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232-2019 直流换流站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DLT 5232-2019 直流换流站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6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771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5232-2019 直流换流站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17.1.1本章适用于直流换流站工程的管型母线、金具、设备连接 线的施工及验收。

17.2.1母线、金具焊接应由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 焊工进行,焊接重量应符合《母线焊接技术规程》DL/T754的有 关规定。 17.2.2管型母线、金具焊接所用的焊条、焊丝应与母材成分相匹 配,表面应无氧化膜、水分和油污等杂物,并应符合《母线焊接 技术规程》DL/T754的相关规定。 17.2.3正式焊接前,应取管型母线、金具试件进行焊接工艺试 验,焊接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及断口不应有气孔、夹渣、裂纹、未熔透、未焊透等 块陷。 2无损检测的重量等级应符合《母线焊接技术规程》DL/T 754的有关规定。 3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不应低于原材料抗拉强度标准值的下 限,经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得低于原材 料标准值的60%。 4焊接接头直流电阻值不应大于规格尺寸均相同的原材料 直流电阻值的1.05倍。

湖南某高速公路项目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L/T 5232 2019

17.2.4管型母线焊接前应进行坡口处理,焊接对口处应平直, 弯折偏移不应大于0.2%,中心线偏移不应大于0.5mm。 17.2.5焊缝应呈圆弧形,母线对接焊缝的上部应有2mm~4mm 的加强高度,不应有毛刺,不应凹凸不平。 17.2.6金具现场焊接长度、焊缝的加强高度应符合设计及产品技 术文件的规定。

[17.3 安 装

DL/T52322019

17.4.1验收时,应进行下列检查: 1瓷件应完整,清洁;铁件和瓷件胶合处均应完整无损,复 合绝缘子外观应完好,无破损和起皮。 2设备连接线弧度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无明显的局部弯曲 现象。 3所有螺栓、垫圈、闭口销、锁紧销、弹簧垫圈、锁紧螺母、 等电位线(片)等应齐全、可靠。 4交接试验应合格。

17.4.1验收时,应进行下列检查

DL/T5232= 2019

18.2.1原材料的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馈电元件的运输应采取防冲击措施,馈电元件运输过程中 不得受损伤或断裂。 2活性填充材料应采用密封运输。 18.2.2原材料的验收、保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馈电元件不得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并与铜电缆焊 接完好。馈电元件存放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并应保持堆 放场地干燥、清洁。 2活性填充材料应干燥,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室 内,应密封包装,封口牢固可靠。 3环氧树脂应密封良好,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室 内,并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4焊接用焊条、焊剂、模具等的保管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 规定。 18.2.3原材料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现场取样进行检验: 1 保管期限超过规定。 2因保管不良有变质可能。 18.2.4电缆的验收及保管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 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8的有关规定。

DL/T5232= 2019

18.3电极路径复测

18.3.1测量用的仪器及量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经纬仪最小角 度读数不应大于1',钢尺最小读数不应小于1mm。 18.3.2测量前应依据设计文件提供的数据复核控制桩坐标,并以 此作为测量的基准。直线段控制桩不应少于3个,弧线段控制桩 不应少于4个,辅助设施控制桩不应少于1个。 18.3.3复测发现地形地貌与设计文件不符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 联系,确定处理方案。 18.3.4测量定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控制桩进行,并绘制复测 定位图。 18.3.5复测的电极形状应与设计文件相符,复测总长与设计总长 的偏差不应大于0.3%。

18.4.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现场调查的地质资 料、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制定电极开挖措施, 18.4.2土方开挖前应对复测路径进行校验。 18.4.3土方开挖应按设计文件施工,减少对需开挖以外地面的 破坏,合理选择土方的堆放点,表层耕植土与底层土壤宜分开 堆放。 18.4.4开挖后形成的边坡应按不同地质条件规定进行放坡,宜设 置馈电元件及活性填充材料施工的平台,清除平台周边的浮石、 悬石,需要采用护坡支撑的施工段,应做好护坡支撑,以保证边 坡稳定。 18.4.5当开挖施工段地下水丰富时,应采取排水或井点降水法等 降低水位的措施,并应确保炭床槽内无积水;当炭床槽位于砂石 时,应将炭床周围500mm内用黏土置换。在难以成形的炭床 槽施工段,应采用模板支护以保证炭床槽成形

18.4.5 富的,应未取排或升点降水法等 降低水位的措施,并应确保炭床槽内无积水;当炭床槽位于砂石 层时,应将炭床周围500mm内用黏土置换。在难以成形的炭床 槽施工段,应采用模板支护以保证炭床槽成形。

