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科普知识

电力科普知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164.95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655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电力科普知识

电力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能源之一,它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工业生产提供了动力支持。电力的产生主要依赖于发电厂,这些发电厂通过煤炭、天然气、核能、水力、风力或太阳能等不同能源形式来驱动发电机运转,从而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输电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高压输电以减少能量损耗。高压电通过变电站降压后,分配到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居民用电一般是220伏特,而工业用电则可能需要更高的电压等级。

节约用电不仅是环保行为,也能减轻电网负担。例如,随手关灯、选用节能电器、合理设置空调温度等都是简单易行的节电措施。推广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电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确使用和珍惜电力资源,可以让我们享受更便利、更环保的生活。

电力技术与电力工业. (1) 火力发电. (8) 水力发电. (24) 核能发电. (3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 (39) 输电与配电. (46) 电力系统..…. (55) 供用电... (74) 电力环境保护..... (86) 电力成本、电价和技术经济指标... (92) 电力基本建设...….….…. (99) 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与电力新技术 (108

电力技术与电力工业发展简史

动化迅速向前发展。以大机组、大电厂、高电压、大电网、高度自动化 为特点的现代化电力工业在不同的国家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

电力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从其他能源转换而来的能源。人类利用 的能源包括已开采出来可供使用的自然资源和经过加工或转换的二次能 源。电力是二次能源。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可连续再 生、永久持续利用的能源,如水力、风能、潮汐能和太阳能,均称为可 再生能源,而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如煤、石油、 天然气等称为非再生能源。自然界存在的能源资源,通过相应的技术都 可转换为电能。目前,用于发电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水力、 风能、潮汐、地热、太阳能、核能和生物质能。在技术、经济可行的情 况下,应首先考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造福人类。 电力是一种便于集中、传输、分散、控制和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源 它的利用已遍及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现代社会的必需 品。同时,电力又是使用方便、清洁的能源。因此,世界各国都尽可能 地将各种能源转换成电能再加以利用,例如:美国的发电能源消耗量占 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1970年为24.7%,1980年为34.8%,1990 年为43.6%,按预测,本世纪末将达到50%以上。1990年,我国的比 重为23.1%,按照规律,这一比重必将逐步增加。 电力消耗量的年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比值称为电力弹性系 数。它是分析电力工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的重要 指标,系数的大小与产业结构和科技进步有关。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

快速、健康向前发展,电力工业要保持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即电力弹 性系数为1),同时要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坚持开发与节约 并重的方针,使电力工业的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的需要。

四、电力技术与电力工业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出现飞跃,是科学革命;人类改造客观世界 技术的飞跃就是技术革命。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会引起整个社会生产 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人类近代历史经历过蒸汽机技术革命和电力 技术革命,因此,电力技术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知识宝库。 技术是什么?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 中,给技术下了一个定义,即”技术是为某一目的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 种工具和规则体系”。他所阐述的技术概念包括5个方面的要点,即① 技术是”有目的”,②强调技术的实现是通过广泛”社会协作”完成的; ③技术表现首先是生产”工具”,即硬件;④技术表现的另一重要形式 是”规则”,即生产工艺、方法、制度等知识,是软件;技术是成套 的知识体系。狄德罗给技术下的定义,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电力工业主要包括5个生产环节。①发电,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 电、核能和其他能源发电;②输电,包括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③变电 ④配电;用电,包括用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用电负荷的控制,以及 将这5个环节所存在的设备连接起来的电力系统。此外,还包括规划、 勘测设计和施工等电力基本建设,电力科学技术研究和电力机械设备制 造。 电力技术,按照狄德罗给技术的定义是形成电力产业,发展电力产 业的综合的知识体系,它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电力 技术的发展推动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工业的发展史就是电力技术的发 展史;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反过来促进电力技术的 发展。因此,电力工业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电力科学技术的研 究必须面向电力建设,为电力工业发展服务。

