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2461-2021 电力行业电子标签通用技术要求与测试规范.pdfDL/T 2461—202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MH/T 5040-2019标准下载5.1.1按读写距离性能分类
按电子标签材质可分为柔性标签与硬性标签。
5.1.3按抗金属特性分类
按电子标签抗金属特性可分为抗金属标签与非抗金属标签,应用在金属外壳上的电子 抗金属特性。
5.1.4按应用场景分类
按电子标签应用场景可分为户内标签与户外标签。直接安装在户外设备表面的情况,应优先及 型标签。安装在户外设备内部,以及各类带有温度、湿度调节系统且密封性条件较好的箱类 设备内部的情况,可依据实际应用需要选取。
按电子标签功能可分为在线电子标签与非在线电子标签。在线电子标签除应满足硬性、抗金属电 子标签所规定的技术要求、试验要求和测试规则外,还应满足在线电子标签特有的技术要求、试验要 求和测试规则。非在线电子标签,除应满足硬性、抗金属电子标签所规定的技术要求、试验要求和测 试规则外,还应满足电子标签的技术要求、试验要求和测试规则等。
5.1.6按工作方式分类
按电子标签工作方式可分为有源电子标签、半有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本文件中在线电子标签 均为有源电子标签。
5.1.7按工作频段分类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频率主要有4种波段,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 (860MHz~928MHz)以及微波(2.45GHz)。依据电力设备电子标签对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需要, 宜采用超高频电子标签,
电力设备应用的电子标签,应符合以下封装要求: a)具有抗金属功能的硬性标签,宜封装为带外壳型式。 b)标签不应有可能干扰性能的缺陷和视觉可观察到的损伤或附着物,例如切割碎片、额外的尘 埃、折叠、破损、折痕和凸点等,不能有溢胶现象。 c)标签正面应印刷或刻印电力行业标识、二维条码或一维条码符号,以及电力资产统一身份编 码,标签正表面空间不足时,可省略电力行业标识。 d)标签表面图形与文字应清晰、端正,二维条码或一维条码符号附近不应有干扰识读的暗纹,印 刷或刻印的条码综合质量等级应符合GB/T14258或GB/T23704相应要求。
电力设备应用的电子标签,应符合以下规格要求: Aa) )户内标签可采用柔性标签或硬性标签,户外标签宜优先采用硬性标签。 b) 柔性标签宜采用背胶粘贴安装方式,硬性标签宜优先采用背胶粘贴安装方式,以金属螺钉 接、金属扎带抱箍等方式作为辅助,户外型硬性标签应设计有螺孔或扎带穿孔,应满足易于
DL/T 2461—2021
贴,防水、防脱落、防破坏的使用要求。 C) 除非另有要求,同样电压等级的同类设备,规格尺寸及外观设计应保持统一,长度、宽度 度及二维条码印刷尺寸误差均不得超过士1mm。
在63kPa~106kPa的大气压力下,标签的工作和贮存运输温湿度条件应符合表2的温湿度要求 温度下限、温度上限、湿热以及温度交变的任一工作状态下,标签应正常工作,在经温度下限 上限及湿热的任一贮存运输状态并经1h恢复后,标签应正常工作。
表2 电子标签环境要求
柔性非抗金属类标签应符合GB/T17554.1动态弯曲应力的要求,电子标签外观不应有明显损伤, 且应正常工作。柔性抗金属类标签由于工艺原因无法进行弯曲测试时,应由供货商对产品供货质量负 责,同时加强该类产品抽样测试。
柔性非抗金属类标签应符合GB/T17554.1动态扭曲应力的要求,电子标签外观不应有明显损伤, 且应正常工作。柔性抗金属类标签由于工艺原因无法进行扭曲测试时,应由供货商对产品供货质量负 责,同时加强该类产品抽样测试。
柔性标签的180°剥离强度、持黏性、初黏性和离型力应符合HG/T2406一2014中5.5的要求。 文 性标签至少应满足持黏性测试结果不低于10h。
硬性户外型标签应符合GB/T4208中IP67的要求 外观不应有明显损伤 柔性标
签及硬性户内型标签应符合GB/T4208中IP54的要求,外观不应有明显损伤,且应正常工作
卢外型电子标签应符合GB/T2423.17中耐盐雾96h以上的要求,试验后外观不应有明显损伤, 应正常工作。
户外标签应满足GB/T2423.24中程序A规定的8h照射,16h黑暗,重复3个循环,太阳总辐射 强度不大于1120W/m²的防护要求,测试后外观不应有明显损伤,且应正常工作。户内标签由于应用 场景原因无需进行测试时,应由供货商对产品供货质量负责,同时加强该类产品抽样测试。
