismichazardcurve

一致危险性反应谱uniformhazardresponsespectra(UHRS) 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的场地在不同地震环境下,各周期点具有相同超越概率的反应谱值(加速 度、位移等)。 3.7 极限状态limitstate(LS) 构筑物、系统和部件(SSC)在地震中和地震后仍能行使安全功能的极限可接受性能,可定义为最 大可接受的位移、应变、延性或者应力等。 3.8 抗震性能设计分类seismicdesign·category(SDC) 对SSC的分类,其作用在于对由地震导致SSC失效从而可能对人员、公众或环境造成不利的放射性 和有毒物质影响的严重性进行分类。 3.9 抗震设计基准·seismicdesignbasis(SDB) 由抗震性能设计分类和极限状态共同定义的SSC设计的设计基准地震和接受准则。 3.10 概率目标性能指标probilistictargetperformancegoal 超过指定极限状态的目标年超越概率。 3.1.1 非弹性能吸收系数(F)inelasticenergyabsorptionfactor 用于考虑非弹性响应减小地震作用的折减系数,非弹性能吸收系数与极限状态和构筑物类型相关, 3.12 地震效应seismicdemand 在考虑的地震等级下物项的地震反应,地震效应包括内力和变形等。 3.13 控制地震controllingearthquake 用于确定厂址反应谱形状或确定场地反应分析需要的适宜的地震动的地震

一致危险性反应谱uniformhazardresponsespectra(UHRS) 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的场地在不同地震环境下,各周期点具有相同超越概率的反应谱值(加速 度、位移等)。 3.7 极限状态limitstate(LS) 构筑物、系统和部件(SSC)在地震中和地震后仍能行使安全功能的极限可接受性能,可定义为最 大可接受的位移、应变、延性或者应力等。 3.8 抗震性能设计分类seismicdesign·category(SDC) 对SSC的分类,其作用在于对由地震导致SSC失效从而可能对人员、公众或环境造成不利的放射性 和有毒物质影响的严重性进行分类。 3.9 抗震设计基准·seismicdesignbasis(SDB) 由抗震性能设计分类和极限状态共同定义的SSC设计的设计基准地震和接受准则。 3.10 概率目标性能指标probilistictargetperformancegoal 超过指定极限状态的目标年超越概率。 3.1.1 非弹性能吸收系数(F)inelasticenergyabsorptionfactor 用于考虑非弹性响应减小地震作用的折减系数,非弹性能吸收系数与极限状态和构筑物类型相关, 3.12 地震效应seismicdemand 在考虑的地震等级下物项的地震反应,地震效应包括内力和变形等。 3.13 控制地震controllingearthquake 用于确定厂址反应谱形状或确定场地反应分析需

抗震性能设计分类(基于SSC失效后果的严重

5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总体要求

5.1核设施工程厂址的设计基准地震动应根据NB/T20331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 5.2核电厂中的抗震I类、II类结构的抗震设计可采用本规范规定的方法。 5.3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采用分级法、通过定义不同的抗震设计基准进行不同严格等级设施的抗震 设计控制,每个设施的抗震设计基准由抗震性能设计分类和极限状态联合定义。不同抗震性能设计分类 对应的量化概率目标性能指标见表4。

表4SSC的概率目标性能指标

5.4如果采用不同于本规范的设计准则进行抗震设计,需保证构筑物超过设计极限状态的失效概率应 满足以下两个标准:(1)在设计基准地震动下超过可接受性能的失效概率小于1%;(2)在1.5倍设 计基准地震动下超过可接受性能的失效概率小于10%。

式中: Rp计算概率目标性能指标(P,)的概率比。

Rp一计算概率目标性能指标(Pr)的概率比。

H,=P, xR.......

D =PF ×Rp..

