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和指导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而制定的技术标准。该规程主要适用于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旨在提高线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规程内容涵盖了线路路径选择、导线选型、杆塔设计、绝缘配合、防雷保护、金具及附件选择等方面。其中,重点强调了绝缘导线的选择应根据负荷密度、环境条件和运行要求综合考虑,确保线路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规程还对线路的机械强度、电气性能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相比传统裸导线线路,具有更高的供电可靠性,能有效减少短路故障和停电事故,特别适合城市配电网、人口密集区以及自然环境复杂的地区。规程还提倡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以提升线路的整体性能,并对环境保护提出明确要求,推动绿色电网建设。
总之深圳市某高层住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为现代配电网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提高电力系统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C——风载体型系数,采用下列数值:
圆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杆,0.6;
矩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杆,1.4;
绝缘导线外径小于17mm,1.2;
绝缘导线外径不小于17mm,1.1;
绝缘导线复冰(不论直径大小),1.2;
F——电杆杆身侧面的投影面积或单根绝缘导线外径、集束线外切圆直径与水平档距的乘积,m2;
v——设计风速,m/s。
应按风向与线路走向相垂直的情况计算风荷载(转角杆按线路夹角等分线方向)。
4.4 绝缘配电线路设计冰厚,应根据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如无资料,除第Ⅰ气象区外,见附录A。
5.1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应符合GB12527、GB14049的规定。
供计算用的导线性能参数见附录B。
5.2 绝缘导线及悬挂绝缘导线的钢绞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均不应小于3。
5.3 绝缘导线截面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 应结合地区配电网发展规划选定导线截面,无配电网规划城镇地区的绝缘导线设计最小截面见表1。
表1 无配电网规划城镇地区绝缘导线设计最小截面 mm2
5.3.2 采用允许电压降校验时:
a)中压绝缘配电线路,自供电的变电所二次侧出口至线路末端变压器或末端受电变电所一次侧入口的允许电压降为供电变电所二次侧额定电压(6、10kV)的5%;
b)低压绝缘配电线路,自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口至线路末端(不包括接户线)的允许电压降为额定低压配电电压(220、380V)的4%。
5.4 校验导线的载流量时,PE、PVC绝缘的导线的允许温度采用+70℃,XLPE绝缘的导线的允许温度采用+90℃。绝缘导线载流量的参考数据见附录C。
5.5 三相四线制低压绝缘配电线路的最小零线截面见表2。单相制的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表2 三相四线制低压绝缘配电线路的最小零线截面 mm2
5.6 悬挂绝缘线的钢绞线的自重荷载应包括绝缘线、钢绞线、绝缘支架质量及200kg施工荷重。钢绞线的最小截面不应小于50mm2。
5.7 绝缘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5.7.1 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及无承力线的集束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5.7.2 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不应超过一个承力接头。
5.7.3 接头距导线的固定点,不应小于500mm。
5.8 绝缘导线的弧垂应根据计算确定。导线架设后塑性伸长率对弧垂的影响,宜采用减少弧垂法补偿,弧垂减少的百分数为:
——铝或铝合金芯绝缘线,20%;
——铜芯绝缘线,7%~8%。
6 绝缘子、金具及绝缘部件
6.1 绝缘配电线路绝缘子应符合GB1000和GB1001的规定。
6.2 低压绝缘配电线路采用的金具及绝缘部件,应符合DL/T464.1~5的规定。
6.3 中压绝缘配电线路紧凑型架设所使用的绝缘支架、绝缘拉棒应符合下列要求:
6.3.1 表面泄漏距离不小于370mm,Ⅳ级污秽区可适当加大泄漏距离。
6.3.2 交流耐压42kV,1min。
6.3.3 绝缘支架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绝缘拉棒的破坏拉力不小于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0%。且绝缘支架及绝缘拉棒的破坏应力均应满足最大短路电动力的要求。
