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083-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2083-2020 水电站库容超声波法测量规程.pdfDL/T20832020
不应大于20cm+0.1%D。 注:D指所测深度,单位为厘米(cm)。 d)记录方式应采用数字记录。
7.2.2多波束测深仪
7.2.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
静态水平精度应在(5mm+1ppm)以内,静态垂直精度应在土(10mm+1ppm)以内;动态水 平精度应在士(20mm+1ppm)以内Q/GDW 10742-2016标准下载,动态垂直精度应在±(30mm+1ppm)以内;定位时间延迟的准 确度应优于0.05S。 注:1ppm指每千米误差1mm
7.2.5表层声速仪与声速部面仪
量程不应小于水库的最大深度,测量精度不应低于0.05m/s,分辨率不应低于0.001m/s。
导航软件应具备测线或目标点布设、自动采集并记录定位数据、图像导航等
7.3.1单波束测深系统安装
单波束测深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换能器宜安装在距船头1/3~1/2船长处,每次工作前后,均应测量换能器吃水深度并精确至厘米。 b)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天线安装在测量船上净空条件好的地方,天线高应测量至换 能器底部并精确至厘米。 c)换能器与定位中心若不在同一铅垂线上,则偏差大于图上0.3mm时应进行偏心改正。
7.3.2多波束测深系统安装
多波束测深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换能器应固定安装在距船头1/3~1/2船长处。 b)姿态传感器宜安装在船体重心位置或靠近重心的位置,并应靠近多波束换能器。 罗岁经安装轴线应与测量船首尾线平行,读数零点宜指问船脂。 d)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天线安装在测量船上净空条件好的地方,天线高应测量至换 能器底部并精确至厘米。
)多波束换能器、姿态传感器及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天线与参考点之间的三维空 位置关系测量精确至厘米。 换能器、姿态传感器、罗经、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天线应牢固固定在船体上或 装支架上,相对位置及运动状态应保持一致。
3.5.1单波束测深系统
单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深度准确度校验应采用定点校验方法,即在船相对静止不动时,收集足够时 间(重复测点个数大于20个)内的测量数据,然后计算重复测点水深测量值的中误差,精度应满足 4.3.2要求,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O 中误差,单位为米(m); 重复测点水深测量值,单位为米(m); 重复测点水深测量值的平均值,单位为米(m);
DL/T20832020
DL/T20832020
n 一重复测点个数。
7.3.5.2多波束测深系级
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深度准确度校验应采用定点校验、平行测线校验、交叉测线校验和综合校验 等方法。其中,定点校验可按公式(1)计算,水深测量值的中误差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中误差,单位为米(m); 不同测线条幅重复测点水深测量值的差值,单位为米(m); 一重复测点组数,两个重复测点为一组
7.3.5.2.1平行测线校验
7.3.5.2.2交叉测线校验
布设两条垂直测线,计算重复测点水深测量值的均方差值,计算公式见公式(2)。
7.3.5.2.3综合校验
综合校验宜采用“#”形测线布设方法,如图1所示。选择多波束测深系统工作水深范围内的水域,布 设四条呈“#”形测线,纵向两条测线(A和B)互相平行,测量方向相反,条幅重叠率在10%~20% 之间;横向两条测线(1和2)互相平行,测量方向相同,条幅重叠率为50%;综合校验计算方法宜在 “”形测线测量区内,查找重复测点,并统计重复测点水深测量值的均方差值,计算公式见公式(2)。
7.3.5.3比对校验
图1水深测量准确度检验测线布设图
布设与多波束测线垂直的断面,采用单波束测深仪测量水深后,计算重复测点水深测量值的中误 差,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一中误差,单位为米(m); h—多波束水深测量值,单位为米(m); h,——重复测点单波束水深测量值,单位为米(m); 重复测点个数。
DL/T20832020
7.4.1.1单波束测深系统测深宜采用断面法或地形法,对于局部水域的水下地形测量,测深点 点法布设。 7.4.1.2多波束测深系统测深宜采用全覆盖地形法。
水下地形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下地形测量应利用岸上经检查合格的控制点。 b)在水下环境不明区域测量时,应了解测区的礁石、沉船、水流和险滩等水下情况;作业中,船 体横摇、纵倾不宜过大,当遇有大风、大浪、大雾时应停止水上作业。 c)每次测量前后,应在测区平静水域进行测深比对,求取测深仪的总改正数;比对可选用其他测 深工具,对既有模拟记录又有数字记录的测深仪进行检查时,应使数字记录与模拟记录一致, 二者不一致时以模拟记录为准。 d)水面高程按图根水准精度测定,或依据水位观测值进行时间内插和位置内插,当两岸水位差较 大时,还应进行横比降改正。 e)深度测量中误差应符合4.3.2的规定。
