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116-2020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信息交换测试规范.pdf

DLT 2116-2020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信息交换测试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9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525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2116-2020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信息交换测试规范.pdf

ICS29.020 CCS F 20

DL/T2116—2020

武汉某双塔单跨钢箱梁悬索桥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电力需求响应系统信息交换测试规范

DL/T2116—2020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测试要求.… 测试流程 测试规则 附录A(资料性) 测试用

DL/T21162020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智能电网用户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慧和仕科技有限责任 公司、江苏联宏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 销服务中心、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 学、杭州赫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河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大 学、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云南 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宋宋、何胜、陈珂、周红全、唐海燕、谌礼操、谢尊辰、汪群军、杨世海、 孙丹、张少迪、周晖、孔德松、张孝杰、陈波、谢俊、朱思成、孔祥玉、吴昊文、曹晓冬、李波、 李思维、丁心志。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DL/T21162020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信息交换测试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需求响应系统信息交换测试的测试要求、测试流程和测试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电力需求响应系统中需求响应服务系统主站、需求响应聚合系统主站、需求响应终 端的信息交换测试。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32672电力需求响应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DL/T1867电力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规范

GB/T32672、DL/T1867界定的以及下列未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需求响应信息交换测试demandresponseinformationexchangetest 确定被测需求响应服务系统、需求响应聚合系统和需求响应终端的信息交互报文格式是否与DL/T 1867中规定相一致。 3.2 被测对象objectsundertest 信息交换的被测对象,包括需求响应服务系统、需求响应聚合系统和需求响应终端。 3.3 信息交换informationexchange 不同系统或终端的信息流按照统一的信息模型组织信息,并通过信息交换服务来交换信息。 3.4 测试用例 testcase 为验证信息交换而设计的一组包含用例名称、用例描述、用例报文示例、期望回复报文和期望发 送报文的描述。 3.5 测试套件testsuite 适用于具体被测对象的一组或多组测试用例。 3.6 上位节点upnode;UN 需求响应系统中,用于表示参与信息交换的系统的代号,相较于下位节点,通常指代需求响应服 务系统、需求响应聚合系统。 [来源:DL/T1867—2018,3.11]

DL/T 21162020

下位节点downnode;DN 需求响应系统中,用于表示参与信息交换的系统或终端的代号,相较于上位节点,通常指代需求 响应聚合系统、需求响应终端。 [来源:DL/T1867—2018,3.12]

信息交换测试主要目的是检测UN或DN信息交换过程是否符合DL/T1867中规定的报文格式要 求,测试场景中应包含被测对象、检测工具和通信网络。因此检测时应提供一套信息交换测试系统作 为测试工具,同时提供被测对象与测试工具通信的网络接口。 测试过程中将被测对象看作一个黑盒子,不考虑内部实现逻辑,仅测试信息交换报文是否符合 OL/T1867的规定。宜支持自动测试、减少人工干预。测试完成后,应自动输出测试结果

信息交换测试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信息交换测试系统结构

本文件中提及的被测对象主要包括电力需求响应服务系统、需求响应聚合系统和需求响应终端。 检测软件作为DN时,可检测需求响应服务系统和需求响应聚合系统;检测软件作为UN时,可检测 需求响应聚合系统和需求响应终端。 测试工具通过本地以太网与被测对象实现网络连接。

5.1.2注册服务测试

注册服务测试包含对查询注册请求、创建注册请求、创建注册响应、取消注册请求、取消注

应共五项子服务的报文测试,具体测试内容见表

DL/T21162020

表1注册服务测试内容

5.1.4报告服务测试

报告服务测试包含对注册报告请求、注册报告响应、创建报告请求、创建报告响应、取消报告请 求、取消报告响应、资源报告请求、实时数据报告请求、曲线数据报告请求、数据报告响应共十项子 服务的报文测试,具体测试内容见表3。

表3报告服务测试内容

DL/T21162020

DL/T21162020

5.1.5参与服务测试

参与服务测试包含对创建参与请求、创建参与响应、取消参与请求、取消参与响应共四项子用 文测试,具体测试内容见表4。

表4参与服务测试内容

5.1.6询问服务测试

表5询问服务测试内容

DL/T21162020

测试顺序示例如图3所

图2电力需求响应信息交换测试顺序

测试顺序示例如图4所

图3注册服务测试顺序示例

报告服务测试顺序示例如图5所示。

测试顺序示例如图6所无

DL/T21162020

5报告服务测试顺序示

询问服务测试顺序示例如图7所示。

图6参与服务测试顺序示例

DL/T 21162020

注:实线箭头表示HTTP请求,虚线箭头表示HTTP响应;虚线框内表示一个完整的会话场景。在询问服务之前必 须已注册。图中只展示部分询问服务项作为测试顺序的示例,不表示全部服务项。

图7询问服务测试顺序示例

测试时限要求如下: a)在测试过程中,需要被测对象发起的报文,必须在测试人员设置的测试时间(在测试工具提示 发送相应报文后的5min)内发送到测试工具,若超时则该项内容测试失败; b)由测试工具发起,需要检测对象响应的报文,必须在设置的测试时间内进行响应,需求响应终

DL/T21162020

端收到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回复的时间不大于5s,需求响应服务系统和需求响应聚合系统 应时间不大于15min,若超时则该项内容测试失败; c)若因为测试顺序中靠前的服务测试失败而导致无法测试,则未测试的服务也判定为失败。

a)配置被测端信息:在进行测试前,需要在测试工具中对被测终端或系统进行新建和维护,输入 必要的测试信息,被测端信息将作为测试过程和最终报告的重要内容。 b)测试执行:选择既有的测试套件、通信模式和被测对象后,可一键执行自动化测试过程。测试 套件由不同排列组合的测试用例构成,系统将内置通用用例和套件。 C 测试监测:测试执行过程中或执行完成后,可对测试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测,动态监视测试步骤 并生成测试记录。 d) 生成报告和报告分析:系统结合测试记录和测试规则等信息得出测试结论,并形成测试报告提 供用户查看和下载,同时对已完成的测试进行数据分析。

6.1测试结果合格判定

6.2测试结果不合格判定

GB/T 29503-2020 铝合金预拉伸板测试结果中测试用例有任意一项未通过应判定整体测试不合格。

6.3被测对象测试结论

系统测试结论应分为测试合格和测试不合格

DL/T21162020

测试用例由序号、用例名称、用例描述、用例报文示例、期望回复报文和期望发送报文组成。“期 望回复报文”指在测试过程中被测端作为被动响应一方应当回复给测试工具的内容,“期望回复报文” 需在用例报文发送后回复给测试工具;“期望发送报文”指在测试过程中需要被测端主动发送给测试工 具的报文,被测端发送“期望发送报文”后测试工具将使用用例报文进行回复。“期望回复报文”与 期望发送报文”相互之间无关联,仅分别与用例报文交互。 用例中requestID为请求方生成的无固定格式的随机参数;registrationID为UN产生的无固定格式 的随机参数;dnID为DN的编号,一般是由UN分配的无固定格式的随机参数,三类ID交互时不需要 与测试用例中完全相同。 每条测试用例的前置条件都应按照5.2中规定的测试顺序进行测试,以下不再赞述。 以下列举常用测试用例,测试人员可在测试过程中根据不同测试场景进行用例添加和用例组合。

岩前隧道斜井专项施工方案(南平京台A5标)按审核意见修改后注册服务测试用例见表A.1。

A.1注册服务测试用例

DL/T2116202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