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2166-2020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性能试验规程.pdfICS27.100 CCS F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杨
DL/T21662020
DL/T 21662020
《郑州市建设工程日照分析管理办法(试行)》和《郑州市建设工程日照分析技术规定》(郑自然资文[2021]124号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1年3月1日).pdf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性能
Performancetestcodesforutilityboilerfluegaswaste heatutilizationdevice
DL/T21662020
DL/T 21662020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08)归口。 本文件起章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西 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周科、张知翔、赵鹏程、张广才、吴涛、徐党旗、柳宏刚、丛日成、周平、余园元、 解冰、周凌宇、赵亮、聂思聪、谢贝贝。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DL/TC08)归口。 本文件起章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西 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起草人:周科、张知翔、赵鹏程、张广才、吴涛、徐党旗、柳宏刚、丛日成、周平、余园元、 解冰、周凌宇、赵亮、聂思聪、谢贝贝。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DL/T21662020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性能试验规程
本文件规定了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性能试验(包括鉴定试验、验收试验和常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低温省煤器、低温省煤器与暖风器联合系统、低温省煤器与供热联合系统、低温省 煤器与烟气再热器联合系统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性能试验。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2624.2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2部分:孔板 GB/T2624.3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和文丘里 喷嘴 GB/T8117(所有部分)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 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DL/T469 9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 DL/T904 4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DL/T21662020
DL/T2166—2020
3.19 漏风率airleakageratio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烟气侧漏入的风量占流经余热利用装置的总烟气量的比例。 3.20 电耗率变化powerconsumption 与无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相比,投运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后,单位时间内厂用电率的变化值
a)节能量: b)吸热量; c)工质侧阻力; d) 烟气侧阻力; e) 烟气侧进出口烟气温度; f) 工质侧进出口工质温度; g) 空气侧进出口空气温度; h) 烟气侧漏风率; i)电耗率变化。
4.2试验前应达成的协议
a)试验目的与试验项目; b)试验单位职责范围; c)试验燃料特性及其允许变化范围; d)试验项目的测试和计算方法: e)试验项目、测点位置与数量; f)测试前工况的稳定时间和测量持续时间; g)将测试结果修正到保证条件下的计算方法; h)其他本文件未尽事宜。
试验大纲由试验负责单位编写,并经试验各方认可,内容至少应包括: a)试验目的; b)试验条件与要求; c) 试验项目; d) 测试项目、仪器设备、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 e) 试验数据处理原则; f)试验人员与组织 g)试验日程与计划
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应具备如下条件: a)烟气余热利用装置运行正常; b)所有参与试验的仪器仪表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 c)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可正常投入与退出,期间机组环保参数满足排放要求:
DL/T 2166=2020
d)试验期间机组应保持负荷稳定、煤质相同;投入与退出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时,各辅助设备的运 行方式应保持一致; e)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烟气侧入口温度、工质入口温度、工质流量应接近设计值; 试验期间,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系统运行条件应达到GB/T8117(所有部分)的要求,并对 系统进行隔离; g)采用试验方法确定锅炉效率时,锅炉及其辅助系统运行条件应达到GB/T10184的要求; h)试验期间,主要运行参数的波动范围见表1。
表1主要运行参数的波动范围
试验前,机组应连续正常运行3d以上。测量前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在试验负荷及条件下稳定运行时 间不应少于2h。
4.6.1试验数据应全部记录于专用表格中。
d)试验内容与数据; e) 测试仪器; f)记录人、计算人与负责人。 采样频次 a)每个试验工况的持续时间不应低于2h; b)所有测试数据宜采取自动连续测量的方式进行采集,数据采集间隔不大于1min;如必须进行 人工测量的数据,测量间隔时间不应大于15min。
a)每个试验工况的持续时间不应低于2h; b)所有测试数据宜采取自动连续测量的方式进行采集,数据采集间隔不大于1min;如必须进行 人工测量的数据,测量间隔时间不应大于15min。
采用节流装置测量,节流装置应满足试验要求。宜采用的装置有尖锐边缘孔 参照GB/T2624.2和GB/T2624.3)、椭圆喉部取压喷嘴(参照GB/T8117.1)。
5.1.2烟气和空气流量
烟气和空气流量应按GB/T10184规定的方法测量
工质温度应按照GB/T8117.1中规定的方法测量
5.2.2烟气和空气温度
DL/T21662020
烟气和空气温度参照GB/T10184中规定的方法测量。温度测点应布置在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进出 口截面上,应远离通道的转弯、有阻碍物或变径处,宜采用网格法测量,使用热电偶温度计,空气或 烟气温度为其每一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如被测量截面存在明显的气流分层流动现象,则应采用流 量加权的方法计算截面平均空气或烟气温度。
任何扰动的直管段上,宜采 准确度适当的压力变送器测量, 值的境木平均值
5.3.2烟气和空气压力
按照GB/T10184中规定的方法确定 靠近烟气余热利用装置进出口,同一测量截 应有4个测压孔,烟气和空气压力为其每
按照GB/T10184中规定的方法确定。应采用网格法对烟气进行取样和分析,在不影响精度的前提 下,可将采样的烟气混合为1个或2个样品进行分析。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结束后,均应采用标准气体 对烟气分析仪进行标定,以校核分析仪器的准确性。
按照GB/T10184中规定的计算方法确定。
式中: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入口烟气压力,kPa;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出口烟气压力,kPa。
DL/T21662020
式中: Pw1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入口凝结水或热媒水压力,kPa; Pw2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出口凝结水或热媒水压力,kPa: p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进、出口凝结水或热媒水平均密度,kg/m"; g 重力加速度,m/s; Z1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入口凝结水或热媒水压力测点断面几何标高,m; Z.
式中: t—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入口烟气温度,℃: 一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出口烟气温度,℃。
一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入口凝结水或热媒水温度,℃:
式中: 一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出口空气温度,℃。
式中: fr1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再热段入口烟气温度,℃; Lm—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再热段出口烟气温度,℃。
式中: ral一一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投入运行时厂用电率,%: ra0一无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时厂用电率,%。 无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时的厂用电率rao又可以按烟气余热利用装置退出运行时的厂用电率ra2减去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烟气侧阻力所带来的电耗率增量rAa,其计算公式为
DL/T21662020
式中: ra一一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烟气侧阻力所带来的电耗率增量,%。 可参考DL/T469中风机功率与压力的对应关系,并假设风机功率不受阻力变化影响,计算得到风 机功率的变化,从而获得电耗率增量TA。
北福工业区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吸热量计算公式为
gm —一进入烟气余热利用装置的工质流量,t/h; hout——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出口工质比焰,kJ/kg; hin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入口工质比烩,kJ/kg
6.10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漏风率
温州住宅前安置房防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漏风率计算公式为
粗略估算烟气余热利用装置漏风率时,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入口烟气过量空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