3.1用单波束测深系统测深时,测线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主测线方向宜垂直于等深线方向平行布置;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布设 方式。 b)检查测线应分布均匀,长度不小于主测线总长的5%。 3.2用多波束测深系统测深时,测线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主测线方向宣平行于等深线方向;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布设方式。 b 应根据水深、仪器性能,保证测线间不小于10%的重叠布设。 c) 检查测线布设方向宜与主测线垂直,分布均匀,应检查主测线;检查测线的长度不小于主测线 总长的2%。
4.3.1用单波束测深系统测深时,测线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主测线方向宜垂直于等深线方向平行布置;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布设 方式。 b)检查测线应分布均匀,长度不小于主测线总长的5%。 4.3.2 用多波束测深系统测深时,测线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主测线方向宣平行于等深线方向;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采用其他布设方式。 b) 应根据水深、仪器性能,保证测线间不小于10%的重叠布设。 检查测线布设方向宜与主测线垂直,分布均匀,应检查主测线;检查测线的长度不小于主测线 总长的2%
水位(水面高)测量的水尺设置应反映全测区内水面的瞬时变化,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尺布设数量依据测量作业模式确定;水尺的位置应避开回流、水、行船和风浪的影响,尺 面应顺流尚岸。 b)水尺间距不宜大于20km,山区峡谷河床复杂、急流滩险河段,应增设水尺。 c)河流两岸水位差大于0.1m时,应在两岸设置水尺。 d)采用实时动态码相位差分(RTD)技术、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RTK)技术无验潮测量水下
水位(水面高)测量的水尺设置应反映全测区内水面的瞬时变化,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尺布设数量依据测量作业模式确定;水尺的位置应避开回流、水、行船和风浪的影响,尺 面应顺流尚岸。 b)水尺间距不宜大于20km,山区峡谷河床复杂、急流滩险河段,应增设水尺。 c)河流两岸水位差大于0.1m时,应在两岸设置水尺。 d)采用实时动态码相位差分(RTD)技术、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RTK)技术无验潮测量水下
DL/T2083—2020
DL/T20832020
地形时,可不设水尺。
水位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下地形测量时的水位观测,宜在观测开始前和作业结束后分别进行;作业中,应根据水情交变 化和测图精度要求调整时间间隔持续观测水尺,时间间隔宣为10min~30min;水面波动较 时,宜读取峰、谷的平均值,读数精确至厘米。 6 当水位的日变化小于0.2m时,可于每日作业前后各观测一次水位,取平均值作为水面高程 测区上下游水位落差及测时涨落变化超过0.2m时,应采用上下游水位与施测时间合理插补, c)近坝库段水位落差及测时涨落变化不超过0.1m时,可直接采用坝前水位,
7.4.6.1声速测量包括表层声速测量和声速部 量宜采用自容式声速剖面仪,表层声 速测量也可采用实时声速计、温度计等测量 量数据应采用从水底至水面的记录数据。
测量也可采用实时声速计、温度计等测量。声速剖面仪测量数据应采用从水底至水面的记录数据。 6.2声速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多波束测量应采用声速剖面测量,单波束测量可采用经验声速或实测声速测量;声速测量准确 度不应低于1m/s。 6 实际水文条件无变化或变化不大时,表层声速测量可选用温度计,入水深度应与测深仪换能器 入水深度相同,且时间不少于5min。 C)进入测量区域实施测量前,应采集声速剖面。 d)声速剖面采集时间和位置应根据测量区域的声速结构确定,每个声速剖面的控制区域半径不宣 大于20km,每个声速剖面使用时间不大于1d。 e 当库区内影响声速的温度、水中不溶物等水文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增加声速剖面的测量次数, 或根据多波束测深系统声速监控结果及时采集并更换声速剖面。 测量过程中,当边缘波束出现对称弯曲现象时,应及时更新声速剖面数据或重新进行声速剖面 测量。
4.7.1宜根据设备和地理条件,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法,也可采用符合测量 求的交会法、极坐标法、断面索法等测量方法
