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JF 1994-2022 电冰箱能效(性能)测量装置校准规范.pdf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电冰箱能效(性能)测量装置
QX/T 195-2013标准下载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RefrigeratorPerformanceMeasuring Apparatuses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电冰箱能效(性能)测量装置
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Refrigerator PerformanceMeasuringApparatuses
归口单位:全国能源资源计量技术 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JJF1994—2022
本规范委托全国能源资源计量技术委员会能效标识计量分技术委员 责解释
本规范委托全国能源资源计量技术委员会能效标识计量分技术 负责解释
主要起草人: 杨雷(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孔繁海(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张海云(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刘汉阳(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丁力(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徐鸿(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 崔文玲(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 定义》、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校准规范制修订工作的 基础性系列规范。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1071一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一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校准规范制修订工作的 系列规范。 规范为首次发布
电冰箱能效(性能)测量装置
电冰箱能效(性能)测量装置
本规范规定了电冰箱能效(性能)测量装置(以下简称“能效测量装置”)的计量 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等内容。家用电冰箱/柜、商用冰箱 柜性能测量装置或相同原理的其他测量装置适用于本规范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F1491一2014数字式交流电参数测量仪校准规范 GB/T8059一2016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个8059一2016界定的及以下术语和计量单位适用于本规范。 3.1环境温度ambienttemperature 在试验中,制冷器具所处环境空间的测量温度,计量单位为℃。 [引自GB/T8059—2016] 3.2环境温度偏差temperaturedeviation 环境试验设备在稳定状态下,工作空间各测量点在规定时间内实测最高温度和最低 温度与设定温度的上下偏差。温度偏差包含温度上偏差和温度下偏差,计量单位为℃。 3.3环境相对湿度偏差relativehumiditydeviation 环境试验设备在稳定状态下,工作空间各测量点在规定时间内实测最高相对湿度和 最低相对湿度与设定相对湿度的上下偏差。相对湿度偏差包含相对湿度上偏差和相对湿 度下偏差。
能效测量装置是一种测量电冰箱耗电量及能效的试验装置,通常包括外围保温系 统、环境温湿度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它通过空气处理机组控制调节被测电冰箱 的运行工况,测量出所需技术指标,通常配有工业铂热电阻、压力变送器、数字功率 计等。
校准项目技术要求见表1。
温度:(23±5)℃; 相对湿度:≤75%; 供电电源:(220±11)V:(50±1)Hz
校准所用标准器见表2
各部分装配正确、可靠、无缺件,可正常工作。 7.2.2温度
应根据实际温度测量范围合理确定校准范围和校准点,校准点原则上应覆盖测量范 围且不少于4个,一组常用的温度校准点可为10℃,25°℃,32℃,43℃等,每个校 准点测一次,必要时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或增加校准点。 在恒温槽中同时插人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和被测热电阻、热电偶,用其显示值计算示 值误差。 热电阻、热电偶校准时在恒温槽中应有足够的插人深度,尽可能减少热损失,插入 深度一般不小于100mm,并处于相同有效温度区域内。合适的插人深度,是在热平衡 后继续增加插人深度10mm,在重新达到热平衡后温度的变化不应超过允差的5%
用公式(1)计算被校传感器示值误差:
△T——被校传感器示值误差,℃; T 被校传感器温度显示值,℃C 1 温度标准值,℃。