硬性标签应符合GB/T2408中规定的V0等级要求。柔性类标签由于工艺原因无法进行阻燃测试 时, ,应由供货商对产品供货质量负责,同时加强该类产品抽样测试
电力行业电子标签应符合ISO/IEC1800063:2015或GB/T29768一2013的空中接口要
电子标签的工作频段应覆盖920MHz~925MHz。
在读写器经天线发射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为35dBm的条件下,电子标签的读写距高 表3的要求
表3 读写距离参数要求
在读写器接收灵敏度为一70dBm,接收天线为定向圆极化天线,增益为8dBic的条件下, 电二 散射距离应符合表4的要求。
DL/T2461 202
签内存区写入一个字(16bits)的写入时间不超
在水平与竖直两个方向分别偏转:
电子标签以干扰功率与通信功率的比值(百分数)表示的干扰容限要求不低于10%
在两个同型号标签间隔0.1m距离时 签以识别距离表示的邻近容限应符合表6的要求
电子标签可擦写次数不少于10万次。
DL/T 2461—2021
DL/T 2461—2021
6.2.10静电放电抗扰度
按GB/T17626.2中规定的试验等级4级要求进行测试,干扰后,结果应符合6.2.3中规定的 求。
6.2.11射频电磁场抗扰度
按GB/T17626.3中规定的试验等级4级要求进行测试,干扰时应正常工作,干扰后,结果应符 3中规定的性能要求。
6.2.12工频磁场抗扰度
按GB/T17626.8中规定的试验等级5级要求进行测试,干扰时应正常工作,干扰后, 6.2.3中规定的性能要求。
6.2.13射频电磁骚扰度
6.2.14在线电子标签电池
为了保证安装的便捷性与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分为太阳能取电和插电式取电两种方式。插电版 终端从机械设备上取电,电压范围要求为9V~36V。在正常采集数据的前提情况下,可将电池单独拆 卸,进行充电。在线电子标签电池组件应符合GB31241一2014中规定的其他便携式产品中电池组安全 及性能要求
6.2.15在线电子标签通信组件
在线电子标签应支持无线专网及多种无线公网通信接口,且应符合信息通信及网络安全的相关要 求。基础网络无法覆盖地区应用的在线电子标签应可兼容多种卫星定位系统,优先采用北斗卫星定位 通信,其通信组件应符合BD420007一2015中第4章的要求。
在线电子标签定位组件应可兼容多种卫星定位系统,优先采用北斗卫星定位,满足BD420011 2015中4.4.3.1、4.4.4、4.4.5、4.4.6规定的要求
电子标签的内存区应包括保留区(Reserved区)、物品标识区(EPC区)、标签标识区(TID区 户数据区(User区)。电子标签的内存区存储容量应符合表7的要求。
电子标签各区域存储容量
DL/T2461—202
保留区(Reserved区)用于存储标签的灭活(Kill)口令和访问(Access)口令,灭活口令和访问 口令用于销毁、读写标签时提供安全认证。提供正确的访问口令,可读取、写入保留区数据;不提供 正确的访问口令,不可读取、写入保留区数据
物品标识区(EPC区)用于存储统一的设备编码。存储的起始地址为20h。物品标识区的数据在 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初始化写入,永久不可更改。标签可扩展物品标识区(EPC区)空间,保证物品标 识区(EPC区)存储空间满足写入设备识别代码。物品标识区(EPC区)存储的设备识别代码需与标 签外观印制的设备识别代码、二维条码符号中存储内容一致。无论是否提供正确的访问口令,均可读 取物品标识区数据:无论是否提供正确的访问口令,均不可写入物品标识区数据。
标签标识区(TID区)用于存储标签自身的编号。该编号应全球唯一,永久不可更改。无论是否 提供正确的访问口令,均可读取标签标识区数据;无论是否提供正确的访问口令,均不可写入标签标 识区数据。
用户数据区(User区)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使用,写入该区域数据必须提供正确的访问口 令,灌装密钥后,应通过密钥进行访问控制。