求的交会法、极坐标法、断面索法等测量方法。 7.4.7.2定位精度应符合4.3.1的规定。 7.4.7.3导航定位的坐标系统和投影选择应符合4.2.1的规定。 7.4.7.4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宜采用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RTK)或实时动态码相位差 分(RTD)方式,定位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NB/T35029的相关要求。 7.4.7.5交会法、极坐标法定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a)设站点精度不应低于图根控制点的精度,图根控制点的精度应符合NB/T35029的相关规定。 b)作业中和结束前,均应对起始方向进行检查,允许偏差应在土1'以内,超限时应改正。 c)交会法定位的交会角宜控制在30°~150°之间。 7.4.7.6断面索法定位,索长的相对误差应小于1/200
7.4.7.2定位精度应符合4.3.1的规定。
7.4.8单波束水深测量
7.4.8.1在水库岸边通视条件较好、 稳定的地方设置参
DL/T20832020
7.5.1.1固定断面应布设在自坝址至最远回水末端以上1个~2个断面的全部库段;相邻的梯级水库, 断面布设应与上级水库的尾水相衔接。 7.5.1.2固定断面布设应控制弯道、卡口、扩散段、收缩段、深潭段、陡坡段、最宽库段和最窄库段。 7.5.1.3固定断面方向宜与水位变幅内的地形等高线走向垂直。 7.5.1.4固定断面的断面间距宜使断面法与地形法计算的运行水位下库容相对误差在5%以内,应控制
DL/T20832020
SY/T 6852-2012标准下载DL/T20832020
库区平面和纵向的转折变化,正确反映淤积部位和形态。 .5.1.5在有水文测验断面的位置应布设固定断面。 .5.1.6库区固定断面应在干支流分别布设,自大坝向上游顺序编号;断面编号一经确定,不应改变; 当断面调整或增加时,支号不应重复。 .5.1.7固定断面一经布设,不宜变动。 .5.1.8在水库固定断面两岸宜埋设永久性固定断面标志,固定断面标志的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固定断面标志宜理设在水库最高设计水位以上稳定处。 b)固定断面标志类型可分为石标、石柱、石刻等,一般地区均应埋石标、石柱,芦苇、树林密集 及控制稀少地区宜设标志杆、架。 C)埋设的固定断面标志,应绘制点之记。
库岸地形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a)测量方式可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量、航空航天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等方式,库岸地形 应测至水边线,使之与水下地形相互衔接。 b 测量精度应符合4.3的规定,测点间距应符合4.5.1的规定。 c)全野外数字化测量的图根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编辑成图应符合NB/T35029的相关规定。 d)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的摄影资料要求、像控点测量、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数据采集与编辑成图应 符合NB/T35029的相关规定。 e)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的基站布设、数据采集与编辑成图应符合NB/T35029的相关规定。
.1超声波测深系统实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DB32/T 4039-2021标准下载DL/T20832020
a)监视系统显示控制窗口,包括监控系统各项波束数、实时姿态、位置及方位等信息以及返回波 束,质量应正常。 b)多波束测深系统数据采集时,每个发射脉冲接收到的波束数大于总波束的80%;采集的数据 中,噪声数据应小于总数据的20%。 c)多波束测深系统相邻测线测量条幅重叠率不应小于10%。 d)监控数据实时记录介质的记录状态及容量,应正确记录采集的水深数据。 e)每日测量结束后,应现场核对超声波测深系统的关键参数设置,及时备份原始数据,并将外业 原始数据转换至内业数据处理软件包能使用的数据格式。 f)测深期间船速、航向变化或船体明显倾斜时,应进行动态吃水变化的测量并修正。 7.2测量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补测: a)当测线偏离设定测线的距离超过规定间隔的1/2时。 b)固定水深面重复检测测量,当测线偏离设定测线的距离大于图上0.75mm时。 c)两定位点间测线漏测或测深仪回波信号记录中断或模糊在图上超过3mm时。 d)测深仪信号不能正确量取水深时。 e)当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全覆盖测深,测线间重叠率小于10%时。 f)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发生失锁情况时。 7.3数据处理过程中,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测: a)主、检点位水深比对时重合深度点(图上距离1.0mm以内)的不符值限差超过4.3.2的要 求,且超限的点数超过参加比对总点数的20%时。 b) 图幅拼接的点位水深比对超限时。 c)点位中误差超限时。 7.4原始数据文件质量应每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