确定设计反应谱的参数

十基准地震动的设计反应谱(DRS)按式(2)计

DRS=DF×UHRS (2) 上因子DF在每个谱频率点处计算如下:

DF=Max(DE,DF)

DF, = 0.6(AR))

NB/T 204882018

SAo.tH, SAH

a 设计地震动时程的时间间隔不超过0.01s,且持续时间不少于20s。 b 计算设计地震动时程的5%阻尼比反应谱在频带[f,10范围内的控制点数不得少于100个,且 在0.1Hz~50Hz或尼奎斯特频率范围内的对数坐标上均匀分布。 设计地震动时程的5%阻尼比反应谱(使用单组时程)或5%阻尼比平均反应谱(使用多组时 程)在所有控制点处不得低于目标反应谱的90%。且反应谱的每个控制点,在其相应频率±10% 的频带内,即不得有超过9个相邻的频率点谱值全部低于目标反应谱,

NB/T20488—2018 d)设计地震动时程的5%阻尼比反应谱(使用单组时程)或5%阻尼比平均反应谱(使用多组时程) 在所考虑频率范围内的所有控制点处,谱值不得超过目标反应谱的130%。当不满足这一要求 时,则需计算加速度功率谱密度,以检验时程在整个频段内不存在能量空缺。 e)按上述方法得到的合成地震动时程应具有足够的强震持时,不低于6s,且其地面峰值加速度α、 峰值速度v和峰值位移d之间的相互比值(vla和ad/v2)与用于确定一致危险性反应谱的控制 地震的震级和震中距特征值相一致。 f 每组时程的三分量之间应满足统计独立的要求,任意两条时程的互相关系数不应大于0.16。 不得采用简单平移时间轴的方式合成地震动时程。 6.2.3线性地震分析可采用人工合成、实测或修正实测时程,非线性地震分析可采用多组实测或修正 实测时程。当采用修正实测时程时,可按比例调整实测时程的傅里叶幅值,但不得改变实测时程的傅里

构筑物的地震效应应根据GB50267和NB/T20256的相关要求进行计算,可采用线性等效静力 性动力分析、复频率反应法或非线性分析方法

7.1.2 非线性分析

NB/T204882018

表6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有效刚度

用于计算地震反应的数学模型应包括下面的质量:结构自重、固定设备重 和活荷载代表值(不应 小于设计活荷载的25%) 当设计雪荷载小于等于1.4kN/m²时可不考虑。当雪荷载超过1.4kN/m²时,应考虑设计雪荷载,但 是考虑到场地条件、形状和荷载持时等因素,可以采用75%的设计雪荷载。

NB/T 204882018

表7动力分析中的阻尼比(续)

7. 2. 3~阻尼比

7. 2. 3~阻尼比

线弹性分析中根据承载构件的平均响应水平来确定物项的阻尼比,见表7。平均响应水平通 承载力的比值来表示(De/C),按照表8进行估算。

表8估计阻尼的响应水平

表9确定阻尼的最大响应水平汇总

3.1.1核设施可接受的结构体系及体系定义参见附录A。核设施首选的结构体系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 延性以承受设计基准地震。提供包容的首选结构体系也应具备足够的刚度来限制层间位移以限制外墙的 裂缝,具备这些特征的结构体系包括: a)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提供抗侧力体系的结构 b)板/墙结构。

NB/T 204882018

隧道爆破作业施工方案8.1.2在设计基准地震下会产生过大的层间位移或者发生脆性破坏的结构体系不能在核设施中采用。 在核设施抗侧力体系设计中不得使用的结构体系包括素混凝土体系、采用仅承受重力的连接形式的预制 混凝土体系、无钢筋的砌体体系、木结构。其他体系的使用应经过验证。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可按照NB/T20012的规范确定,钢结构的承载力可按照NB/T20 确定。对于低矮的(墙高/墙长<2.0)具有边缘构件或者端墙的混凝土墙,可按照附录B进行抗 力评估。

结构无薄弱层或软弱层

式中: F,——非弹性能量吸收系数,见表10

建筑工程-太平新区(东区)D区4#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SA(f.) Fus = Fusi SA(F) ≥1.0.

式中: SA(f)一一结构主频(fh)的加速度谱值; SA(fo)一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有效自振频率(fe,式11或式12定义)对应的加速度谱值; 当f, ≤ pEAKS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