标签应具备安全防护功能,避免非授权人对用户数据区数据的非法写入、篡改和识别,确保标签 备防伪性能: a)安全防护功能应包括访问密码锁定、解锁、灭活等功能。 b)应具有挑战应答双向身份鉴别机制,挑战应答双向身份鉴别过程应采用真随机数。 c)应利用挑战应答获得的双方随机数进行双向加密密钥的协商,采用双向加密方式保证传输数据 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d)加密算法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局批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应采用SM7算法,标签所采用的加 密芯片应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指定机构的测试,并取得商用密码产品资质。 e)在线电子标签应内置安全加密芯片,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应支持数据加密,密钥应纳入统一的 密码基础设施管理。
DL/T2461—2021
DL/T2461—2021
下要求: a)不提供或提供错误的访问口令,标签各存储区不执行锁定及解锁操作 b)提供正确的访问口令,标签各存储区应执行锁定及解锁操作
按照GM/T0035.2一2014中5.4的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a)测试系统使用正确的密钥加密随机数,电子标签应反馈正确的结果。 b) 测试系统使用错误的密钥加密随机数,电子标签应无响应。 c) 测试系统应能正确接收到电子标签发送的身份验证数据,并能正确实施鉴别操作。 d)双向鉴别成功后,使用测试系统进行电子标签用户数据区的读写操作,操作应成功。
按照GM/T0035.2一2014中5.4的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a) 2 测试系统使用正确的密钥加密随机数,电子标签应反馈正确的结果。 D) 2 测试系统使用错误的密钥加密随机数,电子标签应无响应。 c) 测试系统应能正确接收到电子标签发送的身份验证数据,并能正确实施鉴别操作。 d)双向鉴别成功后,使用测试系统进行电子标签用户数据区的读写操作,操作应成功。
6.4.4访问控制安全
签的访间控制应符合GM/T0035.2—2014
按照GM/T0035.2—2014中5.1和5.2的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测试系统应对敏感数据在传输与存储过程中进行机密性保护。 b) 标签接收和发送数据时支持完整性校验,传输数据出错,应及时发现并反馈错误 C) 测试系统能正确对数据进行MAC计算,MAC校验应正确无误
6.4.6标签唯一标识
标签唯一标识应符合以下要求: a)标识(TID)和物品标识(EPC)均具备唯一性,同一厂家标签标识编码长度应一致,编码为 则统一; b)标识(TID)和物品标识(EPC)均不可更改
6.4.8特定信息写入
6.5.1射频一致性要求
6.5.1.1解调能力
二相空间编码(FMO)和米勒编码(Miller)两种。
6.5.2协议一致性要求
满足ISO/IEC18000—63:2015中6.3.1.3.3或GB/T29768—2013中5.3.4的要求。
满足ISO/IEC18000—63:2015中6.3.1.6或GB/T29768—2013中5
6.5.2.4状态跳转
6.5.2.4状态跳转
电子标签应支持就绪状态、仲裁状态、应答状态、确认状态、开放状态、安全状态和灭活状 选支持鉴别状态,状态跳转机制符合ISO/IEC18000—63:2015中6.3.2.6或GB/T29768一201 的要求。
6.5.2.5命令测试
本文件中除气候环境试验以外其他试验均在如下环境中进行:温度为23℃土3°℃;相对湿度为 40%~60%;大气压为86kPa~106kPa。
除非另有规定,被测标签应在测试环境中存放24h后再进行测试
目测检查标签的材质,相对于柔性标签来讲,硬性标签质感较硬。电子标签应符合5.1.2的要求。
检查标签的外观、封装和规格。电子标签应符合
DL/T 10282-2019标准下载按要求采用分辨力0.1mm以上的工具对标签尺寸进行测量。电子标签应符合5.1.1和5.3中c)
7.3条码印制质量测试
如标签表面有条码印制,依据GB/T14258中规定的方法对一维条码进行测试,依据GB/T23 定的矩阵式二维条码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5.2中c)和d)的要求
7.4.1耐温湿度测试
7.4.1.1温度下限测试
7.4.1.1.1样品预处理
为防止试验中受试样品结霜和凝露超高层建筑冬施安全施工方案,允许将受试样品用聚乙烯薄膜密封后进行测试,必要时还 密封套内装吸潮剂。
7.4.1.1.2工作温度下限测试
7.4.1.1.3贮存运输温度下限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