DL/T 5232 2019

18.4.6开挖时如发现土质与设计文件不符或发现天然孔洞、文物 等,应通知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18.4.7炭床槽的断面尺寸和槽底深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不得 有负偏差,且炭床底面沿电极方向应平滑,不应出现突变及急弯。

18.5.1采用电弧焊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从事焊接施工的焊工应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书。 2焊接前应进行焊接试验,每名焊工应焊接不少于3个试 件,检验焊接工艺及焊接重量,应合格。 3圆钢与圆钢对接焊接时,焊缝的位置、坡口的形式和尺寸 应符合《气焊、焊条电弧孤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T985.1的规定,焊缝位置沿接地极轴线方向的偏差不大于测 量距离的5%o,横向偏差不大于50mm,对接焊缝轴线错位偏差 不大于2.0mm,焊缝余高允许偏差为2.0mm土1.5mm。 4圆钢与圆钢搭接焊接时,焊接长度不应小于圆钢较大直径 的4倍。 5铜电缆与圆钢搭接焊接时,铜电缆先散股清除表层绝缘 漆,后穿铜压接管压接成密实铜头,压接长度不应小于铜电缆与 圆钢中较大直径者的6倍。压接管的内径与铜电缆芯部直径匹配 模具应与压接管外径匹配,铜管壁厚不小于5.0mm,压接方法按 有关电缆终端压接规定进行;焊接宜使用直流焊机和铜焊条,铜 电缆与圆钢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较大直径者的4倍,焊缝应按设计 文件要求的焊缝的有效厚度焊满,且表面光滑。 6馈电元件焊接时,应采用分层施焊。每层焊接完成后,应 将焊渣清除净,以保证焊接重量。 7焊接接头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全数进行外观检查,焊缝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 有裂缝和明显的焊瘤、焊坑、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DL/T 5232 2019

2)应全数进行尺寸检查,测量焊接点直径和搭边长度, 焊接点直径应大于母材直径,堆积高度不小于 3mm;单侧搭边长度不小于10mm。 3)应全数进行直流电阻测量,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焊 接接头接地体直流电阻不得大于规格尺寸均相同的 接地体直流电阻值的1.05倍。 4)应全数进行探伤检查,结果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18.5.2采用放热焊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采用放热焊接时,施工人员应经厂家培训,掌握放热焊接 技术要领。 2放热焊接器具、焊剂应有产品合格证,宜由同一制造厂 提供。 3使用的模具规格应与焊接母材配套并完好,母材和焊接模 具应清洁。 4模具内焊剂应填充密实,模具合缝应紧密无松动,点火过 程安全可靠。 5放热焊接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全数进行外观检查。放热焊接点应平滑,母材应 被包裹在焊接点内,完全融合。表面光亮,接头饱 满,应无贯穿性的气孔。 2)应全数进行尺寸检查,放热焊接点任意方向的尺寸 应大于母材规格。 3)应全数进行直流电阻检查,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焊 接点直流电阻不得大于规格尺寸均相同的母材直流 电阻值的1.05倍。

18.6活性填充材料铺设

18.6.1活性填充材料铺设前应保持干燥,施工现场临时堆放及转 运时,应做好保护措施,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及破坏。

DL/T52322019

18.6.2装卸、转运及铺设活性填充材料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应 穿戴防尘防护用品。 18.6.3铺设前炭床槽应清理干净,铺设活性填充材料时不应混入 杂质。 18.6.4每段炭床的长度应与相应电极段长度一致,炭床轴向曲率 应与电极曲率及控制轴线一致,炭床截面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的 要求,炭床中心线与控制轴线偏差不大于10mm,炭床截面尺寸 与设计值允许偏差为0mm~+20mm。 18.6.5在电流入地点、搭接焊接及与电缆焊接处炭床尺寸应适当 加大,且馈电元件与炭床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值。 18.6.6活性填充材料铺设应分层夯实,不得有空隙和水泡,铺设 后应进行密实度取样试验,取样可按电极上设计的控制点分段进 行,且每段不长于200m。每段取一组,一组3个点。结果应符 合设计文件的要求,设计文件无规定时,于焦炭密实度应大于 1000 kg/m。

18.7.1馈电元件应敷设于炭床中心位置,其中心与炭床截面中心 偏差不大于20mm。 18.7.2馈电元件敷设路径应圆滑,圆弧段敷设的馈电元件应提前 做预弯,不得出现突变及急弯。 18.7.3电极自然分段点的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分段点馈电 元件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2m;设计文件有特殊要求时,应符合 设计文件要求。 18.7.4电极采用电缆穿越沟渠时,每段电缆不应少于两根并联且 电缆规格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在电极的断开点宜设置均流环。