电力工业与生产其他商品的行业一样,其产品有生产、运输、销售 和使用的过程,但又有显著的不同。目前,它是集产、运、销为一体。 电力作为广泛利用的二次能源,电能与其他能源不一样,一般不能大规 模储存。电力生产过程是连续的,发、输、变、配电和用电是在同一瞬 间完成的,因此发电、供电、用电之间,必须随时保持平衡。 在一个电力系统内,电力用户有千家万户,其用电的时间和用电的 数量虽然有一定规律,但很难准确预测。为了满足用户的电能需要,电 力系统内的发电容量和设备均需要有相应的备用容量,以适应各种用户 用电因素的变化。 在一个电力系统内,发电、供电和用电设备在电磁上相互连接,相 互耦合,因此,任何一点发生故障或任何一个设备出现问题,都会在瞬

间影响和波及全系统,如果处理不及时和控制措施不恰当,往往会引起 连锁反应,导致事故扩大,在严重情况下会使系统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因此,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得特别重要。所有发供用电设 备在制造时,均有规定的额定容量和短时过负荷的能力,使用时必须按 照厂家规定的容量使用,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为了整个电力系统 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可靠地向用户供电,电力生产过程有严格的统一调 度制度。系统内各个电厂、变电站和供电所都必须接受统一调度,执行 调度员的命令;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随时保持电力供需平衡;在故障出 现时,按调度员命令,迅速处理事故,使事故的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 以减少事故的损失。

钢管敷设工艺标准技术、安全交底火力发电厂的基本生产过程

提高火电厂效率,必须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火电厂热量损 失主要是汽轮机乏汽热损失,以中温中压机组为例,每公斤汽轮机进汽 的热含量为3.308×103k(790大卡),而每公斤乏汽在凝汽器内损失 的热量约为2.093×103k」(500大卡),这是火电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提高火电厂的效率措施除提高锅炉、汽轮机等设备的制造、运行水 平外,主要是提高蒸汽参数和采用中间再热。进入汽轮机的蒸汽参数越 高,含的热量也越高,但是汽轮机排出的乏汽损失的热量因蒸汽参数的 提高却变化不大。这样蒸汽参数提高后,转变为机械能的热量相对增加 从而可提高火力发电的效率。 中间再热就是把在汽轮机高压缸内已经部分膨胀做功后降低了汽 压、汽温的蒸汽,再送回锅炉内的中间再热器中重新加热到初蒸汽温度 然后再引回到汽轮机的中、低压缸继续做功,这样可提高效率5%~6% 同时可降低汽轮机低压缸中蒸汽的水分,有利于安全运行。因此,超高 压以上的机组普遍采用中间再热。 提高火电厂效率的另一途径是利用供热式汽轮机的抽汽或乏汽供生 产或生活用,从而减少排到凝汽器中的热量损失。这种热电联产方式 发电效率可达50%~80%。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绝大多数机组采用亚临界压力;采用超临 界压力机组最多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和原苏联。我国引进的超临界 压力的600MW机组已投入运行。日本于1990年建成2台容量为700MW的 超临界压力机组,发电效率为40.6%,其蒸汽参数为310×105Pa、566 /566/566°℃,居于现阶段汽轮机发电的领先地位。

锅炉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加热给水以获得规定参数(温度、 压力)和品质的蒸汽的设备,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之一。按锅炉炉 膛结构和燃烧方式,划分为链条炉、煤粉炉、液态排渣炉、旋风炉和沸 腾炉等,在我国单机容量25MW以上的火电机组都是由煤粉炉供应蒸汽。 按照锅炉水流动的方式,锅炉又可分为自然循环锅炉、强迫循环锅炉和 直流锅炉。自然循环锅炉设备的组成,如图2-4所示。 锅炉是一庞大而复杂的设备,它由锅炉本体及辅助设备所组成。锅 炉本体由”锅”和”炉”两大部分组成,所谓”锅”是指锅炉的汽水系 统,主要包括汽包、下降管、水冷壁等;而”炉”是指燃烧系统,主要 包括炉膛、燃烧器、烟风道及空气预热器,它的任务是使燃料燃烧放热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