应根据实际环境温度使用范围合理确定校准范围和校准点,校准点原则上应覆盖测 量范围且不少于3个,一组常用的温度校准点可为10°℃,25℃,43℃等,每个校准点 测一次,必要时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或增加校准点
首先,能效测量装置内应先清空(家用类能效测量装置,清空测试样品及杂物,各 工位可移动测试台可保留在位;商用类能效测量装置,测试样品、杂物及可移动测试台 全部清空)。 测试点的位置应布放在能效测量装置内的3个校准面上,即上、中、下3层,下层 为距离各台位实验平台上方0.05m处,平行于底面的校准工作面;中层为实验平台上 方1m处平行于底面的校准工作面;上层为距离各台位实验平台上方2m处,平行于 顶部的校准工作面。测试点与能效测量装置侧壁的距离为:家用类能效测量装置 0.3m、商用类能效测量装置0.6m,与任何隔板或固定装置的间隙至少25mm。 温度测试点为15个(1~15),湿度测试点为4个(A、B、C、0),5,15,0,10 分别位于上、中、下层的几何中心,如图1所示:
将能效测量装置内的温、湿度控制器设定到指定数值,使设备正常工作。稳定后开 始读数,每2min记录所有测试点的温、湿度一次,在30min内共测试16次。温度上 偏差和温度下偏差的结果中,取绝对值最大的一个结果为环境温度偏差的最终结果。 7.2.2.2.2环境温度偏差计算 可按公式(2)公式(3)计算
数,每2mm记求所有测试点的温、碰度一次,在30mn 和温度下偏差的结果中,取绝对值最大的一个结果为环境温 2.2.2环境温度偏差计算 可按公式(2)、公式(3)计算
7.2.2.2.2环境温度偏差计算
可按公式(2)、公式(3)计算
温度上偏差,℃; 温度下偏差,℃; 各测量点规定时间内标准器测量的最高温度,°℃; 各测量点规定时间内标准器测量的最低温度,℃; 被校设备设定温度,℃C; 标准器温度修正值,C
应根据实际环境相对湿度使用范围合理确定校准范围和校准点,校准点原则上应覆 盖测量范围且不少于3个,一组常用的环境相对湿度校准点可为45%、60%、90%等 每个校准点测一次,必要时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或增加校准点。 7.2.3.1.1试验布置及校准方法
可按公式(4)、公式(5)计算:
7.2.4电参数测量系统
应根据实际电参数测量范围合理确定校准范围和校准点,校准点原则上应覆盖测量 范围且不少于5个。电参数校准一般在220V/50Hz下进行,对于三相电参数测量系统 可按照单相校准要求逐相进行。必要时,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或增加校准点。 被校测量仪电压的示值误差△U可按公式(6)计算:
△一一被校测量仪器功率因数示值误差; 入一一被校测量仪器功率因数显示值; 入。一一功率因数标准值。 校准方法参照JF1491一2014,采用标准表法和标准源法对电参数测量系统进行 校准。 当使用功率标准表法进行校准时: 1)将功率标准表、负载连接至被校电参数测量系统的实际负载接线端,并确保各 部件外壳与地电位连接,如图2所示
2)开启被校电参数测量系统的电压和电流自动量程功能。如果被校系统不具备 量程功能,校准时根据校准点手动调节至合适量程
3)按照功率渐升顺序,依次平稳地将负载调整至校准点,同时读取功率标准表和 被校电参数测量系统的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示值。 当使用功率标准源法进行校准时: 1)将被校电参数测量系统的功率计测量端与能效测量装置断开,然后与功率标准 源的对应端子连接,并确保各部件外壳与地电位连接,如图3所示
GB/T 18978.304-2021 人-系统交互工效学 第304部分:电子视觉显示器的用户绩效测试方法.pdf功率标准源法校准示意
2)将被校功率计的电流缩放功能关闭,并开启电压和电流的自动量程功能。如果 被校功率计不具备自动量程功能,校准时根据校准点手动调节至合适量程。 3)按照功率渐升顺序,依次平稳地将功率标准源调整至校准点并待其足够稳定 读取功率标准源和被校功率计的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示值
标准器和被校压力变送器为达到热平衡,必须在校准条件下放置2h。 标准器、配套设备和被校压力变送器连接,并使导压管中充满传压介质,传压介质 为气体时,介质应清洁、干燥。 校准点的选择应按量程均匀选取,一般应包括上限值、下限值(或其附近10%输 人量程以内)在内不少于5个点。 校准前,用改变输人压力的办法对输出下限值和上限值进行调整,使其与理论的下 限值和上限值相一致,一般可以通过调整“零点”和“满量程”来完成。 从下限开始平稳的输入压力值到各校准点,读取并记录输出值直至上限。在校准过 程中不允许调整零点和量程,不允许轻敲和振动被校器具,在接近校准点时,输人压力 值应足够慢,避免过冲现象。 用公式(11)计算示值误差△p:
式中: △p 被校压力计示值误差,Pa、kPa或MPa Dx 被校压力计显示值,Pa、kPa或MPa; 标准器标准值,Pa、kPa或MPa。
测点的数量和位置与7.2.2.2.1相同DB32T 3919-2020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标准.pdf,将所有测量点测量值的最大值作为该实验 境空气流速。 用公式(12)计算最大值Vm
被校风速最大值,m/s; 标准器风速实测值,m/s; 标准器风速修正值,m/s。
被校风速最大值,m/s; 标准器风速实测值,m/s; 标准器风速修正值,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