18.8.1电缆施工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

电缆施工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

DL/T 5232 2019

收标准》GB50168的有关规定。 18.8.2电缆不得接续。 18.8.3电缆直埋时应按蛇形敷设。 18.8.4电缆直理及回填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直理深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设计文件无要求时 在农田中的埋深不应小于1m,穿越沟渠的埋深低于沟渠底部的 长度不应小于1.5m。 2电缆应理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条件限制不能理设于冻士 层以下时,应采取防止电缆损环的措施。 3直理电缆应理设在边长不小于0.3mx0.3m的正方形细 砂中央,并应在细砂正上方覆盖水泥预制板或砖块,覆盖宽度 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设计文件有要求时应按设计文件要 求执行。 4直埋电缆在直线段每隔50m~100m处、转弯处、穿越沟 渠的两岸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 18.8.5与馈电元件接续前,电缆交接试验应合格,接续应符合本 规范第18.5节的规定。 18.8.6电缆与电缆、电缆与馈电元件接续采用环氧树脂密封时 密封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且电缆剥除绝缘层段应密封在 环氧树脂封头内,电缆绝缘层密封长度不应小于20mm。 18.8.7采用成套电缆终端制作时,应符合有关电缆终端制作工艺 的规定。 18.8.8宜在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做好标识,标明电缆编号 型号、起始位置。

18.9.1炭床上部600mm厚的回填土应采用人工回填,回填时不 应破坏炭床形状;炭床周围300mm~500mm范围内的回填土应 为细土壤,不得混有杂物。

DL/T 5232 2019

18.9.2土方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回填300mm厚度应夯实一次。 18.9.3开挖时分开堆放的表层土壤应铺设在回填土的最上层,并 应适当高于坑口周围的地面。当设计文件有集水要求时,应按设 计文件的要求施工。 18.9.4冻土回填时应先将坑内及冻土块中的冰雪清除,将冻土 块捣碎后进行回填夯实。冻土坑回填经历一个雨季后应进行二次 回填。 18.9.5电极穿越沟、渠、塘等低洼地带回填应符合设计文件提供 的边坡坡度、基底处理、基槽标高偏差等要求。 18.9.6回填完毕后应按设计文件要求设置标志桩;设计文件无 要求时宜按直线段50m~100m、圆弧段50m的间距适当设置 标志桩。

18.10电极辅助设施安装

18.10.1渗水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过滤材料应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参数选择,并应分规格 堆放。 2清除井底多余泥土和杂物,井底平整,不得污染炭床。 3下料铺装应根据设计文件由下至上分层进行,下料不得扰 动已铺装层。 4各层过滤材料及各层填料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每 层材料铺装应平整,每层厚度偏差不大于30mm。 5渗水井深度超过设计文件要求时,各层填料按比例增加, 6并体编号标识应醒目、清晰、准确。 18.10.2检测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清除井底多余泥土和杂物,整平井底,不得污染炭床。 2检测管长度满足设计文件要求,底部装设滤网,有效防止 焦炭及淤泥渗入【冀】J16J158:CDPA轻集料连锁砌块复合保温连锁砌块构造(带书签),监测管口装设可开启的密封盖。 3检测管安装位置及深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检测管中

DL/T 52322019

心偏移偏差不大于5mm,管深度偏差不大于5mm,垂直度偏差 不大于5mm。 4应在检测管口标明用途及长度。

18.11导流系统工程施工

18.11.1导流系统工程有架空导线分流和电缆分流两种方式。 18.11.2当导流系统采用架空导线分流方式时,土石方工程、基 础工程、铁塔工程、架线工程、接地工程、线路防护工程的施工 及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8.11.3当导流系统采用电缆分流方式时,电缆工程施工及验收 应符合本规范第18.8节的规定。 18.11.4接地极内电抗器、电容器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9章、 第12章的规定。 18.11.5接地极内管型母线安装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 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9的相关规定

18.12.1 验收时,应进行下列检查: 1 隐蔽工程应按规定项目、内容完成 2 工程本体的标识应完善, 对周围环境的恢复应完成。 4 其他遗留问题应处理, 5交接试验应合格

18.12.1 验收时,应进行下列检查: 1 隐蔽工程应按规定项目、内容完成 2 工程本体的标识应完善, 对周围环境的恢复应完成。 4 其他遗留问题应处理, 5交接试验应合格

DB33∕T 1136-201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pdfDL/T 5232= 201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