6.4 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敷设方式的绝缘配电线路的绝缘子、金具及绝缘部件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6.4.1 单根敷设的中压绝缘配电线路:
a)直线杆宜采用针式绝缘子或棒式绝缘子;
b)耐张杆宜采用一个悬式绝缘子和一个蝶式绝缘子或两个悬式绝缘子组成的绝缘子串及耐张线夹。
6.4.2 紧凑型敷设的中压绝缘配电线路:
a)直线杆应采用悬挂线夹;
b)耐张杆承力钢绞线采用耐张线夹,绝缘导线采用绝缘拉棒及耐张线夹;
c)档距中应采用绝缘支架。
6.4.3 单根敷设的低压绝缘配电线路:
a)直线杆应采用低压针式绝缘子、低压蝶式绝缘子或低压悬挂线夹;
b)耐张杆应采用低压蝶式绝缘子、一个悬式绝缘子或低压耐张线夹。
6.4.4 集束敷设、带承力线的低压绝缘配电线路:
a)直线杆应采用低压悬挂线夹;
b)耐张杆应采用低压耐张线夹。
6.4.5 集束敷设、不带承力线的低压绝缘配电线路:
a)直线杆应采用低压集束线悬挂线夹;
b)耐张杆应采用低压集束线耐张线夹。
6.5 绝缘配电线路的电瓷外绝缘应根据运行经验和所处地段外绝缘污秽等级选取,如无运行经验,应按附录D所规定的数值进行设计。
6.6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使用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棒式绝缘子,2.5;
——针式绝缘子,2.5;
——悬式绝缘子,2.0;
——蝶式绝缘子,2.5。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K应按下式计算:
K=T/Tmax (2)
式中: T——针式绝缘子的受弯破坏荷载,N;悬式绝缘子的1h机电试验的试验荷载,N;蝶式绝缘子的破坏荷载,N;
Tmax——绝缘子最大使用荷载,N。
6.7 绝缘子的组装方式应防止瓷裙积水。
6.8 金具的使用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
7.1 分相架设的中压绝缘线三角排列、水平排列、垂直排列均可,中压绝缘线路可单回架设,宜可以多回路同杆架设。
集束型低压架空绝缘电线宜采用专用金具固定在电杆或墙壁上;分相敷设的低压绝缘线宜采用水平排列或垂直排列。
7.2 城市中、低压架空绝缘线路在同一地区同杆架设,应是同一区段电源。
7.3 分相架设的低压绝缘线排列应统一,零线宜靠电杆或建筑物,并应有标志,同一回路的零线不宜高于相线。
7.4 低压架空绝缘线台区中的路灯线也应是架空绝缘电线,低压路灯绝缘线在电杆上不应高于其它相线或零线。
7.5 沿建筑物架设的低压绝缘线,支持点间的距离不宜大于6m。
7.6 中、低压架空绝缘线路的档距不宜大于50m,中压耐张段的长度不宜大于1km。
7.7 中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线间距离应不小于0.4m,采用绝缘支架紧凑型架设不应小于0.25m。
7.8 同杆架设的中、低压绝缘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和导线支承点间的最小水平距离见表3。
表3 同杆架设的中低压绝缘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和导线支承点间的最小水平距离 m
7.9 中压架空绝缘电线与35kV及以上线路同杆架设时,两线路导线间的最小垂直距离见表4。
表4 中压架空绝缘电线与35kV及以上线
路同杆架设时的最小垂直距离 m
7.10 中压架空绝缘线路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及低压线路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2m。
中压架空绝缘电线与电杆、拉线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2m。
7.11 低压架空绝缘导线与电杆、拉线或构架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0.05m。
8 电杆、拉线和基础
8.1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杆塔分为直线杆型、耐张杆型和混合杆型三类。直线杆型包括直线杆、直线转角杆;耐张杆型包括耐张杆、转角杆和终端杆;混合杆型包括T接杆、十字杆、电缆杆等。
直线转角杆杆的转向不宜大于15°。
8.2 绝缘线路一般采用水泥杆,条件不允许时亦可采用铁塔和钢管塔。
8.3 各种电杆,应按下列荷载条件进行计算:
a)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跨线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b)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
c)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转角杆和终端杆)。
8.4 耐张杆和T接杆应考虑断线情况,采用下列荷载进行计算:
a)在同一档内断两相导线,无风、无冰(适用于分相架设单回或多回线路);
b)在同一档内断一根承力索,无风、无冰(适用于用承力索架设单回或多回线路),断线情况下,所有导线张力均取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的70%,所有承力索张力均取承力索最大使用张力的80%。
8.5 配电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应尽量采用定型产品db3401/t 235-2021标准下载,电杆构造的要求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